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法治秀
⑴ 法制宣传视频微秀作品参考
我总结了一下抄
1、紧贴中心,重点法律宣传教育高潮迭起
2、抓住关键,重点对象学法实效明显增强
3、加强督查,定期检查推动机制逐步完善
4、创新形式,法制宣传教育效果日益显现。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一项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历史工程,我们必须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把今年法制宣传教育确定的实事,一件一件抓好落实,做出成效。工作中,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1、精心安排,早作准备,掌握主动。
2、勤作汇报,争取领导,赢得支持。
3、树立典型,示范引导,以点促面。
4、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5、坚持标准,善于督查,促进提高。
⑵ 广州五秀分别是什么
楼住问的应该是广州的"泮塘五秀"吧?
是这五个:莲藕,荠菇,马蹄,菱角,茭笋
古代广州的西关地区,河涌纵横,到处都是一片片的浅水池塘,故此有“半塘”之称,亦有称为“泮塘”。《广东新语》的作者屈翁山曾指称道:“广州郊西,周回廿余里,多是池塘,故其地名曰‘半塘’。”
“半塘”这地区因为地理环境特殊,故此最适宜种植在浅水中成长的植物,例如莲藕、马蹄、菱角、茭笋及茨菇等等。根据资料记载,半塘地区曾长期大量种植以上这五种植物,成为当时著名的土特产,称为“半塘五秀”。
在广州市民的日常饭桌上,往往可见到“半塘五秀”的踪影。但后来因为发觉种植西洋菜以及通心菜的经济效益更佳,于是半塘地区的人便逐渐放弃种植“五秀”了。
及至20世纪初,因为河涌淤塞日甚,再加上广州?迅速发展,急需大量土地,于是便把半塘地区大部分的池塘填平,用来兴建房屋及马路。如此,不单“半塘五秀”在西关近乎绝迹,连西洋菜及通心菜亦甚少在这里种植了。
其实,在半塘地区消失的植物还有荔枝,以前这里河涌的基堤上种植了很多荔枝树,现在则几乎痕迹全无。
⑶ 广州出彩秀怎么样
做工较细致款式上身比较修身,在国产服装里算是做的比较好的了。
⑷ 广州市法治在线电话
摘要 广州市法治在线电话020-81724001
⑸ 法制进行时里的那些现场抓人的视频之类的哪里能看到 啊!!!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每当我看到胡锦涛爷爷所说的《八荣八耻》时,心中就感慨万千。是啊,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遵纪守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违法乱纪,后果将不堪设想。想着,想着,我的脑海中不由浮现出《法制报》上那则另人深思的报道:
小华和小李都就读于某重点高中三年级,两个少年学习成绩都很优秀,都是家里的独生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小华身高1米七九,爱好体育,争强好胜。他是学校的足球队队长,天资很好,很聪明。小李学习也很好,身高1米八三,是班干部,爱交朋友,重义气。他们的老师说这两个学生都有希望考上重点大学,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但就在这样的大好年华,两人却因为一场足球比赛,一个进球而犯了法,结果一个命丧黄泉,一个沦为阶下囚。
一天上体育课,男生分为两组踢足球。快下课时,小华那组不小心被对方进了球,小华很不满意,忍不住埋怨守门员小赵:“你真是个蠢货!你怎么让人家进了一个球呢?” 小李见好朋友被埋怨,哥们儿义气一下子就上来了,他冲着小华喊:“进球也不是他的错,你骂人家干嘛?”小华见小李帮腔,就冲着小李说:“我说小赵,又没说你,关你屁事!” 小李忍不住骂了小华一句:“瞧你那德行!”小华咽不下这口气,说:“你骂谁?” 小李说:“我就骂你,怎么着?”
小华一听火冒三丈,朝小李走了过去,挥起拳头就是一拳。于是,两人打了起来。这时,体育老师来了,问发生了什么事。小华告诉老师说小李多管闲事。老师劝了劝他们。
本来这事到此结束了,可小李回到教室里坐了一会儿,越想越觉得自己咽不下这口气。最后,小李实在坐不住了,他从自己书包里翻出一把蒙古刀,别在腰后,就冲出教室。走出教室,他一眼看见了小华,他抓住小华说:“咱俩得把事情说清楚!”小华说:“说就说!” 小李说:“刚刚你骂了我,你要向我道歉!要不我杀了你!”小华见小李抓住自己的衣领不放,急了,挥手就给小李一拳,说:“杀我?好大的口气!”
