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刑法学通说

刑法学通说

发布时间: 2022-01-20 19:53:20

刑法学于刑法一本通有什么区别拜托了各位 谢谢

刑法是规定犯罪复、刑制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狭义刑法是指刑法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刑法学是研究刑法极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它属于部门法学的范畴,是部门法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② 怎么学习刑法

刑法和民法是最重要的两大实体法,条文多,知识量大,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至于怎么学习,提供以下建议:
1.先把基础理论掌握好。如果你是法学专业的学生,就应该充分利用好学习资源(包括课堂的和图书馆等),将刑法学教材吃透,建立起最基本的刑法学知识体系;如果非法学专业,付出就要相对多一些,可以选修或者旁听相关课程。
2.多看法条。刑法这门部门法是很庞大的,除本身外还包括八部修正案和各种司法解释,由于刑法本身的严肃性和调整手段的特殊性,需要学习者多看相关法条,至少大致掌握不同情况的不同界定和规制模式。由于刑法本身的条理性、逻辑性很强,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去掌握相关法条,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3.学以致用,多理论联系实际。多看案例书,或者相关电视节目(如《今日说法》多为刑法案例),尝试自己分析实际问题,提出个人观点或者解决方案,逐渐培养起刑法思维,增强运用刑法的能力。
4.既品味经典,又接触前沿。一方面,可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刑法学相关名著,最好是法学大家的经典之作;另一方面,鉴于刑法内容庞大,流派甚多,加之这些年修改较为频繁,建议多关注学科前沿,及时更新知识,积极进行研究。
5.实习锻炼。有时间和机会的话,实习是必不可少的,包括法院、检察院和律所,最好选择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战经验。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希望能帮到你。

③ 刑法学上的法定符合说与具体符合说什么区别

在刑法理论中,在面对认定犯罪事实时,犯罪嫌人发生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专即行为人认识的属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如何具体认定案件的具体情况。

针对处理这种情况,有两种学说;

第一种是法定符合说:

1.只要(认识到的与实际发生的)二者“在法定构成要件范围内”一致(符合)时,就成立故意,不必要求具体一致(符合)。

2.行为人主观认识到的与实际发生的事实不一致,其程度超出了同一构成要件范围的,则对不一致的事实(对象·结果)不成立犯罪故意。

第二种是具体符合说:

这种学说认为,如果具体不一致的,不成立构成要件故意。

④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必然因果关系即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这种因果关系是在危害结果发生时要求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因果关系问题十分复杂,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或者三个层次进行掌握:(一) 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 一般而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主要是指必然的因果关系,指行为与结果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合乎规律的引起与被引起的联系;偶然因果关系是指行为本身并不包含产生危害结果的必然性,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偶然又有其他原因(条件)加入其中,即偶然地同另一原因的出现相交叉,有后来介入的这一原因合乎规律地引起这种危害结果。偶然关系常常仅对量刑具有一定意义,这也是我国刑法学通说理论的观点。我国刑法一般理论认为,偶然因果关系原则上通常对量刑有一定意义,但并不能断然否定偶然因果关系对定罪的影响,也就是说在特殊情况下有时候对定罪有一定的影响。(二)“条件说”——因果关系判断的基点在某种意义上,偶然因果关系就相当于因果关系中的“条件说”如果以此为判断方法,那么就可以使得行为与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问题大大简化,只不过必须明确一点,那就是仅仅存在这种因果关系并不一定就必然存在刑事责任,此种因果关系仅仅是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承担刑事责任还要求行为人对行为后果主观上存在罪过。也就是说,因果关系是承担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入手判断刑事责任即犯罪构成问题,两方面缺一不可,否则要么是客观归罪要么是主观归罪。采取客观基础与主观罪过两方面来判断刑事责任的思路,有助于简化我们对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把握。(三)“介入因素”——判断因果关系不得不讨论的问题采取上述条件说判断因果关系,在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提出因果关系中断论,以防止因果关系认定的扩大化。因果关系中断的原因在于先行行为在发生作用的过程中,因其他因素的介入,打破了预定的因果链。于是,在一个危害行为的发展过程中又介入其他因素而导致发生某种结果的场合,如何确定先前的危害行为和最后的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总体而言,介入因素包括三类情形:自然**、他人行为以及被害人自身行为。如甲以杀人故意向丙的水杯中投放了足以致死的毒药,但在丙喝下含有毒药的水而该毒药还尚未起作用时,丙的仇人乙开枪**了丙,则在甲的投毒行为在向导致丙死亡的发展过程中,乙开枪的行为就是介入因素。这里介入因素就是他人的行为。一般而言,在介入因素的情况下,先前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被中断或切断而导致不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主要考虑介入因素的性质以及同先行行为之间关系,即介入因素本身的出现是异常还是正常的、介入因素是独立还是从属于先行行为?如果介入因素的出现是异常的、介入因素本身独立于先行行为,则先前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被切断而导致不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反之,则先行行为同危害结果的因果联系并未切断而仍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如上诉甲投毒杀丙的案件中,介入因素——乙开枪杀丙的行为的出现显然是异常的、是独立于甲的投毒行为,从条件说的角度来看,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联系,所以没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⑤ 刑法学与刑法的区别

1、刑法学是以刑法为基本研究对象的学问,其中包括刑法哲学、刑法比较学、刑法史学内等。通常所说的刑容法学是指刑法解释学。刑法是一部法典,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相应的刑事责任。2、刑法学是理论法学,刑法是实体法。3、刑法学理论研究范围是大于刑法的,刑法是刑事司法实践工作的依据。4、刑法学是学者或司法工作理论的总结,具有前瞻性,可以随形势发展进行研究。刑法是具体量刑的法律依据,是由立法机关制定,不能随意修改。

