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像小溪

道德像小溪

发布时间: 2022-01-20 20:43:48

㈠ ①古今中外,对水的比拟甚多。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说最高尚的品德像给万物带来益处而不

解 释: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通俗一说: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出 处: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㈡ 小溪像什么的比喻句优美

1、在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一条迷人的小溪,它是那么的美,像一条五彩缤纷的绸带,又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漂亮姑娘。

2、小溪像冲锋的将士一般快速向前流淌。

3、小溪静静地流淌着,像一条湛蓝的丝绸。

4、小溪像飞出去的子弹一样不停的流淌着。

5、山中的小溪先是像根根银线,继而汇拢,似玉带盘旋在青翠谷之中。

6、啊,美丽的小溪流,你就像是一条银光闪烁的绸带,给小山村镶上了一道美丽的花边。

7、小溪一路弹着自己随性创作的曲子,非常动听,引得诗人为它吟诵。

8、小溪就像一条缀满闪光宝石的飘带,深深扎在富饶而美丽的土地上。

9、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它充满活力向前奔腾,喧哗着把春天来临的消息传到四方去。

10、小溪在乱石中蹦蹦跳跳,翻出洁白的水花,弹出动人的曲调。

11、小溪如一曲富有光泽和悦耳动听的歌,一直流到远远的大海里去。

12、沙滩边的小溪,叮叮当当地向前跳跃着,像一根银线,缝拢了沙滩和两岸。

13、小溪一路上轻松地迈着步伐,它想见见更为广阔的小河。

14、小溪像鱼儿一样快速的流动着。

15、小溪像调皮的孩子,唱着歌儿向前奔跑。

16、小溪像一个快乐的孩子一样快速地流淌着。

17、小溪在阳光映照下,犹如一条细长的闪亮的带子。

18、小溪缓缓地流淌着,像一条锦缎蜿蜒伸向远方。

19、小溪晶莹碧透,像是一条飘动的绿绸。

20、小溪快速地流淌着,就像是一条从远处飘来的绸带。

㈢ 道德是什么,造比喻句,在线等复制的别回答!

道德似金子,用金子却买不到;道德像清风,吹散我们心头的愁云;道德像甘露,滋润我们幼小的心灵。 mggihdnzpr栅7358034344路

㈣ 小溪像什么的比喻句

1、小溪缓缓地流淌着,像一条锦缎蜿蜒伸向远方。

2、小溪像鱼儿一样快速的流动着。

3、小溪静静地流淌着,像一条湛蓝的丝绸。

4、小溪像飞出去的子弹一样不停的流淌着。

5、静静的山谷里,一条锦缎似的小溪静静地流淌。

6、小溪像顽皮的孩童,在山间快乐地奔跑着,洒落一串串哗哗的笑声。

7、小溪像冲锋的将士一般快速向前流淌。

8、小溪快速地流淌着,就像是一条从远处飘来的绸带。

9、小溪像调皮的孩子,唱着歌儿向前奔跑。

10、小溪像一个快乐的孩子一样快速地流淌着。

11、小溪像一条透明的丝绸带子慢慢地流淌着。

㈤ 急求那句什么“这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一整句完整是什么,是什么节目里面的,急求!

这一切的背后是良心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出处:

出自中内央十二套以前的容一个节目,叫做《道德观察》!

(5)道德像小溪扩展阅读:

《道德观察》是央视社会与法频道主打节目之一,每天于21:39 CCTV-12播出,每集20分钟。为了给观众搭建一个展示个性观点、探讨道德观念的平台,突出体现栏目的“观察”功能,展示道德的多元,栏目组以普通人、公众人物、具争议性人物为对象,讲述各自的道德故事。既有观众的现身说法,还有嘉宾的平民视角参与,再加上主持人的穿针引线,节目流畅而又有节奏。

㈥ 心要像海一样,广阔,时而平静,时而波浪,也要像小溪,清澈见底,生活就是如同大海,小溪是什么意思

正常男人应该担当大度,这是正常的心态,而女人往往会计较个人得失,看的都是小小不然的小事,这就是差异。当然这里说的都是普遍意义,不能说女人都是小心眼。男人也不能都是这样大度,要想成为好男人,就应该多想着对方,多付出,来换取对方的珍惜和同情。

