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卦道德经
1. 这段道德经的话是什么意思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对于这一段,历代的人们都把这个“道”解释为宇宙之道、天地之道、自然之道等等,却没有与“德”联系起来。事实上,《道德经》论述的只是两个问题:“道”与“德”。“道”既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修道)的方法;“德”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现代人把佛学和道家思想当成神秘文化,是由于他们修道的方法十分特别,并且需要修道者具备特殊的“德”。这个特殊的“德” 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如大地一样厚重,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是宇宙自产生以来既已具有的规律。《周易》中“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既是“德”的妙处。此妙处是现在唯我的人们所不能体验的。历代人们修道的多,知道修道需要先修特殊的“德”,而最终明了“道”为何物的人极少。《道德经》总论部分提出了修道的方法,后面极大部分却是论述修道之“德”的,所以只修道不知“德”者难于理解它,不实修只从文字上理解道为宇宙之道者更难于理解它。唯有修道能明了究竟者,方知“道”与“德”合二为一,道德经三字,提纲挈领,实已把全文的内容都概括无遗。
故前人有把经文分为道经和德经两个部分,实是很有见地。对于没有实修过或尚未修持到练虚合道的人来说,道经的内容很难理解,或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往往只是从字意上理解为某种规律的东西,但具体这个规律是什么,谁都说不上来,所以千百年来,《道德经》的译本越来越多,但是经中说些什么人们却越来越争执不下。
同样,德经的内容就被人们说成是为人处世的方法、治家的方法、治国的方法等等,这倒是没有很大出入的,因为人类社会离不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人类个体、人类社会均是大宇宙不可分割的一份子,《道德经》是揭示宇宙规律的经典。因此限于个体,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一整套人类个体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一个人如果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小者治家,大者安邦治国,很可能都失败,那他也就不可能再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一者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另一方面,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噫!老子之苦心几人能解也,竟被人认为甘守柔弱、与世无争、甘居人下,是空谈之唯心大道。殊不知被现代唯我的人们看得一文不值的“德”,却是修道者不可或缺,少了就修不成道的东西。这一些,如果不是自己亲身去修道体验过,根本是不可能理解的东西。
因此无论如何,一定要通过实修,才能体会到修德与修道的内在联系。
2. 请问易经与佛经、道德经的关系
易经为伏羲、文王、孔子三世圣贤共同创作的结晶。佛经浩瀚,是佛陀在印度版灭度后,由弟子将佛陀生前的权论述记录下来作为“正法”教育后人的经典,也有后世发展出来的一些新的经书,如《六祖坛经》。道德经相传是老子所作的著作,为道教文化的根基。三者虽从作者、年代、写作方式都不一样,但却有着很强的内在联系。易经是我国一切经典的始祖,所以我们说易为“百经之始,百经之首”,易经由伏羲作八卦、文王演化六十四卦而来,解释天地、宇宙、国家、个人的道理,所以从这个道理来说,老子的《道德经》实际上只是对易经上论述道理的再解释、再创作。孔子为了让人们对生涩难懂、微言大义的《易经》能够深入理解,作《彖》传,使得《易经》成为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对《易经》的再解释和再创作。而佛经则不同,佛经主张“因果报应”,讲的是教人如何终极地离苦得乐的方法,告诉人们超越六道轮回的方法。三部经典的共通之处是他们都讲了宇宙自然的规律,《易经》、《道德经》很相近,教育我们如何顺应宇宙自然的规律活动做人、得道,而《佛经》则更进一步,教育我们如何在宇宙自然的规律下超脱,如何终极解脱,往生成佛。
3. 老子主张: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即是讲坤卦,但坤卦是:乾元,利牝马之贞,那么他又为什么要骑牛呢
利牝马之贞不是说一定要骑马;其实坤卦的属性为“顺”,代表动物既是牛。所以老子骑牛是很正确的。
4. 怎么孔子在道德经上没有说坤之道 只说乾之道 有那位看过道德经的能解说一下
道德经是老子著的吧,篇中著名的有很多,不过原文没有乾之道这个说法。你可以去读一下道德经原文,很有哲理。
5. 《易经》《诗经》《道德经》《论语》四者之间怎样的关系
我试着回答您。
第一,中华思想源头,不应当是“一源说”,而应当是“多源发生”。
第二,问《易经》《道德经》《论语》哪个更基础,哪个是高端?是不恰当的提问。同样,也不能仅仅把《易经》归为发现宇宙和人生奥妙的唯一宝典。
第三,《易经》和《道德经》当然有对应的,但不能等同。如乾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一章;坤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二十五章;《道德经》总结两卦的章节为第四十章。又如, “天”、“地”在《易》和《道德经》中都是很重要的概念,又被解释为“乾”、“坤”和“无”、“有”,但不能等同。
第四,《易经》乃是“中国自然科学”的源头,《诗经》乃是“中国社会科学”的源头。
在其下面,《道德经》是“中国经济学”的源头。《论语》则是对“三源头”的学科梳理与规范,是为“中国逻辑”和“中国方法”的总纲讲义。
————归结起来说,把它们和马克思《资本论》联系起来,是讲的“事的科学”。实际上,
中华典籍就是把物的科学和事的科学严格地区分开的科学,这个道理很深刻呦!!有兴趣,可看《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这是一本比《21世纪资本论》还要好的书,是国学马克思主义版本的历史经济著作!
