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道德主义
⑴ 结果主义和绝对主义的区别 百度文库
结果主义[consequentialism]又称结果论,是伦理学中的学说,指一个行为的对错要视该行为就总体而言是否达到最高内在价值(参阅价值学[axiology])来决定,即结果主义的道德推理取决于道德行为的后果。
结果论最简单的形式又即古典的(或是享乐主义的)功利主义,它主张一个行为的对错,要视就总体而言该行为的快乐抵消痛苦之后的净效应是否达到最高。简单地说,造成快乐的行为就是对的,造成痛苦的行为就是错的,而不管动机与否。其他不同于古典功利主义的形式,若非以各个等级事物的内在价值来判定(即G.E.穆尔的理想的功利主义、伦理的利己主义),就是看各类事物的结果是否恰当合适。
结果主义相对于绝对主义。绝对主义(代表人物康德)认为道德有其绝对的道德原则,即道德有一定的准则和行为规范,只需注重动作的意图,而不管结果如何。
结果主义代表人物:边沁
代表著作:《道德与立法原则导论》
代表理论:功利主义道德理论(任何法律的功利,都应由其促进相关者的愉快、善与幸福的程度来衡量。)
绝对主义:把事物以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绝对化的思维方式。特点是割裂事物和人的认识的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只承认其绝对性,否认其相对性。不承认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此过程必然转化为他过程,不承认绝对之中存在着相对。绝对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认为某一认识是一成不变的、永恒无误的真理。绝对主义有时也作为现代西方哲学中新黑格尔主义的绝对唯心主义的别称。
起源于17-19世纪在欧洲出现的具有绝对权力的君主统治的国家形态。随着中世纪封建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渗透农村,以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城市开始发达,绝对主义农民对封建领主的反抗日益强烈。另一方面,依靠行会制手工业和商业的资产阶级也成长起来,加深了同封建领主的矛盾。于是,国内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国王联合资产阶级,建立强大的常备军和官僚机构,以此镇压农民的反抗,抑制封建领主相互间的抗争,改组封建土地所有制和统治体制,确立高度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体制。在此过程中,通常是王权打破封建割据,促进国民的统一,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和扩大殖发地,通过国外市场和掠夺来积累财富。这个政治形态出现在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它不是被资产阶级革命所推翻,就是在保存专制统治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情况下,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两条道路必取其一。在日本,一种看法认为,明治维新建立的天皇制国家是绝对主义。自日本资本主义论战以来,围绕着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革命还是绝对主义形成的问题,一直进行着激烈的争论。
⑵ 康德的绝对道德是什么意思
康德认为,道德完全先天地存在于人的理性之中。只有因基于道德的义务感而做出的行为,方存在道德价值。因心地善良而做出的义举,或是因义务而做出的德行(譬如军人因救灾而牺牲),都不能算作真正有德的行为。道德应当,而且只应当从规律概念中引申演绎而来。尽管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遵循某种规律,但只有理性生物(人)才具有按照规律的理念而行动的能力(自由意志)。就客观原则对意志的约束规范而言,其命令尽管是强制的,但同时也是理性的。这种理性命令的程式,就叫作“律令/命令/戒令(Imprativ)”。
律令有两种。如果某种行为无关于任何目的,而出自纯粹客观的必然性,那么这种令式才是定言律令。如果行为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则被康德称为“假言令式”。康德认为,定言令式总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又是综合的(而不是分析的,即不是由其他前提演绎出来的)。“先天综合判断”故而也成为康德伦理体系的重要概念。
⑶ 道德绝对主义的危害
