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魂魄
1. 道家怎么解释灵魂的
灵魂解释起来,内容太多。你问的太大太笼统了。不知你想了解哪一方面。
灵魂永生。《道德经》: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丢掉肉身羽化,则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
2. 怎么理解《道德经》中老子说的修养大法
说起老子所说的真正修养之道,这就要从《道德经》第十篇说起了,其原文有两版句十分精彩的描述:戴权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槫气至柔能婴儿乎。
戴:通行本作载,意思相同,是负荷承载之义;营:指卫气营血,引指人的形体;魄:就是魂魄,此处引指人的精神;抱一:就是合一、守一或说专注于一,也就是以一念代万念的意思也。
槫:音团,古楚人以槫为圆,藉指运转循环成一团和气。此槫字是依帛书本,后世通行本多作专或抟。
这两句的意思就是:承载精神和形体而守于一念,能不相离吗;运转气息成柔弱如绵的一团和气,能像婴儿处于母腹一样吗。
这两句历来学者公认的,乃是老子为学人指出了一条修身养性的大法。其所指示的法门是以形神合一、气柔如绵、清静无染,弃凡情、守柔弱、绝世智为宗旨。此类方法皆属上乘修为之功,绝非世智辩聪之辈所可妄见,虽然在此处所说是修身养性最直接的描述,但我们不能只看这一处的论述,还要体会老子最基本的大道之理的论述,那就是道法自然,一切修为都不能是勉强造作,而要合乎自然柔顺之道,包括养生也是如此,首先要适合我们,过于刻意的、勉强的去模仿他人,并不是真正的养生,更不是真正的大道。
3. 什么东西滋养魂魄
文学作品一直是吸引我不停读书的动力,这是滋养灵魂的东西 ,还有诗歌。
我一直是学习的,但当我从镜中发现自己疲惫的脸色,我知道我的灵魂缺乏滋养。
而我仿佛是知道的,一部好的电影或者一本好的书籍或者一首诗,就是让我的灵魂滋养的来源。
我读 诗经,只是几页,但直觉就是爱,就是感到被滋养。所以,当我看到《诗经,越古老越美好》欣赏到诗经的美丽冲入我眼前时,那些初读时的美丽再次涌现,只是短短的几个字啊。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生命开始的时候年轻,世界是美好的,心是柔软的,看一切均美好,但当我去沙场经历半生,用所有的生命时间精力来感受这个世界时,内心又怎会不雨雪霏霏?
老子道德经中曾提到,当人类在劳作之后,在陶罐上画下第一副图时,文化便产生了。
文化是对美的感受对生命里美感的分享,对生命中种种有了自己的想法情绪想表达想抒发时,就有了创作的来源。
所以这周我的背诵诗句是诗经。
作者:韩溪流
来源:简书
4. 佛教对“三魂七魄”的看法
【三魂】
(杂名)人有三个之灵魂也。大藏法数十三曰:‘三魂亦云三精。道书云:身中三精:一台光、二爽灵、三幽精。’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心身之异名。魂者心识,有灵用而无形者。魄者有形体而为心识之依处者。礼记郊特牲曰:‘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注曰:‘魂者神也,阳也,气也。魄者精也,阴也,形也。’诸经要集十九曰:‘魂是灵,魄是尸。’【又】主肝为魂,主肺为魄。楞严经九曰:‘以此心内外精研,其时魂魄意思精神除执受身。’长水疏八上曰:‘主肝曰魂,主肺曰魄,主脾为意主肾为志,主心为精神。’布萨式曰:‘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五藏悉伤则五神去矣。’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这天魂,就是“命”!“阿赖耶识”。在佛家就是“灵明自性”“妙觉真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他是轮回的主体,修成佛,就是“法身”。
爽灵,这个魂是“运”,根据三世因果福报而来,前世所做善事功德多,今生聪明伶俐,福报智慧也多,世间的长者达人,事业有成,功成名就者既是;恶事坏事做得多,今生癃残喑哑,痴呆苶傻,愚痴无福,再有从三恶道转生过来的,这一生都没有大的福报,为“下等人”。
来世间之前,就已经先定下这一生的“寿禄”“福报”,和“坎坷磨难”,先定死,再根据这“运”让你何时投胎,所以根据八卦周易,按照生辰八字,能把这一生的“命”和“运”大致的推算出来,这就是“算命”。
地魂,是你自己这一世的名字和留下的影子,他享受后辈的祭祀,也是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那个“名”,在佛家看,“小我”也。”意识心“。就算主魂在十八层地狱受苦和生为天人,或已转生他处,这个魂还是在本家后代中受五世香火祭祀,出了“五服”,都是在各自供奉自己的直系宗亲,像大家族的宗祠除外,可也只是存在几世而已,名字渐渐被遗忘,他也不复存在了。
佛家看待轮回,肉体只是给灵性换了一件衣服而已,从无始劫来,生生世世,自己的尸骨都能堆成山,今生姓刘,来生姓李,前世姓张,万般不由自己,只是在生死中流浪,业海中轮回,苦不堪言!所以佛才来到世间,给世人指出一条出离轮回的路,至于你走不走,想不想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还得要靠你自己的决定!
