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立法思考

立法思考

发布时间: 2022-01-18 09:44:38

1. 立法思考是什么意思

受宠若惊!对这方面并不是很了解,但是能保证绝无复制。说的不对欢迎指正,也请提问者不要偏听偏信我这个外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根据个人理解,大概的意思可能是这样:立法思考意为————“对于是否应当以某种措施(法律或法条)限制某种行为以及该措施的实用性(包括可操作性等)、所能产生的效力和有效时间(预见性)的思考,从而达到该措施乃至整个社会制约(法律)体系的完备。”
上面提及的效力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个人认为法律的效力在于警示和预防,而不在于处罚的力度。
1.首先,我们必须明白立法的初衷和意图。孟德斯鸠认为“立法必须符合事物的秩序和社会的本性”,他认为“立法者只能发现法律而不能创制法律”,孟氏对于立法的诉求在于“实现人民的政治自由”。结合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我们姑且断章取义的认为立法的意图为“实现人民的自由”。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按照一般理解,法律具有的是“约束力”,那“自由”从何而来?中学时代我们就学习过,“绝对的自由”在任何种群或者社会中都是不被允许的,这个“自由”是相对的。立法的初衷我个人认为是:人不是丛林生物,也认识到绝对的弱肉强食式的丛林法则不适于人类的繁衍和发展。于是大家都希望所有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说“我所不欲我不施于他人,他人亦务施于我”,我不希望被杀,所以我不杀人,但是如何能保证别人不来杀我?这就需要立法,有一个强制的隔离、处罚、和警醒机制之后,方能保证我不受侵犯,继而实现我的“自由”。至于“三权分立”等如何保证法律发生效力等等其他方面我们在这里就不谈了。
2.个人认为立法其实是在创立一种结构主义理论,因为法律只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能做什么那是道德的事。之所以这样立法,是因为人类的各种行为五花八门,用否定法比用肯定发更容易概括也更不容易出漏洞,不用我比喻,提问者应该能理解。典律法和案例法谁更有效我们也不谈了,只要明白:法律给出的“禁止”应该是一个大方向,引导人民,而不应该是小细则,处罚人民。
3.立法思考狭义的说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些法条或法律是过时的,不适用于新生的事物,或者由于预见性不强而无法限制某些违反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的新行为。怎么办呢,就要针对新生事物立法了。过程是个三部曲:一是要考虑是否要制约这种新行为。二就是如何制约。三是尽量预见类似行为的变化和衍生,以思考这种制约机制如何发挥更长远的效力。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2. 结合身边发生的卫生社会现象,谈谈对该现象的立法思考。

摘要 减肥控制不住食欲,可以用其他低热量、低脂肪的食物来替。首先,减肥控制不住食欲,可以考虑多食用粗粮,粗粮的热量较低且富含有粗纤维,粗纤维是一种进入人体后会膨化的物质,可以有效地使人体产生饱腹感,抑制食欲,有效的减少由于减肥控制不住食欲的作用,减少由于摄入其他热量食物,引起的热量增加导致的发胖现象出现。其次,减肥控制不住食欲,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比如苹果、猕猴桃、苦瓜、黄瓜等,这些新鲜的蔬菜、水果中,含有一定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它们可以抑制人体肠道对外来油脂的吸收利用,并抑制人体内脂肪的增生,水果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和有机酸,还可以使人体新陈代谢速率加快,使人体内的脂肪消耗速度加快,起到一定的辅助性减肥作用。

3. 如何正确理解法制思维

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念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而法治方式是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化解矛盾,可以较少留有后遗症。面对矛盾,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善于用法律上的事实分清是非,用权利义务思维分清对错,在法律框架内明确权利、界定义务。

对进入法定渠道的矛盾问题,要严格依据事实、法律,公开公正处理,以依法解决矛盾问题的实际成效,让群众体会公平正义、信服法律权威,从而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其次,要善于与人民群众理性对话,善于与不同意见的当事者协商,做到合法合理、合情合理,只要政府理性平和、真诚对话、协商执法,人民群众也会理性、合法地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不至于采取极端的行为,很多矛盾就不会升级、不会激化,更不会爆发成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另外,法治的权威性,需要所有人员敬畏和尊崇,对矛盾纠纷,依法达成的协议、依法作出的处理结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普通百姓都要一起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的,应严肃追究责任。

同样,如果有人在合法合理诉求解决以后无理取闹甚至聚众滋事、扰乱公共秩序,也要依法严肃处理。只有建立依法办事、依法维权、违法必究的规则和机制,才能树立法治权威,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3)立法思考扩展阅读

法治文化的精神方面大概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

一是法治意识和观念的层面,这是最低最基本的层面。全社会成员都应当具备相应的法治意识、观念,才能够形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观念基础。

