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图书馆立法
1. 图书馆书的分类有哪些
图书馆书的分类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五大部类,22个基本大类。
以下为22个基本大类:
1、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2、哲学、宗教
3、社会科学总论
4、政治、法律
5、军事
6、经济
7、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8、语言、文字
9、文学
10、艺术
11、历史、地理
12、自然科学总论
13、数理科学和化学
14、天文学、地球科学
15、生物科学
16、医药、卫生
17、农业科学
18、工业技术
19、交通运输
20、航空、航天
21、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
22、综合性图书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
(1)那些图书馆立法扩展阅读:
一、《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编写历史: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初版于1975年,1999年出版了第四版。
修订后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增加了类分资料的类目,并与类分图书的类目以“+”标识进行了区分,因此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
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的特点: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全面补充新主题、扩充类目体系,使分类法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同时规范类目,完善参照系统、注释系统,调整类目体系,增修复分表,明显加强类目的扩容性和分类的准确性。
2. 图书馆学有哪些基本原理
当代图书馆学的主体部分是由理论图书馆学、实用图书馆学和专门图书馆学组成的,这三大门类下又有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
理论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学一般原理的学科,它为整个图书馆学提供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描述整个图书馆发展的概貌,对图书馆学的其他组成部分和相关部分起着指导作用。
理论图书馆学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领域,从历史的和现实的研究成果看,它又有以下几个分支学科。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 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探索图书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体系和结构,图书馆学的分支学科与相关科学,图书馆学方法论以及图书馆的性质、社会职能和作用,图书馆与社会进步等内容。
图书馆建设研究 包括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规律经验教训、组织原理、体制及图书馆网的类型和建立原则、图书馆立法、图书馆员培养、图书馆学学术研究的组织工作、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战略研究等等。
宏观图书馆学是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进行宏观探索、逐渐形成的分支学科。它研究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与文献信息系统的关系以及图书馆事业中的同族关系(包括图书馆之间的关系)等等。
比较图书馆学是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国别、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图书馆问题进行的研究。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分析原因,作出解释,并从中得出能够揭示客观规律的结论。
实用图书馆学是在理论图书馆学所提供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图书馆具体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而形成的一大门类,包括图书馆工作规律、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现代化等实际工作领域。
图书馆管理学是图书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图书馆管理活动及其客观规律,包括图书馆管理的原则、功能、方法,各项工作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图书馆领导人员配备、机构设置、工作组织、工作计划、岗位职责、工作定额、工作统计、建筑设备、效益评估等等。
馆藏建设和文献资源建设研究 研究图书馆对文献的收集和贮存等方面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多将藏书建设等同于藏书补充;70年代,研究范围扩大到从藏书补充到藏书组织的整个过程;80年代,人们对文献资源的审视角度放在全社会范围内,对藏书建设的研究扩展到研究文献资源建设。
馆藏建设和文献资源建设研究这一分支学科,主要探讨为符合图书馆任务和读者要求,系统地建立、发展、规划、组织馆藏体系以及文献保存、保护的理论与方法,进而研究系统、地区、全国文献资源的布局和文献资源的共享等。
文献分类与主题标引研究 文献分类是文献整理的重要方面。对文献分类的原理、规律和科学方法以及分类表编制的研究有悠久历史并逐渐发展成为图书馆学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 。
主题法是文献标引和检索方法适应现代文献发展而产生的主题检索语言,主题标引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字顺检索语言的原理以及主题词表的编制和利用方法等。
70年代末,中国学者从情报检索角度对分类法和主题法以及代码检索语言、自然检索语言等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探索它们影响情报检索效率的规律和提高检索效率的途径,并以此建立情报语言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
