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好的道德品行

好的道德品行

发布时间: 2022-01-18 12:45:35

Ⅰ 形容一个人有好的品德品行的一个字

● 仁
rén ㄖㄣˊ
◎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义(.仁爱与正义;b.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爱。~政。~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至义尽。一视同~(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儿。
◎ 姓。
------------------------------------------------------------
◎ 仁 rén
〈名〉
(1) (会意。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2)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benevolence]
仁,亲也。——《说文》
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春初·元命苞》
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经解》
温良者,仁之本也。——《礼记·儒行》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解老》
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礼记·丧服四制》
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诗·郑风·叔于田》
(3) 又如:仁人(有仁德的人);仁术(施行仁道、仁政的方法);仁宇(在仁德的覆蔽之下);仁瑞(仁德的瑞兆);仁朴(仁爱朴实);仁笃(仁爱笃厚);仁诲(仁爱的教诲);仁鄙(仁爱与鄙薄)
(4) 有德者之称 [the benevolent]
(5) 旧指有仁德的人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又如:仁人网(传说商汤曾让猎人网开三面。指给予一条生路);仁者(有德行的人);仁里(仁者住地);仁士(仁人。有德行的人)
(7) 指事物中有恩于万物生育者,古代常与五行等相配
养之,长之,假之,仁也。——《礼记》
(8) 完美的道德 [perfect virtue]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9) 仁政 [benevolent government]
以德行仁者王。——《孟子》
(10) 恩惠 [kindness]
则民与子仁。——《论语》。皇疏:“恩也。”
厚泽深仁,遂有天下。——鲁迅《伪自由书》
(11) 同情, 怜悯 [pity]
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柳宗元《天说》
(12) 种子外皮内的部分——常指可以食用的种子和坚果、核果及类似果实的内果皮里边的部分。字本作“人”,明代后改作“仁” [kernel]。如:核桃仁
(13) 类似果仁的东西 [something resembling a kernel of fruit]。如:瓜子仁
(14) 人 [man(pl.men)]
仁者,人也。——《礼记·中庸》。注:“人也,读如相人偶之人。”
仁者,人也。——《孟子·尽心下》
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论语·雍也》
(15) 古县名 [Ren]
又并蒲、 衍、 首、 垣,以临 仁、 平丘。——《史记·春申君列传》
(16) 水名 [Ren River]
乌江,府东七十里;源出水西蛮界,绕府南与 湘、 洪、 仁三江合。——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17) 等于8尺(一说7尺,也有说5.6尺或4尺的)的中国古代长度单位。通“仞” [ren]
九成之台,作于羸土,百仁之高,台(始)于足下。——《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
(18) 姓
词性变化
◎ 仁 rén
〈形〉
(1) 有感觉能力——与“不”连用,作否定式 [sensitive]。如:两手不仁;皮肤不仁
(2) 温润 [warm and rich]
汉水重安而宜竹, 江水肥仁而宜稻。——《淮南子》
(3) 敬辞。旧时常用于书信中 [Kind; My good;My dear] 。如:仁台;仁兄
◎ 仁 rén
〈动〉
(1) 亲爱 [love]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陛下] 有仁民爱物之意。——王安石《上时政书》
(2) 同情;怜悯 [sympathize]
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韩愈《后十九日复上书》
(3) 思念 [miss]
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礼记·仲尼燕居》
常用词组
◎ 仁爱 rén'ài
[charity] 宽人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
对谁也不要生坏心,对所有的人都要仁爱
◎ 仁慈 réncí
[kindhearted;benevolent] 仁爱慈善
大将军仁慈不肯发令。——《广州军务记》
◎ 仁德 réndé
[benevolent moral integrity] 待人宽厚而好施恩德
◎ 仁弟 réndì
[(used to address one’s younger friend or student) my dear friend] 敬辞,称比自己小的朋友
◎ 仁厚 rénhòu
[gracious] 为人忠诚老实
仁厚的丈夫
◎ 仁惠 rénhuì
[benevalent;kind;merciful] 仁慈;仁厚
孙讨虏聪敏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 仁民爱物 rénmín-àiwù
[to love all people and animals] 爱护百姓,爱惜万物。形容官吏廉能爱民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 仁人君子 rénrén-jūnzi
[men of good will] 指有道德、人品高尚的人。泛指热心助人的好心人
亘古及今,仁人君子,弗合忘本之。——明· 笑笑生《金瓶梅》
◎ 仁人义士 rénrén-yìshì
[people with lofty ideas] 有德行信守节义的人
◎ 仁人志士 rénrén-zhìshì
[people with lofty ideas] 有德行、有志向、为理想而献身的人
至于仁人志士,不幸偃蹇于卑投,竭力以行其所志,…——明· 归有光《送夹江张先生序》
◎ 仁术 rénshù
(1) [kindness;humanity]∶仁道
非仁术也。——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carry out humanitarian rule]∶推行仁政的策略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孟子·梁惠王上》
◎ 仁心仁术 rénxīn-rénshù
[both with a benevolent mind and art] 谓有仁爱之心,方能有济世之术。后用作称颂医生医术高明的话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孟子·梁惠王上》
◎ 仁兄 rénxiōng
[my dear friend] 旧时对同辈友人的敬词,多用于书信
◎ 仁言利博 rényán-lìbó
[words benefit universal benevolence] 谓仁爱者的话,使人人受益
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 齐侯省刑。”——《左传·昭公三年》
◎ 仁义 rényì
(1) [kindheartedness and justice]∶宽厚正直
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韩非子·五蠹》
仁义之举
(2) [gentle]〈方〉∶性情温顺,通达事理
◎ 仁义道德 rényì-dàodé
[justice and virtue] 泛指封建社会的一切道德准则,原先有褒义。后指伪君子的口头禅,也就有了贬义
今重甲循兵,不可以逾险;仁义道德,不可以来朝。——《战国策·赵策二》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rénzhě jiàn rén,zhìzhě jiàn zhì
[the benevolent see benevolence and the wise see wisdom] 《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为之智。”指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
◎ 仁政 rénzhèng
(1) [policy of benevolence]∶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的政治方略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孟子》
(2) [benevolent government]∶仁慈的统治措施
◎ 仁至义尽 rénzhì-yìjìn
[most perfectly fulfilled both in love and ty] 表示对人的规劝和帮助已经达到最大限度
虚极静笃道乃见,仁至义尽余何忧。——宋· 陆游《秋思之十》

