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为人与道德

为人与道德

发布时间: 2022-01-18 04:41:23

⑴ 为什么说道德是为人做事之本

在我们当今社会,有德人少,缺德人多,要想体现出我们的人生价值,那就得以德服人,道德天下,有道德之人在我们当今才会受到大家的让同和关注,反而缺德人将是受到人们的辱骂与痛恨,有志者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更有道德,有些受到千古流传,而有些人以成千古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才是我们做人之本,

⑵ 伍献文的为人品德

伍献文除了在学术上有很高的声誉之外,他的为人也得到普遍的尊敬和爱戴。伍献文坦诚正直,对朋友和同事肝胆相照,助人为乐,与童第周、陈世骧、刘承钊、朱洗等老一辈的动物学家结下了极深的友谊。早年和他一起在中央研究院自然博物馆共事的方炳文,经常在他家中食宿,情同手足。后来方炳文赴法考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幸在巴黎罹难,噩耗传来,伍献文为之伤痛不已,亲笔著文悼念,并介绍方炳文在中国鱼类学研究中所作的贡献。秉志教授于1965年2月21日病逝,当时伍献文正结束古巴考察,归途路过捷克,当他突然在使馆的《人民日报》上看到讣告时,不禁失声痛哭。其对师友的感情之深可见一斑。同学、同事以及故乡戚友生活上有困难,伍献文无不慷慨解囊。就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他自己身在幽禁之中,也还处处关心他人。
伍献文除早年在厦门大学和中央大学任教之外,在中央研究院工作时,也曾在大学兼职,1934—1937年任中央大学生物系教授,后兼系主任;1941—1943年任复旦大学教授,1947—1948年又兼任江苏医学院教授。在几十年的科研和教学中,伍献文直接教导和培养出大批的学生和助手。他常对学生说:“搞科学研究要有天资,但更重要的是勤奋,二者兼而有之才是难能可贵的。”他总是按这个标准去选择学生和助手。他要求自己的助手不仅要能工作,而且要能思考。他常在实际工作中启发和鼓励他们提出新颖的学术观点,并指导他们整理发表。有时有些观点与他自己的看法不一致,他就与他们展开平等的讨论,并且毫无保留地接受被证明是正确的观点。由于他知人善任,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培养人才,在他领导下工作的人都进步很快,他的学生和助手有不少已是国内外知名的学者,许多人成为我国水生生物学和水产科学技术上的骨干力量。1977年,伍献文就任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不久又兼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但他从一开始就有让贤之意,多次要求科学院选拔年富力强的人才接替他的职务。伍献文在生前就将他直接领导的鱼类分类组的工作交给了中年科学家,希望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迅速成长,使我国的鱼类学研究后继有人,进一步发展。
伍献文的生活十分俭朴,无特殊的业余爱好,早年在工作之余喜爱集邮和下围棋,后来因工作繁忙也就丢开了。他唯一的嗜好是读书,而且主要读科学书籍。在他的一生中几乎没有添置什么贵重财产,但却购置了数千册珍贵的图书资料。在战争环境中,他连日常用品都丢弃了,这些书籍却始终珍藏着。后来又将这批书籍资料放在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分类组资料室,或直接赠送给所图书室,供大家阅读使用。伍献文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

⑶ 到底什么是道德和人品

道德
基本释义
[ dào dé ]
社会意识形态之 一。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通过教育和社会 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 之服务。

人品
拼音是rén pǐn,意思是人的品性道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对人要慷慨大方,宽以待人;对国家要爱岗敬业,忠诚热爱。

