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人伦
1. 人伦的解释是什么意思
人伦: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说的基本概念之一。人有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是天下最通畅的达道,是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是通向天下相亲,人类和谐的阳关大道--人道。
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说的基本概念之一。是人文社会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指尊卑长幼的关系。
(1)道德与人伦扩展阅读:
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君义臣忠,乃是上下相怜(关怀,提携),虽有位次而德业(道德和术业)互钦(钦慕),相扶相携,同舟共济,共荷道义,才是君明臣贤之道;父子有亲,乃是慈孝相继,父慈子孝,缺一不可之道。
2. 人伦道德VS原始欲望
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动物遵从自己的欲望,从不加掩饰与束缚,而人,会用道德来约束自己的欲望,不至于被欲望所控制
3. 人伦与道德定义
人伦就是人本来秩序。
道德就是道的旨意与规范。“道”的概念不是老子内发明的,老子解释道必须容继承古人的概念,然后才可以对其进行解释。这个道是古人亚当与夏娃、亚伯拉罕等所认识的,它原是太初之道,是永恒的主宰,是生命、真理、善的本体,它有自己的方向、法度、规则,这个方向、法度、规则界定着凡遵循者之行为的价值,界定了一切悖逆者为罪恶。所以,你只要持守并遵循太初之道的旨意与规范,你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反之,你若违背太初之道的旨意与规范你就是一个恶人。 这个道为了拯救人类归正,它从永恒进入了历史中成为肉身,名是:耶稣基督。
4. 伦理与道德的概念及其区别是什么
伦理与道德的概念:
1、伦理指的是人类对自己的社会行为约定的俗成的各种约束机制,是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如天伦的规则是天、地、君、亲、师这五伦;如人伦的规则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为五人伦。忠、孝、悌、忍、信为处理人伦的五条规则。
2、道德是指人内心世界的修为,是社会意识形态里的东西,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中国人的道德是在仁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社会,风俗,习惯的总和。道是方向、方法和手段;德是素养、品性、品质。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是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
伦理与道德的区别:
道德与伦理的区别主要有:作为日常用法,“伦理”更具客观、外在、社会性意味;“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于个人,更含主观、内在、个体性意味;作为价值本身,伦理的核心是正当(适当、合适、合宜等),道德的核心是善(或美德、德性、好等)。
作为行为规范,伦理具有普遍性,道德具有独特性;作为评价尺度,伦理的尺度是正当与不正当、对与错,道德的尺度是好与坏、善与恶。作为学术范畴,伦理指关于各种道德的理性分析、说明、论证和评判,具有理论性、系统性和抽象性。
道德与伦理的联系是:二者是一体两面的,都关涉人类社会生活的善恶意义和行为的价值规范,都具有调节人类生活秩序、创造和谐的功能。伦理不内化为道德就不能有效实施,道德没有伦理基础,就缺乏合理性论证而沦为说教和空谈。
5. 道德和伦理的区别在于
简单来讲,伦理指的是人类对自己的社会行为约定的俗成的各种约束机制,是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如天伦的规则是天、地、君、亲、师这五伦;如人伦的规则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为五人伦。忠、孝、悌、忍、信为处理人伦的五条规则。
道德是指人内心世界的修为,是社会意识形态里的东西,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中国人的道德是在仁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社会,风俗,习惯的总和。道是方向、方法和手段;德是素养、品性、品质。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是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人们经常习惯性地把伦理作为对道德标准寻求的对象并且对道德用伦理的标准加以衡量,是因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都是对人与人以及人和自然、社会之间关系发生行为的规范和总结,都是在教育人如何与大自然以及人类自己之间和谐相处,都是引导人们如何去营造真、善、美的世界。
6. 伦理与道德的区别有哪些
伦理指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伦理和道德在一定的词源含义上可以视为同义异词,指社会道德现象。
但二者之间有差别,道德,是指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而伦理,一般有同类条理的意思,用在人际关系上,所以“伦理”比“道德”更进一步,它是道德现象的概括。
7. 道德与伦理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尧新瑜在《伦理学研究》2006年第4期撰文指出,“伦理”与“道德”是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但二者长期处于概念模糊和逻辑混乱状态,导致伦理学和道德教育“名不正而言不顺”.作者通过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以词源学为基础的三重比较:汉语言文化中的比较、英语文化中的比较、中西文化中的比较,进而得出结
