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后天

道德经后天

发布时间: 2022-01-20 00:51:28

A. 道德经打坐口诀

张三丰《打坐歌》

初打坐,学参禅,这个消息在玄关。

秘秘绵绵调呼吸,一阴一阳鼎内煎。

性要悟,命要传,休将火候当等闲。

闭目观心守本命,清净无为是根源。

百日内,见应验,坎中一点往上翻。

黄婆其间为媒灼,婴儿姹女两团圆。

美不尽,对谁言,浑身上下气冲天。

这个消息谁知道,哑子做梦不能言。

急下手,采先天,灵药一点透三关。

丹田直上泥丸顶,降下重楼大中元。

水火既济真铅汞,若非戊己不成丹。

心要死,命要坚,神光照耀遍三千。

无影树下金鸡叫,半夜三更现红莲。

冬至一阳来复始,霹雳一声震动天。

龙又叫,虎又欢,仙乐齐鸣非等闲。

恍恍惚惚存有无,无穷造化在其间。

玄中妙,妙中玄,河车搬运过三关。

天地交泰万物生,日饮甘露似蜜甜。

仙是佛,佛是仙,一性圆明不二般。

三教原来是一家,饥则吃饭困则眠。

假烧香,拜参禅,岂知大道在目前!

昏迷吃斋错过了,一失人身万劫难。

愚迷妄想西天路,瞎汉夜走入深山。

玄机妙,非等闲,漏泄天机罪如山。

四正理,着意参,打破玄关妙通玄。

子午卯酉不断夜,早拜明师结成丹。

有人识得真铅汞,便是长生不老仙。

行一日,一日坚,莫把修行眼下观。

三年九载功成就,炼成一粒紫金丹。

要问此歌何人作,清虚道人三丰仙。

初打坐,学参禅,这个消息在玄关。

秘秘绵绵调呼吸,一阴一阳鼎内煎。

初打坐:道教内丹修炼,主要以盘腿正坐为形体,盘腿分自然盘,单盘即地盘,双盘即天a盘,女子盘坐有跨鹤坐,还可以采取站、卧等式。

参禅:参,悟也,禅,定也。

消息:阳气顺督脉上升为息,阴气由任脉下降为消,练功要把握阴阳消长之规律,明白身体结丹的地方。

玄关:又名生杀舍、玄牝门、龟蛇窍、戊己门、生死关、阴阳户、众妙门、性命窍等。紫阳云:“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道德经》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安炉立鼎在此,采药烹练在此,结丹在此,有为在此,无为在此。张三丰《打坐浅训》说:“玄关者,气穴也。”《大道歌》曰:“切莫糊涂为隐秘,黄庭便是真玄关。”

呼吸:一呼一吸为一息,一呼,口鼻之气自内而出,身中真气由胸前下降于脐中。一吸,口鼻之气自行而入,身中真气由尾闾、夹脊、玉枕三关上行于顶。要注意身中,不着意于口鼻,以心寄于息,以耳听其声。司马真人曰:“吐惟细细,纳为绵绵。”使气细、匀、缓、深,心静自然息调,息调自然神凝,所谓心息相依、息调心静也。

一阴一阳:阴阳指阴阳二气,分先天阴阳与后天阴阳,后天阴阳乃父母交媾之精血所化,有气有质,心为离,为阳,肾为坎为阴,先天阴阳从法身而出,乃虚无一气所生,与天地而长久,先天阴阳藏于后天之中。

鼎:炉鼎,本为外丹名词,鼎炉用于内丹,下乘以身为玉炉,以心为金鼎,中乘以乾为鼎,以坤为炉,上乘以太极为炉,太虚为鼎,此外,有大小鼎炉之说,以泥丸宫为鼎,下丹田为炉,在河车运转中,将外药运升于泥丸,下降凝固于土釜,此为“大鼎炉”。在炼气化神阶段以黄庭为鼎,以丹田为炉,元气氤氲二穴之间,以神静守,不用循环周天运转,此为“小鼎炉”。

煎:烹炼。

释义:初学打坐修炼内丹,须要掌握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卦爻变化之理。要明白结丹的地方,就是在自身体内的丹田之中。呼吸的时候要注意身中,不要着意于口鼻,以心寄于息,以耳听其声,达到细、匀、深、缓。使意和气同归于丹田。

B. 道德经的最后一句,到底说了什么

老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无为思想在今天都还有很深的借鉴意义。人年轻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老子比较消极,可是到了一定年纪,才发现无为其实是一种人生智慧。在《道德经》里面,更是汇集了老子的智慧,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道德经的最后一句,也是特别有人生哲理的一句。

不争可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坐公交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座位,免去站着的颠簸。可是如果车上有老人上车,年轻人们主动不争,让老人可以有座位坐,这无形中就做了善行。这种善行在社会上成为一种风气,那么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和谐很多。

以上就是道德经最后一句的智慧和哲理,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不争,以退为进,以无为作有为。