㈦ 有关道德的排比句

道德就像花儿的花瓣, 没有了花瓣,花儿不再美丽;道德就像一版支笔的笔芯权 没有了笔芯 笔便没有了价值;道德就像明星的天赋 他们没有了天赋 也便一无所有。道德是评价一个人修养的尺度,是一个国家文明的体现 ,是人生操行的标准 。

㈧ 道德经注解

道德经注解1
第一章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解:‘道’,可以说出它的大体含义,但不能说出它的具体所指。名称,是人们给予的,并不是固有不变的。宇宙间的万物在开始的时候,是没有名称的。有了名称,人们才逐渐把万物加以分别。所以,从追究万物起源,来明白事物的规律。从细化事物的分科分类命名,了解物质更微细的成分,研究事物的详细情节。研究事物起源和规律,精细分析细微的不同,这两者是无止境的,是人们明白一切具体道理的根本方法。
第二章 无为之事,不言之教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己。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持,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注解:人们知道了什么事物美好,才比较出丑陋;知道怎样的行为是善,才比较出不善。所以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都是相对应的,对立的事物不能单独存在。所以圣人会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不以自己主观愿望强求别人,万物按自己的规律运行不息。自己努力的所得不要认为应该占有,(即使是自己所创造的)。积极奉献但不能自持有功,取得成功不居功自傲。只有不居功,人们就对他的功绩才不会忘记。
第三章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 为,则无不治。
注解:不崇尚有学问的人,人们就不会争名誉;不珍贵稀有难得的货物,人们就不去千方百计求取;不鼓励竞争,人们的心就会安定;所以圣人认为,克制人们的欲望,满足生活需要,限制竞争欲望,让人们有健康的身体。经常使人民满足现实,使少数不满足的人不敢挑起争端。只要人们对自己的处境都感到满足而不争斗,社会就安定。
第四章 挫锐解纷,和光同尘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棋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注解:‘道’不具体指任何事物,但却包罗万象,具体应用不会穷尽。‘道’包含万物的规律,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有了过激就加以克制,出现矛盾就加以调解,太光亮刺眼就使其柔和,求得与世间万物和谐相处。这道理是确实存在的,不是谁创造的,好像是人类出现之前已经存在。
第五章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oyue)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注解:宇宙、地球对于自然界万物没有偏好,同样对待。圣人对待人民不分亲疏,一视同仁。天地之间就像风箱,空虚但不穷尽,越动风越大。话说得过分,就没有余地,不如适可而止。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为玄牝 。
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注解:‘道’是永恒不灭的,就像雌性的生殖器官,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因此世界上不断地有新生的事物出现,作用是不会穷尽的。
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注解:天地所以会长久存在,是因为不是自己生长的,所以长久。因为圣人随从民众的意愿所以能领导民众,做事不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能长久生存于社会,不就是因为无私而显示出自己的伟大吗?
第八章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解:上等的爱心就像水。水滋养万物,而不争利益;甘愿处于低下的位置,低下是大多数人所不情愿的,所以好像道。选择适于自己的环境,心胸宽阔。对人有爱心,多与善良的人结交。言语适当讲信用,处事公正合理。选择做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行动选择合适的时机。只有不与人争利益,就不会有烦恼。
第九章 功成身退,天之道。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注解:如端着满盆的水,不能持久;勇力和锐气,不能永久保持。有了过多的财富,不可能长久守住;如果富贵后就骄横,那是自己造灾祸。取得成功有了荣誉就要主动退隐,这才是符合道的精神。
第十章 养生修行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无雌?明白四达,能无知?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注解:形神合一,能无杂念吗?(道教的闭关、佛教的坐禅及流行于印度的瑜伽,都是使人宁心静气方式,要求形神合一,心境平和,身体放松。)。静心至心身柔和状态,能像婴儿一样无忧无虑吗?排除杂念,能不以留一点遗漏吗?爱民治国,能不以自己的主观意志行事吗?产生性欲望的时候,能不想到异性吗?有了高超的智慧,能表现的像无知一样纯真吗?做出了奉献,生养子女,不是为了自己占有;做出成绩不要自认为有功;身为一方的首脑,不凭自己的意志主宰一切;这才是最高的仁德。
第十一章 有之为利,无之为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研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为利,无之为用。