⑷ 怎么了解一个人的为人品德

摸清一个人的为人,为人代表一个人的性格品德,还有这个人的状况。当你要摸清一个人的时候就表示你在意这个人。对你而言这个人还是有很多因素的,慢慢的从细节,说话方式。做事风格开始了解,时间久了就摸清了,或许你会说时间不够长怎么办?那是多年时间积累形成自己看人摸清人的能力,所以你要好好的想摸清一个人。可以从这个人的品位,行为。语言。都能给自己心理有个定位你要开始学会分析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在装出来的,什么时候是真体现。还有。当你学会这些基本的,那你在接触人的时候,见到那个人。从穿着可以看的出那个人的品位和风格,然后从行为举止,行为举止几乎的人不会可以的去掩盖自己的不好点,但是有部分的人为了掩盖自己缺点也会做这些事,但是人的眼神也是可以看的出是否真诚,说话的方式是不是很混乱。几乎就这些方面,接触几次之后,其实应该把那个人在心里有个大概的了解了

⑸ 为人与道德

……因和平而生、对坏人虚伪、有价值,因为为了和平。

⑹ 作人的道德是什么为人处事的道德底线又是什么

做人的不如做狗的受宠爱;
做事的不如告密的受信赖;
在行的不如外行的提的快;
忽悠的比敬业的更豪迈。

⑺ 做人需要哪些品德,越多越好

“人”字的结构只有一撇一捺,但是真正写好却非易事。一划朝天,两笔踏地,意为顶天立地。做一个好人不见得非得顶天立地,但起码要对得起良心。如果你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那么,你应该三思而行,远见卓识,深谋远虑。
做人要有良好的品德人。真实良好的品德包含两层意思:一曰诚信;二曰坦率。“君子修身,莫善于诚信。”这是古人对诚信的认知。现实生活中有两种人:一种人做事时总想是否有利于自己做好人,一种人做事时只想是否能把事做好。这又不禁使我想起历来争议颇多的海瑞。海瑞是那种只想把事情做好的人,到头来便也只有落得四面树敌,清苦一生,无人送终的境地。他死后的一口薄棺还是朋友出钱买的,何其悲哉?这就不难看出,做人比做事更为重要。那么,在现实的社会里怎么样做人,以我之见:
要有宽厚善良的心。宽厚善良是一种胸怀,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它包含三个内容:第一要有宽容之德。有人说,世界上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这句话很有哲理。其实,人的内心蕴藏着很大的包容性,你越是宽容他人,就越容易获得尊重。有句古训叫做“律己当严,待人当恕”。冰释前嫌可以换来理解、换来和睦、换来友谊,而耿耿于怀只会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当然,宽容并不是无原则地由其肆意妄为,而是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给他人以足够的空间和改过的机会,做到宽厚而严肃、柔和又坚定。第二要有厚道之品。厚道是人性中的真善美,它是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厚道不是懦弱,也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气度、一种雅量。厚道的人心底无私、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心灵清澈而见底。第三要有善良之心。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与人为善,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素昧平生之人有难,拔刀相助,是谓小善;危难之际,赴汤蹈火,舍生取义,是谓大善。但是不管是小善还是大善,只要永远有一颗善心,便足以让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要有品行端正的态。古语讲“先修身而后求能。”客观地指出了人的修养、品行对于个人价值的重要性。一个品行不端的人,仕途上也许能够上升到一定层面,但最终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所以,有了好的人品作保证,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为人才有正气。品行端正至少包含三层意思:第一要正直。一个正直的人,会体现出巨大的人格魅力。人生在世,只有把自己这个“人”字写正了,才会有服众的底气和被尊敬的资格,真正做到“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第二要严谨。严谨是对生活负责任的一种态度,是遵守客观规则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对自己修身的更高要求。要把“严谨”二字时刻悬于脑际,慎言、慎行、慎独、慎思;第三要忠诚。“忠诚”是对一个人生活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是否合格的一个检验标准,是惠及他人的一种大德。人各有所事,便应各有所忠,
要有诚实守信的意。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是维系和保持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关系融洽、和谐相处的关键所在。“君子修身,莫善于诚信。夫诚信者,君子所以事君上,怀下人也”。诚信也是现代社会最昂贵的资本,没有诚信交不了朋友,没有诚信谈不成生意,没有诚信干不了大事。如果说起话来油腔滑调,做起事来虚无缥缈,你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你在这个圈子中就不好立足了。而为人要做到真实可信,就必须保持一种坦率的态度。所谓坦率,就是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直截了当、开诚布公、直奔主题,不弄虚作假、不言而无信,不耍小心眼、不搞小动作,做到心底无私、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因为真心换真心、真情换真情,坦率要比虚伪建立的关系更持久,真诚要比圆滑换来的友谊更珍贵。
要有责无旁贷的愿。人生于天地间,各有责任。对忠诚是一种责任,对亲人的关怀是一种责任,对朋友的帮助也是一种责任,等等。你扮演的角色越多,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多;作为一个人,就要忠于家庭、忠于亲人;不要让自己成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只要能够做到诚信而坦率、正直而忠诚、宽厚而善良、严谨而负责,你就是一个合格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由此可以这样说, 人生的一切成功,归根到底,都是做人的成功;人生的一切失败,归根到底,都是做人的失败。

