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道德的辩论赛
『壹』 法律与道德辩论赛一辩的开场词
首先,我们从定义上来看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俗话说:分析问题要看实质。法律是国家制定、颁布用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规则;道德则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规范。它们虽然都是指引、评价人们行为的尺度,但性质不同,法是调整人们某些行为的规范,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为统治阶级服务,注定它具有狭义性。然道德是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的调整,其所调整的范围点多面广,因此,更能体现人民的意志。
不可否认,我们已进入法制时代,遵纪守法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制定有效的法律并付之顺利实施来维系安定团结是治国之本,真的能不能以法保持安定团结是要看是不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意愿。其意志、意愿就是人民在长期生活形成的一种共识的道德准则。我们看下面这个实例,我们大家吃西瓜都是在横着吃的,是很自然,也很习惯的,是经过实践而来的,这时突然有一个人说:“你们应该竖着吃,横着吃不不对。”这明显是不和谐的事,会得到大家的反对,恰好这个人就是制定法律的人。由此可以说法律应该是建立在大多数人认同的基础上,大多数人认同也就是道德的基础之上。因此,道德没有理由拒绝道德或是凌驾于之上。
道德作为启发人们内心觉悟的无形力量,有着国家强制力无法代替的动力。记得,在前天我乘公交车,一个蹒跚的老人上车,乘务员说:“你没钱,没有证,不能坐车,下去别耽误大家时间。”一个教师模样的中年女人,自己掏出钱给那老人付了,老年人才得以坐车。没钱没证不准坐车,这是法律法规规定里,乘务员严格按标执行正常,因为是法是无情。但人有情的,做到有人可以为其借付。这么做就是道德让人有了帮助他人怜悯之心。我在这里可以说,提高个人素质,加强道德建设,可以更有效地谴责和抑制违法犯罪行为,并可以多涌现一些见义勇为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行为的人,而提高道德素质对法的实施可起到超出国家强制力范围的作用。这来看来,道德力量是高于法律的范畴,因此,法律不可以反出来说道德的“不”,强奸民意。
道德对法还有弥补不足的作用,此话不假,法律是偏面的,只是单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社会上关系需要由法调整的往往并不是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及虽然立法相当完备了,不可能事无巨细“一篮子”全部涵盖。在这种情况下,道德却要担负起调整法无明文规定的某些社会关系的任务。 在此可以证明,法律基于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狭隘性,也注定了它对道德没有言否的机会。
综上所述,法律与道德间,后者的触及领域和优势远多于前者,更能体现大多数人的意愿。而且就道德而言,当国家消亡了,阶级消失了,仍存在于人们心中,支配着我们上行,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一步发展。因此,法律与道德比较,它只是道德范畴上的一个基石而已,所以更谈不法律向道德说“不”了。
『贰』 法律比道德很重要怎么辩论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
『叁』 怎样辩论“道德比法律更重要”
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热烈掌声)
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
反方:古人说"蜀遭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
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
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反方的例证看似有板有眼,实际上有些牵强附会:以"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为驳难,虽然是一种近乎强词夺理的主动,但毕竟在气势上占了上风。
正方敏锐地发现了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孙悟空"这一面着手,以"悟"就是"知"反诘对方,使对方提出关于"孙大圣"的引证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
(3)法律与道德的辩论赛扩展阅读