Ⅱ 什么是良好的道德品质

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

Ⅲ 列举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

在当今众多的志愿者中,心理志愿者是一支还没有被社会大众所熟悉、了解的公益性群体。那么,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问题,该如何更好的奉献自己的爱心和力量呢?
当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很有必要搞清楚一个心理志愿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要帮助别人,要奉献爱心,也是要建立在有帮助他人的素质基础条件之上。心理志愿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
心理志愿者本人必须要是道德素质很好的人,具备高尚的品德是帮助他人最基本的要求。只有真挚的热诚和温暖的情感,才能融化别人情感内心的冰冷。道德品质也是一个被社会所提倡和认可的美德,更是一个社会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尤其是对于心理志愿者而言,更为重要、更为意义深远。
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是从事心理志愿者工作的保障。作为一名志愿者要学会很好的与人沟通。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可以很好的解决棘手的沟通问题,同时,通过学习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基础,学会通过他人的行为、动作反应,通过别人眼神、面部表情、说话语气,以及整体语言和非语言动作的协调,把握沟通互动的最佳状态。
诚实可信是心理志愿者最为重要的素质,一个缺乏诚信的人,即使再有才华、再有能力,都很难在一个团队里很好的协作,更难以形成很强的团队力量。没有诚信的人是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和信任的,更难让人感觉到可靠、值得信赖。所以,一个有公益心的人,应该是一个具备诚信素质的人。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氛围里,诚信对一个人工作、学习、事业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一个人再优秀、再有能力,很大程度上不仅仅是因为很努力,还因为其具备很强的自我反省意识。缺乏反省意识的人,往往很难认清自我;一个无法认清自我的人,更难以很好的帮助别人,也很难更快的进步。一个心理志愿者,必须学会对自己进行建设性的发展。而自我反省是进行自我建设性发展的很关键的素质,自身建设、自身不断更新的前提,就是自我反省。很多在各个领域做出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很注意自我审视、反思的人,因为能够更清楚的认识自己,所以才能更快的进行自我建设,也才能够谈得上所谓的发展。作为志愿者,对自己本身的要求必须是要很高的,否则很难从事心理方面的公益性工作,更难以取得很好的工作效果。
心理学在人们的心目中,往往带有很强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给志愿者开展相关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障碍。所以,作为心理志愿者,要学会较强的应对危机的能力。学会机敏应对、应机性发挥,同时还要注意时间上和尺度的把握。
近期网上报道令人关注的自杀事件,作为心理志愿者就应该学会关注和思考,要有一定的敏感度。学会认识、了解自杀危机干预的相关知识。
比如:当一个人如果无法利用现有的资源解决问题,就很有可能去否定以往。一旦这种否定超过其本人的承受力,当事人很可能会选择自残、自杀行为,通过极端的做法来解决自己的苦恼。作为心理志愿者,这是就必须学会调动当事人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危机公关。通过亲情、当事人留念的东西等等资源,来唤起其生存下去的期望,同时还要积极通过各种积累、各种发挥,改变当事人不合理的观念、不合理的认知,引导当事人除自残、自杀,还有更好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方法,重塑合理认识。
那么,自杀的行为有没有一些征兆呢?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自杀行为是有一定的征兆的。最近香港大学的一个博士自杀前,就在日记、博克里写了很多相关自杀征兆的文字。除此之外,一个人自杀前,性格可能会有反常的变化、异常行为的极度变化、把私人的秘密毫无顾虑的抖露给别人知道等等,所以,对于抑郁症患者要非常关注,并进行危机干预。这是很有必要的工作。
心理志愿者还要认识到:救别人必须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在力量允许的范围内,调动尽可能多的资源进行救援,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都可以成为救援的手段,在第一时间保全他人生命的基础上,还要明白救援是持续挽救的过程。建立危机干预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志愿者是一种光荣的称号,一名心理志愿者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这应该是每一位出色的心理志愿者,所应该努力。