小李见小华竟那么牛,热血直往头上涌,不禁从身后拔出刀。小华见小李真拔出刀,有些害怕,转身就跑,小李就在后面追。小华跑着跑着,突然停下来。小李正跑着,见小华停下来,小李想停止已经刹不住脚步了,他的刀恰好扎在小华的背上。慌了神的小李拔出刀,又对小华的腰扎了一刀!
结果,小华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小李因触犯了法律被判重刑,并赔偿小华父母11万元。两个前程似锦的生命,就这样毁灭了。
听完这个故事,你一定有许多想法吧!的确,一个进球竟然引起了这么大的祸害。两个前程似锦的学生因为这样一点小事,一个命丧黄泉,一个沦为阶下囚,真值得我们青少年深思啊!
希望所有青少年都去学法、守法。只有人人都遵纪守法,我们的国家才会安定,社会才能和谐。同学们,让我们牢记胡锦涛爷爷所说的“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做一个文明守纪的好少年吧!
⑹ 广州名秀化妆品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广州名秀化妆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1月28日,主要经营范围为服装批发等。
法定代表人:刘东
成立时间:2014-11-28
注册资本:1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0111000724369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凤凰大道二横路19号305房
⑺ 广州的四秀是什么
这个没听过,泮塘五秀就知道,“莲藕、茨菇、马蹄、茭笋、菱角”,网络上面都有的
具体请看:
-------------------------------------------------
泮塘五秀
被称作“泮塘五秀”的“莲藕、茨菇、马蹄、茭笋、菱角”一直非常闻名。地处西关的泮塘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十分适合种植莲藕、马蹄、菱角、茭笋、茨菇这几种蔬菜,并被称为“五秀”,还被后人广泛地运用到各种的粤菜烹制之中。
据记载泮塘莲藕有白莲、红莲、京塘莲等多个品种,以肥大丝韧驰名广州。由莲藕而派生的广东美食藕饼、荷叶饭等众所周知。
泮塘马蹄(荸荠)的知名度仅次于莲藕,以水马蹄为主,通常于立秋种下经120天便可收成,以其制作的优质泮塘马蹄粉过去曾大量远销南洋、北美。马蹄糕得以成为广东美食亦有赖泮塘马蹄的历史作用。马蹄花为白色。
城市人比较生疏的茭笋又名茭白,学名“菰”,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开紫红色小花,其果实叫菰米,又名雕胡米,古代“六谷”之一。菰的嫩茎的基部经某种菌寄生后,膨大似笋,就是茭笋了,常作时令上菜。
菱角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果实红紫色的多作蔬食,而黑壳者肉色稍黄,多作菱粉。泮塘以红菱为主,甘甜可口。红菱从定植至初收仅130多天。菱花入诗自古不少,唐代古镜带有菱花形的花纹称作菱花镜,骆宾王《王昭君》诗云“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颦。”
茨菇(慈姑)在泮塘的历史据云只有300多年,因其白皮白肉个头大,并含有丰富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等大受广州人欢迎,还取其某种形状意义,把茨菇作为年宵传统菜,亦有以其制成中式糖果。茨菇开白色小花,很雅致。
莲藕、马蹄等为何称作“五秀”?民间一说因在煮食过程中须落足油水,是为“瘦”物,后在光绪年间几位文人觉得不雅,于是改称“五秀”。但从仁威庙上的“五秀”之花浮雕来看,“秀”的意义在于现实价值,“五秀”其意为“五朵‘金’花”。另外,在古代“秀”的一个意思为“谷物吐穗开花”(白居易诗“麦苗不秀多黄死”),可引申为植物开花,故“五秀”亦可解释为“五种开花之植物”吧?
这次的“小厨引路”中,我们将以“泮塘五秀”中的三秀 (马蹄、慈姑、莲藕)作为主料,制作一顿美味而且有地方特色的饭菜!
