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小调查
『壹』 关于道德的调查
C B A A A
『贰』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一种文明的体现。一个有道德的人,必定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只有人们的道德意识提高了,才能让社会变得跟美好。古往今来,“德”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品质,任何时代,只要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使人产生无尽的力量,能够创造无尽的财富!其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很简单,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细想一想,多为他人考虑一点,道德就会伴随在你的身边。
现在正是奥运期间,有许许多多的志愿者在为奥运作者默默的奉献。我们家住在“鸟巢”附近。经常可以看到些志愿者,他们穿着鲜艳,整齐的服装,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外国友人的到来。每当我们可以在家收看奥运比赛时,志愿者们却只能继续在工作。我请神体会到了奥运志愿者的服务。他们不怕烈日炎炎的夏天,为每一位需要服务的人服务。假如我能有幸成为一名志愿者,我会用最佳的状态去迎接四面八方的来客,热情地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将他们带入比赛的规定场点,为他们送上一份祝福,一份关心,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
在学校,我们一样要讲文明、讲道德。在学校,我们不能在楼道里追跑打闹。如果楼道里有许多的同学,那必然会撞到其他的同学。以前,在上小学时,我就经常在楼道里追跑。一不注意,就会撞到老师或同学。在升入中学,我要改掉追跑打闹的毛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学校,我们还应该,节约用水、用电。上操之前,应先把灯关掉。不说脏话,见了老师就向老师问好,这些都是在学校应该做的。
在家里,要尊敬父母。在家中,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家人减轻一些负担。如果父母叫你拿杯水,拿个东西这种小事应尽自己全力去做。古人有许多尊敬长辈的事。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顺父母。冬天,他用自己身体将父母的枕席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家尊敬父母也是一种有道德的体现。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质,我们要捍卫道德,宣传道德,实践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叁』 大学生公德行为调查可以调查什么内容
有关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说到社会公德,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公共生活。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公共生活的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公德则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调查目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已成为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实践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发现大学生公德意识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如何更好地传播公德意识的建议,共创和谐社会。
调查形式:于2009年4月7日,随机抽取湖南地区两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中南大学)的210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占49.7%,女生占50.3%,调查问卷回收率79.5%,有效问卷167张,有效率100%,人工处理数据,统计图表用EXCEL来绘制。
调查内容:从长沙市大学生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对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态度以及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态度三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
此次调查我们通过如下几个问题,对大学生对待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进行了研究。
1、坐公交车时,你会给老幼病残孕让座吗?
2、坐公交车时,你自己没有座位,但看到坐着的年轻人对身边的老人小孩熟视无睹,你会
3、你会在自习室里大声接电话吗?
4、一位农民工的权益受到侵害,但却不知如何维护,而你恰好懂这方面的法律知识,你会
调查发现对于问题一,有70%以上的同学表示一定会让,25%的同学表示视情况而定,只有3%左右的同学表示不会让。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具有基本的公德意识,视情况而定的同学,可能是因为公交车上人很多,自己的座位离老人又远,不方便给老人让座。对于问题二,有75%左右的同学,只是心中责怪那人没素质,但没有任何行动,有5%左右的同学表示不在意,15%的同学表示提醒年轻人让座。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具有公德意识,至少对这种行为表示不满,但绝大多数保持沉默,缺乏维护公德的勇气;更深层次的探究,还是私德在起作用,害怕别人不听劝告,而使自己尴尬,或者说不知道怎样用委婉的方式提醒他人;在公德与私德之间,大多数人还是在维护私德的基础上再去维护公德,问题四和问题五同样显示出了这样的问题。
二、对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态度
我们主要是通过调查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以及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的。
1、你对国计民生的态度是
2、你曾主动去无偿献血吗?
3、你曾经利用手机或网络等媒介传播过淫秽暴力等不良信息吗?
调查发现,对于国计民生的态度,有57%的同学表示偶尔看一下,只了解周围人谈论的事情;40%的同学表示很关心,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只有3%的同学表示与自己无关的不关心。表明大部分同学还是会去关心社会问题,但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大多都是从别人不经意的谈论中,获得信息的,也有极少数同学表示不关心。当我们调查大学生无偿献血情况时,我们了解到有36%的同学表示想去,但不放心;33%的同学没有献过血;31%的同学无偿献过血。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愿意去无偿献血的,但有30%多的同学却不敢去献血,因为担心卫生条件,害怕自己因为献血而感染疾病。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我们认为跟负面宣传有关,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报道,大多是会因此而感染病毒。我们的社会、政府应该积极为大家创建一个安全的环境,作一些正面的宣传与引导,消除人们心中的障碍,建立人们对社会的信赖。随着近年来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活动也中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如网络暴力,色情信息泛滥等,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对大学生在网络中的道德作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有81.25%的男生从来没有在网络上传播过淫秽暴力等不良信息,93%的女生从来没有做过,11.25%的男生曾经有过这种行为,但现在不再有,仅1%的女生有过这种行为,7.5%的男生一直都有这种行为,6%的女生一直都有这种行为。 结果显示,在网络上接触不良信息并传播不良信息的人群中,男生明显多于女生,究其原因,可能是男生的好奇心比女生强。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避免自己沉迷网络,养成自律精神。
三、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态度
此项内容,我们主要是通过大学生对待环保问题的态度,进行研究的。
1、你对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态度是
2、如果在举行一些环保活动,你会积极参与吗?
