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名篇

道德经名篇

发布时间: 2022-01-17 06:07:18

1. 《列子》《老子》《庄子》《论语》中各有什么名篇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出处】《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书集注》。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其中有我们较为熟悉的“愚公移山”、“亡呋(fū)者”、“歧路亡羊”等。 <<老子>>又名<<道德经>>。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东汉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注本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宋邢《论语正义》,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2. 那些名著或者名篇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关

《道德教育的哲学》、《价值与教学》、《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道德教育原理》、《道德教育新论》、《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3. 《老子》一书何时改称《道德经》

最能代表道家思想的是老子,他所着《老子》(到了唐玄宗时代,又尊称它为《道德经》)一书,最能代表道家思想,最有系统,有最具体的叙述。

4. 孔子,墨子,老子,庄子,孙子,韩非子,孟子,荀子的作品,希望全面。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全国各地也有是孔庙祭祀孔子。 代表作品《春秋》《十翼》。
墨子(约公元前468 —约公元前376),名翟(dí),汉族,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一说鲁国(今山东滕州)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老子即李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汉族,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故里苦县亦因老子先后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留下许多与老子相关的珍贵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庄子(前369-前286),姓庄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散文家、思想家和哲学家,汉族,宋国蒙(战国蒙地多有争议,一说河南商丘市民权县,另说安徽蒙城县)人,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孙子,名武,字长卿,齐人,春秋吴国将领。出自妫姓或姬姓,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哲学家,今日在山东、江苏等地,尚有祀奉孙武的庙宇,多谓之兵圣庙。春秋末期军事家。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子先生著有《孙子兵法》,孙武子的后代孙膑著有《孙膑兵法》,《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存在着极为紧切的内在师承关系,而且在我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均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实战意义。
韩非,战国晚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新郑是郑韩故城),韩王室诸公子之一,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孤愤》《说难》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按:车,古文;舆,今字。车又音居,是故,子舆、子车、子居,皆孟子之字也)。汉族,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汉族,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代表作品《荀子》。

5. 先秦诸子百家 名篇有哪些

杂家:《吕氏春秋》(春纪主要讨论养生之道,夏纪论述教学道理及音乐理论,秋纪主要讨论军事问题,冬纪主要讨论人的品质问题例如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等)
儒家:《论语》(宪问篇、雍也篇、泰伯篇、子张篇、先进篇等)
《孟子》(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列子》(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
《荀子》(劝学)
道家:《老子》(道德经)
兵家:《三十六计》(美人计、苦肉计、离间计等)
《孙子兵法》(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等)
《吴子兵法》(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
《孙膑兵法》(增兵减炤、围魏求赵)

6. 《道德经》可以称作老子吗

不可以的!楼上错误! 《道德经》是“老子”写的,上面论述得很清楚,不在多说了。 作者是不可以用书名号的。 如果这样《论语》也可以叫《孔子》了?《逍遥游》叫做《庄子》?不严谨。 如果借用作者,应该用引号而不是书名号。谢谢 追问: 主要指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道家学派 创始人老子,其被唐皇武后封为 太上老君 ,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 《道德经》 (又称《 老子 》),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 无为而治 ,其学说对 中国哲学 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 道教 中老子被尊为道祖,另老子一词在口语中有多种用法。 http://ke..com/view/14383.htm 网络 上的,但是我觉得 《老子》 应该不太……,所以出来问一下。 还有, 《逍遥游》 只是 《庄子》 中的一篇: 庄子 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 寓言故事 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 庄子 》(被道教奉为 《南华经》 ), 道家经典 之一。《 汉书 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 道家 的作品。 《庄子》在 哲学 、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http://ke.soso.com/v45241.htm) 回答: 我的意思是古代 诸子百家 ,国人大多习惯以名字简称。可是名字用 书名号 后泛指其作品是不精确的。只是表达起来方便,呵呵,楼主误会啦! 另外,楼主的追问叫我受益匪浅,先谢谢啦!
求采纳

7. 试述老子《道德经》所蕴含的自然观

其实老子的道德经的精华就在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如果按专照现在的哲属学思想理解,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西方哲学观点中的"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
从通篇文意上理解,我们可以认为道德经是要引导我们无为无不为.也就是说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早己注定的,为之,则有形,不为,则无形.
结合老子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他本人的生平来看,我们也可以认为这部千古名篇是他对自己的思想得不到他人认可的一种迷惑.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得出他在著此篇之初是有入世的思想的,但到了最后,他又有了出世的思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他的思想转变.
综合以上所述,我认为道德经所蕴含的自然观可以认为是唯物的,客观的.但同时也是一种消极的唯物论.他虽然认为世上的一切都是合理的,但同时也认为这一切都是不可改变的.是注定的,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有唯心倾向的唯物主义观点.

8. 说说有哪些称得上千古名篇的古文吧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必须有一席之位!

9. 道德经·小国寡民的作品解读

对“小国寡民”(第80章)的解释,近代学者一般将老子的“小国寡民”理解为实指,即国家小,人版民少。河上公则不这么权看,其注解说:“圣人虽治大国,犹以为小,示俭约,不为奢泰。民虽众,犹若寡少,不敢劳之也。”这就是说,“小国寡民”不是实指,而是以之为小,以之为寡,实则国大民多。对“使民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的解释,所谓“什伯人之器”,异解颇多。河上公将此文分为两句,断句读成“使民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其注解是:“使民各有部曲什伯,贵贱不相犯也”,“器谓农人之器。而不用者,不征召夺民良时也”。认为老子主张统治者要行清静之治,不能扰动百姓。
晋朝时陶渊明写了一篇传诵至今的名篇《桃花源记》,应该讲,此文显然受到老子八十章内容的影响。这是一个美丽的幻想,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社会黑暗的不满,反映了人民摆脱贫困和离乱的愿望。在这一点上,老子和陶渊明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热点内容
八年级上册政治法律知识点人教版 发布:2025-02-12 17:47:00 浏览:314
人大刑法解释 发布:2025-02-12 17:39:28 浏览:635
法院是法律吗 发布:2025-02-12 17:16:04 浏览:658
关于收养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12 16:57:34 浏览:684
当法官有生命危险 发布:2025-02-12 16:18:10 浏览:714
考法官公务员经验谈 发布:2025-02-12 15:41:00 浏览:707
建筑设计方法学 发布:2025-02-12 15:28:06 浏览:800
安阳法院月薪 发布:2025-02-12 15:26:06 浏览:127
美国就香港立法 发布:2025-02-12 15:25:14 浏览:731
原因行为民法 发布:2025-02-12 14:51:44 浏览: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