⑻ 法治在线的节目品牌
《法治在线》年曾第一时间独家专题报道“华光下的黑幕”(佛山70亿特大骗贷案)、“大毒枭刘招华落网”、“直击宝盈特大网络赌球案”等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法治案件,并对这些案件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连续的追踪,这些报道或被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广泛转载,或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甚至引发公安部门专项打击行动的开展。
2005年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独家报道大案要案依然是《法治在线》节目的鲜明特色,并由此形成了节目的巨大影响力和权威性。 在中宣部推出的重大典型人物“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任常霞局长先进事迹”的报道任务中,《法治在线》节目被中宣部作为指定宣传节目,接到指示后,《法治在线》节目立即组成报道组前往河南登封进行采访,相继播出了专题节目《霞映长空》、《再见长霞》《永恒的彩霞》《离开以后》,在全国掀起了宣传任长霞先进事迹的高潮。
作为中央电视台报道重大法治新闻事件、展示法治建设成就、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法制宣传报道活动的最重要的节目之一, 《法治在线》还成功地制作播出展现公安民警风采、记录政法战线先进事迹的系列特别节目《现场与幕后》、《警界英雄》、《真情英雄》、《枫桥经验》以及报道“时代先锋”宋鱼水的特别节目,这些报道以鲜活生动的细节形成了鲜明特色,不仅受到中央领导以及台领导的肯定,在百姓中也深入人心。 大胆探索特别节目样态,《法治在线》推出2003年终特别节目《现场与幕后》、2004春节特别节目《真情英雄》、2005春节特别节目《社区警务站》、2005两会特别节目《公安厅局长面对面》、2005五一特别节目《非常探案》、2005暑期特别节目《非常夏令营》、2005十一特别节目《罪案调查》,《2005中国法治档案》、2006两会特别节目《省委书记话平安》,这些节目都是《法治在线》节目的延伸,播出后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这些节目中所体现出的创意、创新也得到了领导及业界专家的好评,广电总局收听收看专家评议组还专门给我台发文,高度肯定《非常探案》的创新创意。
2003年年终特别节目《现场与幕后》。讲述惊心动魄的法治事件现场的幕后故事。
2004年春节特别节目《真情英雄》。以纪实手法展现一线法治工作者的风采。
2005春节特别节目《社区警务站》。《法治在线》首次推出“社区警务站”的概念,采用在演播室设立虚拟“社区警务站”的模式,由节目主持人、著名演员(特约社区联防员)、资深民警轮流值班,每天为群众演绎、揭示、解析一类骗局,为群众防骗支招,融娱乐性、教育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特别节目《社区警务站》以节目曾经播出过的真实案例为基础,按照类别对案例的典型细节和情节进行重新剪辑,演播室主持人、演员、警察就这些案例及不断翻新的骗局变种进行轻松、有趣的谈话和演绎,揭示骗局,为群众防骗支招,让观众在开怀大笑的同时感受法治精神,增强自我保护的法律 意识。
2005两会特别节目《与公安厅局长面对面》。关注地方公安机关2005年的主要工作目标,听公安厅局长畅谈平安大计。3月3日至3月14日,《法治在线》节目独家推出两会特别节目《构建和谐社会——与公安厅局长面对面》,《法治在线》主持人奔赴北京、上海、浙江、天津、江苏、重庆、山东、河南、广东、云南十地,独家专访了这十个省市的公安厅局长,结合典型案例,展现公安实施平安方略,全面推进各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的新举措,为两会的召开创造和谐的氛围。2005五一特别节目《社区警务站之非常探案》。七集探案益智类节目《社区警务站之非常探案》,立意“全力成就普通人的神探梦”。每集都将有三个选手参赛,由资深刑侦专家担任评委,为各选手点评、打分。每集将有一个选手胜出,六名优胜者将在第七集角逐“探案之星”。节目是对探案体竞技节目新样态的有益探索。节目的最后一关在演播室设立附属舞台,模拟案发现场,由选手进入现场进行断案;而他们在“案发现场”的一举一动都将通过大屏幕展现在现场观众面前,由专家和观众通过他们在“现场”的表现来打分,决定谁可以过关。节目不仅为普通人的圆梦提供了一个平台,还为探案发烧友近距离接触全国乃至世界顶尖刑侦专家提供了机会。多位权威专家作为此次特别节目的评委,在现场参与了节目的录制,对选手的表现进行了亦庄亦谐的精彩点评;同时,他们在和主创人员共同设计、审定出题过程中严格把关,不仅凸显了探案理论的权威性,还使特别节目在出题设计和小片编辑中更注重对选手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考察,完全避免了对刑侦细节的暴露。“美国华裔神探”李昌钰博士欣然接受节目组的邀请,成为《社区警务站之非常探案》的特别嘉宾。节目在题目设计上注重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民众防范自救能力,融知识性、娱乐性、服务性于一体。是对法治类题材电视节目的一种创新尝试。
