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电疗法治疗作用
A. 中频治疗仪的作用都有什么
调制中频电流含有1~150Hz低频电流与2~8KHz中频电流,其中低频电流有不同的频率与波形(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梯形波、微分波等),有不同的调制方式(连续、间调、断调、变调)、不同调幅度(0%~100%),按波形的对称性来分有对称,不对称之分。
电流的动态变化大,因此调制中频电流兼有低频电与中频电两种电流各自的特点和治疗作用,作用较深,不产生电解刺激作用,人体易于接受而容易产生适应性,其主要治疗作用为:镇痛;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引起骨骼肌收缩,可以锻炼肌肉,防止肌肉萎缩;提高平滑肌张力;作用于神经节与神经节段,可产生反射作用,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1)中频电疗法治疗作用扩展阅读:
中频电流被低频电流调制后,其幅度和频率随着低频电流的幅度和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电流称为调制中频电流。
应用这种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调制中频电疗法(molated medium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而另外标准的中频治疗仪则是用2-10KHz的电流进行治疗,其功率一般为几十瓦。 近20余年来在国内广泛应用的低中频治疗仪,是在原有的低频治疗仪(电针仪)的基础之上 ,适当引入了部分中频成份。
B. 调制中频电疗法有什么作用
20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调制中频电疗法,因早年的仪器操作技术复杂,不能推广。80年代后期出现电脑中频电疗仪后,调制中频电疗法得以推广。调制中频电疗法采用10~150赫兹的低频调制波,2000~5000赫兹的中频载波。波形组合分为4个基本类型:连续调制波(连调)、断续调制波(断调)、间歇调制波(间调)和变频调制波(变调)。电脑中频电疗仪不但简化了技术操作,而且使脉冲电流组合变化更加多样,病人不易产生适应性反应,因此这种仪器在国内已经相当普及。
电脑多液治疗仪程度处方
程序处方号功能1颈椎病、扭伤、挫伤、腰痛。2类风湿性并节炎、骨质增生、关节肿痛。3肩周炎、腱鞘炎、网球时。4坐骨神经痛、神经炎、股外侧皮神经、纤维质炎。5胃下垂、胃肠功能紊乱、便秘。6电体操(强)用于锻炼刺激肌肉,使肌肉发达;治疗废用性肌萎缩。7电体操(弱)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改善微循环、促进淋巴回流、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所致周围神经血管病变。8附件炎、盆件炎、注射后硬结。9咽炎、喉炎、声带小结、声带麻痹。10瘢痕疙瘩、术后粘连、慢性炎症。11镇痛(浅):用于治疗各部位软组织损伤。12镇痛(深):用于治疗各部位软组织损伤。治疗方法:市场销售的调制中频电疗仪或电脑中频电疗仪有多种,宜选择功能齐全、操作简便、性能稳定可靠的仪器。
将仪器接通电源,检查是否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选择适宜大小电极板和吸水垫,或涂抹导电胶,再接上输出异线与仪器连接。然后将电极放在病人裸露的治疗部位上,用沙袋或固定带固定电极。开启电源,根据疾病诊断,按动程序处方键,选择治疗所需的程序处检查输出旋钮,使之处于“0”位。然后调节治疗时间,进入倒计时状态。最后调节电流输出,使之达到治疗所需的适宜强度。
治疗完毕时,将“剂量”旋钮转至“0”位,关闭电源,取下电极。
调制中频电疗法适于治疗神经痛、神经炎、胃下垂、肌萎缩、迟缓性便秘、神经原性膀胱机能障碍、张力性尿失禁、慢性前列腺炎、早期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软组织扭挫伤、骨关节退行性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急性化脓性炎症感染、出血疾患、恶性肿瘤、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应视为禁忌证。
C. 中频电疗法的作用都有那些
1.无电解作用,对皮肤刺激小。
2.降低组织电阻,增加作用深度。
3.对机体组织有兴奋作用,但需综合多个刺激的连续作用才能引起一次兴奋,这即所谓中频电刺激的综合效应。
4.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兼有低、中频电流的特点。(见下图)
