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辞海中的道德

辞海中的道德

发布时间: 2022-01-18 04:23:43

A. 辞海如何解释道义这个词

关于“道”
《辞海》曰:“道”——即道路,指法则、规律;又指说,讲,得,到,料,想,先导,疏导,治理;与具体事物的“器”相对,又与事物特殊规律的“德”相对;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 《老子》曰:有物天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法自然……。 《卫灵公》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易·系辞上》曰:成性存存,道义之门。亦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管子·法禁》曰:德行必有所是,道义必有所明。
关于“义
《辞海》曰:“义”——事之宜,正义,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又谓利人;情谊。恩谊;表示某一社会的伦理规范。 《礼记·中庸》曰:义者宜也。 《论语·里仁》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孟子·告子上》曰: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梁惠王上》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国语·晋语一》曰:义以生利。 《墨子·经上》曰:义,利也。 《易·文言》曰:利者义之和也。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曰: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汉书·董仲舒传》曰: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二程全书》宋·程颐曰: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
关于“道义”
道义者,即道德和义理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道义即是法律的内涵和外延。 1、道德义理。《易·系辞上》:“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一》:“夫立典有五志焉:一曰达道义,二曰彰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曰著功勋,五曰表贤能。” 唐 李山甫 《酬刘书记一二知己见寄》诗:“自喜幽栖僻,唯惭道义亏。” 明 冯梦龙 《梦磊记·寓传讹信》:“他与我道义文章非泛有。” 老舍 《四世同堂》八二:“因为山川的阻隔与交通的不便,使他们显着散漫,可是文化的历史与传统的道义把他们拴到一处:他们都是 中国 人,也自傲是 中国 人。” 2、阐明义理。《史记·太史公自序》:“《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 3、学说和主张的宗旨所在。 唐 裴铏 《传奇·高昱》:“各谈本教道义,理极精微。” 4、谓一同修道的义友。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 周 家本事俗神,姨舅及道义咸恐是俗神所假,或谓欲染邪气,亟相蹙问。”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亲属道义,齎其上果,要往看之。” 清 黄生 《义府·冥通记》:“道义,谓同事道法之义友。” 5、道德和正义。 明 李贽 《与周贵卿书》:“仆与先公正所谓道义之交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惩淫》:“客谢曰:‘我与若夫道义交,不敢为此兽行。’” 沙汀 《困兽记》二五:“这就是没有爱情的结婚的结果啦!一点道义上的保障没有。”

B. 道德 法律 德治 法治 在辞海中意思

道德
拼音:dào dé
释义:(名)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回为的准则和规范。答
近义词:品德、德行、德性

法律
拼音:fǎ lǜ
释义: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
示例:运用法律手段。

德治
拼音:dé zhì
释义: 我国古代儒家的一种政治主张。指君主依靠‘德行教化’的作用来实行统治。

法治
拼音:fǎ zhì
释义:
1、指法律和制度,也有指法律制度的。
2、是指动态意义上的法制,即指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对法律实施的监督,也包括法律宣传教育在内。
3、是指“依法办事”的原则,即指“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C. 道德是什么,辞海解释 特别贴切的是正能量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不同的对错标准是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

D. 诸子百家中有关道德的名言

1.德者事业之基。《菜根潭》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
3.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4.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8.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0.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四》
11.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1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E. 请问品德这个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什么,要详细,必须是辞海里的

品德pǐn dé
基本解释
品格德行
被一种个人的品德所激励
详细解释
品质道德。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六:“和平与刚毅揉到一起才是最好的品德。” 叶圣陶 《给少年儿童写东西》:“一定要使少年儿童喜欢看,看了能懂,能得到好处,无论在品德方面,知识方面,还是娱乐方面。”

F. 简述辞海中道德修养的目的和方法

设计的中文解释词典解释基本解释[design;project;scheme]按照任务的目的和要求,预先定出工作方案和计划,绘出图样为解决这个问题而专门设计的图案详细解释1.设下计谋。《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赂遗吾左右人,令因吾服药,密因酖毒,重相设计。”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运筹设计,让之张良;点将出师,属之韩信。”2.根据一定要求,对某项工作预先制定图样、方案。鲁迅《书信集·致李小峰》:“书面我想也不必特别设计,只要仍用所刻的三个字,照下列的样子一排。”魏巍《做新型的知识分子》四:“没有设计就不能施工;没有正确的勘测,就不能有正确的设计。”3.指搞设计工作的人。艾青《早晨三点钟》诗:“她的丈夫是设计也是监工,此刻她的心啊是多么高兴!”设计的英文翻译词典解释1.todesign;todevise

G. 《论语》中关于道德的有什么

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的《论语》中关于道德的有:

1、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出自:《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出自:《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3、子曰:“士志于,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出自:《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埋,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真理了。”

4、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出自:《论语·阳货》。

译文: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5、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出自:《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中怀有的是道德仁义,小人心中怀有的是诗书礼仪;君子心中怀着对刑罚的畏惧,小人心中怀着对小恩小惠的喜爱。”

6、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出自:《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H. 《论语》中关于道德的话

可以说,论语通篇讲的就是一个人的道德。
为师者的道德,为人父母的道德,君王的道德,学生的道德。

I. 辞海 仁,义,道,德字解释

按《辞海》:仁是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
仁,乃人之本性也,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义)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J. 道德的定义

辞海上的定义是: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定社会或借机通过各种形式的版教育和社会舆论权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我认为道德首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具有善和恶,荣誉和耻辱,正义和非正义并逐渐形成一定的意识和传统,以指导或控制自己的行为。

热点内容
物业管理法规案例分析 发布:2025-02-12 12:04:27 浏览:922
重庆科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 发布:2025-02-12 11:48:10 浏览:197
2015年社会法年会 发布:2025-02-12 11:41:38 浏览:776
调解有哪些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12 11:39:29 浏览:979
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实务 发布:2025-02-12 10:56:46 浏览:517
木质展台法规 发布:2025-02-12 10:36:43 浏览:238
婚姻法十九条详细 发布:2025-02-12 09:33:18 浏览:4
法规稽核岗 发布:2025-02-12 09:32:27 浏览:877
2017年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发布:2025-02-12 09:22:38 浏览:479
行政法听得很无聊 发布:2025-02-12 08:55:08 浏览: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