在调查大学生对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态度时,有70.5%的同学表示有意识,尽量少用;6.5%的同学表示坚决不用;25%的男生表示不在意,6%的女生表示不在意。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有一定得环保意识,在能不用的情况下尽量不用,女生的环保意识要强于男生。可能是因为女生比较细心,比较关注细节,更注重环保。部分原因可能是性格差异造成的。同样在调查大学生参加环保活动的积极性中,我们发现女生的积极性也要高于男生。
从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表明长沙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具有以下特点:<一>大多数大学生具有公德意识,并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二>大多数大学生能自觉遵守公德但缺乏维护公德的勇气;<三>大多数大学生还是会在维护私德的前提下再去维护公德。对于以上特点,我们认为有如下原因:1、大学生的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和素质有待加强和提高;2、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而大学生往往会忽视这些细节;3、从众心理普遍存在;4、网络中的不良信息的影响,如:网络中的暴力游戏等;5、学校和家庭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待加强;6、社会陋习依然存在。
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我们有如下建议:1、首先是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与素质,通过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公德意识,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攻起,带头践行公德规范;2、其次应该加强家庭与学校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教育。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家和校园,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正确的道德教育,不要将一些自私利己、时时提防他人的错误思想教给孩子;作为学校,应该多开展一些有关加强公德教育的活动,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并让他们从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3、最后政府应该要为提高大学生公德意识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在路边乞讨的人们能够获得救济;完善医疗保障制度,让人们在更完全、更清洁的医疗环境中得到治疗。总的来说,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进一步加强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只有人们社会公德意识的普遍提高,社会风气才会逐渐变好。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肆』 在对学校进行小调查时,应该注意什么《道德与法治》
摘要 你好 很高兴可以为您提供解答
『伍』 为什么说道德调查范围小于法律
从来没有什么道德调查范围小于法律的说法,道德的外源大于法律,通俗的说,道德就是我们通常认为合理的、善良的风俗、习惯、做法等等。
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被人们广泛认可的思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法律就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陆』 当前社会道德调查,看见的都进来说说,一个小小的调查。谢!!
一半一半吧。。
『柒』 小学生关于“道德品质”的调查报告
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在小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统帅和灵魂的作用。然而,在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中,存在着许多缺失,致使道德教育的实效偏低;采取对策,克服缺失是提高道德教育效果的必然选择。 一、小学生道德取向现状调查:小学时期是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我对三年级小学生道德取向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内容涉及到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在调查中我发现生活中的道德现象与理想中的道德目标有了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如下:1、淡薄理想:在“我的理想”道德取向中,许多同学选择了当经理、老板、歌星、影星,原因是最实惠最荣耀,而对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较为淡薄。一谈到当清洁工就哄堂大笑。2、缺乏感恩:在“孝敬父母”道德取向中,80%学生不知父母生日,选择了“父母养育我是应该的”。独生子女任性,只懂得享受、不懂的孝敬,总是挑肥拣瘦,唯我独尊。“小霸王”“小公主”“小太阳”纷纷亮相,父母成了新时代的“牛”和“马”,与父母沟通少,缺乏感恩之心。怕苦怕累,很少帮父母做家务,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3、讲究攀比:在“勤俭节约”道德取向中,65%同学选择要阔气。他们认为勤俭节约过时了,只有阔气,才被人瞧得起,于是,在同学间常攀比谁家房子大、谁家最有钱,攀比风较为严重。有的还说有钱不花是傻瓜,于是每天都得花光父母给的零花钱。4、不讲诚信:在“诚实守信”道德取向中,了解到80%学生都讲过谎话,年纪越大,说谎越多,方法越巧,认为诚实是吃亏,能说谎话是聪明表现,并为说谎成功引以自豪。小学生的知与行存在严重脱节,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不吻合,道德观念滑坡。学生中不诚实的现象较为普遍。5、厌倦读书:在“读书快乐”道德取向中,60%学生选择读书烦恼。信息技术的应用,小学生知识面广了,虽然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但“虚拟世界”负面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人生价值取向,学生沉迷于上网游戏,作业抄袭,学习缺乏内在动力,以致厌学。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道德取向偏差,少数学生还有逆反心理,道德判断能力的差异,严重阻碍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极不相称,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二、导致小学生道德缺失的几点因素1、家庭缺失家庭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环境,而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小学生从小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从小耳濡目染父母的言行举止,并且父母采取怎样的养育方式都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调查发现,80%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身体,而道德教育却只字不提。