⑥ 刑法学的问答题

1.刑事复责任是说行为人对制违反刑事法律义务的行为所引起的刑事法律后果的一种应有的、体现国家对行为人否定的道德政治评价的承担的标准。刑罚是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限制或剥夺某种权益的强制性制裁方法。至于它们的关系。。。我觉得,刑事责任扮演的是决定于犯罪而又决定刑罚的角色,是介于犯罪和刑罚之间,对犯罪和刑罚关系起到调节作用的调节器。
2.具有暴力性、破坏性,对客体造成损害且在时间上具有急迫感的不法侵害行为适用正当防卫。你说的特别防卫权我没见过,只听说过紧急避险。
3.敲诈勒索罪的特征是说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实施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它的构成要件,客体为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客观表现为使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迫使被害人当场或者限期交付财物的行为;主观为直接故意,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

⑦ 有哪些刑法学必读的经典著作

1、[德] 罗克辛袭:《德国刑法学总论 第1卷:犯罪原理的基础构造》,王世洲译,法律出版社,2005。

2、中国,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第二版)(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3、[日] 大冢仁:《刑法概说》(第三版)(总论/各论),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4、中国台湾。林山田:《刑法通论》(增订十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5、其他
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
马克昌:《犯罪通论》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
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
(英)丹宁勋爵的系列著作:《法律的训诫》、《通向公正之路》、《法律的正当程序》、《法律的界碑》等,法律出版社

⑧ 急求一篇对刑法学的读后感

开宗明义的《刑法学》,字字句句有指向;言简意赅的《刑法学》,慎重斟酌无商量!

如果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那么刑法就是法律的底线;如果说其他法律还有告诉才处理或者不告诉才处理的余地,那么除了虐待罪以外,刑法几乎完全没有这样的余地,也就是说无论是否告诉,司法机关一样有权力处理。

刑法就是这样的法律,定罪尤其需要谨慎,量刑尤其需要慎重,执行尤其需要严格的法律。它以对犯罪人人身自由乃至生命权利进行痛苦性的剥夺为手段,它以一副冰冷决绝的面容而出现,它以对社会危害性行为的严厉惩处为方法,它以恶魔的身姿来把天使的愿望实现!这就是刑法,自始至终铭刻着“底线”两个字的刑法。

刑法是宽容的,罪行法定原则明确指出: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不构成犯罪;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明确规定:不构成犯罪的,不得适用刑罚。能放且放,得放且放的刑法,在自己残忍甚至是血淋淋的手段面前,退缩着,忍让着,因为它太知道一旦触及自己这道高压线,随之而来的决不是当事人侥幸逃脱的意外结局,而只能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被绳之以法的因果报应。这一天对犯罪人来说总是来得太早,对被害人来说总是来得太迟,对刑法来说总是迟早要来!刑法是严厉的,我国刑法追诉时效规定: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也就是说要么是自己主动丧失犯罪之前的一切快乐生活,藏匿起足够法定刑的时间自我惩罚,要么是自己被动丧失犯罪之前的一切快乐生活,被司法机关执行惩罚,二者本质上没有区别。

在所有法律之中,我最喜欢刑法,因为它下达底线的宽容;在所有法律之中,我最赞赏刑法,因为它义无返顾的决绝;在所有法律之中,我最敬佩刑法,因为它为捍卫苍生之太平不惜忤逆心愿舍身举屠刀;在这一点上,和我们的军人多么相象啊,离家正是为了保家,武力捍卫正是为了守和平。

或是:

问:刑罚的目的是什么?

答:预防犯罪

。。。。。。。

而我比较赞同西方的刑罚目的论,即“报应刑论”。

其一,刑罚惩罚的应该是犯罪,而从预防论来看我国刑罚的对象却是没有犯罪的人,以此达到威慑、预防犯罪的目的。惩罚的是未然之罪,是在无罪施行,明显与刑法第5条规定的罪责性相适应原则相违背。 这不是扯吗!!!!...............

其二,预防论实质是以在以罪犯为工具,通过刑罚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罪犯是有理性的人格主体,这不是明显违背了人权吗?.....很扯!!!!!

其三,从司法实践来看。所谓的以预防为目的而适用刑罚,在我国经多年的司法实践检验也不过如此,特别是为了实现一般的预防而进行的一次又一次的“严打”,并没有有效地遏制居高不下的犯罪和大案要案。..... 十分扯!!!!

因此,呼唤刑罚“报应刑论”的回归,到达刑罚的正义。。

不要总是拿社会主义刑法怎样怎样之说在那装ABCDEFG

热点内容
属于经济法有 发布:2025-02-11 08:58:02 浏览:233
史法治 发布:2025-02-11 08:31:41 浏览:204
南宁铁路运输法院 发布:2025-02-11 08:30:53 浏览:271
跳槽自己开有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11 07:59:36 浏览:669
应建全法律法规规章起草 发布:2025-02-11 07:45:33 浏览:958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销售 发布:2025-02-11 07:36:23 浏览:518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排名 发布:2025-02-11 07:21:27 浏览:850
微法院缴费 发布:2025-02-11 06:50:45 浏览:819
侵占罪是刑法多少条 发布:2025-02-11 06:49:55 浏览:886
新旧工伤保险条例区别 发布:2025-02-11 06:33:54 浏览: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