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立法原则的是
A.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立法原则是什么啊
新企业所得税改革遵循了以下原则: 1.贯彻公平税负原则,解决目前内资、外资企业税收待遇不同,税负差异较大的问题. 2.落实科学发展观原则,统筹经济社会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发挥调控作用原则,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优化国民经济结构. 4.参照国际惯例原则,借鉴世界各国税制改革最新经验,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尽可能体现税法的科学性、完备性和前瞻性. 5.理顺分配关系原则,兼顾财政承受能力和纳税人负担水平,有效地组织财政收入.6.有利于征收管理原则,规范征管行为,方便纳税人,降低税收征纳成本.
B.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企业是什么
答案是C,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非法人实体,不是以企业的名义对外承担责任,而由所有者对外承担责任,所以,所得税也由个人交,不由企业交。这是税法的规定。
C.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是( )。 A.国
你好:答案是B。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内资企业和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纳税人范围比公司所得税大。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即所有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内资企业或其他组织,包括以下6类: (1)国有企业; (2)集体企业;(3)私营企业; (4)联营企业; (5)股份制企业; (6)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组织。
D. 不属于企业所得税征税范围的收入包括哪些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第七条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一)财政拨款; (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对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又作了具体的解释: 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第(一)项所称财政拨款,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拨付的财政资金,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 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第(三)项所称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是指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
E.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是()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专人所得税的规定》的通知属(财税[2000]91号)第三条规定:“个人独资企业以投资者为纳税义务人,合伙企业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
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具体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外商投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外国商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的;或虽然未设立机构、场所而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另外,除上述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外,还包括从事经营活动的其他组织。
所以只有非赢利性的其他组织取得的收入才免税,有时候答案不一定准确以国家税务总局的文件为准
F.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原则不包括
【答案】c、收付实现制
【解释】除税收法规另有规定者外,税前扣除的确认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即纳税人应在费用发生时而不是实际支付时确认扣除。
(二)配比原则。即纳税人发生的费用应在费用应配比或应分配的当期申报扣除。纳税人某一纳税年度应申报的可扣除费用不得提前或滞后申报扣除。
(三)相关性原则。即纳税人可扣除的费用从性质和根源上必须与取得应税收入相关。
(四)确定性原则。即纳税人可扣除的费用不论何时支付,其金额必须是确定的。
(五)合理性原则。即纳税人可扣除费用的计算和分配方法应符合一般的经营常规和会计惯例
G. 以下项目中不属于企业所得税不征税收入的是( )。
A、不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不属于企业所得税不征税收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第七条 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
(一)财政拨款;
(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一)企业能够提供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
(二)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三)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H. 下列单位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是
个人工商户,因为个体工商户经营能力并依照《个体工商户条例》的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公民,不属于企业。
I.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中,下列选项,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是()
D合伙企业
依据是: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
J. 企业所得税的特点是什么其立法原则是什么
特点:
1、 以所得税为计税依据,体现了量能负担的原则,流转税以营业收入作为计税依据,与成本、费用无关。
2、多采用“分期预缴,年末汇算清缴”的管理办法。
3、对企业的调节作用更明显。
原则:
1、贯彻公平税负原则,解决目前内资,外资企业税收待遇不同,税负差异较大的问题。
2、落实科学发展观原则,统筹经济社会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发挥调控作用原则,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优化国民经济结构。
4、参照国际惯例原则,借鉴世界各国税制改革最新经验,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尽可能体现税法的科学性,完备性和前瞻性。
5、理顺分配关系原则,兼顾财政承受能力和纳税人负担水平,有效地组织财政收入。
6、有利于征收管理原则,规定征管行为,方便纳税人,降低税收征纳成本。
(10)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立法原则的是扩展阅读
实施的影响
1、使内、外资企业站在公平的竞争起跑线上。新税法从税法、税率、税前扣除、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等五个方面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各类企业的所得税待遇一致,使内、外资企业在公平的税收制度环境下平等竞争。
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新税法采用法人所得税制的基本模式,对企业设立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实行汇总纳税,这就使得同一法人实体内部的收入和成本费用在汇总后计算所得,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新税法采用25%的法定税率,在国际上处于适中偏低的水平,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提高税后盈余,从而增加投资动力。
新税法提高了内资企业在工资薪金、捐赠支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方面的扣除比例,同时在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方面不再强调单位价值量和残值比例的最低限,有利于企业的成本、费用得到及时、足额补偿,有利于扩大企业的再生产能力。
3、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新税法通过降低税率和放宽税前扣除标准,降低了企业税负,增加了企业的税后盈余,有利于加快企业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提升的进程,促进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
新税法规定,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新税法同时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而享受低税率优惠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一个必要条件是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也就是说,新税法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支出的力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4、有利于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新税法规定,居民企业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外国企业分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外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外国企业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中属于该项所得负担的部分,可以作为该居民企业的可抵免境外所得税税额,在税法规定的抵免限额内抵免。
新税法首次引入间接抵免制度,最大限度地缓解国际双重征税,有利于我国居民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
5、有利于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新税法实施之前,外资企业的名义企业所得税率为33%。新税法实施后,名义税率降为25%,比原来降了8个百分点。新税法实施后,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外资企业也可享受,而且有些优惠政策比以前更为优惠,如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等。
新税法实施后一定时期内将对老外资企业实行过渡优惠期安排,外资企业税负的增加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世界银行研究报告认为,税收优惠是外国投资者考虑较少的一个因素,透明的税法和非歧视性政策等更加重要。
国际经验表明,我国稳定的政治局面、发展良好的经济态势、广阔的市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不断完善的商务配套设施和政府服务,才是吸引外资的最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