论:当代“伦理”概念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道德”概念蕴含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情性、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西学东渐”以来,中西“伦理”与“道德”概念经过碰撞、竞争和融合,目前二者划界与范畴日益清晰,即“伦理”是伦理学中的一级概念,而“道德”是“伦理”概念下的二级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们有着各自的概念范畴和使用区域.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既有自我的要求,又受社会的政治、法律、伦理的支配和约束.为了使人真正成为人,社会成为真正的理性社会,就必须有道德的自觉规范.作为社会调控体系的重要手段,伦理道德与法律规定共同构成人们的行为规范内容
8. 伦理与道德有何区别和联系
1、当代“伦理”概念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道德”概念蕴含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情性、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西学东渐”以来,中西“伦理”与“道德”概念经过碰撞、竞争和融合,目前二者划界与范畴日益清晰,即“伦理”是伦理学中的一级概念,而“道德”是“伦理”概念下的二级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们有着各自的概念范畴和使用区域。
2、“伦理”与“道德”是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但二者长期处于概念模糊和逻辑混乱状态,导致伦理学和道德教育“名不正而言不顺”。
3、通过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以词源学为基础的三重比较:汉语言文化中的比较、英语文化中的比较、中西文化中的比较,进而得出结论:当代“伦理”概念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道德”概念蕴含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情性、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
4、“西学东渐”以来,中西 “伦理”与“道德”概念经过碰撞、竞争和融合,目前二者划界与范畴日益清晰,即“伦理”是伦理学中的一级概念,而“道德”是“伦理”概念下的二级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们有着各自的概念范畴和使用区域。
(8)道德与人伦扩展阅读
1、伦理和道德的含义基本相同,都与行为准则有关,但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伦理主要指客观的道德法则,具有社会性和客观性;而道德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法,主要指称个人的道德修养及其结果。
2、孙正聿在《哲学导论》一书中,通过援引赵汀阳的观点,阐述了“伦理”与“道德”这两个伦理学基本概念的区别。他是这样说的:
3、学者指出,在关于伦理学的理解中,我们还应当特别注意“伦理”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道德”与“伦理”这两个概念常常被混为一谈,或者至少是缺乏本质上的区分。这导致了对“伦理学”的许多误解,“伦理”表明的是社会规范的性质;而“道德”表明的却是生活本意的性质。
4、道德是一个存在论概念,是一个作为伦理学基础的特殊的存在论概念。道德问题是伦理学的根本性问题。伦理规范作为一些禁令,总是为保护有意义的生活,而确立伦理规范只是依照道德要求的技术性处理。
5、因此,伦理学的主题是“道德”而不是“伦理”,道德主题引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获得幸福的生活方式,另一个是由获得幸福的生活方式去澄清建立伦理规范的要求。
6、在对伦理学的了解中,提出并思考上述问题是必要的和重要的。这会使人们理解,人们“在社会机制中生活决不意味着为了社会机制而生活”,“社会必须服务于生活”。
7、这还会使人们理解,生活中最主要的不幸就是误以为生活目的是某种结局,这种态度离间了生活与生活目的,生活目的成了遥远的目标,生活也就似乎总是还没有开始。
8、生活目的是与生活一起显现的东西,它不是遥远的目标而是与生活最接近的存在方向性,但又是永远无法完成的追求。可以说,生活目的不是某种结局而是生活本身那种具有无限容纳力的意义,生活是一种自身具有目的性的存在方式,这种目的性就是生活本身的意义。
9、应当说,在这种关于伦理学的思考中,体现的是一种哲学的前提批判的精神,因而有助于人们在哲学的意义上去思考和探寻伦理学问题。
9. 什么是人伦道德
伦理道德是一种规范,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指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伦理,从本质而言,是关于人性、人伦关系及结构等问题的基本原则的概括。伦理与道德是有着显著区别的两个概念,伦理范畴侧重于反映人伦关系以及维持人伦关系所必须遵循的规则,道德范畴侧重于反映道德活动或道德活动主体自身行为的应当;伦理是客观法,是他律的,道德是主观法,是自律的。
“伦理”与“道德”是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但二者长期处于概念模糊和逻辑混乱状态。当代“伦理”概念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道德”概念蕴含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情性、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西学东渐”以来,中西“伦理”与“道德”概念经过碰撞、竞争和融合,二者划界与范畴日益清晰,即“伦理”是伦理学中的一级概念,而“道德”是“伦理”概念下的二级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们有着各自的概念范畴和使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