6. 老子为什么留下道德经
简单的说就是,老子要出关,守关的官员尹喜一定让他写点东西才放他出关,所以老子就写了道德经。
老子出关的传说:
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弱了。他决定离开。老子当时是往西边去(至于老子为什么要西行,最后到了哪里,这个目前还没有定论!),这就得经过函谷关。(另外一种说法是大散关。)
守关的长官是尹喜,称关令尹喜。这一天他正站在城关上了望着,只见关谷中有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飘移过来。关令尹喜是一个修养与学识极其高深的人。他一看到这种气象,心里一顿,知道是有圣人来了!不多一会儿,就见到一位风骨非凡、仙风道骨的人,骑着一头青牛慢慢向关口行来。就是老子!关令尹喜知道他要远走高飞了,就一定要让他传承点东西,于是缠着他,要他写一点著作,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司马迁《史记》载:“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老子当然是不太愿意的,但是不答应关令尹喜,是不会放他过关的。老子没办法,于是只得答应条件。另外,老子答应他还有一个原因。《史记集解》有材料说,关令尹喜“善内学星宿”,所以他能看天象,看星宿,看云气,看到一团紫气飘来便知是圣人来了。我们就是看到这团紫气也解读不出来嘛。据说关令尹喜自己也有著作,名《关令子》。老子也佩服这位“服精华,隐德行仁”的大智者,“亦知其奇怪”,所以有一种得遇知音的感觉,这就为他著书了,能为知音著述不亦乐乎?
那时老子沉思默想,将他的智慧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了简牍上,先写了上篇,又接着写了下篇,据说写了几天。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世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据说,关令尹喜读到这样美妙的著作,深深地陶醉了,被吸引了。他对老子说:“读了您的著作啊,我再也不想当这个边境官了,我要跟您一起出走了。”
7. 坤卦的女人性格
一、乾坤两卦在《周易》中的纲领地位
中华文化文明之根在《周易》,因此《周易》又被称做百经之首,《道德经》《孙子兵法》等许多中华经典都出自于《周易》智慧,农历、中医、武术、书法、国画、儒教、道教也都出自于《周易》智慧,甚至连中华民族的气质性格都是《周易》精神灵魂的发扬光大。因此,学习中华文化文明,必定要从《周易》入门,否则就是雾里看花不清不楚。
然而,乾坤两卦又是《周易》的总纲领,既济未济两卦是《周易》的总结规划,因此乾坤既济未济以外的六十卦都是从乾坤两卦派生出来的。你只要精研读透乾坤两卦,再去读《周易》就容易多了。
二、乾坤两卦概况
乾卦是纯六阳爻,是《周易》中纯阳刚的一卦,阳刚得不能再阳刚,因此《周易》以“龙”来命名乾卦,龙是万能的神兽,可以自由出入阴阳两界,可以自由出入天上、地下和海洋,可以生风,可以吐火,可以腾云,可以覆水。因此,乾卦是男性最要看的卦,命运要你成男,就是要你经事建功业的,那应得具有龙的精神。女性当然也要看乾卦,女性看懂了乾卦就精通驭夫术,男人就会甘心给你翻江倒海。
坤卦是纯六阴爻,是《周易》中纯阴柔的一卦,阴柔得不能再阴柔,因此《周易》以“雌马”来命名坤卦。“雌马”是大地山河间最美丽可爱的生灵,个性温馨,善良又坚韧,不喜争斗,在风景如画的山河间来去如风,在平静岁月里自由自在地生活。因此,坤卦是女性要看的看的卦,命运要你成女,就是要你享受生活的,那应得具有凤凰的精神气质。男性当然也要看坤卦,男性看懂了坤卦就会懂得生活情趣,家庭生活就会带给你无穷的乐趣。
三、辩证地研读乾坤两卦
乾坤两卦是《周易》的精华卦,乾卦是纯阳之精华,坤卦是纯阴之精华。乾坤两卦虽各有特性,但乾坤两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机的“八卦体”。假如把乾坤比作夫妻关系,那么乾坤两卦组成的“八卦体”就是一个家庭。