注解:车轴有了孔,才能插辐条,才用于制作车辆。制造容器,中间掏空,才能盛东西。盖房子,开门窗才能居住。所以有和无是利和用的关系。
第十二章 去彼取此,清静无为。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注解::各种颜色炫目,使人们看不清真实,久听各种乐器耳朵会失聪,经常美味佳肴反而淡而无味。纵情狩猎使人心亢奋。稀有难得的物品吸引人们去求取、攀比。所以圣人吃饭是为身体营养所需,不是为好看和面子。不追求声色犬马的刺激享乐。
第十三章 宠辱不惊,乃真贤士。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为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寄予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
注解:得宠和受辱都会令人惊恐,根本原因是为自身着想。什么是得宠和受辱?辱是低下。得到了就惊喜,一旦失去就惊慌,是宠辱若惊。什么是贵大患身?因为是为自身着想;如果不为自身着想,就不会因得失而烦恼。所以,把人民大众的利益当作自己利益,就可以为人民大众做事。爱人民大众之所爱的人,就可以把国家的大事托付给他。
第十四章 不见其首,不见其后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注解:看不见的称作夷,听不见的称作希,触摸不到的称作微。道是看不见、听不到、触摸不到的,在上面没有光亮,下面没有阴影。即存在,又没有实物。是没有形状的。是模糊的。前面看不到开始,后面看不到结尾。把自古以来符合事物规律的成功经验,用于现实环境。明白过去的事物起源和规律,是道的根本原则。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之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注解:古时候道德修养高的人,处事恰到好处,智慧高超,难以全面认识。只因为不能准确认识,所以勉强形容:小心谨慎,像冬天在冰面行走;担忧做错事,像敬畏四邻;态度端庄,像在作客;神态温和,像冰在融化。纯洁,像未经雕刻的玉石。胸怀宽广,像宽阔山谷。厚道朴实,像是愚笨的样子。单纯和糊涂的恰到好处,浑浊的水静止不动就逐渐清澈,能保持长久安宁,要动的时候又会逐渐增强。按道的精神行事的人,不要求过满。就像成水的容器,只有不满,才能加入新的东西。
第十六章 虚极静笃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云云,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到乃久,没身不殆。
注解:内心清静到无杂念,守住空明清静心。我能看到万物如何繁衍生息。世间万物有生有灭,各自按自己的规律,生命是在重复着各自的规律,万物生死(事物的盛衰)是客观规律,是正常状态,知道事物运行的规律就是内心明白。不知道事物的规律,不按照事物的规律行事,必然会产生不好的结果。明白事物的正常规律,就会公正,公正就是各方面周全,全部事物的规律就是自然规律,各种事物的规律相和谐适应就是‘道’。适应各种事物的规律就会长久,不会产生危害。
第十七章 犹其贵言,功成事随
太上,不知有之;次之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攻成事随,百姓皆曰:“我自然”。
注解:事情做的最好的人,是人们不知道是谁在发挥作用。其次是受到人们的亲近和赞誉。再次,人们畏惧。再次,受到人们的唾骂。自己不讲诚信,不会受到信任。最好是少说空话,把事情办好,人们都认为事情应该如此(顺应人民的意愿,按民众的意愿行事)。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注解:人们不按宇宙自然规律行事(为私欲的恶性竞争),才要求仁爱正义;出现聪明智巧现象,就伴随虚假、欺诈的事(任何科技进步都会有对人类利和害的两面性);亲属之间不和睦,才提倡孝敬和慈爱;国家昏乱的时候,才显出忠臣。
第十九章 少私寡欲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犹。
注解:不尊崇智慧的人,不鼓励智谋竞争,对人民更有利。不用倡导仁爱和正义,人民自然孝敬和慈爱;人们不追求技巧和利益,就不会去偷盗、抢劫。这三方面,用文字表述都不准确,可以概括为:放弃奢华,坚守纯朴,克制私欲,道的精神就会持久。
二十章 独异与人,贵与食母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若海,漂兮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与人,而贵食母。
注解:顺从与反对,结果差别在那里呢?善与恶,差别有多少?人们所敬畏的,不可不敬畏啊!人们都来来往往,享乐太平,如同春天登高观景。我自己却淡泊名利,好像看不见,单纯的像婴儿,散漫的不知道走向何方。大家都富足,唯独我被遗忘了。我真是愚蠢的心啊!普通人都聪明,唯有我糊涂!普通人都精明,唯独我愚钝。真如飘浮海上,随波逐流!众人都有主见,唯有我愚顽、笨拙。我不与他人相同,主要是坚持道的精神。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夕,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众甫之然哉!以此。
