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茶心

道德经茶心

发布时间: 2022-01-19 11:01:21

❶ 急!我需要《道德经》第八章的那段话的感想

不好意思英文的没有,自已翻译吧。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段话叫:“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上善就是最好的,最好的处世方法就象水一样,水是怎样的呢?水善利万物,也就是水给万物带来益处。而不争,争就是争利益,所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帮助别人而不要求回报。
处众人之所恶。有一句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所恶的是什么呢?是低位。所以处众人之所恶讲的是要处于低位,也就是讲的是谦虚谨慎。所以你不但要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还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要以为人家受了你的恩惠,你就趾高气扬的了。如果能做到这些你就“几于道”。也就是获得了接近于道的处世方式了。
老子说的好,上善若水。水是无色的,最初的那一份完美的色彩。纯洁的水总能让我浮燥的心情释然。某天,一个人在宁静地午后,品一杯纯静地水,看一看这深秋最后的年华。 想想这人生最初的,美好的善。仿佛如梦境般随意,此时的心中亦如同此水,简单,纯净。
蓦然回首间发现原来往事种种,曾是光彩夺目,如夏花般绚烂,却终敌不过褪尽浮华后的宁静与自然。看透这一切,便如同手中这杯水一样无色,却又不失素雅之美。
水的世界里不需要颜色,因为水本身就有这世间最好看的颜色。那一份包容万物的情怀。那一种完美如初的色彩,早已深深地在每一人地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是水的载体,因为水博大的胸怀。人们已此来赞美水,同使也告诫后人。要胸襟宽广,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
孔子云: 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水有这些好德处,所以君子遇水必观。
常看看水,能让我的心灵净化, 常看看水,能让我的情怀释然。在这个喧嚣的城市中, 有时间看看水,想想这一段时间的得与失。不尽莞尔。原来一切都似水般透彻。或许这人生最初也如同这水一样,透彻,简单。历尽沧桑之后,再来看看这水,再回首些许往事,也许你会发现,这水原是世间最深奥的。
无色的水没有美酒的浓香,没有咖啡的情调,没有清茶的淡雅,却有着万物都不及的情怀,倘若你愿意把心置于水之中,一切的俗世都已远去,心中只留下那一份最初的纯真。 或许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感觉。因为它最简单,所以它能包容人生百味,世间万物。虽有包容万物,却从不失纯真本色。
一杯简单地白水,伴我一个下午,淡淡地水,淡淡地情怀。

❷ "上善若水,本色如茶"含义及出处

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❸ 心中有道,倒茶成茶道;心中无道,茶道成倒茶;茶道倒茶本无差,贵在朴实无华;道在平常,

心中有道,道法无边,心中无道,便落俗流。一句话“心中有道天地宽,何须循世着道袍”。道是朴素的,大道无形。你对此句有所感触,便是体会到了道,用心体会则可。如若你是把这句话当成文言文向人求翻译,那么便落入俗流,而且“道可道,非常道”既“道不可说,开口便错”。
这句话以茶论道,金骏眉应该是一种茶的名字,建议你看一看道家经典《道德经》和《通玄经》。

❹ 道德经三十三章及九十 具体体现什么思想

道德经第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这章文字很好理解,基本不用解释,也可以看懂。需要注意的是,这几层意思,是层层递进的:知人不如自知,自知不如胜人,胜人不如自胜,自胜不如知足,知足不如强行,强行不如守道,守道能够做到时刻不忘,就能养寿。

显然,老子的意思,是守道为人生根本。

什么是人的”道“呢?就是你这辈子究竟应该干什么?你的使命是什么?并且时刻不忘你的使命。

这章有一个疑点,就是老子明确提出了“自胜者强”这个观点,表面上与老子在道德经里一再推崇的“柔弱胜刚强”的观点相悖。但是,我们必须知道,道家的“弱”,并不是真的“弱”,只不过是外表上显得“弱”,但其实内心极其强大的,他们是能够“自胜”的一群人。老子在道德经里面喜欢以水喻道,水就是外表柔弱,而内在强大无比的一种物质。

道德经第9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这章的意思,可以用第八章“动善时”的观点来解释。该动则动,该退则退。韩信就是因为不懂这个道理,而遭来杀身之祸。相比之下,张良因为懂得黄老之术,就比他聪明得多,知道鸟惊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所以得以善终。

道德经第10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这章是讲的守道之法。传统的道家修仙之术,对本章非常重视。从哲学的角度去理解,就是“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人能时刻不忘自己的“道”,至精至纯,片刻不忘,做什么都可以成功,都能得“道”。

❺ 老子: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圣人的治理方法是,使其心无所求,使其腹中有食物(不致专饥饿),使其思想属单纯,常常令人民没有太复杂的思想,没有未满足的欲望。

出处:出自于道德经。《道德经》是哲学著作。至今广泛流传,迷人、有魅力。其原因之一就是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5)道德经茶心扩展阅读

各界名人对老子的看法:

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预见并批判今天人类文明缺陷的先知。老子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和整体人类的最终命运。”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它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方形。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我不是理论的创立者,我只是个(道家)得道者,我们在这里面临着人类地位所固有的。

❻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略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请问什么意思呀

该句出自道德经,意思是: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版浓厚的杂味使人味觉受权伤;纵情猎掠使人心思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于不轨。

《道德经》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6)道德经茶心扩展阅读: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❼ 道德经·太上,不知有之的作品出处

《太上,不知有之》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十七章。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道德经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来自:道德经注意:此文来自艺术中国品茶读书栏目,请勿转载。
【悟道】老子这里是在讲君主之道,说做一个君王啊,应该做到没有自己。就是说我自己的生命不是为自己而生,而是为天下苍生而生,处事才不失公允。看众生要明了明察秋毫之道,比如说人世中的人有参政议政的;有畏惧政坛的,伴君如伴虎吗;有藐视侮辱朝政的;有信任我但信心不足的;亦有根本就不相信我的。所以做君主要多观察,思考,尽可能少的发号施令。只有老百姓能过上太平、祥和、富裕的日子,就是一个君王的成功,说明没有逆天道而行,也叫自然而然吧。从修炼的角度讲,无我是一个多高的境界啊,那么宇宙就会给予得道者多大的得分,试想,这样一个大德之士别说治理一个国家,就是治理人类又有何难。天道不变,人道自然。

❽ 老子的道德经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比如,1939年,周恩来在绍兴同曹天风谈话时曾经说过,他认为《道德经》里最精彩的一句话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大概周恩来是穿越时空与两千多年前的老子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才认为这是道德经中最精彩的话。
他总是不厌其烦的、辛苦务实的、点点滴滴的、脚踏实地的去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一砖一瓦去建设新中国的大厦。小到每种粮食、日用品的价格,每一个人的温饱冷暖,舞蹈演员靠腿吃饭家里要铺木地板,战士不能站在大树下站岗,要为上夜班的人延长晚上公交收车时间,要为辛苦的茶农写文艺作品,外国的桔子怎么比国内好吃要引进来,盐价怎么涨了一分?云南锡矿工人为什么肺癌发病率高?……大到国家政策、产业规划、与他国邦交,在东北建工业基地,在西北建航天中心,在广东弄个广交会,与日本要民间先行以民促官,与美国要小球推动大球……只是去做,从不居功。

我没有伟人那样高册仰止的境界,我最喜欢的话是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讲上善若水,并不是随便说说,他在后面解释了上善如何若水。水善于给万物好处,而不争取自身的利益。水能让人低下头来思考,水给人丰沛的感觉……总之我喜欢水,喜欢上善若水。

但是,有一位老师讲道德经“为学是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一句才是道德经的精髓。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要日积月累,知识会越来越丰富;而学道要逐渐擦去自己心灵上的蒙尘,去除贪瞋痴,直至使心灵非常纯净,如初生婴儿,达到无所欲、无所求、无自我的境界。这便是圣人的修身之道。
为人之“道”,说起来,其实很简单的,大道理都非常朴实。但是,所有朴实的大道理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夸夸其谈,谁都会。心经有言“色即是空”,这里的“色”是指物质的,指这个世界,这句话,恐怕谁都会念会说,但是有多少人能真正“空”了呢?“为道日损”,很简单的道理,又有谁去日“损”呢?

❾ 养生,养性,养心:中国茶文化对身心健康会有作用吗

养生,古称“摄生”、“道生”、“保生”,其中“生”意为生命、生生不息之意,既通过各种手段调摄保养自身生命,使生命生生不息的意思。一般来说其意义在于通过各种调摄保养,增强自身体质,提高正气,从而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或通过调摄保养,使自身体内阴阳平衡,身心处于一个最佳状态,从而延缓衰老的过程。
从老子《道德经》到《庄子·内篇》,从《周易》到《吕氏春秋》,从《黄帝内经》到《千金要方》,从《神农本草经》到《茶经》,我们的祖先从未停止过对健康和长寿的探索与追求:“阴阳平衡,动静相生,天人合一,形神兼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节饮食,调情志,调和气血,补益五脏,道法自然,诗意栖居”,五千年来中华养生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养生文化体系。

热点内容
刑事诉讼法的特点 发布:2025-02-12 01:44:07 浏览:465
附有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12 01:43:16 浏览:447
新刑事诉讼法全文下载 发布:2025-02-12 01:42:00 浏览:538
诉讼法考研试卷 发布:2025-02-12 00:13:19 浏览:230
2018年新婚姻法视频 发布:2025-02-11 23:00:34 浏览:421
不动产证复印件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2-11 22:38:33 浏览:101
叶仙儿道德 发布:2025-02-11 22:38:21 浏览:892
民法总论案例选评 发布:2025-02-11 22:27:24 浏览:768
刑事诉讼法龙宗智 发布:2025-02-11 21:24:59 浏览:289
刑法同业竞 发布:2025-02-11 21:19:32 浏览: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