8. 整部道德经好像是对易经里的坤卦的绝妙阐释
道和易有一些地方是相通的,但两者有跟本的区别,道主要讲顺应自然,为无为则无不为;而易讲的是了解自然的规律,然后运用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甚至是预测事物的发展。
我也是刚学一点皮毛,现在主要学的是《道德经》,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们一起切磋啊,我的email:[email protected]
9. 坤卦中“龙战于野”是否以为着两位人杰都不得志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爻解:此爻为坤卦第六爻龙为阳,此爻为阴,故龙战指阴阳交战。城外为郊,郊之外为野。玄黄,分别指天、地之色。天地为最大的阴阳,其血玄黄,是指阴阳交战流出了血,说明此爻是凶爻。喻人事,则为上下交战,至于死伤流血的情形。三国后期,高贵乡公曹髦与司马昭交战的故事,正可与此爻爻义相通。
故事:三国的魏国,是一代英杰曹操所建立的,在三国中是最强大的。谁知,曹氏子孙不肖,后来的魏国竟成为司马氏的大下。到魏主曹芳当政时,司马氏实际上已经操纵了大权。司马师带剑入殷,一切政事都由他决断,根本不把曹芳放在眼里。曹芳气愤不过,下密沼诛杀司马氏。谁知,事不机密,反而被司马师废了他的王位。司马师因篡位不到时机,只好另立曹髦为新王。这位曹髦是魏文帝的孙子,原先被封高贵乡公的爵位,如今做了皇帝,倒想有一番作为。那知,司马氏控制了整个朝政。司马师死后,司马昭自封天下兵马大都督,处处挟制高贵乡公,篡权的野心日益显露,以至天下无人不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语,就出自此处。
眼见司马昭的专横,曹髦是恨在心里,但又怕司马昭的权势,只好作《潜龙诗》一首,以泄不满。诗曰: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播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如然。一位名叫贾充的官吏知道后,马上向司马昭告发了此事。司马昭一听,诗中将他比喻成鱼鳅黄鳝,恼怒万分,立刻身带宝剑随从,直入宫殿。当着百官大臣,厉声责骂曹髦,公然威胁说:“你曹髦是不是想作第二个曹芳!”曹髦回到后宫,痛哭一天。终于下定决心要铲除司马昭。他召来王经、王沈、王业三位大臣合谋。王经劝告他,要以鲁昭公讨伐季孙氏不成,反被流亡的史事为鉴。可是,曹髦表示,宁死也不能让司马昭猖獗了。于是,曹髦召集兵士三百人,要去诛杀司马昭,王经死谏也不听,而王沈、王业则投靠司马昭,当了叛徒。还不用司马昭动手,曹髦就被司马昭的手下杀死,王经与三百兵士也—一惨遭杀害,血流遍市。
人生启示:坤卦上六爻为阴盛之极的物象,阴盛之极而逼阳与之交战,有龙战于野之象。司马氏身为人臣,权倾天下,威逼魏主,发生交战,结果以司马氏篡国,魏主身亡失国而结局。此爻爻义及故事告诉世人,在矛盾双方力量悬殊很大时,较弱的一方一定不要轻易行动,以防以卵击石,而应变等待和创造时机,审势以后动。
10. 市面上很多版本道德经那个最好更能理解深有体会记住明白
你能看懂易经,就能看懂一切,道德经并不难懂,只需要买一本原始版本,对照白话文翻译,自己就能看明白。易经里面就是一加一等于二,就这么简单,易经是基础,道德经是理论,易经是实践验证,道德经是理想目的。周文王周武王写的易经,就是自己的成功历程,并不是算命预测占筮医学易学,只是易经的理论更接近天规天道,所以根据易经原理,万事万物都可以找到依据,顺理成章,有根有据。道德经是老子所作,把易经理论提纯升华,上升到哲学高度。普通人学习道德经,有一定难道,不如学习易经更实用。道的解释比较笼统,无生有,有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明白这五层关系,就能看懂道德经。