⑻ 什么是人品什么是道德道德和人品有什么区别怎么具备道德人品

自我见解啊 好吧,我自己感受的,人品和道德区别也就是人品主要说你自己,道德和社会有关联,没了。

⑼ 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什么

1、百德孝为首抄。对父母的孝袭敬,居所有道德中的首位,如果一个人对父母不孝敬,做其他事情也不会很好地去遵守道德规范的。

2、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人的立身基础,没有这一点,其它一切都无从谈起。

3、知荣辱。知荣辱是做人基本道德的方向,人的修养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就是知道荣辱,知道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行为就有了方向。什么是荣辱,在以后的具体道德标准中加以说明。

4、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地反映事实,从事实中总结道理。

(9)为人与道德扩展阅读:

道德功能

凡是人的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幸福,区别在于幸福的种类和完满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动既然是一种活动,当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为了追求某种幸福。

人类的灵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个部分,即营养和繁殖的部分,感觉和欲望的部分,心灵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与实践和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它的目的就在于追求人类灵魂中感觉和欲望部分的幸福。

⑽ 人格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

人格是一个人心理活动各方面特点的总和,尤其是情感活动和意志行为活动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内容:
(1) 个人的需要、兴趣与爱好、理想与信念等心理活动的倾向性;
(2) 情感反应与心境的倾向性:乐观的或抑郁的,焦虑的或平静的等;
(3) 意志特征与行为方式的选择性,果断的或犹豫不决的,坚强的或懦弱的等;
(4) 认知能力特征,感知的敏锐与迟钝,观察的细致与粗糙,注意力与记忆里的强弱等。人格主要在社会活动的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来,也是在社会实践中塑造和发展起来的。

人格本是一个 抽象的概念,“人格脱离了人,自然就是一个抽象”。但一旦将人格赋予法律性,赋予其 主 体、权利能力、受法律保护的利益等多重内涵时,人格就上升为法律人格。所谓法律人格, 就是私法上的权利和义务所归属的主体。法律人格的有无,决定了人在民法上的资格的有 无;法律人格的完善程度,反映了人在民法中的地位的高低;法律人格的内涵的发展也扩展 了人在民法中的权利。可以说,法律人格的不同状态,显现了人在民法中的存在方式,从而 也决定了民法对人的关注程度。黑格尔说:“成为一个人,并尊敬他人为人”。

伦理人格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它讨论一些什么问题?有人说,它讨论善和应当的问题;也有人说,它是关于价值的一种学问;还有人说,它的任务在于分析道德命题的意义。诸如此类的说法,当然有它各自的理由,但是,我认为,伦理学的真正含义乃在于它是关于“人”的学问。人的经验性意义也就是外在的人,它是可见的身体,一系列的器官、组织和细胞,还有可分析的心理过程、神经反应系统,总之,它具有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层次和一系列特性。这样的人是伦理意义上的人的基础,但还不是伦理意义上的人。伦理意义上的人主要是不可见的、内在的和精神性的人,简单说,就是位格或人格(person)。人格具有精神性、单一性、独立自主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征。person与human是很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精神性的,后者是自然性的。严格的法律体系必须以对“人格”的界定为基础,事实上,伦理也必须以人格的界定为前提
何谓道德人格?道德人格是从伦理学角度理解的人格,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