注解:高尚的精神境界,是一切按道行事。‘道’是一个概念,又是模糊的存在着。包罗万象,有具体形象,有具体事物,有精细,有真实,又有可以掌握的规律。‘道’永远不会消失,依据道观察万物,人们明白各种事物的规律。我也因此认识各种事物。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者,全而归之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薪;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见故自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固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天下莫能于之争。故所谓曲则全着,其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注解:委曲可以保全,屈枉可以伸直;低洼处可以汇集流水,损坏的可以更新;少取可以得到,贪多使人痴迷。所以圣人坚守道,是天下的榜样。不自以为聪明而明智,不自以为是而被人们尊敬,不自我夸耀而有功劳,不自恃功劳而能长久。唯有不争名利,才不会有人与自己争。古语所谓委曲求全,难道是虚假的!实在是做事周全的根本。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何况人于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得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失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注解:少发指令,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狂风不会持续一个早晨,暴雨不会持续一整天。这是天地所为。天地都不能持久,何况人?所以从事于道的人,事物的规律符合他。追求仁德的人仁德行为伴随他。邪恶的人随时有邪恶行为。(一切结果都是各自的追求和行为所造成的。)因为自己没有诚信,他人才不信任。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着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注解 :踮着脚站不长久,大步跨着走不远。固执己见不明智,自以为是不会被人们尊敬。自吹自擂的人不会有功劳,自恃有功的人不长久。在道说来,这些都是多余的。是人们所厌恶的,所以有道的人不会去做。
第二十五章 师法自然,可以成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之谓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发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解:有一个东西浑然自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着。无形无声,独立存在而不改变,循环运行而不停止,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用‘道’这个字命名,强加个名字称‘大’,大到无限就是遥远无边,遥远无边反归本源(因为无限,我们所处的任何点都是本源)。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这四大,人是其中之一。人遵从地球的规律,地球遵从宇宙的规律,宇宙规律遵从道,道遵从自然规律。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注解:轻飘的东西要用重的东西固定,内心清静能战胜烦躁不安。因此圣人整天行事,却不轻举妄动。虽有地位和荣誉,但如同没有一样。为什么作为大国的君主,反而以轻浮的态度对待天下的事呢?轻浮不自重就会失去臣民的爱戴 ,暴躁会失去君主之道。
第二十七章 常善救人,常善救物
善行不辙迹,善言不瑕嘀,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不可开,善结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随智大迷,是谓要妙。
注解:善于做事的人不会照搬别人方法,善于言辞的人不是挑剔别人,善于计算的人不用筹码,善于关闭的人不用栓锁也难开启,善结绳的打结少而难解。所以圣人常救助人,而不抛弃任何人;可以利用万物,而没有无用之物;这样才是彻底明智。所以有爱心的人,是无爱心人学习的榜样,无爱心的人是有爱心的人警示。不尊重有爱心的人,对其他的人又没有爱心,即使是头脑聪明,也是没有追求的糊涂人,这是根本所在。
第二十八章 常德乃足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e) ,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治不割。
注解:知道自己具备强硬的能力,但要保持柔和状态,就象小溪流水。象小溪流水,坚持道德修养,使自己纯净质朴象婴儿。知道具有智慧能力,但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需持续探索提高),这是天下普遍的道理。不断的提高道德修养,提高道德修养是无限的。知道自己的奉献所得荣耀,但要保持谦逊把自己放在低下的位置,这样得胸怀就像深谷。有宽广的胸怀,就会有崇高的道德修养,这样又会纯静质朴。象天然的玉石可以制成器具。圣人遵守这样的原则,可以作为一方的领导。这样正常的社会秩序就不会破坏。
第二十九章 去奢去泰
将于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故或行或随,或吸或吹,或强或赢,或载或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注解:想夺取天下而实行自己的主张,我认为不得已才去做。政权不是用来强行自己的主张,也不可以执掌长久。强行自己的主张会失败,执掌政权会丧失。所以圣人不强行个人的主张,而不会失败。不把持政权,也不会失去。所以应区别情况,分别对待,顺应民意,合理的就由其发展,过盛就加以克制,过低就加以抬高。因此圣人不求过分,不求奢侈,不图安逸。
第三十章 善果而已,不以取强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为不道,不道早已。
注解:有道的人辅佐君主,不主张用军力称霸天下,这样会有好的结果。发生战争的地方,田地荒芜;战争过后,必定有灾荒。不得已的战争是为取得适当的结果,不能逞强。取得结果,不要沾沾自喜自吹自擂;不要骄傲,通过战争所取得结果是不得已;不要恃强凌弱。逞强不能长久,必然会衰弱,用兵称霸不符合道,不符合道就会提早灭亡。