对于普通公民而言,既要有权利意识,又要有自觉遵守法律的义务观念;对于领导干部而言,除了相应的权利义务观念,则要有法治的权力观,以及带头守法、维护宪法与法律的权威的职责意识。

二是法治思维和理念的层面,表现在法治意识和观念上升到思维、理念的层面,对制度建构和具体实践起到更加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是法治的价值与态度层面,表现在人们的内心价值观和态度上对于法治的内在认同和尊崇,直至法治内化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这是法治文化的最高层面。由此可见,法治思维是在法治意识、法治观念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运用法治思维则是对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出的更高层面的要求。

4. 请结合实际谈一谈你对于法律思考方式的认识

法律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就像当我们学了物理,化学后看问题都希望能够通过物理,化学版的角度权一样,学习法律,理解法律,运用法律就必须运用法律思维才能真正的理解和处理法律问题,做好有关法律的职业工作。就像砍树需要斧头,吃饭需要筷子,法律思维就是我们从事法律职业工作的工具。
而法律解释,你知道前段时间网上一直流行的许霆案(你可以去网上看看),药家鑫案,我们看到了什么呢?那就是,法律不是万能的,它是立法工作者的结晶,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结晶,但是它摆脱不了人类思维的局限性,未来是怎样的,我们没有人能知道,除非上帝说得(但我们党是无神论者),因此法律的局限性就出来了,法律不可能将未来包涵在其中,那么,当我们遇到诸如此类的案件时,我们必须讲法律与实际结合起来,法律解释,司法解释便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不然,法有何用?法律的产生是为了调节我们的社会生活,它不是文物,不是放在那里只让你去看的。
至于法律推理我就不多说了,这其实就是站立在法律思维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推断问题。
因此,从事法律职业工作,法律解释是要件,法律推理是过程,法律思维是手段。

5. 对法律的思考有哪些

你这个问题太过宽泛,很多问题都可以谈,比如说法律的发展历史,当前法律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当前法律尚需进一步改进修订完善的地方,以及立法、司法、执法当中存在的困境等等都可以谈,太宽了,没法说得清楚~

6. 如何推进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行使的思考

一、行使地方立法权应坚持的原则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总书记指出:“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设区的市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行使地方立法权,至关重要的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更是设区的市行使地方立法权必须坚持的原则。坚持党的领导,是对过去建设法治中国成功经验的全面总结,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已经载入宪法,立法工作更必须遵循。

2.必须坚持科学立法。
科学的根本在于尊重客观规律,立法的基础在于对实际情况的正确把握。设区的市要把调查研究放在第一位,对经济社会发展、法治环境、公民法律意识、普法状况有一个精准把握,打牢立法基础。要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在立法体制、工作程序、制度设计上,都要突出实事求是,以用为本,讲求实效。立法的科学性核心是两点,一个是能操作、好执行,另外一个就是有效果。

3.必须坚持民主立法。
立法民主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包括立法机关的成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立法程序民主、公开性,立法监督民主等。在立法决策、立法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始终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把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真正突显出来,使我们的立法真正成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良法。另外,坚持民主立法,通过让更广泛的人民群众参与,既能征求到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能直接收集群众的建议意见,最大程度地提高立法质量。

4.必须坚持依法立法。
行使地方立法权的重要前提是依法来立法,这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依法立法首先要依宪立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所有法律法规制定的基础和依据,行使地方立法权必须以宪法为基础和依据,符合宪法的总要求、总方向,不能超越和突破宪法的原则、精神,特别是具体的规定,要做到内容符合宪法规定、程序符合宪法要求。行使地方立法权还要符合上位法的要求,法律创立的依据是什么精神、原则、标准,有哪些规矩、程序、要求,创立的法律是否侵犯了人民的权利,是否损害社会的利益?行使地方立法权还要符合省级地方法的规定。因此,设区的市要立法,其立法的精神和原则要有法律依据,其立法权限范围有法律依据,其立法程序规范要有法律依据,立法的合法性要由省级人大进行审查。

二、行使地方立法权应做的准备

1.要做好思想上的准备。作为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不能坐等国家立法法的修改,要超前谋划,积极与上级人大联系,主动去谋划立法工作。要组织对本地区法规性文件、政策的清理,对经济发展、民生等中心工作进行调研,对群众关注关心的问题进行调查,为下一步立法工作做好准备。