D. 电疗法有哪些治疗作用
第一,镇痛作用。低、中频脉冲电疗时,只要频率、波宽和电流强度选择得当,就能产生即时的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原理虽说不十分清楚,但目前多认为脉冲电流刺激引起掩盖效应,皮层干扰,兴奋神经粗纤维和通过“闸门”机制产生镇痛。同时,脉冲电流还通过体液循环激发血清中类吗啡样物质——内啡肽含量增加,这也是产生镇痛作用的原因。
第二,促进血液循环作用。一定频率的脉冲电流能抑制交感神经,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物质代谢,有助于消炎、消肿。
第三,兴奋神经-肌肉作用。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肌肉,能引起肌肉收缩,产生运动效应。医生常把脉冲电流这种作用应用于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和瘫痪的患者,人们形象地称其为“电体操”。
E. 什么是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是指应用频率为1000 ~100,000Hz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中频电疗法。
临床常用的有干扰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和等幅正弦中频(音频)电疗法三种。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有电脑中频电疗机、电脑肌力治疗机问世,并应用于临床。
(5)中频电疗法治疗作用扩展阅读:
调制中频电疗法(Molated middle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缘自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在我国应用很广泛,不仅各大中小医院比较普及,近几年一些家庭型电脑中频治疗仪开始进入百姓家里。
调制中频电疗的频率为2000~5000Hz,调制频率10~150Hz,其电流主要有四种形式:连续调制波、交替调制波、间歇调制波和变频调制波;四种波型电流均可以全波或正、负半波形式出现。
其电流特点是不同波型和频率交替出现,间有不同的刺激强度和断电时间,因此具有更显著的刺激作用和改善组织营养的作用,并可克服机体对电流的适应性。
F. 调制中频电疗法的治疗作用
(一)止痛作用正弦调制中频电流作用于机体时,有明显的舒适振动感。100Hz全波连调波,持续时间2.5秒:3秒的全波交调波(调幅波频率100Hz)及90~120Hz全波变调波均有较好的止痛效果。疼痛较剧时调幅度用25~50%,疼痛减轻后用75~100%。
(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正弦调制中频电流作用于局部血管,可使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血循环加快。如作用于高血压病人肾区,肾血流量增加19~35%。用频率100Hz,调幅度100%,通断比1秒:2秒的间调波治疗动脉阻塞性周围血管疾病,作用于局部及相应节段,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效果。
(三)促进淋巴回流作用有人采用下列波型中的一种(1)交调波,持续时间1:1秒,调频30~50Hz,调幅波100%,通电5分钟;(2)150Hz及50Hz变调波,持续时间1:1秒,调幅度100%,通电5分钟;(3)以上交调波,变调波各5分钟;(4)100Hz间调波,通断比各3秒,调幅度100%,通电5分钟。以上电流可使淋巴管径增大,对促进淋巴回流有较好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肢体淋巴淤滞。
(四)电刺激锻炼肌肉作用此电流有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作用。
1.对废用性肌萎缩:用通断比1秒:1秒,50Hz,调幅度100%的间调波。
2.对部分失神经肌肉:用通断比1秒:1秒、20~50Hz,调幅度100%的间调波。
3.对完全失神经肌肉:用通断比1秒:3~5秒、10Hz、调幅度100%的间调波。
(五)不同波型的主要作用特点
1.连调波:止痛和调整神经功能作用、适用于刺激植物神经节。
2.间调波:适用于刺激神经肌肉。
3.交调与变调波:有显著的止痛,促进血液循环和炎症吸收的作用。
G. 中频治疗的作用
中频治疗主要是通过腹部的电刺激,促进腹部运动,消耗腹部脂肪。另外这种电刺激还可以刺激大肠蠕动,使大便排泄更好一些。一般来说针灸和按摩是主要手段,中频刺激是一种辅助手段。