结果主义[consequentialism]又称结果论,是伦理学中的学说,指一个行为的对错要视该行为就总体而言是否达到最高内在价值(参阅价值学[axiology])来决定,即结果主义的道德推理取决于道德行为的后果。结果论最简单的形式又即古典的(或是享乐主义的)功利主义,它主张一个行为的对错,要视就总体而言该行为的快乐抵消痛苦之后的净效应是否达到最高。简单地说,造成快乐的行为就是对的,造成痛苦的行为就是错的,而不管动机与否。其他不同于古典功利主义的形式,若非以各个等级事物的内在价值来判定(即G.E.穆尔的理想的功利主义、伦理的利己主义),就是看各类事物的结果是否恰当合适。结果主义相对于绝对主义。绝对主义(代表人物康德)认为道德有其绝对的道德原则,即道德有一定的准则和行为规范,只需注重动作的意图,而不管结果如何。结果主义代表人物:边沁代表著作:《道德与立法原则导论》代表理论:功利主义道德理论(任何法律的功利,都应由其促进相关者的愉快、善与幸福的程度来衡量。)绝对主义:把事物以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绝对化的思维方式。特点是割裂事物和人的认识的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只承认其绝对性,否认其相对性。不承认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此过程必然转化为他过程,不承认绝对之中存在着相对。绝对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认为某一认识是一成不变的、永恒无误的真理。绝对主义有时也作为现代西方哲学中新黑格尔主义的绝对唯心主义的别称。起源于17-19世纪在欧洲出现的具有绝对权力的君主统治的国家形态。随着中世纪封建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渗透农村,以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城市开始发达,绝对主义农民对封建领主的反抗日益强烈。另一方面,依靠行会制手工业和商业的资产阶级也成长起来,加深了同封建领主的矛盾。于是,国内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国王联合资产阶级,建立强大的常备军和官僚机构,以此镇压农民的反抗,抑制封建领主相互间的抗争,改组封建土地所有制和统治体制,确立高度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体制。在此过程中,通常是王权打破封建割据,促进国民的统一,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和扩大殖发地,通过国外市场和掠夺来积累财富。这个政治形态出现在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它不是被资产阶级革命所推翻,就是在保存专制统治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情况下,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两条道路必取其一。在日本,一种看法认为,明治维新建立的天皇制国家是绝对主义。自日本资本主义论战以来,围绕着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革命还是绝对主义形成的问题,一直进行着激烈的争论。
⑷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道德绝对主义的观点吗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道德绝对主义的观点,这是不对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深厚的哲学内涵,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也是中国传统“天下大同”“天下为公”思想的升华
⑸ 哈佛公开课justice中关于康德绝对主义道德的几个问题
康德的法则都是抄检验法则,而不是决策法则。使用的方法就是你首先要提出一个解决方案,然后把这个方案拿到这个法则中去检验,如果没有冲突,那么这种方法就是合理的。但是你要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方案取决于你的实践理性,你的人生经验和逻辑。
也就是说康德不是不在乎结果,只是他更在乎手段。换句话说他在乎结果,但是他更在乎手段。因为他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无限的结果(混沌理论),而手段或者法则却是人可以掌握的,所以他才坚持手段的正义。换句话讲,他之所以坚持手段的正义,恰恰是因为结果的正义是追寻不到的。
假如回到杀手在门外的例子,误导性的事实可以经受康德法则的检验,因此就具备了手段的正义,是可以执行的方案,不是不道德的。而谎言是违反法则的是不道德的,这就是两者的区别。误导性的事实和直白的真话之间没有道德上的差别,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从实践上讲,如果误导性的事实能引导出更优的结论,康德也不会拒绝。
推荐你看看《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康德在里面把他的观点表达得更清楚明白。
⑹ 绝对主义道德伦理是什么急求回答,谢谢各位了!!!