2. 要做好人才上的准备。立法的专业性比较强,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一些。据了解,多数设区市的人大在立法方面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国以才立,业以才兴。缺少立法工作知识方面的人才,这是目前设区市人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建议近期可以从政法部门吸收高素质人才充实到立法工作者队伍中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邀请法律研究人员、律师参与立法。加强对立法者的培训,全面提升法律素养,提高参与立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3.要做好制度上的准备。立法是一件非常严肃和庄重的工作,需要建立科学、严密的工作制度,重点是立法程序中的审议环节。一是明确人大常委会会议安排审议法规草案的时间,原则上不能少于

4 小时,太短的时间很难讨论出结果。二是将法规草案内容提前一定时间发给与会人员,方便这些人提前介入,或调研、或函询、或征求群众意见,保证审议质量。三是充分发挥好统一审议制度。立法法第六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地方性法规草案由负责统一审议的机构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和草案修改稿。”因此要明确统一审议的方式、内容,统一审议必须以委员会全体会议的形式进行,并建立表决制度。

4. 要做好公开民主的准备。立法法第五条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但是如何具体体现,则没有法定的程序。人民利益和人民意志,无不要求地方立法体现民意,维护群众利益。这就要求在行使地方立法权时,必须增强立法的公开性。在确立立法计划、立法项目时,应首先考虑征求意见环节,包括相关的行政机关、服务对象和基层群众。法律法规在整个起草过程中,要注重倾听基层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意见,使他们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草案定稿后要及时公开,听取社会的意见和建议。

5.要做好监督的准备。地方立法权的实质,从一定角度上看,也是一种利益或资源的再调整,这里涉及部门利益、群众利益,必须慎之又慎。作为公权力的一种,地方立法权必须受到限制,特别是要有必要并及时的监督,防止权力被滥用。建议省一级人大在批准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时,应当优先考虑把遵守立法程序、办理程序作为审查批准的硬性条件、刚性约束。

综上,设区的市行使地方立法权,要自觉适应形势任务的新变化,积极适应新常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实践中增强地方立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城市的长久繁荣、快速发展架设起法治的快车道。

以上为有关论述,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7. 防卫过当的立法思考

建议你可以写个论文

8. 如何进行法理思考

法理运用到实践中就是法理中的法律适用问题。法律适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法律知识的丰富程度、对法学理论的掌握和理解、对立法原意的了解、对社会现象的综合能力、对当事人心理的掌握、对社会风俗习惯的熟悉、对社会群体认识的判断、对司法实践活动的了解和理解等一系列的法律、社会知识。由于法学理论纷繁复杂,各种原则相互交错。没有两三年刻苦磨砺是不可能理解法律适用问题的。如果你有志于法律工作,建议你通过司法考试后按规定跟随正式律师实习,以解决这一问题。注意:选择实习的导师应当找有一定法律实践经验的律师,最好到司法局律师管理部门或者律师协会请求他们推荐。然后找亲友进行侧面了解(律师中名不符实的大有人在),最后确定。如果你打算自学,建议你认真研读法理学、逻辑学、心理学三本书,如能做到融会贯通,法律适用就不成问题。如果你能再将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融会贯通法律适用就成了小菜。再加上良好的普通话口语,你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律师了。

9. 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立法思考要从那几个方面入手写

一点个人建议吧。税法,通常有这么几个基本点:纳税人,征税范围,计税基础版,税率,税收优惠等。
如果要完权善个人所得税,结合目前的个人所得税法,
从纳税人角度来说,是否将所有应纳入征税范围的人都包括进来了,对于低收入人群是否将其排除在外,如何合理的进行规定,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征税范围:是否所有的个人收入都应该计入个税中,是否所有该计入的都征了税,例如高收入人群在很多地方都有收入,境内外等,取得收入的方式也有很多种,现金的,实物的,是否都征了个人所得税;
税率:目前的税率是否合理,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是否应再次提高起征点?是否对高收入人群所征的税还不够重?是否应该像美国一样以家庭为计税单位?等等
税收优惠:目前的税收优惠是否足够,是否应对低收入人群增加更多的优惠而对高收入人群减少优惠?
论文还是自己调查研究自己写比较好,也是个学习的过程。我在这只能抛砖引玉了。。。纯手打,望采纳

热点内容
物业管理法规案例分析 发布:2025-02-12 12:04:27 浏览:922
重庆科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 发布:2025-02-12 11:48:10 浏览:197
2015年社会法年会 发布:2025-02-12 11:41:38 浏览:776
调解有哪些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12 11:39:29 浏览:979
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实务 发布:2025-02-12 10:56:46 浏览:517
木质展台法规 发布:2025-02-12 10:36:43 浏览:238
婚姻法十九条详细 发布:2025-02-12 09:33:18 浏览:4
法规稽核岗 发布:2025-02-12 09:32:27 浏览:877
2017年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发布:2025-02-12 09:22:38 浏览:479
行政法听得很无聊 发布:2025-02-12 08:55:08 浏览: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