第三十一章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之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注解:战争会给人民带来灾难,民众都厌恶战争,所以有道的人避免战争。有爱心的人们主张谦逊,但战争是追求取胜。战争产生灾难,不是有爱心的人所愿从事。不得已的战争,只求适可而止。取得胜利不要高兴,如果因为战争而高兴,是乐于杀人。乐于杀人的人,不可能为人们所尊敬。少计算战争成绩,多考虑战争造成的损失。上阵厮杀的将军处于服从位置,统帅全军的人为主。发布军令态度庄重如丧礼。战场杀人过多,应表现悲哀;战争胜利应对死者举行哀悼仪式。
第三十二章 知之不殆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即有,夫亦将知之,知之可以不殆。譬道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注解:道常被人们忽视。虽然像天然玉石,但天下没有任何事物能主宰它。君主如能坚持道的精神,世间万物都会和谐。天地和谐,风调雨顺,人民不用命令就自然安宁。道开始有了名称,既然有了名称,就应该让人们了解意义,明白道的意义避免危害。比喻道在天下,如川谷和江海。(川谷空虚能容四方之水)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注解:清楚地了解别人是有智慧,自己认识自己是明智。胜过别人是有能力,战胜自己弱点是坚强。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克服困难坚持自己的目标是有志气。不丧失信念能坚持长久,死后仍被人们怀念就是长寿。
第三十四章 终不为大 能成其大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持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爱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为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注解:大道广泛存在,谁能左右它!万物按道而发生,道没有言语表示,事情成功而人们不知道是谁的功劳。抚养万物而不居为私有,没有自己的欲望,也可以称作‘小’;万物都归顺它而不能主宰它,可以称为‘大’。因为圣人坚持谦逊,所以被人们尊崇。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注解:事物的自身规律决定一切,天下的一切都运行在相互关系之中。互相影响而没有危害,就安定平和。音乐和香味食物,吸引过客止步。讲道的精神,人们听起来平淡无味。看不见具体实物,听不到具体声音,用起来又不是具体方法。
第三十六章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将欲阖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注解:想关闭严密,必须先开大。事情将要衰败,必然有强盛高峰。将要废弃的事物,必然有人故意去提倡。想要从对方取得利益,必须先给予对方利益。这是明显的道理。显示柔弱胜过显示刚强。鱼离开深水就危险,国家的特别战争优势不能轻易显示。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以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注解:道是顺应事物的规律,不以自己的主观意愿行事;只要符合事物规律的事,都可以去做。君主如果能按道行事,世间万物就会和谐相处。如果有不和谐现象出现,就用道去调解。用道调和,不和谐的现象就消除。人们没有强行作为的欲望就平静,天下也就安定。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有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注解:上等道德的人,不追求道德的荣誉,是真正有道德;下等道德的人追求道德的荣誉,不是真正的有道德。上等道德的人不以自己的主观意愿行事,是无私心;下等道德的人是凭自己的意愿去行事。上等的仁爱是无私心的人,上等的义士行事固执于自己意志。坚持礼节的人不还之以礼,就会掴人耳光。所以人们不去自觉地按事物的规律行事,才主张善良仁爱;没有善良仁爱,才提倡惩恶扬善;人们不能惩恶扬善,才要求人们遵守礼法。礼法是因为人们的自然的真诚和爱心不足才建立的,社会的混乱状态也出现了。
第三十九章 以贱为本,以下为基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为天一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厥。故贵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 ,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是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绿绿如玉,铬铬如石。
注解:古时候能遵从道的精神,天空顺从道而晴朗,地符合道而安宁;神符合道而灵验;深谷符合道而盈满;万物符合道而生生不息;候王顺从道天下公正 。如果违背各自的规律而相反,天不清回裂开,地不安宁就毁坏,神不灵验,无人供奉。万物不生而灭绝。侯王不为人尊敬会被废。所以受人尊敬,是尊从人们的意愿行事的结果。高大的建筑,必定从底下的基础开始。因此侯王自称孤寡,是表示低下。至高的荣誉不追求荣誉,不炫耀的荣誉反而会有永久的荣誉。不做炫目的宝石,宁为普通的石头。
第四十章 无生于有 有生于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注解:道就在于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的两方面,使弱的方面增强是道的作用。天下万物产生是有物质基础,基本物质由无产生。

