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不忽视

法治不忽视

发布时间: 2022-01-19 09:30:48

『壹』 法律方法是法治思维的基本要素

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在通常情况下,法律问题往往还包含着政治、经济或道德问题,可以从道德的、经济的、政治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但一旦这些问题被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就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来思考与处理。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按照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问题,与按照道德思维、经济思维或政治思维思考与处理问题,会得出相同或相似的结论,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例如,欠债还钱是几乎所有社会普遍通行的一项道德原则。法律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利,但法律中有诉讼时效的规定。按照我 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债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也就是说,如果债权人在二年内既没有向法院起诉债务人,也没有向债务人提出还债要求,而且债务人也没有表示要偿还债务,那么债权人的债权就不再受法律保护。法律虽然不强迫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并不反对债务人自行履行,因为从道德上说,一项债务不论过了多长时间,债务人都有义务偿还。在此类情况下,法律思维与道德思维之间即产生了冲突。必须强调的是,在对法律问题的思考与处理上,法律思维应当优先,不能用道德的原则和道德评价取代法律的规则和评价。

『贰』 法治形成的多样性,既是法治理论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当今世界的普遍性,是不

摘要 法治形态的多样性是法治理论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当今世界的普遍现实。

『叁』 我国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违法成本极低、守法成本相对畸高,不仅诱使当事人违法,更重要的是守法者吃亏,违法者赚便宜,进而劣胜优汰,具体表现在:

1、公权力机关的退位、归位与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发育仍不成熟之间的矛盾。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是公权力机关退位和归位,理性再定位的过程。但由于市场机制仍不健全,社会组织仍不规范,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往往难以担当起合格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导致公权力的进退维谷。

2、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的要求与法律质量整体上仍不理想之间的矛盾。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然而,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立法质量已在不断提高,但仍有一些法律尤其是低层级的法律规范质量不高、类型化不够、科学性不足,将执法和司法带入或难以实施,或实施冲突,或实施背反的多难困境。

3、严厉制裁违法行为的要求和期待与违法成本极低、守法成本较高之间的矛盾。

普遍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当然特征,严厉制裁违法行为是保障法治权威和发挥法治威慑力的必要条件。

但是现实中,在一些方面,由于责任设置过低,特别是查处率不高,导致违法成本极低、守法成本相对畸高,不仅诱使当事人违法,更重要的是客观上造成“逆向选择”、守法者吃亏,违法者赚便宜,进而劣胜优汰,并导致普遍违法。

(3)法治不忽视扩展阅读:

我国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的改善:

1、价值建设,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法治社会的根本问题在于将法治理念、法治信仰内化于人心,成为社会成员决策和行动的基本指引。

当前人民群众已经有一定的法治意识,但牢固的法治理念尚未确立。实现人心大治,不仅要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着力强化规则意识、诚信意识、权利义务统一意识、责任意识,还要透过多途径、全方位的理念引领价值观建设,使法治精神浸润人心。

2、基层调整,使治理畅达“末梢神经”。

体制问题具有决定性。我国传统上从中央到基层的纵向层级化管理体制倚重“生产经营单位”和“基层组织”。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存在着在“最后一公里”失灵的问题。建议以确立社区的法律地位为主要方式,重塑我国社会的基层组织形态,确保国家与其成员之间的“传感”途径畅通。