文献编目学 是研究文献著录和目录组织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的实用学科。由于文献编目是图书馆进行文献整理的一项主要工作,历史悠久,基础深厚,已发展成为图书馆学中较为成熟的分支学科。其中编目规则的制定、编目标准化、现代化是该学科中主要的研究课题。
图书馆服务理论 研究图书馆服务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服务对象、读者心理、图书馆服务方式、服务效果评价、服务过程中的社会因素等问题。
文献检索研究 文献检索是指从一个文献集合中迅速、准确地查找出所需信息的活动、程序和方法。它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深化和扩展,是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延伸和方法之一。文献检索研究的重点是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研究内容包括:文献及其内部信息构成 (贮存)方式、文献检索理论、检索系统和检索工具、检索语言和检索方法等等。此外,它还研究各学科文献的检索问题。
图书馆现代新技术研究 我们可以把文献和图书馆都看成是一种技术进步的成果。特别是当代的图书馆,它是许多新技术综合应用的产物。图书馆现代新技术研究,内容包括探索图书馆由手工操作过渡到机械化、自动化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实现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图书馆工作的自动化。
专业图书馆学 是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分别进行专门研究而形成的图书馆学分支学科。它以某一类型图书馆为研究对象,不仅要根据理论图书馆学所提供的基本理论来研究该类型图书馆各方面的特点,也要按着实用图书馆学所提供的一般方法与技术来具体研究该类型图书馆的工作和管理问题,从而形成专门图书馆学的众多学科分支,诸如公共图书馆学、大学图书馆学、儿童图书馆学等等。
其它图书馆学分支 图书馆学与其他科学相交叉的部分,陆续产生了一系列图书馆学分支,诸如图书馆系统工程、图书馆社会学、图书馆教育学、图书馆统计学等等。这是图书馆学中范围广泛的新兴的研究领域,其共同特点是引进其他学科或科学中的基本原理、方法或技术来研究图书馆的有关问题。这类分支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们既扩大了图书馆学研究的领域,也丰富了各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
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和研究方法
[编辑本段]
图书馆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一方面与一些学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交叉重复,在历史渊源、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中,都有着同族的关系;另一方面,图书馆学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自身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相互之间存在着应用的关系。
中国早期的图书馆工作和档案工作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档案学和图书馆学一样,它的思想渊源可以上溯到殷商时期。这种历史发展上的血缘关系,决定了图书馆学与档案学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联系更加明显,诸如图书和档案的积累、整理、组织和利用、保管等重要环节,在理论和技术方法上都有很多共同之处。
情报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大约在20世纪30~40年代才开始出现专门探讨情报工作的论文。图书馆学为情报学准备和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材料、理论原则和工作方法,对情报工作的许多领域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总结,从而成为情报学得以迅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由于情报学和图书馆学在理论上都必须研究文献情报源,在实际工作中都必须利用文献情报的缘故。
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都是文献,作为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之一的文献工作,实际上是图书馆、档案馆、情报中心等的基本工作内容,因为这些机构工作的主要对象都是文献。虽然它们在工作程序、工作手段与方法上有各自的特点,但同时也存在性质和对象的一致性,故而文献学的原理、方法对图书馆学,乃至对档案学、情报学、目录学都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
在图书馆业务中,最先发展和逐步完善起来的一部分内容是目录工作,从文献收集、整理加工,一直到宣传推荐、检索和利用,每一个环节都要应用目录和目录学知识。
图书馆的现代化,以实现图书馆工作计算机化为中心。当代图书馆学中任何重大的研究课题,都需要将传统的图书馆学理论和方法,与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除上述学科以外,经济学、统计学、传播学、历史学、语言学、逻辑学等,也都是与图书馆学相关的学科。
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 一些在多学科研究中都通用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模拟法,以及逻辑思维中的分析、比较、分类、类比、综合、抽象、假设、归纳、演绎等等方法都在图书馆学研究中得到了应用。其中调查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读者研究、文献资源调查等很多方面。图书馆学研究中最常采用的是对图书馆实践经验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以及目录学方法。
总之,图书馆学研究是在不断吸取各种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发展的。新的科学研究方法还会不断出现,图书馆学研究也将随之更加深入。