在历史和生活里,迫于道德压力而“自杀”者并不少见。道德虽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对人的修养和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明的人类是靠道德的建立来作保障的。道德的传承也同样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劳动和创造,以致分门别类地产生各自的要求和水准。——选自叶千华《心灵夜语》第348页“浅说道德法律爱情”。
“道德”离开了人类的群体性“公共”活动,也就不成其为“道德”。 “道德”是针对“人类整体”而言的; “道德”是针对各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道德”是针对各个国家内部的政府、政党、行业、企业、家庭等各层级组织和其人民等的“人群集聚体”而言的。
『肆』 辩论赛(法律比道德更重要)
法律有强制约束力,由国家强制机关保证实施。
『伍』 法律与道德在当今社会哪一个更重要的辩论赛
即使道德存在这样一些严重的问题,从道德本身的作用来看,道德仍然比法律更为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呢?就说下面六点看法:
其一,法律重在禁止,是对那些无益性做法的制止;道德重在提倡,是对有益性做法的肯定。人是自由自觉的生存,人的根本特点是追求。所以社会应当提供给人的不是制止,而是更多地追求。所以,社会不能只有强制而没有追求,只有禁止而没有提倡,只有限制而没有理想。社会应是一个具有道德智慧的自觉社会,而不是一个只有限制、禁止的被动社会;是一个富于自觉创造的社会,而不是一个只有法律强制的社会。法治是对人最起码的要求,德治才能实现人的高层次的追求。所以,人是一种追求性的、自觉性的人生,而不是法制的强制的被动性的人生。人是一种发展与提升,而不是一种限制与压抑;人应当追求最佳与更高的境界,而不能只是局限在法定的圈子内。由此可见,只注重法制而不注重德治,只注重法律而不注重道德,是无益于人与社会的更大发展的。由于良德可以促成人的利益的最大化,所以道德从根本上说并不是绳索,而是一种智慧人生的提倡。
其二,缺乏道德的社会,可能更能显现法的作用,但是却会造成执法成本的增加,还可造成法的松驰。这因为,没有道德做为基础的法制,将会是问题丛生的法制。这因为,道德的自觉约束与法律的强行约束是可以互相制约的,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道德不倡,法治难佳,因为二者是相相辅相成的。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依法治国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社会发展才能进入较高的层次。“以德治国”不但不会对“依法治国”有任何的削弱,而且必将更有利于“依法治国”的进一步加强。
其三,道德是法律的基础。缺少道德甚至违背道德的法律,不能成为良法,虽然这样的缺少道德内涵的法律可以被称之为法制,却永远无法获得依法治国的良好效果。因此,比起法治来说,道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前提性。没有道德支持的法治,是没有根基的法治。这因为,道德先于法治,而且道德广于法治,因此道德重于法治。
其四,法治的推行首先要依靠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没有较高的道德水准,有了好的法律也不易执行,再严密的法律也有空子可钻。一个社会如果大多数社会成员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低下,那么不论有多么苛刻严厉的法律,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秩序和管理问题。如果忽视道德的作用,缺乏道德的教化,一个社会的政治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根本不可能的。
其五,无德之人怎能执好政呢?无德之人怎能执好法呢?道德不倡,执政与执法都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德高望重,权力才有分量。只有道德的修养才能获得正义感、义务感等道德情感,才能获得道德动机的确立。因此,立法和执法人员提高了执法守法的觉悟和境界,才能够自觉地遵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方针。如果没有道德做为良好的前提,缺少道德的人,执法又有谁能放心呢?所以,“无德者不可能执好政”、“无德者不可能执好当”,应当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的共识。
其六,道德不只是个人内在修养的自律,而必定会外化为社会行为,只有注重道德,社会更加地注重道德,执政与执法才会受到更多地社会道德舆论和道德崇尚的制约。道德舆论也是一种社会权力(所谓“第四种权力”),也具有外在的强制力。为什么一些官员“不怕上告,就怕上报”呢,就是慑于舆论这一社会权力的道德压力。常言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没有不注重自己名声的,所以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权力也是有其一定的强制威力的。
仅从上罗列的几点,已足以看出道德的重要性。只注重法制,而忽视道德的作用,肯定是一种严重的失误。这因为:道德比法律更重要!