其次,家长对子女道德教育简单粗暴,或是放任不管。而有的家长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不断地给孩子学习加码,孩子承受不了过重的负担感到厌烦,产生逆反心理。再者,家长自身素质低,家长不良言语给是非辨别能力差,模仿能力强的孩子起了催化作用,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大人们的过度呵护,过分宠爱,导致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在我工作中曾碰到过这样几个例子,在孩子与他人争吵时,不管对或是错,家长总袒护着自己孩子;在地震捐资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家长却不热心支持;平时孩子积极参加做值日,家长总在泼冷水,家里什么活都不做,反倒跑到你学校里来扫地;同时部分家长言行不一,教孩子怎样不吃亏,别人打你你也去打别人;怎样不花钱又能受益等,加大了向功利倾斜的砝码。学生感受到理想与现实反差大,产生道德取向的迷茫,严重影响了学生正确道德观的确立。2、学校缺失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由于升学率的困扰,“德育让位”的现象还依然存在。过强的学习负担,给学生造成了心理压力,孩子们的课内外只是为了疲于应付上课、作业、考试和课外补习,家长与老师把书读好看成是将来唯一的出路,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培养。应试教育带来了教育内容和方式的苍白,孩子失去了学习快乐和憧憬同时老师也是和孩子接触时间最多的人,是孩子最崇拜的人,老师的一言一行不应该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但很多教师对学生怀有深深的爱,却往往恨铁不成钢,但有时动机虽好,教育方式却是反教育的。教师简单、粗暴的语言,未经充分调查轻易给学生下定论,凡此种种都可能极大地伤害学生的心灵。3、社会缺失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文化、道德和价值多元化的现状,混乱了学生的道德取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网上的信息逐渐模糊了青少年的道德规范,。网络游戏、光盘、书刊、影视上经常充斥着一些血腥暴力、淫秽色情的东西,对自控能力较弱的小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小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鉴别力还不强,加之客观现实的错综复杂,因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显得偏狭,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就很容易进入他们的心灵,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学生精神空虚、行为失范,出现了无节制的上网,旷课、逃学等现象。二、小学生道德缺失的几点对策小学生道德缺失问题是学校、家庭、社会及个体遗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要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就必须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模式,针对不同小学生人群的不同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措施,方式上变被动治疗为主动预防,帮助其提高心理素质,形成正确道德取向。1、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小学生的道德取向与家庭教育有极其重要的联系。那么家长该给他们以怎样的辅导呢?(1)目标定位。家长对子女的要求不能超出他们的承受力,当其竭尽全力也不能完成时,他们就会泄气。一要从实际出发,因人制宜,有的放矢。即从自己孩子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学校和社会教育实际水平出发,从孩子的智力、性格、爱好、个性、体力等方面出发,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定位。给孩子定的目标,要让他们经过努力,跳一跳可以够得着、能达到。二要严爱结合。“严爱结合”,即让孩子从父母的身上得到温暖,得到爱的体验。感到父母既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又是知心朋友,有什么心里话愿意和父母讲,因为父母能帮自己解困,但不能父母事事包办代替孩子去做,爱要有个“度”,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激励孩子的积极性,教给孩子学会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知识,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使孩子健康成长。(2)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要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掌握孩子心理变化的规律,为教育提供依据,给孩子提供适宜的多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使孩子智力、心理等和谐发展;此外,家长还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都较紧张,时间显得十分宝贵。当家长的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料理家务、教育孩子,家长的教育态度不能随着自己情绪的好坏而变化。要防治在劳累、身体不适、夫妻反目、下岗等特殊情况下,不在孩子身上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要学会控制、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做到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则,为子女做楷模。(3)家庭辅导应注意:①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尤其是如何看待学习成绩。②要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对待批评和自我批评。孩子容易用放大镜来看待别人的缺点,用显微镜来看待自己的弱点,要引导孩子胸怀宽广,性格开朗,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③要鼓励孩子广交朋友,积极参与,学会做人。一个热情大方,有交往能力的孩子,是受人喜欢的,其心理必然是开朗、愉快的。④引导孩子向生活中的强者学习,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勇敢地面对现实,增强挫折容忍力,鼓励和培养他们忍受挫折,再接再厉的精神。⑤让孩子多在生活的风浪中自我搏斗,父母要帮助孩子在风浪中经受锻炼。⑥培养孩子的刻苦精神。吃苦,经受磨难,是造就人才的必由之路。家长要鼓励孩子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叠被子、拖地板做起,还要让孩子独立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养成刻苦学习的好作风,使其在克服各种困难的锻炼中逐步成长起来2、加强学校教育和辅导作为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环境,学校应担负起对其进行道德教育的责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身为教育者,首先是要在心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平等的意识,确实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教育学生时,不应该挫伤他的自尊。