Ⅳ 好品德是怎样的

善良,热于助人,有爱心做事认真负责,好多好多…

Ⅳ 有什么好的好的思想品德

1、正直无私,就是公正无偏,公而无私。即为人处世公道正派,廉洁奉公,不徇私舞弊,不以权谋私。无私是古今中外一致公认的高贵品质。无私的品质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就是,公而无私、因公弃私,绝不因私害公或损公肥私。

2、忠诚守信,这意味着对国家与人民、对理想与事业、对职务与工作忠贞不贰,尽心尽职;也意味着诚实无妄、诚信无欺、实实在在地做人,尽心尽力地做事,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3、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通过系统地学习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

培养思想品德的意义

从青年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措施。

Ⅵ 党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和品行

讲道德、有品行,是做人之本,更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注重道德修养,追求高尚情操,重视家风建设,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保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和生活方式,始终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切实做生活上的正派人。
何谓品行?“品”即品德,“行”即行为,品行就是人的道德情操,是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理念、思想、认识和品质等,体现着一个人的内在素养、人格魅力和道德水准。“百行以德为首。”品行既折射着党员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作风,也反映着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毛泽东同志说,“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应当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道德品行乃做人之本,成事之基。
党员干部的道德好、品行端,则作风正,就能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习气,始终保持高风亮节,始终做到清正廉洁。
“盖要利达,须力学修德”,道德建设,贵在养成,需要终身学习和修养。每个党员都要上好道德修养这一人生必修课,注重道德实践,行善积德。修德是一项基本功。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要把道德要求转化为日常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方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把个人兴趣、爱好、欲望等一言一行,严格纳入时代的道德范畴之中,真正树立高尚的品格,切实做到严以修德、以德立身,坦坦荡荡做人、老老实实干事,多一些襟怀坦荡、少一些患得患失,多一点浩然正气、少一点私心杂念,守住人格尊严、守住做人的底线。
党员干部的道德情操,核心是其所具有的为他人、为集体、为群众的献身精神,更是一名优秀党员干部最具感染力的人格形象。“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要追求高尚情操,注重情操修养,远离低级趣味,保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和生活方式。要清正廉洁,恪守老实做人、清白为官的道德底线,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要敢于担当,做到“夙夜在公、心无旁骛”,关键时刻拉得出来、顶得上去,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要勤政务实,坚持真干实干苦干,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追求积极向上健康的生活情趣。要为民服务,始终保持一颗公仆心,以公仆之心鞠躬尽瘁,以赤子之心执政为民。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所谓“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齐家”是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良好家风是抵御贪腐的无形“防火墙”。家风浩然敦厚,才有作风严实清廉,家风正才能作风正、律己严、行得正。要重视家风建设,重家教、立家规、正家风,做到自身清、家人清、身边清,用“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的高风亮节来对待“齐家”与“治国”,切实以家风建设助力作风涵养,以家庭和睦引领社会和谐,以家庭清廉维护一生清誉,始终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Ⅶ 一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应该是