道德绝对来主义是一种理论或信自仰,相信存在着判断道德伦理问题的绝对标准,而且并不受社会或者场合的影响。依据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内存于普世规律、人类天性和其他基础来源之内。道德绝对主义有时被拿来与道德相对主义相对应,并且经常被简单地类型化为类似的语句:“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
结果主义又称结果论,是伦理学中的学说,指一个行为的对错要视该行为就总体而言是否达到最高内在价值(参阅价值学[axiology])来决定,即结果主义的道德推理取决于道德行为的后果。
结果论最简单的形式又即古典的(或是享乐主义的)功利主义,它主张一个行为的对错,要视就总体而言该行为的快乐抵消痛苦之后的净效应是否达到最高。简单地说,造成快乐的行为就是对的,造成痛苦的行为就是错的,而不管动机与否。其他不同于古典功利主义的形式,若非以各个等级事物的内在价值来判定(即G.E.穆尔的理想的功利主义、伦理的利己主义),就是看各类事物的结果是否恰当合适。
结果主义相对于绝对主义。绝对主义(代表人物康德)认为道德有其绝对的道德原则,即道德有一定的准则和行为规范,只需注重动作的意图,而不管结果如何。
⑺ 什么是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绝对主义同“相对主义”对称,一种把事物和认识绝对化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观点。它和相对主义一样,都把客观事物和人的认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完全割裂开来。
相对主义是一种认为观点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因立场不同、条件差异而相互对立的哲学学说。
相对主义只承认相对性,否认绝对性,绝对主义只承认绝对性,否认相对性。绝对主义把事物绝对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从来如此,永远如此,不承认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个过程可以转化为另一个过程。
绝对主义就是认为凡事都有规律,不会出现特例的信念。绝对主义者认为事情的真相是清晰的,确定的简单的。但现实中事情往往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复杂的。由于他们不合理的期望,绝对主义者在思考中缺少耐心因此会过于简单化和草率地得出结论。
而且,一旦他们下定决心,他们会比批判性思考者更加教条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他们不乐意去接受挑战他们观点的证据。一旦一条原则设定好,绝对主义者就会拒绝去接受意外。
相对主义的实质是:一个概念有确定的形象概念,但没有确定的抽象概念,那么此概念就是相对概念。像这样的概念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能根据抽象概念的大小来相对的判断对与错。
(7)绝对道德主义扩展阅读;
相对主义中的道德相对主义,道德相对主义强调道德都是相对的,当我们说“道德上正确的”这一个形容词时,它所形容的只是某一行为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而已。简言之,某一个行为A在X社会中是道德上正确的,但也完全可能在Y社会中是错误的。
因此,当我们说“行为A是道德上正确的”这句话时,我们要么是省略了“在某一个社会之中”这一个限定词,要么这个句子就不存在意义。也就是说,道德相对主义主张不存在所谓的“普世道德”,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德标准。
道德相对主义的意义,道德相对主义的主张在当下全球化的环境之下似乎有着某种特别的文化意义——由于不同社会的道德评判标准不一样,所以不同社会道德规范之间应当相互容忍,而这种容忍的心态则为文化的多元性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⑻ 康德的绝对道德主义怎么翻
Moral absolutism 基维网络上是这样翻译的。
⑼ 道德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一无是处吗[讨论]
价值相对主义是真理。因为价值本身就是相对而言、因人而异的。就像平版面上的点, 这些点就是物权质,而点的坐标就是价值。一个点的坐标,只取决于你选择的参照系,而与它本身无关。同样的,一件事物的价值,也只取决于人的价值观和立场,而与事物本身无关。所以说,价值是相对的。而我们常说的“道德”,也属于价值的一种,它也是相对的、因人而异的。我们所经常说的“社会价值”,其实只是把单体价值加总之后得到的,这仍然是一种主观的价值,与事物本身并没有关系。然而,正如很多现代数学家和经济学家所证明的那样,真正的“社会价值”根本就不存在。希望你了解一下“孔多塞投票悖论”和“阿罗不可能定理”。所谓的“社会价值”,其实只是某些强势集团,强加于“社会”的价值罢了。
⑽ 怎么理解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和康德的绝对道德律令
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按照看来势必增大或减小利益有关者的幸福的倾向,亦即促进或妨碍这种幸福的倾向,来赞成或非难任何一项行动。任何法律的功利,都应由其促进相关者的愉快、善与幸福的程度来衡量的。
康德的绝对道德律令:指总是按照那些同时可以成为普遍规律的规则行事。绝对命令是善良意志的自律,绝对命令是针对假言命令而言的,假言命令以经验为基础,是有条件的,而真正的道德命令是绝对的。这一命令适用于所有人,绝对命令无须涉及其他目的,其自身就是必然的一个行动。
(10)绝对道德主义扩展阅读
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的意义:
1、功利主义首先是判断一个行为对错的标准,通过两个要素,快乐和痛苦去判断。边沁: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个强有力的主人的控制之下:痛苦和快乐。只有他们才能向我们指出应当做什么,并决定了会做什么。
2、人的行为是遵循一个苦乐原则的,这也是人本性的一种倾向—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边沁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他的功利主义学说,他的功利主义本质就是一种快乐主义。
3、功利主义的的这个功利是一种功效,是对快乐和幸福功效的追求,对痛苦功效的逃避。
4、边沁的功利主义是以个人为出发点的,但归宿是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