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和生活态度。它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内在精神组织系统,支配和决定个体的道德行为,并通过个体的道德行为体现出来。概括起来说,道德人格是由道德理性因素与道德非理性因素两部分构成的,它们密切联系交互作用,不能随意割裂开来。道德人格作为人的内在精神世界,是由道德理性因素与道德非理性因素构成的,是二者的有机组合和整合。

既然现在已经对道德人格和法律人格都有了一定的理解,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必然的内在联系吗?这就是人格统一的问题了。那么道德人格与法律人格统一在什么地方,又不区别在什么地方?

潘岳同志在文章中有如下的观点:“道德是法律的基础,防备犯罪行为于前;法律是道德的保障,惩罚犯罪行为于后。”对于潘岳同志对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论断,笔者不敢苟同。法律存在的意义是维持社会的秩序,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其执行必须依靠国家机器的强力手段;道德的产生与意义涉及复杂的伦理学讨论,这里不多讲,但道德的贯彻依靠的是个人的修养与品德,并且与个人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因此,道德与法律完全属于两个范畴。那么法律人格与道德人格自然也存在这种关系上的区别。法律人格存在的基础是法律对人的精神的约束力,道德人格的基础是修养与文化对自身精神的约束,进而上升到行为的约束上。道德人格与法律人格并不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道德人格极其低的人未必敢杀人,因为畏惧死刑。而道德人格极其高尚的人未必不会去作法西斯,主持南京大屠杀的松井石根不就是虔诚的佛教徒?东条英机的清廉和道德高尚一直为人所称道。合乎个人道德观念的并不一定符合法律。环境文化与环境道德息息相关,却与环境法律不搭界。
二者虽然有那么明显的区别,但是二者在某些方面还是有惊人的结合力的。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只有道德人格那是完全不现实的。你不可能奢望每一个人的道德水准都特别高,那么自然不可能每个人的道德人格都不可能是完全健全的。同样是这个道理,一个人不能对法律完全的了解,所以你不可能奢求每个人都是律师或大法官,那么自然不可能每个人的法律人格都是完整而没有一点缺点的。尽然这样我们就不可能仅仅靠道德人格或是法律人格去约束整个社会,任何一个的独立都是走向失败的标志。

由以上看来,我们必须使二者紧密的结合起来。法律人格可以在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上去起作用,这样的约束具有明显的强制力,即具有普遍约束力。而道德人格可以在一些比较细微或是法律的空挡中去发挥明显的作用,这就是道德人格应该待的也是最容易起作用的地方。

这样道德人格与法律人格的统一必然会对整个社会起到特别的稳定作用。整个社会就会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去发展。这样以来,我们的和谐社会的目标的实现也就指日可待了。

热点内容
物业管理法规案例分析 发布:2025-02-12 12:04:27 浏览:922
重庆科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 发布:2025-02-12 11:48:10 浏览:197
2015年社会法年会 发布:2025-02-12 11:41:38 浏览:776
调解有哪些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12 11:39:29 浏览:979
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实务 发布:2025-02-12 10:56:46 浏览:517
木质展台法规 发布:2025-02-12 10:36:43 浏览:238
婚姻法十九条详细 发布:2025-02-12 09:33:18 浏览:4
法规稽核岗 发布:2025-02-12 09:32:27 浏览:877
2017年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发布:2025-02-12 09:22:38 浏览:479
行政法听得很无聊 发布:2025-02-12 08:55:08 浏览: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