㈨ 小溪像什么似的比喻句

1. 小溪缓缓地流淌着,像一条锦缎蜿蜒伸向远方。

2. 小溪像鱼儿一样快速的流动着。

3. 小溪静静地流淌着,像一条湛蓝的丝绸。

4. 小溪像飞出去的子弹一样不停的流淌着。

5. 静静的山谷里,一条锦缎似的小溪静静地流淌。

6. 小溪像顽皮的孩童,在山间快乐地奔跑着,洒落一串串哗哗的笑声。

7. 小溪像冲锋的将士一般快速向前流淌。

8. 小溪快速地流淌着,就像是一条从远处飘来的绸带。

9. 小溪像调皮的孩子,唱着歌儿向前奔跑。

10. 小溪像一个快乐的孩子一样快速地流淌着。

11. 小溪像一条透明的丝绸带子慢慢地流淌着。

12. 小溪像条银色的哈达静静地流淌着。

13. 溪像一条透明的丝绸带子慢慢地流淌着。...

14. 小溪像一条欢乐的丝带,流淌着伸向远方。

15. 溪水淙淙的流淌,清澈见底,曲曲折折,犹如一条银白色的绸带,给这静态的山间增添了不少生机呢!

16. 小溪像鱼儿一样快速的流动着。

17. 静静的山谷里,一条小溪像缎带一样静静地流淌。

18.小溪在山涧里哗哗流着,仿佛一首清脆动听的小夜曲。

㈩ 提高个人道德素养,遵守校规校纪,我的表现作文

我的表现,这个标题,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吧!今天,我就谈谈我的表现是怎么样的,到底好不好呢?到底是不是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好孩子呢?就然我们拭目以待吧。
在学校里,好不是好,差不是差,属于中等类型,说到在我在学校的表现,现在我们一起就来看看吧。在学校,上课有时候我会搞一些小动作,导致笔记记了一半,没记一半。幸好下课问同学借来抄,要不然,我就会遗漏这些东西,成绩就好像小溪一样,一直望下游了。我很想跟王德俊坐回,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现在坐我旁边的同学——陈逸沛,老是干扰我,搞的我上课不太专心,老是分神,而且他还动不动就打我,说我试卷抄他的,其实是他抄我的还差不多,但是,可能我自己也有某一种原因,让他比较讨厌我吧! 不过,在学校,我也不光是差,而且许多好的,比如说:我上次下课时,看见我们班的女生,好像肚子疼的很厉害似的,马上送她去校医室那里,校医帮她看了一下,马上就没有事了。
在家,我是个勤劳的好帮手,妈妈出去了,我就会拿起拖把,把地板檫反光。我在妈妈切菜的时候,我就炒菜,这样,分工合作,可口的饭菜就很快做好了。我也是个尊老爱幼的好孩子,妈妈去买菜的时候,把弟弟托管给我照顾,直到妈妈回来的时候,弟弟和我玩的还乐不开支呢!吃饭的时候,有好吃的我们都会让给长辈,最老的人——太婆婆。让她每天的开开心心的。
以后,我要改正错误的缺点,也要把好的优点更上一层楼,发奋图强的读书,取得优秀的成绩来报答含辛茹苦的老师和家长,认真学习,天天向上!

热点内容
属于经济法有 发布:2025-02-11 08:58:02 浏览:233
史法治 发布:2025-02-11 08:31:41 浏览:204
南宁铁路运输法院 发布:2025-02-11 08:30:53 浏览:271
跳槽自己开有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11 07:59:36 浏览:669
应建全法律法规规章起草 发布:2025-02-11 07:45:33 浏览:958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销售 发布:2025-02-11 07:36:23 浏览:518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排名 发布:2025-02-11 07:21:27 浏览:850
微法院缴费 发布:2025-02-11 06:50:45 浏览:819
侵占罪是刑法多少条 发布:2025-02-11 06:49:55 浏览:886
新旧工伤保险条例区别 发布:2025-02-11 06:33:54 浏览: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