本题题意的核心是自立品质.通过观察漫画一,父母接送,依赖父母,缺乏自立的品质;漫画二自己事情自己干属于自立,故选D

Ⅷ 写一个人好的道德品质的句子!

不要说谎,不要害怕真理。 ——(俄)列夫.托尔斯泰

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 ——(美)马克.吐温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信用是一种现代社会无法或缺的个人无形资产。诚信的约束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何智勇 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林达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俗语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中)冯玉祥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日)松下幸之助

Ⅸ 作为人的道德品行,好与坏的区分是以什么来定的。

道外觅德,其德远矣;培德体道,其功切矣。”柳华阳在内修实践中曾经以“道德
体用观”指导其内修实践,自谓:“吾尝自内观而无心,外觅而无体,飘飘乎寻之不得,
恍恍乎觉而虚灵,似鱼之随水,如雾之笼烟,一派冲和,荣卫天地,但人不能深进,故
本然之道味却矣。”另一些内丹家则从内修角度认识和解释《道德经》,将内修理论
置于道教教义系统之下。清代道士、著名内丹家刘一明在《修真九要》中,强调内丹修
炼必须“积德修行”,认为“德”就是“恤老怜贫,惜孤悯寡,施药舍茶,修桥补路,
扶危救困,轻财重义,广行方便”,称“道者,为己之事;德者,为人之事。修道有尽
而积德无穷”,感叹“德者,自己人世之事;道者,师传成仙之事。不积德而欲修道,
人事且不能,仙道怎得成”?刘一明在《修真辩难》中,对“上德下德”则完全从内
丹学的角度来解释。他认为:“先天全,则为上德;先天亏,则为下德。”所谓“先天
全”,就是“体全德备,乾阳未伤之人”,就是“未伤先天之阳”。所谓“先天亏”,
就是“先天已散,五行各分,四象不和,诸般宝物皆失”。刘一明还批评了当时某些内
丹家的谬指,即称“精漏者为下德,精全者为上德”。由此可见,在内丹家的修炼理
论系统中,“德”已经衍化为“精”和“先天之阳”的同义语了。

道德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德”,实质上体现和捍卫的正是封建社会中男性的利益,同时也是他们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道德是一种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它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往往流传较为广泛,形成共识。
必须与法律相分别,两者都是行为规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种心灵的契约,只能靠人们自觉遵守,所以约束力比法律弱很多,靠舆论来实现道德的力量。形成也不同,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确立的风俗规则,法律则是有国家制定的。代表的利益有所不一样,法律一般是当权者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群众在生活中的利益体现,有一定差距。
对人群来说,终极的道德应该是没有的,因为道德不具备法律的能力。有的话就只能是在人们的道德水平与法律结合而成为最终形态——法律。那也就不是纯粹的道德了。或者是个人的坚定的道德品质,也许勉强可看作最好的阵地。

热点内容
合同法期末考试的试卷 发布:2025-02-12 08:31:14 浏览:117
道德小故事400 发布:2025-02-12 08:29:48 浏览:182
狄律师 发布:2025-02-12 08:23:32 浏览:442
勘察设计合同条例 发布:2025-02-12 07:33:36 浏览:2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平等保护 发布:2025-02-12 06:23:05 浏览:191
对教师的职业道德 发布:2025-02-12 06:22:31 浏览:155
张大乐律师 发布:2025-02-12 05:51:35 浏览:684
条例准则主要内容 发布:2025-02-12 05:46:37 浏览:366
法律责任的承担主要包括 发布:2025-02-12 05:01:51 浏览:833
吉林省法律援助中心建筑 发布:2025-02-12 05:01:07 浏览: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