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方立法权
㈠ 深圳特区特别在什么地方
深圳有自己独立的立法权,但是深圳人大通过的法律不能和国家根本法律相抵触,深圳地方法律制定以后,要在国家那里备案。深圳通过的法律,只适用在深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授权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
其常务委员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别
制定法规和规章在深圳经济特区实施的决定
--------------------------------------------------------------------------------
(1992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提请审议授权深圳市制定深圳经济特区法规和规章的议案的决定》,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授权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别制定深圳经济特区法规和深圳经济特区规章的议案,决定授权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遵循宪法的规定以及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制定法规,在深圳经济特区实施,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和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授权深圳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并在深圳经济特区组织实施。
http://203.175.155.228:7001/szrd/sqjd.jsp
个人认为深圳除了在立法上享有的优势,还有经济上的优势,而立法的优势主要是为经济服务的。现在是法制社会,所有的社会活动应该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行,尤其是经济活动。深圳是经济特区,是改革的试验田。在深圳进行各种经济改革时,推行各种经济政策时,会遇见很多全新的情况,而这些情况是存在法律空白的。所以,深圳具有立法权,才可以制定法律,使这些新生事务在法律框架内运行。这也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同时,作为特区,深圳在税收、财政支出上享有一定的优惠,这些,都是为深圳的经济探索服务的。而深圳所得到的探索成果,又可以逐步在全国推广,所以说,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户!
㈡ 深圳市人民政府的立法属于什么立法
答案:No.9、搭乘飞机安全着陆:
㈢ 厦门为什麼有地方立法权还有什麼地方有地方立法权
因为厦门是首批对外开放城市,是国家钦点的经济特区,也是副省级城市,后来还是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这些名头加起来足够有地方立法权的资格了。地方立法权一般是经济特区或计划单列市的专享权利。其他的比如深圳、珠海这些经济特区啦、计划单列市也是有地方立法权的。
这个立法权肯定要在现有的法律范围内的,你不能跟国家的法律冲突。主要就是制定一些经济上的、民生上的法律条文,总之只要有利于发展,不违背国家法律就行。
另外厦门还享有一些自由港的权利,未来厦门还要像上海一样搞自贸区。
㈣ 哪些地区拥有地方立法权
有些地方人大享有一定的立法权。我国的地方人大立法分为一般地方的立法和特殊地方的立法。 (1)一般地方的立法权。 一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是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如:齐齐哈尔、吉林、抚顺、鞍山、大连、唐山、邯郸、大同、包头、青岛、淄博、洛阳、淮南、无锡、宁波等)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施行,并由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2)特殊地方的立法权。还有三种特殊地区,比一般地方的立法权限要大。 第一,民族自治地方,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根据这一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范围,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已有法律、行政法规的,民族自治地方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变通规定;二是国 家尚未制定或不可能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民族自治地方可以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制定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因为可以变通法律的规定,所以规定须报上一级人大常委会批准才能生效,这是为了维护法制的统一。 第二,全国人大特别授予立法权的地方。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广东省、福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有关的法律、法令、政策规定的原则,按照该省经济特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经济特区的各项单行经济法规,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1988年、1992年、1994年和1996年全国人大先后四次分别授权海南省、深圳市、厦门市、汕头市、珠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经济特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遵循宪法的规定以及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制定法规,在各自的经济特区实施,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或所在省的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三,特别行政区。根据"一国两制"方针,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立法会有权制定法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香港、澳门特区除外交、国防以及其他属于中央政府管理范围的事务不能立法外,有权对特区高度自治范围内的一切事务立法。但两个特区的立法权是全国人大通过基本法授予的,特区行使此项权力,是否符合基本法的规定,是否超越国家的授权,应由中央监督,因此又规定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这些规定表明,我国的立法体制既是统一的,又是分层次的,是由国家立法权和行政法规制定权、地方性法规制定权、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制定权以及授权立法权所构成的。这样一个立法体制,说明地方立法,从性质上讲,应当是对中央立法(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补充,行政法规也是对国家法律的补充,都是国家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这样一个立法体制,也可以说主要体现了以下两个精神:一是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既坚持中央必要的集中统一,又注意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二是在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上,既坚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立法权掌握在由人民选举产生的、更有利于直接反映群众意愿和要求的国家权力机关手里,以保证立法的民主性;同时,又注意提高国家的管理效率,保证国家行政机关有足够的权力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 总之,我国的立法机关只有一个,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享有一定的立法权。地方人大是否享有立法权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部分地方人大享有一定的立法权:如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民族自治地方,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全国人大特别授予立法权的地方;特别行政区等享有一定的立法权。当然地方立法不得同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特别行政区立法应符合基本法)。
㈤ 全国人大是什么时候允许深圳市立法权
1992年,全国人大授予深圳经济特区地方立法权
中国的立法权
1982年底以前,中国有权制定法律的只有宪法确立的最
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1982年12月,五
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四部宪法。 这部宪法授予
了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部分立法权。同时规