『肆』 法治侧重于哪些方面

中国古代法家分为三大派别,势治派,术治派,法治派。三派均以法治为基础,但侧重点不同。
势治派强调加强统治者(领导层)的权力而推行变法,术治派强调统治者必须以帝王之术来控制手下以达到巩固自己权威的目的,而法治派强调绝对的法治,即凡事依法而行。三派各有优缺点,势派没有论及法治具体的实施方法,因此下文不作讨论,我们主要讨论术派和法派。
术派和法派代表人物申不害和商鞅分别在韩国与秦国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使韩国迅速强大而名噪一时而商鞅之变法使秦国终以统一中国。
术派强调以帝王之术控制群臣来达到统治者自己的目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记得你曾经和我讲过如何“点拨“你的下属,明知下属并没有完成任务,却不点破,而是在谈话中有意无意地“提醒”员工,让员工知道你是知道他在干什么的,下次注意一点。这便是典型的术治。术治的最大缺陷是术治虽能有效巩固领导,但是会让整个组织,整个团队勾心斗角,互相猜忌,譬如虽然你让你员工觉得你知道他所有的事而不敢再不完成工作,但是之后你的员工便会以揣摩上级(或你揣摩下级)心思为主,而忘了本来的工作,术治过甚则会变为人治(员工对领导负责而不是对岗位或规章制度负责)。在历史上韩国实际上便是被术治搞垮的,申不害变法之初杀鸡儆猴(典型的帝王之术),杀了几个位高权重的不法大臣而短时间内取得了对群臣的控制,然则历代韩王对帝王之术的过多应用则导致韩国朝廷乌烟瘴气,群臣以整垮互相为乐(韩王挑拨群臣关系以维护自己权力),而最终灭亡。明朝也是公认得亡于党争。
现在我们来看看法治法派。法派以成文律法为最高行动和判断准则,一切皆依法而行,法式独一无二。譬如同样的例子,当你知道员工没有完成任务,你直接告诉他没完成任务触犯了什么规章制度以及做出规定的惩罚并公示,这样就是法派的做法。法派的缺点为推行起来极其困难(古代文明只有秦国做到了高度法派法治),第二个缺点是忽视了法治不可能单独存在,即使是以法为基础也是由人来执行,简而言之法派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环境的可变性。秦国因商鞅和秦孝公成功推行深彻法派法治而统一中国,又因法律没有及时变更以适应统一后的中国以及因长子扶苏大将军蒙恬唯法是从不知变通而灭亡。
为什么法派比术派效果好?与法派相比,术派对成文法律的依赖性较低(比人治高),并没有要求绝对的一成不变遵守法律,而法派则因为要求人人思想统一,遵守唯一法律而不是遵从人的命令,各级的人员流动对于工作开展不会带来巨大影响,国家或组织的凝聚力大大加强,如秦帝国实行绝对中央集权的法治,所有权力通过法律集中在皇帝手中,各部门之间不会互相掣肘(不会出现因对不同人负责而出现掣肘),而优秀的领导(如秦始皇)能轻易发挥组织的全部能量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什么样的帝王之术会比较合适?韩非曾提出帝王应该保持与群臣的距离以增加自己的权威,如果与群臣过于接近则群臣会将帝王当成自己的一员而使领导失去自己的“光环”而失去权威。这便是合适的帝王之术,加强权威的同时并没有造成对法治的破坏。

『伍』 那些人最不希望依法治国

推荐各位知友都仔细看两遍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如果我国社会真正实施法治,不仅权利阶层敌视巨多的下层草民也会不舒服——大家不要忽视中国民众基本素质普遍偏低的客观事实,他们已经习惯于溜须拍马后门贿赂,损人利己而法不责众,民众之所以叫嚷法治只希望治一治官腐却没去想治一治自己的愚顽陋习——量变至极可为质变,而中国民间寡廉鲜耻的人情世故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进步改革难以逾越的绊脚石(也可以认为是官僚腐败的肥沃土壤),如若深刻反思:究竟哪些人最不希望依法治国呢?几句话真的难以说清

『陆』 有人认为法治比德治重要,说说你的看法

个人认为两个一起用好,法是最低的道德,如果这个社会没人做坏事了要法律干嘛可是这个社会总有坏人做坏事只好用法律来管理了

『柒』 目前法治建设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中国的法律建立和执行,社会一直认为存在两种现象:
1,法律不健全专,很多行为没有属法律的约束,
2,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部分政府官员一般只能看到第1种现象,而忽视第2种现象,对此,从上级到下级,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一直以来以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为荣,尤其是地方政府,各种部门规章,红头文件满地飞。很少有人会真正认识到第2种现象的严重性。当然对于第2种现象,更有人说要制定执法法来捍卫法律的执行,可是执法法又由谁来捍卫,这样就不攻自破了,所以这样说的人都是在瞎扯淡。其实以上只是两种现象而已,并非中国社会法律问题的根源。那些对着表观现象下药的从根本上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有时反而强化了这两种现象的活跃性。

『捌』 对“法治”的正确理解

法治,是首先应区别抄与法制的一个概念。
法治,是按照法律治理。秦朝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法治,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法制,是用制度性质的法律来治理,要求1.即成的法律得到了普遍的遵从。2、人们普遍遵从的法律必须是良法。3、良法,就是保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并且不忽视少数人正当利益的法律。

热点内容
刑事诉讼法的特点 发布:2025-02-12 01:44:07 浏览:465
附有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12 01:43:16 浏览:447
新刑事诉讼法全文下载 发布:2025-02-12 01:42:00 浏览:538
诉讼法考研试卷 发布:2025-02-12 00:13:19 浏览:230
2018年新婚姻法视频 发布:2025-02-11 23:00:34 浏览:421
不动产证复印件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2-11 22:38:33 浏览:101
叶仙儿道德 发布:2025-02-11 22:38:21 浏览:892
民法总论案例选评 发布:2025-02-11 22:27:24 浏览:768
刑事诉讼法龙宗智 发布:2025-02-11 21:24:59 浏览:289
刑法同业竞 发布:2025-02-11 21:19:32 浏览: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