C. 《道德经》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怎么理解

在没有进入“人法地”阶段之前,必须有一个“我法于母”的过程。人体是由父母精血而成的后天之躯,从父母身上获得先天真一之炁,全息性地继承了父母系中隐显生理组织结构遗传的基因信息,经过母亲十月怀胎,降生落地,来到人世间。得到母乳的哺育,完成了由婴儿、孩童、少年至青年的发育成长过程。可以说人身的一切都是父母所给,由父母之情所生,由父母养育而成长。正如空净师所云:“父母一念人成形,菩提原是觉有情。悟彻人根证大道,宏志方能登云城。”人降生之后,已由先天转为后天,尘世的繁劳,欲心妄念的损耗,使婴幼时期的先天状况逐渐消失。中年之后,先天真炁已变得残缺不全。人体生命要复还先天,只有通过修炼,夺取先天真一之炁,使生命质量逐渐复返到娘未生前的婴儿先天状态。
修炼“我法于母”,要在修心养性、摄身养生等方面,效法母性的仁善慈爱之心。母爱是伟大的善德,要像母***护子女一样去爱护天下众生,爱一切万物,做一个真正的善人、仁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修炼者本应继承父母仁善之心,不断克服人心之私,完成后天主观意识的改造,在三元回归和三源再造领域,完成“法于母”的过程。同时在命体方面,经过修爻补漏,逐步完成生命再造,达到在母腹中的先天乾健状态。
“人法地”,是修真的第二步工程。人如何效法地母呢?大地驮载万物,替我们承担了一切,提供了一切,人体生命的生存,全赖大地来维持。吃的是大地长的,穿的是大地生的,衣食住行所需,无不是得之于大地母亲。可是人类回报给大地的是什么?只不过是污水粪便之类的东西,死后又把又脏又臭的腐烂了的脓血和败坏了的朽骨,埋在它的身上,破坏污染她的躯体。人如此对待大地,而大地毫无怨言,不但生生不息地长养万物,而且还承担了一切万物的罪过。人难道不应该效法大地这种大公无私,无所不包的伟大精神吗?
人法于地”是一个科学的修炼层次。比如人体百分之七十都是水,这与地球情况完全相符。地球以水养育着群生和万物,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内的体液就是一种水的特性,是人体生命的重要质元物资。由此可知,修炼“人法地”的科学性是非常完整的。如何法于地?首先要修“十二经络”,其次要修“八脉道”,这样就可以从生理组织结构上,完成“人法地”这个层次的先天变化过程。

D. 国学老子道德经

老子一书分为道经和德经,故而又称为道德经,就象庄子又称南华经一样,因庄子隐于南华山而得名.

E. 道德经所讲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是什么意思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四句话,不仅是做人做事的法则,版而且是修真证道的法权则,这是太上千古不易的密语,是老子思想精华之所在。所谓“法”,可作为动词,是效法、学习的意思。如何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从古至今,有多少人都作过阐述和解释,但所站角度各有不同,理解也可有所说,但真正从人体生命科学研究和修真实践学方面来说,还没有人对它进行解析过。从修真的角度去理解,玄灵修真理法学认为,这四句话所阐述的真义,是修炼的四大复返先天的过程和阶段,直接言明了人如何回归自然,如何天人合一,以高度的概括和精辟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后天复返先天自然大道的修证法则。这个先天大法理论体系可贯通为:“我法母,人法地,人法天,人法道,人法自然”这五大阶段。如果从功内解析,也可以把它称为:“我法于母,人法于地,神法于天,仙法于道,圣法于自然。”这就更详细、更准确地说明了修炼的层次和等级的差异,更完整地描述了由后天返先天、由低层向高层的人天合一境界迈进的过程。

F. 道德经翻译

这是道家的修炼法门,至极可以达到三花聚顶,也可以说是倒气运气之法内,以修容炼大丹。采气不在气,口闭双目开.玄机在于目,神气乾鼎聚.此法为增进内力之法,用以目吸聚宇宙内的精气,主要是修炼双眼,太阳将出之际,站于高处,双眼平视太阳,带双眼发热时,意念太阳之气由双目吸入汇于上丹田,吸汇到一定程度自天目穴射出,在由双眼收回。意守丹田,到一阳初动之时,双手在胸前合什,指尖朝前。引丹田之气沿督脉上行,任脉下归丹田。如此待小周天三十六圈。由慢至快。气归丹田后,双掌前推,掌心向前,掌指朝天,气行两掌。双掌指下垂,掌指朝下,掌心朝下,迅速收回,左手掌心对准气海穴,右手掌心对准命门穴,真气随手式成螺旋状贯入气海、命门两穴。汇于丹田内。然后分两支上行,经腰脊第十四椎两旁的“辘轳关”上行经肩、背、颈而至“玉枕关”,此谓“逆运真气通三关”,然后真气向上越过头顶百会,分五路下行,与全身气脉会于中丹田,再分主次两支,还合于丹田,入窍归元,如此循环一周,身子便如灌甘露,丹田里的真气有似香烟缭绕,悠游自在。大概就这么多,但是真正修行要以道御术,要多读道家经典。方有所成,道友与我有缘当明白彼岸为此岸,好自为之啊......