2005暑期特别节目《非常夏令营》。六集益智竞技类暑期特别节目《非常夏令营》,旨在“增强青少年在面对危机时的自救自护能力和意识”,是对假日期间法治题材电视节目的拓展与尝试。节目设置为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公共安全,家庭安全,自然灾害紧急避险五个主题。每集都将有三个小选手参赛,由资深安全专家担任安全辅导员对选手的表现作出点评,观众为各选手打分。每集将有一位选手胜出,五名优胜者将在第六集总决赛角逐“成长之星”。这是一次安全知识的激烈比拼,这是一场自救自护的超感体验。全新的挑战,难忘的成长经历。特别节目环节设置巧妙新颖,观众互动参与竞技,节目在题目设计上融知识性、娱乐性、服务性于一体,注重普及安全知识,加强大众特别是青少年防范自救互救能力。是对法治类题材电视节目的一种创新和尝试。
2005国庆特别节目《罪案调查》。让物证说话、让死者说话,互动体的系列纪实悬疑片《罪案调查》,让观众做一回侦探,去发现犯罪现场的蛛丝马迹、辨识各种证言和谎言、揭示真相。本次特别节目对“纪实类法治节目与观众的互动”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
2005年终特别节目《2005中国法治档案》。2005年12月31日,由中央电视台《法治在线》节目,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政法节目部)、《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人民公安报》等五家国内权威的法治媒体共同评选出的2005年度中国10大法治新闻同时揭晓。这是国内法治权威媒体首次联动评选年度中国10大法治新闻,为了保证评选的权威性,评选活动特别设立了以《法治在线》节目组人员为主的“2005年度中国10大法治新闻评选办公室”,邀请了近60位资深媒体记者、主编和法学界的专家教授作为评审委员,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讨论和调研工作,最终评选出的这十大中国法治新闻分别是《开门立法, 全国人大四次审议物权法草案》,《深化司法改革,最高人民法院即将收回死刑核准权》,《环保法下的问责风暴,有法可依背后呼唤执法必严》,《百姓维权,大接访让你和公安局长面对面》,《严查“官煤勾结”,推动我国反腐工作向纵深发展》,《违法告知制度显示交通执法服务的“人性化”理念》,《<反腐败公约>生效,司法合作构筑国际反腐平台》,《<个人所得税法>修订彰显公民与国家利益的共同选择》,《缉毒枭、破大案,打击毒品犯罪仍是我国2005禁毒工作不懈的主题》,《赌博、裸聊、网络少年,依法治理新型涉网犯罪刻不容缓》。2005年12月31日,《法治在线》在新闻频道中播出了一个小时的特别节目《2005中国法治档案》,揭晓了2005年度中国10大法治新闻,节目不仅阐述了2005年中国法治宏大抽象的理论,更是精致入微的展现了百姓的法治生活,从开门立法到开门接访;从阳光执法到净化网络;从整治官煤勾结;到走上国际反腐法律平台,与观众一同感受法治的呼吸,见证了法治的力量,也展示了对和谐的法治社会的信心,凸显了2005年,公开、公平、公正的法治理念。《2005中国法治档案》在播出后获得了不错的收视效果,在当周的《法治在线》节目播出收视率中排名第二,同时,在当周的全国各大网站上也都全文转载了2005年度中国10大法治新闻评选结果,据2006年1月初的统计,转载评选活动的网站已经超过了190家之多,特别是在网站的论坛上,不少网友也对评选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认同和关注,并希望以后能进一步加入民众的观点和评选意见。 践行“权威见证中国法治进程”的节目理念,自2004年以来《法治在线》全面展开与司法领域(公检法司部门)合作,开展行业评选活动并举行专题颁奖晚会,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受到中央领导高度肯定。
2003年10月,《法治在线》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同主办“十大杰出检察官评选”活动。