3. 中国有哪些著名图书馆
中国十大图书馆
一、北京图书馆
藏书1590万册,1910年建馆
北京图书馆是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五大藏书过千万图书馆之一。现有藏书1100万册、报纸3600种和60万种参考资料。另有100多种外文出版物,以及中国古代典籍。设有若干阅览室,每天可接待8000人。
二、上海图书馆
藏书700万册,1952年建馆
上海图书馆是大型的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于1952年7月建馆。1996年前,上海图书馆位于南京西路325号,于1996年迁入新馆。上海图书馆新馆是上海的十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位于淮海中路,是全国第一家省市级图书情报联合体,是世界十大图书馆之一。现有馆藏各类文献达4998万册(件)。图书的流通量每年达1600万余册。图书馆设有各类阅览室和专室32个,阅览座位3000多个,个人研究室20间。上海图书馆全年365天每天开放。上海图书馆每天进馆人数达8000人次,双休日达上万人次。
三、南京图书馆
藏书482万册,1933年建馆
南京图书馆是江苏省公共图书馆,国家一级馆,是江苏省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南京市中山东路189号。南京图书馆现收藏各种文献700万余册(件),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位居全国第三
四、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藏书440万册,1951年建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即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又名“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其馆藏总量达520万件。是集文献信息服务、情报研究服务、科学文化传播服务和图书馆学情报学高级人才培养功能于一身的研究型国家科学图书馆。拥有一支在学科背景、专业素质、学历层次等方面均为一流的人才队伍。中心现有在岗职工210余名,引进“百人计划”、“文献情报系统优秀人才”各1名;有博士10名,硕士27名。
五、北京大学图书馆
藏书390余万册,1899年建馆
1902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建立,是我国最早的现代新型图书馆之一。现有各类馆藏600万册(件),馆藏中以150万册中文古籍为世界瞩目,其中20万册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此外,外文善本、金石拓片、1949年前出版物的收藏均名列国内图书馆前茅,为研究家所珍视。近年来大量引进的国内外数字资源,包括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学位论文在内已达到数十万种,深受读者欢迎。
六、重庆图书馆
藏书380万册,1949年建馆
重庆图书馆是中国大型综合性的公共图书馆,是重庆市主要的文献信息收集交流和服务中心,也是重庆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现有员工173人,设有图书、报刊、缩微、电子文献及历史文献、科技文献阅览、外借、参考咨询等八个对外服务窗口。并已形成在国内外都很有影响的民国时期出版物(重庆图书馆现有民国时期出版物76611种、177621册)、古籍线装书(重庆图书馆收藏有宋代以来的古籍线装书532342册,其中收入《全国善本书总目》的就有3707种,55632册,内有孤本和稀见本424种,古籍线装书的数量和质量均列中国西南地区首位,在全国也位居前列)、联合国资料(“国立罗斯福图书馆”成立之后即被联合国指定为其资料寄存馆,一直未曾间断。并于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联合国全部文献寄存馆。是中国两个最早的联合国文献寄存馆之一,重庆图书馆现有联合国资料10余万册件)等三大馆藏特色。
七、山东省图书馆
藏书286万册,1908年建馆
山东省图书馆创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是我国十大图书馆之一,以历史悠久、馆藏宏富而著称。据《山东创建图书馆记》载,山东提学使罗正钧于省城旧贡院东北隙地创建图书馆仿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旧制, 院内古木假山,曲水拱桥,极为风雅别致,人称“历下风物,此为最胜”。现馆藏文献518万(册)件,开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系统的藏书体系。其中轻工、医学、哲学等门类的收藏已达研究级水平,而齐鲁方志专藏、海源阁专藏、易经专藏、山东革命文献等收藏为海内翘楚。齐鲁方志海内现存约600种,而该馆馆藏528种,善本58种,《(万历)兖府志》则为海内孤本。海源阁专藏计2280种32000册,约占海源阁全部藏书的三分之一,并有较多名人手迹,如林则徐、翁同书、吴式芬、钱仪吉、许翰等人的书札。该馆收藏易经文献1317种,总计2205个版本,近万册。另外,该馆收藏的《唐人写经卷》、蝴蝶装宋刻《文选》、巾箱本宋刻《万卷菁华》、蒲松龄手稿《聊斋文集》、王士祯批校《昆仑山房集》稿本等均为传世珍品。馆藏期刊涵盖各个学科,基本形成了一个具有特色的综合性馆藏报刊体系。其中辛亥革命时期的山东独立同盟会机关报《齐鲁公报》、原中国共产党渤海区委机关报《渤海日报》、胶东区委机关报《大众报》等资料文献弥足珍贵。现有对外服务窗口44个,每周开放73.5小时,办理各种借书证12个,日平均接待读者近五千余人次,并与日本、朝鲜、美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文献交换关系。
八、四川省图书馆
藏书285万册,1940年建馆
四川省图书馆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公共图书馆之一(1912年建立),馆藏丰富独特,现已拥有460万册馆藏文献。最具特色的部分有:隋唐时代的手写经卷、宋元明清著名文人重要诗词集、历代四川珍贵地方志书、中国古代医学典籍、近代文化名人手稿、民国暨抗战时期文献等,共计70余万册。建国以后,四川省图书馆分别以呈缴本、选购、国内外交换、捐赠与调拨、复制等手段,逐步建立了以大型综合性、研究级人文学科为基础的工具书和核心文献体系。在传统的阅览流通、参考咨询、缩微声像资料服务及图书馆科学管理、信息化技术、文献标准化等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基础上,努力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加强了与立法机构(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政府有关部门(旅游局、信息办、四川新闻网)、学校(高校、中小学)、企业(四川移动、四川电信)、部队(成都军区通信部、政治部)等多种形式的密切合作,形成了具有四川特色的网上数字资源服务体系(拥有600GB的数字资源),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公益性文献信息基地。成为国家"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的西部中心。