应用频率为1,000~100,000Hz的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中频电疗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干扰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和等幅正弦中频(音频)电疗法三种。
(一)作用特点
1.无电解作用,对皮肤刺激小。
2.降低组织电阻,增加作用深度。
3.对机体组织有兴奋作用,但需综合多个刺激的连续作用才能引起一次兴奋,这即所谓中频电刺激的综合效应。
4.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兼有低、中频电流的特点
(二)生理及治疗作用
1.镇痛 中频电疗作用的局部,皮肤阈明显增高,临床上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其机制:(1)直接止痛:通过皮层干扰效应,掩盖效应或兴奋粗纤维,阻断冲动及引起内源性吗啡样多肽物质(如脑啡肽)释放而直接止痛;(2)间接止痛: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组织间和神经纤维间水肿,减轻缺血所引起的肌肉痉挛、酸中毒、促进K+、激肽、ATP等致痛化学物质的排除而间接止痛。
2.促进血循环 中频电流,特别是50~100Hz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有明显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使皮肤温度升高,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开放的毛细血管数目增多等。其作用机理:目前认为与电流刺激引起轴突反射和肌肉活动随后释放出ADP、ATP等代谢产物,引起某些血管活性介质(P物质和乙酰胆碱等)的释放及交感神经抑制的关。
3.兴奋骨骼肌 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与低频电流的作用相仿,能使骨骼肌收缩,且较低频电流更为优越:(1)对皮肤感觉神经末梢的刺激小,又无电解作用,有利于长期治疗;(2)人体对此电流耐受好,电流进入深度大,特别对深部病变效果好。
(三)中频电疗法的禁忌证
急性化脓性炎症,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孕妇下腹等。
H. 中频电疗法的电疗的特点
1、收效快。中频电治疗法治疗脑瘫痉挛,常能立刻收效,患者顿时感到轻快。
2、无痛苦。许多接受理疗的患者,因无损伤、无痛苦的特点,能很快适应这种疗法。这是因为理疗奏效迅速,顿时病痛减轻,而有一种舒适轻快的感觉。尽管某些低、中频电疗法有些刺激反应,但因“以痛抗痛”,患者仍然乐于接受这种治疗。
3、副作用少。该疗法很少引起身体不适或过敏反应,紫外线照射引起红斑,反复电刺激表现皮肤粗糙、刺痒等,都属于正常反应,对患者并无危害。
4、疗效持久。一般地说,通过口服、注射途径进入体内的给药方法,经过几小时药物就从体内排除殆尽。而中频电治疗法则不同,它能效果持久,就是经过反复多次地治疗,可以产生一种多次叠加和积累作用。几次治疗加起来,比一次治疗效果好。
I. 低、中频脉冲电流疗法有哪些治疗作用
低、中频脉冲电流的治疗作用可概括为“三大治疗作用”:
第一,镇痛作用。低、中频脉冲电疗时,只要频率、波宽和电流强度选择得当,就能产生即时的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原理虽说不十分清楚,但目前多认为脉冲电流刺激引起掩盖效应,皮层干扰,兴奋神经粗纤维和通过“闸门”机制产生镇痛。同时,脉冲电流还通过体液循环激发血清中类吗啡样物质——内啡肽含量增加,这也是产生镇痛作用的原因。
第二,促进血液循环作用。一定频率的脉冲电流能抑制交感神经,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物质代谢,有助于消炎、消肿。
第三,兴奋神经-肌肉作用。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肌肉,能引起肌肉收缩,产生运动效应。医生常把脉冲电流这种作用应用于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和瘫痪的患者,人们形象地称其为“电体操”。
中频电流与低频电流相比较有下列优点:中频电流方向交替变换,无阴、阳极之分,无电解作用,对皮肤化学刺激小,一般不引起电灼伤;因其频率高,皮肤阻抗小,可应用较大电流量,作用亦较深达;对感觉神经刺激小,感觉较为舒适;肌肉收缩阈值和疼痛阈值有分离现象,故能引起肌肉较强收缩,而感觉无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