G. 道德经的真正含义

无为而无不为:出自《道德经》四十三章 科学与哲学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为学:向外追求学问,通过学习获得科学技术知识。日益:一天比一天增加。为道:向内追求智慧,通过默修开启潜意识。日损:一天比一天减少。不断地学习研究外在的科学技术知识,人类的科学技术知识就会一天比一天增加。不停地修炼道德功,开发潜在的智慧,自我主观意识就会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再减少,直至自我意识完全符合客观规律。自我意识完全符合了客观规律,自我也就取得了无所不为的大智大慧。 “为学”能够直接地给人类带来显而易见的实实在在的利益。现代教育的内容就属于“为学”的范畴。而老子的“为道”即道学则是现代教育还没有真正涉及到的内容。老子的“道”既是智慧的大厦,又是通向智慧大厦的道路。“为道”就是追求智慧的道路,从这一点来说,道学就是哲学,因为它们的目的都是相同的。但是,传统哲学的课题是建立在单纯地对概念的分析研究基础上的,而不像道学是建立在默修实践基础上的,这是传统哲学的最大弊端。也正是这一弊端,导致了哲学至今处于困境之中。我们知道,“道”首先是一种境界,而这一境界是跳出了自我的圈子,跳出了有形世界的圈子所进入的客观存在的忘我的、无形的心灵的境界。要想进入这一境界,只对概念作深入细致的逻辑分析是永远无法实现的。但是要达到哲学的目的,获得大智大慧,非得进入这一境界不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在现象世界中摸索,是不会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真面目的。所以,哲学只有统一到老子的道学上来,才能成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哲学。关于智慧,苏格拉底认为,智慧是神才具有的,他所说的神其实就是人的心灵。我们注意到,在《道德经》中,老子把一个人分成“吾”和“我”,“吾”指代自我,“我”代表真我。智属于自我,是显意识、个体意识。智,知于表面现象,形成于后天。用自我之智看问题,只能是以物观物。以物观物则流于主观片面;慧属于心灵,是潜意识、集体意识。慧,明于道,形成于先天,但需要后天之智去开启、凝聚。用心灵之慧看问题,则以道观物。以道观物则客观全面。未体道之人,灵受制于魂,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慧就不能形成。智知于现象,慧明于大道,只有魂与灵和,智慧才能形成。如果说,自我只是大自然的半成品,并非完人,那么,道学就是指导自我由半成品向成品过渡的学问。超越自我,解放心灵,开发潜意识,使认识的主体由自我变为心灵,这就是道学的根本目的。也只有超越自我,人才能成为大自然的真正强者。关于哲学的方法,传统哲学的方法是怀疑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推理法等等,而老子哲学的方法是“损”。损就是破除自我主观意识,也就是佛家所说的“破我执”。损是扬弃,扬弃那些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意识,使主观反映客观。“损之又损”,就是否定之否定。损的过程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端正意识、肯定真理的过程,同时也是强身健体的过程,因为,德是否正确,是依靠身体的健康状况来检验的,如果在练功实践过程中,身体得不到健康反而走火入魔,以致于出现自杀、杀人等现象,这就证明已经走到邪路上去了。另外,“损”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不过这里的认识是对自我的认识,实践也是自我的默修实践。自我既是认识的主体,同时又是认识的客体,只有首先认识自我,才能把握真理,认识世界。认识的正确与否,又必须通过默修实践所带来的身心健康状况去检验。正确的认识对练功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否则,就会给身体带来灾难。“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直至坐入道境,获得真正的解脱。一切学问必须一定于我有益才是真正的学问。科学能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解决现实的诸多实际问题。哲学则必须首先给我们带来身心健康。倘若一个哲学工作者,不能使身心健康,反而头痛感冒、大病小灾的不断,那么,智慧也就无从说起。

热点内容
刑事诉讼法龙宗智 发布:2025-02-11 21:24:59 浏览:289
刑法同业竞 发布:2025-02-11 21:19:32 浏览:995
后勤领导干部学习准则条例心得 发布:2025-02-11 21:03:29 浏览:639
注册公司后法律条文 发布:2025-02-11 20:02:13 浏览:835
浙江省水土保持条例宣传 发布:2025-02-11 19:33:43 浏览:191
消费者权益属于社会法吗 发布:2025-02-11 19:29:40 浏览:14
广东计划生育条例2017 发布:2025-02-11 18:47:46 浏览:217
一个店铺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2-11 18:05:14 浏览:830
教育法学案例 发布:2025-02-11 17:45:19 浏览:198
镇公共法律服务 发布:2025-02-11 17:11:04 浏览: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