定,国务院 和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民族自治
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等单位,有权制 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
自治条例。后经修改的地方组织法又增加了省、自治区人民政 府
所在地的市和经过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
法权限。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广东、福建省人大及其常
委会制定经济特区各项单 行经济法规,使其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
起“立法试验田”作用。
1988年,海南省在建省之初便开始享有地方立法权。
1990年,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 本法》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
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1992年,全国人大授予深圳经济特区地方立法权。
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 本法》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
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1994年,全国人大授予厦门经济特区地方立法权。
1996年3月,全国人大授予珠海和汕头两个经济特区地
方立法权。 至此,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和大特
区的海南省享有了地方性立法 权。
我国的地方立法权
狭义的立法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和相关决定的活动。广义的立法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规范性文件即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活动;另一种是指包括制定法律、法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与规章在内的所有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其立法主体除国家权力机关外,还包含国务院及其部门和有立法权的地方行政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立法制度采取的是分散立法权限的模式,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都或多或少地享有立法职权,在其职权范围内对所辖行政区域内的部分或者全部事务依法行使立法职权来进行管理。在这种立法模式下,提高了立法效率,从中央到地方的立法速度大大加快。
1954年制定新中国首部宪法,确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也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惟一机关。取消了一般地方享有的法令条例拟定权,意味着宣告中国绝大多数地方不存在地方立法;它仅规定民族自治地方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授权常务委员会制定单行法规的决议》,把享有国家立法权的范围扩大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权常务委员会依照宪法的精神、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地制定部分性质的法律即单行法规。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广东、福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经济特区各项单行经济法规,使其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起“立法试验田”作用。
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四部宪法。这部宪法授予了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部分立法权。同时规定,国务院和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等单位,有权制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后经修改的地方组织法又增加了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过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府的立法权限。“较大的市”的概念及其法律依据源于此。
1990年,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1992年,全国人大授予深圳经济特区地方立法权。1994年,全国人大授予厦门经济特区地方立法权。1996年3月,全国人大授予珠海和汕头两个经济特区地方立法权。至此,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都有了地方性立法权。
1992年全国人大授予深圳经济特区地方立法权以来,我们已制定了近300项地方性法规。在外商投资方面,1997年我市就颁布了对外商实行国民待遇的法规。
在教育法规建设方面,自1992年全国人大授予深圳市地方立法权以来,市人大颁布了3部地方性教育法规,主要有《深圳经济特区成人教育管理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教育督导条例》和《深圳经济特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若干规定》。
㈥ 深圳的法律和大陆一样吗
一样啊。深圳是广东省的一部分,也是大陆的一部分。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法律体系。容
深圳是国务院批准的具有自主立法权的较大的地级市之一,是改革开放的实验区,在个别经济,政治等方面在地方立法方面,可以先行先试。比如行人闯红灯可以处罚30元到50元等等。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和国家法律,国务院法规和广东省法规相冲突。
㈦ 地方立法权是什么意思哪些城市有这个权利!!
一是省会,共有27个 [享有地方立法权]
二是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即深圳、厦门、珠海、汕头四城市[享有地方立法权]
三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享有地方立法权]
㈧ 深圳哪些地区属于关外,哪些属于关内
深圳经济特区现在已经扩展至全市,地铁开通,关内关外已无实际意义。
关内:即传统意义上的“深圳经济特区”,包括南山、福田、罗湖、盐田4个行政辖区。
关外:宝安、龙岗2个行政辖区。
拓展资料
关内与关外的分界铁丝网,长达84.6公里、高2.8米。东起小梅沙、西至宝安的南头安乐村,沿线有南头关、同乐关、梅林关、布吉关等多个关口。
其它城市和深圳关外的人要进入关内地区,必须凭“边境地区通行证”和身份证放行。
相对于福田、罗湖口岸等大陆通往香港的“一线大关”,当地人称之为“二线关”。
关内与关外是改革开放的历史遗留产物,虽然还不会拆除(据说为了保护香港的安定),自由通行是没问题的。
参考资料 人民网深圳市人大代表姜翠玲:“二线”已完成历史使命
㈨ 深圳市有独立的立法权吗
深圳有独立立法权。
1992年,全国人大授予深圳经济特区地方内立法权。
独立法权是省、容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根据本地方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规。在国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生效后,地方性法规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相抵触的规定无效,制定机关应当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优缺点
优点
地方立法权的存在是中央和地方治理分工的需要。地方立法权是地方发挥积极性、更好履行治理职能的制度保证。地方立法权有利于提升立法质量。地方立法权有助于降低立法成本和风险。地方立法权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竞争,推动制度创新。
缺点
泛立法倾向明显,立法繁琐细密。重复现象明显,地方特色不足,立法质量不高。在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作用下,法律冲突现象突出。
㈩ 中国有多少个城市是独立立法权具体数字!~城市名称
49个,分别是:抄
1)18个共四批公袭布的城市:
唐山、大同、包头、大连、鞍山、抚顺、吉林、齐齐哈尔、无锡、淮南、青岛、洛阳(1984年10月批准,重庆市是在这一批公布的,已经升格为直辖市)
宁波(1988年3月批准)
淄博、邯郸、本溪(1992年7月批准)
徐州、苏州(1993年4月批准)
2)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喀什(这里谈论的是经济特区中属于较大的市的那些经济特区。海南是省,不是城市。)
3)27个省级政府所在地=22个省会(大陆上的省份)+5个自治区首府
目前共有50个“较大的市”=18+5+27。
在中国282个地级市中,仅仅这49个“较大的市”具有地方立法权,喀什市是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