5. 道教经典中,对鬼、灵魂的解释
佛教认为,鬼是六道众生之一。
【六道】
﹝出法华文句﹞
道,即能通之义,谓六道生死,展转相通,故名六道。
[一、天道],天,即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者,忍也。于世苦乐之境,而能安忍,是名人道。
[三、阿修罗道],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又言无端正,又言无天。此道或居海岸,海底,或居半须弥山岩窟,宫殿严饰,怀猜忌心,常好斗战,是名阿修罗道。(无酒者,法华疏云:修罗于四天下,采华酝海为酒,鱼龙业力,其味不变,于是嗔妒,誓愿断酒,故云无酒。无端正者,修罗种类,男丑女端,故云无端正。无天者,净名疏云:此神果报最胜,邻次诸天,而非天,又无天德,故云无天。)
[四、饿鬼道],谓此道或居海底,或在人间山林中,或似人形,或似兽形,不得饮食。业重者,饥火炎炎,不闻浆水之名;次者,伺求人间荡涤脓血粪秽;轻者,时薄一饱,是名饿鬼道。
[五、畜生道],畜生,亦云旁生。谓此道遍在诸处,披毛戴角,鳞甲羽毛,其类非一,互相吞啖,受苦无穷,是名畜生道。(旁生者,婆沙论云:形旁行旁。形旁者,谓身形横生,不正也;行旁者,谓其宿世所行之行,偏邪不正也。)
[六、地狱道],谓此狱在地之下,而有镬汤剑树等苦,是名地狱道。
from:【三藏法数】
6. 真正的“道”是什么灵魂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真正的“道”是人生中自我提高的一种方法,也是生命要遵循的一种规律,只要掌握了这种方法,就能提高自己的生命境界,这也是灵魂的最终目的。关于“道”许多圣人都做了不同的论述,这也是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下面就以个人所掌握的浅薄知识,带有个人观点地谈论一下这个命题,当然了,每个人对于“道”和灵魂的最终目的都有各自的认识,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论点。
儒教的“道”个人认为就是孔子一再强调的“仁义”,他所说的忠孝礼仪之类的其实也是要求人们能够做一个仁义善良的人,实际上这跟老子说的“上善若水”是相通的。
7. 洪荒小说,老子给了主角一本道德经,有一次被镇压在火山下头,哪个道德经现了青光把他魂魄护到的
重生悟空修妖录
8. 老子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什么意思营魄是什么意思
(1)载,这就是要厚道,要厚德载物,要承受,而不是对抗和出击。(载不是虚词!)
(2)营,要用心,用全部的力量和心思去考虑,而不要忘记,也不要三心二意。
(3)抱,圆而不离,目的是不离,又不要用力,就是勿忘无助,抱的特点是圆抱不离,不一定用手,如抱病、抱歉、抱负。只要圆而不离就是抱。
(4)魄,是气魄,是魂魄的魄,注意魂魄是不同,魄是形体部分的东西,魂就是心灵的东西。
二、抱
1、谁抱? 主观的我,心,心就是神,就是你真正的我,不是客观身体的我,而是精神而自我觉知的
2、抱谁,抱一,一是什么,一就是相合的状态,就是和谐。谁跟谁和谐呢,就是心合上身。合上身体的哪个部位呢,一是要不能离开身体,二是要合上身体的“中”(这也是另一层面的一),人身体之中在于腹部 (附记:身心之中在于心,心之中在于善。)
3、如何抱
(1)心不要离开自身,不要跑
(2) 抱身体之一:心想腹部
(3)抱精神之一:心想善
4、如何抱好
(1)随时抱好,不要离开。“无离”
(2)每个时间都在自己检查,我抱了吗?
5、不工作了,不生活了?
(1)这个抱是勿忘无助的,是观照,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2)这个抱能让你更好地生活和工作。随时随地都好。
三、释义
所以老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你的心要接受你的形体(不要向身外,而是要向身内),要用心,不要忘记,向内跟你的身体合一,要保持这个身心相合的状态,一会儿也不要离开,难啦,做到就是圣人啦。
以上均是贴上基本符合我意。(而我是“魄”道家通“命”(精气神三气):“身心抱一”也如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一说之“和”而信仰层面之生生,非生死之说,大概就是我们民族载,这就是要厚道,要厚德载物吧。
9. 道教有没有什么可以增加灵魂强度的典籍
灵魂没有强弱,只有善恶。积德行善,就会正气浩然,受人尊敬,事业容易成功。流通较广的道教的重要的典籍有《道德经》、《文昌帝君阴骘文》、《太上感应篇》,等。
10. 道德经与同参契中关于众生灵魂会否消失怎么讲
佛法认为灵魂会消失,而且是在生死之中不断的消失,不断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