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强调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要求换位思考,体验学生的情感,学生是与老师共同克服困难,寻求进步和解脱的“当事人”,因此学生与老师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可以充分表露自己,有利于教师开展工作。尊重与理解也就是对学生的肯定,只有得到肯定,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才会以愉悦的心情努力学习。教师应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多肯定、多倾听,根据学生不同气质特征、性格类型,有针对性地运用心理学中的疏导方法——激励法加以鼓励,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维护心理健康。唤醒对方希望实现自我价值的潜意识,激发对方强烈的自尊心,从而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力量。 (2)渗透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用带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开阔学生眼界。例如:请先进模范,校外辅导员到校作公德报告,用生动事例来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体验教育,培养他们审美鉴赏能力和良好的艺术修养,使之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品德和班会课上,采用讨论、故事演讲、心理短剧、角色扮演等活动方式,向学生进行教育。同时还应与优化校园环境结合起来,提倡使用文明用语等活动,不断地引导学生在道德实践中体验、感悟。把道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在各项教育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3、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小学生不是封闭在一个真空的环境里,小学生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避免要与社会接触,要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就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1、要净化社会环境,让正确道德取向走进和谐社会。社会应该给孩子们道德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借助社会力量开辟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拓宽学生德育实践的渠道,有机进行荣辱观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观。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耻辱的。2、正确引导学生观看各种有益的电视、电影、报纸、刊物等,使他们开阔眼界、提高素质、陶冶情操、愉悦心情;3、加强对校园网站的管理,规范上网内容,为学生提供健康有益的绿色网上空间,充分发挥其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教育他们文明上网,健康上网; 4、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辅导相联系的网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体系,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现状。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学校、社会、家庭一致的教育氛围,要树立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从学校内部来说不仅要有清新、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而且还要创设尊重、理解、信任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积极情感,增强适应能力和耐挫折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认识。要充分利用社区教育委员会、校外辅导员站等社会资源,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和辅导。小学生心理道德品质的形成,有赖于学校教育,有赖于教师培养,同时也有赖于家庭影响和社会氛围。要努力推行“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方法,让小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接受一致的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捌』 关于社会道德问题社会调查表
希望你把你最真实的感受反映给我们
1当你的肚子咕噜叫时,当你看见自己排的队见头不见尾时,你是否会有一丝插队的念头:
A,是 B,否, C,说不清
2.你是否能在公交车上主动为孕妇,老人,残疾人让座:
A,能 B,不能 C,说不清
3.你走在宁静的校园里,周围人很少,而在此时你手上又有一团纸,你是否会“一屑千里”呢:
A,是 B,否 C,说不清
4.进入大学,已不同于以前的学习,大家都会为上课或自习的座位而烦恼,那么你会不会有将自己的“装备”,放在一排座位中说“我的地盘,我做主”,为自己的同学占座:
A,会 B,不会 C,说不清
5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犯罪,你认为他们的行为是否道德的“井喷”:
A,是 B,否 C,说不清
6.你认为家庭原因是否是造成大学生的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
A,是 B,否 C,说不清
7.你认为社会原因是否是造成大学生的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
A,是 B,否 C,说不清
8,你认为自身原因是否是造成大学生的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
A,是 B,否 C,说不清
9,你认为大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是否最应该首先考虑道德问题:
A,是 B,否 C,说不清
10.你认为大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学习与道德修养的关系怎样:
A,学习的重要性远远大于道德修养。
B,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学习。
C,学习与道德修养等量齐观。
D,说不清
11,你认为从大学生的终生发展来看,基本技能的发展与道德修养的培养的关系怎样:
A, 物质方面的积累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需要,所以基本技能的发展的重要性远远大于道德修养的培养
B, 道德修养的培养是一个人的内涵之所在,所以道德修养的培养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基本技能的发展
C, 基本技能的发展与道德修养的培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所以基本技能的发展与道德修养的培养等量齐观,但由于人生有限我们同时在这两方面的发展不会很完善
D, 说不清
12.你认为目前大学生在道德方面最应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