2004年7月至10月,《法治在线》发起由公安部、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首届“平安中国——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评选”活动,并在节目中对候选人进行了展播。活动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1700万张选票,本次活动的成功举行受到中央领导、我台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活动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2004年9月25日,首届“平安中国——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评选”揭晓暨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隆重举行,由近1700万张观众投票选出的十位优秀警察获得全国首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荣誉称号,公安部常务副部长田期玉、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为获奖者颁发了奖杯,典礼在热烈庄重、感人至深和催人奋进的氛围中落下了帷幕,也标志着由我台和公安部共同举办的全国首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评选活动在高潮中圆满结束。已经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评选活动将作为品牌活动两年一届,长期举办下去。
2005年10月,《法治在线》应邀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公益活动,邀请当地知名律师为当地群众进行法律咨询,为群众排忧解难。
2005年12月,《法治在线》应邀参加首都高校法律文化节,增进与高校师生的交流,开发新的观众群。
2005年12月,《法治在线》与最高人民法院共同主办“2005中国法官十杰”评选活动,并成功举办颁奖典礼。此次评选活动将按照司法为民要求,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让人民群众亲自评选自己心目中的杰出法官。通过评选,宣传和讴歌人民法官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树立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进而在全国法院掀起一个学先进、赶先进、比先进的热潮,不断推进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此次评选引起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共收到来自94个国家和地区的共计七千余万张选票。颁奖典礼在全社会受到广泛关注,肖扬专门致电我台高度肯定此次评选和颁奖典礼在全社会的影响力。
2006年初,《法治在线》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合作,推出《对话2005十杰检察官》大型特别节目。
2006年春运期间,《法治在线》与铁道部公安局共同主办“平安回家”大型公益活动。“平安回家”系列春运公益活动旨在为群众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铁路公安系统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一方面铁路公安部门通过这个活动充分了解群众的需要,从而促进春运期间更多便民措施的推出,更快捷的解决群众在春运期间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群众也能在宣传活动中增强防偷、防骗、防火等公共安全方面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和知识,确保回家的旅程一路平安。应全国各地铁路公安系统的强烈要求,新闻频道选择了上海火车站等五个铁路枢纽陆续举办“平安回家”春运公益活动,并在春节前夕进行了一场活动直播。《法治在线》节目全程关注整个宣传活动,以系列宣传活动为切入点,贴近群众在春运期间最关注的问题,以丰富多样的节目形式制作新闻节目及专题节目,并在春节前夕连续播出。“平安回家”系列春运公益活动在广州火车站拉开帷幕。此次活动主会场设在广州火车站站前广场,《法治在线》主持人和广州铁路公安系统的反扒精英等资深警官为现场群众进行了如何反扒、防盗、防骗的精彩演示,群众积极踊跃的参与了如何识别真假火车票等互动节目,广州铁路公安系统的领导就群众在春运期间最关心的问题与到场的群众进行了面对面的对话、沟通,并现场解决群众遇到的问题。活动现场反响热烈,群众掌声如潮。此外配合主会场的活动,火车站各候车大厅、站前大屏幕还不断的滚动播放《法治在线》节目精心编辑的旅途防偷防骗专题片,在各站台、车厢春运志愿者、铁鹰小分队也都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着“平安回家”的宣传。“平安回家”春运公益活动受到各地群众欢迎,反响热烈.铁道部公安局已经申请将此项活动作为精品活动品牌开展下去。
长年的法律咨询等公益活动真情服务观众,树立节目在观众心目中的良好口碑,培养观众对节目的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