易经解释的更详细,更明确,一共六十四种分类,每种分类都有具体的史实作为参考对照。比如乾卦代表成功强者正面直观,坤卦代表失败弱者反面隐晦。屯卦代表初始创建开始,蒙卦代表启蒙立志树人。需卦是需求供给取舍,讼卦是道德规范矛盾纠纷法制诉讼。师卦是战争武力直接对抗,比卦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认清形式合理定位,因势利导,正确处理。易经其余的卦象,都是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以及人类万年千年的智慧结晶,成果汇总。有六十四种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环环相扣,完整规范的人类行为总结,更加清楚明白,比道德经更加直观接地气。学习道德经必须有哲学基础,思维方式超越三维维度,进入四维思维境界,才可以完全看懂。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言可言非常言。道可道,是一维思维,直观可见。非常道是反面对照,二维思维方式,相对论产生的根源。言可言,是矛盾结合体,融汇贯通,理论升华,让人看到事物的本质,完整全面认识事物全貌,相当于立体三维,代表人类思想进步提高,所以是三维思维。非常言,就是超越三维思维,进入四维境界。道可道,代表人类可以学习自然,拥有智慧,道是自然规律,是世界万物的表象。人类把看到感知的一切,形容出来,命名归类。非常道,是人类智慧进一步提升,发现事物存在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表明显示的不是全部,事物的本质还存在隐藏属性,人类不能只看表明不看实质,这就是阴阳理论。言可言,人类知道了表明与实质的区别,更加深入直接的了解事物本质,于是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进一步了解了宇宙天地也存在运行规律,万事万物都存在发展轨迹,于是把自己的认识提高,把智慧升华到哲学高度。非常言,就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别,三维立体是人类可以通过正常感知理解的自然现象,而预知未来,推测明天,提前做好准备,永远处于不败之地,才是人类共同目标。想掌握命运,获得永生,就必须拥有四维思维的能力,把世界万物的总规律,加上时间因素,提前预测结果,最终找到永生的方法,于是人类真的变成神,成了外星人,任意穿越,永远不死。老子的理论只是一种大胆设想,并没有任何人类可以实现,易经却是周文王周武王的成功经验,已经证实,毫无疑问。人类的历史一直都在重复,从殷商战胜夏杰,周朝推翻殷商开始,人类一直在不断进步,但是始终都无法实现老子的梦想,让世界统一,然后人类共同探索未来,找到穿越永生的方法。说起来都这样复杂,学懂学透就更难了,所以学道德经不如学易经,想征服世界,统一人类思想就学道德经,想获得成功,治国理家,事业有成,获得财富权利就学易经。道德经是无人实现的人类共同目标,易经是大事小情,上到建立国家,下到油盐酱醋衣食住行,各种人类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与自然斗争相处,共存共荣的方式方法。不是贬低道德经,抬高易经,而是就事论事,针对道德经和易经而言,道德经太过笼统,正常人无法实践验证,易经却是中国相传的“无字天书”,里面包涵一切,皇帝大臣,经商求官,医疗战争,做人立志,求学传道无所不包。如果不明白自己想学什么,勉强专研道德经,也许会有一天学有所成,不过我更建议大家学习易经,可以直接得到好处,先学会生存基本功,当了领导经理,成为翘楚首领,当了总理总统,然后再学道德经也不晚。笨人戏言,无关他人观点理论,纯属个人瞎说,请勿对号入座,不喜勿喷,谢谢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