『陆』 辩论赛法律和道德哪个更重要.我方是法律更重要 。求帮助
1、法律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没错,所以你要搞清楚的第一点就是,缺一不可。
2、把辩题上的字词拆了一个个查一下,到底有什么意思是可以为你所用的。
3、法律与道德相比较,最大的特点是强制性,就是因为道德触有其局限性,所以产生了法律。
4、举个例子,一个人出生的时候,懵懂无知,道德是在后天的培养下锻造而成的,但是我们作为一个孩子,一出生就在法律范围内享受了一定的权利。
我打过这场辩论赛,不过我的观点和你们相反,而且最后我们赢了,其实你们要注意场上的仪态和气场,加油吧
『柒』 辩论道德与法律
1、道德和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可以说,法律包含了最低层次的道德准则
2、道德所能约束的范围远超过法律,即使法律再健全,对某些事情也无法约束,还是要靠道德约束,但法律的约束具有强制性。
3、道德所以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道德约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法律约束是滞后的。也就是说只要当一个人(和团体)已经做出触犯法律的事情,才可能收到法律的制裁——但此时已经造成损失了。而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素质可以使人不去作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的事情。
道德管人的心,法律管人的行。
道德催人向上,法律防人向下。
道德的下线,正是法律的上线。构成一条德与法的“地平线”。其上是道德的天空,其下是法律的地域。
道德与法律是此消彼长的反比关系。
道德与法律又有一个共同之点,他们的终极目标,我想就是消灭法律,回归道德的天空。
『捌』 道德与法律辩论赛法律更重要提问的问题
道德复需要时间慢慢植入人类制的思想,让人类去执行。(先承认道德的重要性)
但是先了解我们社会现在的情况(有多糟糕说得多糟糕)
然后说明,现在社会的安定需要法律来维持。
道德每个人小时候都在学习,为什么还是有人犯错呢?(这里说明,其实道德就算我们学习了,其实用性不一定能体现在我们现今的社会)
法律 能起到督促监督的作用,使我们不容易做错事情。就算我们真的做错了,也会受到应有的惩罚。(说明法律在我们现今社会的重要性。)
比较一下现今这个社会失去法律,我们会变得怎么样
一定要强调我们现解决我们现今社会解决的问题(原因是因为,法律能解决现在,但是道德才是更长远的)如果对方提出以上这个论点,你必须跟他强调,所以我们未来很需要道德,但是现在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就一直再考虑以后不是太理想化了吗?打个类比,你一直想着将来要干一番大事业,想着要好好读书,这是正确的。但是你现在已经贫穷到没饭吃了。现在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就像以后,未免太长远了吧。
-----
暂时想到这些,有问题可以再追加提问。望采纳
『玖』 辩论赛:法律重于道德
我之前打这个辩题是打社会秩序的维护主要靠道德还是靠法律。我打的是道德。个人感觉道德比较好打。我把我方的观点和对方的观点跟你说说吧。
道德:1.道德的广泛性。道德能够调整法律调整不到的社会关系。
2.道德对问题解决的根本性。法律倾向于通过外部力量来使问题得到解决,而道德则主要依赖于内心的信念来维系。这种内心的信念使人们自觉的遵守社会公德,社会秩序就能很好维系。这个地方是我们跟对方的交锋点。当时我们拼例子,但是要知道拼例子讲究后发制人,先举例子反而不利,对方可能给你一个反驳就得到裁判的赞赏。所以当时我们就在这个环节上拿了分(技术问题)
第三是什么我忘记了。
法律:1.法律具有强制力,能够打击违法犯罪,保障社会秩序的有序进行。
2.法律具有统一性,一个统一的标准能使全社会有一致的信仰,违法者被抨击,守法者被褒扬,而道德则没有统一的标准,道德不道德在于个人的主观臆断。这里也是对方和我们的交锋点,我们提出了八荣八耻、五讲四美等等作为反击,同时提出区际法律冲突冲击对方,法律同样不统一(我们聪明的四辩)。
3.法律是自律与他律的结合,而道德只是单一的自律。对方的说法让人感觉他们价值上比我们高,但是我们提出了道德的他律性,比如新闻媒体的作用等来反驳。
那场比赛我们赢了,因为我们擅长打煽情,像道德这样的感性词给了我们比较大的煽情空间,我们的四辩的结辩说到在座都起鸡皮疙瘩,但是总的感觉还是旗鼓相当。
都说时代的命题要有时代的色彩,如果是打法律建议楼主从时事出来,比较有说服力,比如周老虎、人肉搜索等等,都非常好发挥。很乐意跟你探讨,如有需要可在网络上发信息交流,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