道德实践的意义
Ⅰ 加强道德修养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努力学习道德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修养首先要学习先进的道德理论,提高修养的道德认知水平,分清正确的价值观和错误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帮助人们进行正确的道德修养。在200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它既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也包含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又借鉴了世界各国道德建设中的成功经验,有着鲜明的特色,既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又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它是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每个公民讲德、修业、立身之本,当然它也同样适用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真正理解这些道德规范的深刻含义,使之真正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落实到具体的道德行为上来。在认真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进行文化素质的修养,在人的素质中,文化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的素质,文明、理智、高尚总是同知识,文化相联系的;不明事理、粗俗、野蛮总是和愚昧、无知,不学无术相联的。学习道德知识和文化知识,并引起自己内心的思想反省,才会培养起自己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第二,重视修养中的“内省”功夫。内省即对自己的内心的省视,修养者要经常在内心省察自己的言行,对照道德标准,坚持正确的,及时改正错误的。如果只学习而不内省,学习的道德知识便会束之高阁,难以产生品德上的提高;只有内省而不学习,便如井底之蛙,不可能获得新的道德认识,也难以达到高尚的精神境界,因此,在学习的同时,更应重视内省,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社会实践,学思结合,对照道德标准,勇于解剖自己,省察自我弱点和错误,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求得新的进步。第三,重视立足当前,循序渐进。优良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逐渐积累的结果。道德修养要不惜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才能养成大德。在道德修养中,只有不弃小善,“勿以善小而不为”才能积成大善。这就是古人荀子讲的“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加强道德修养,我们应该“从自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精心地培育自己心中开始萌发的社会主义道德幼芽,使之长成精神文明的参天大树。小善的积累,可以强化人们从善的观念和意志,可以形成人的美好的道德感情和行为习惯。第四,要把“慎独”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一人、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谨慎从事,严格要求自己,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它强调了道德影响内心信念的作用,体现了严格要求自己的道德自律的精神,指出了一个人自觉实践道德行为的意义。因为,当一个人独处之时,没有任何外在力量的监督,最容易放松道德规范的约束,最容易放纵自我言行;而此时此刻,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念头,最细微的举行和最隐蔽不为人知的行为,也是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灵魂状况。作为一个大学生,作为一个主体意识日益增强的现代青年,应经过长期的艰苦的锻炼,努力做到“慎独”。为此,就不仅要“慎思”,而且要“慎言”、“慎行”;就不仅要从“隐处”下功夫,而且要从“微处”下功夫,使道德修养真正成为自我的内在要求。总之,加强道德修养,对我们每位大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记得有位诗人这样说过:“每天照一照镜子,看看镜框中的那个人,如果你感到害怕,那么你一定有愧在心;如果你感到自豪,那么你就做了一天真正高尚的你。”对啊,每天照一照镜子,看看自己的道德修炼得如何,或许,成功就在那块镜子的背后!
Ⅱ 什么叫道德实践
1.道德是人的行为制规范与判断标准,即什么行为可以什么不可以。道德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三类。道德实践指的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实现、尊守道德。
2.学校要求学生的道德实践指的是社会公德方面的实践。具体的是:可写一篇在社会实践中尊守社会公德的体会,如在公交车上让座、将地面垃圾拾入垃圾箱,在此过程中自己是如何想的,为何这样做,做了有何意义。
Ⅲ 谈谈道德实践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性
根据西方哲学思想,实践和道德修养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只有从要关系,即:道德能回够在实践过程中答得以改善.然而你这里应该是属于毛泽东思想里面的实践吧.根据《毛概》,实践是证明真理的唯一途径,那么必然显现出其地位与作用了.毛先生曾经这样总结了马克思的有关结论:思想道德修养的必要条件和重要过程是实践;实践在道德修养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是判断事物对错的裁判员
Ⅳ 简述道德对于人生的意义
道德是一种社会附加的意识形态,本身有其存在的必然性,社会关系越来越密切复杂之后,需要一种观念上的导向,这也与实际运作社会有关系,而通过道德,把人们之间的关系明确下来,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Ⅳ 道德的重要性
1、道德高尚的人能够利用前人传授的知识造福人类;道德低下的人可能凭借人类已有的知识牟取私利,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道德高尚的人能够孜孜不倦地探索新的科学知识,从而推动社会进步;道德低下的人可能愚昧无知、既损人又害己。
Ⅵ 道德的意义是什么
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实践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较为粗略,后者较为精密。思辨只有对错之分,没有中间状态,而实践的精髓正在于选择,并且中间状态就是最好的选择。
在中文中,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德是一种素养或习惯。二者合起来就构成它的定义,即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其中习惯是它的种,良好的选择是它的属差。道德属于伦理学范畴,其题材是人的活动或实践,其目的是人的幸福。
道德的准则
既然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像射箭一样有一个标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感觉来调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说道德的准则是感觉当不为谬误。
有人说道德的准则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义为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这话一半正确,一半不正确。因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对幸福一概而论,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现。
Ⅶ 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实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教育,主要是培养人民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提高人民的历史主动性,推动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的不断改善。它既从现实经济政治关系的实际需要和可能出发,又着眼于人民道德境界的不断升华。
它不仅注重清除一切旧道德的消极残余和影响,积极配合和保证政治、法律、知识、审美等方面的教育,而且更注重于培养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选择能力。
(7)道德实践的意义扩展阅读:
从类型划分的角度说,德育即培养学生在私人生活、国家与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中的道德意识,以及合乎私德、国民公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
德育包括私德、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私德教育即培养学生的私人生活的道德意识及行为习惯;公德教育即培养学生的国家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道德意识及符合国民公德和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职业道德教育即培养学生职业生活的道德意识及合乎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
从层次划分的角度说,德育即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则的教育,激励学生的高尚行为,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德育包含理想、原则、规则层次的道德教育。道德理想教育即运用道德倡议形式激励学生的高尚行为;道德原则教育即运用道德指令或道德倡议形式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道德规则教育即运用道德禁令或道德指令形式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从德育任务的角度说,德育包括发展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等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当代学校德育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敏感性。道德判断力即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对一定的事件或行为进行对与错、当与不当的判断的能力;道德敏感性即敏锐地感知、理解和体察自己、他人及社群的情感、需要和利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