九、天津市人民图书馆
藏书250万册,1952年建馆
天津图书馆是中国创建较早、历史悠久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创建直隶图书馆至今,已近一个世纪。现有各类馆藏文献320册(件)。
十、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藏书245万册,1911年建馆
1911年,广东省立图书馆(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前身)在清代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局旧址上成立,初名广雅书局广东图书馆,前承广雅书局藏书,经过90多年的收集积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现有古籍善本(图二)10多万种40多万册,其中善本2833种25829册,古籍线装书32254种20多万册,金石文献3653种14248册,古籍丛书622种105580册,地方志书3545种33282册,以及广东地方文献7万多种近20万册。
4. 在图书馆有哪些规则
1、保持安静,按时归还借出的图书,看完书的时候把书放回正确的书架,要爱护书籍。
2、图书馆是收集、整理、收藏各类书籍、刊物以及其他读物并提供借阅的机构。
3、扩充回答:
(1)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最早的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
(2)中国最早的省级图书馆为1904年创办的湖南图书馆。。
5. 图书馆的功能有哪些
图书馆的功能有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社会教育功能。其中文化遗产功能,就是要收集、加工、整理、科学管理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源,以便广大的读者借阅使用。
开发信息资源功能指的是图书馆收藏着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积极地开发,广泛地利用这些文献资源,也是图书馆承担各种职能的基础。
社会教育功能包含了思想教育的职能、两个文明建设的教育职能、文化素质的教育职能以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教育的职能。
图书馆类型:
1、国际标准:
197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了ISO2784-1974(E)“国际图书馆统计标准”中“图书馆的分类”一章将图书馆划分为:国家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其他主要的非专门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专门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六大类。
2、中国情况:
按图书馆的管理体制(隶属关系)划分。如:文化系统图书馆,教育系统图书馆,科学研究系统图书馆,工会系统图书馆,共青团系统图书馆,军事系统图书馆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图书馆
6. 图书馆有哪些种类
按图书馆的管理体制(隶属关系)划分。如:文化系统图书馆,教育系统图书馆,科学研究系统图书馆,工会系统图书馆,共青团系统图书馆,军事系统图书馆等;按馆藏文献范围划分。如:综合性图书馆,专业性图书馆等;按用户群划分。如:儿童图书馆,盲人图书馆,少数民族图书馆等;
按图书载体划分。如: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真人图书馆等。我国图书馆的类型主要有:国家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科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技术图书馆,工会图书馆,军事图书馆,儿童图书馆,盲人图书馆,少数民族图书馆等。
(6)那些图书馆立法扩展阅读
197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了ISO2784-1974(E)“国际图书馆统计标准”中“图书馆的分类”一章将图书馆划分为:国家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其他主要的非专门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专门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六大类。
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是由很多相互联系的工作环节组成的。一般包括文献的收集、整理、典藏和服务4 个部分。文献收集是整个图书馆工作的基础。文献整理包括文献的分类、主题标引、著录和目录组织等内容。文献典藏主要包括书库划分、图书排列、馆藏清点和文献保护等。
7. 中国宪法第几条上有关于图书馆的管理政策
中国宪法第二十二条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图书馆立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而图书馆立法应坚持宪法指导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借鉴国外图书馆立法经验的原则、协调统一的原则、坚持改革的原则和奖惩结合的原则.
8. 帮忙写一篇关于图书馆立法的论文
试论来中国图书馆立法的条件自、障碍及对策
人类社会即将进入21世纪,新的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文献、信息、知识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显著。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服务系统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亦日渐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