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道德为师
1. 道德文章,堪为师表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价值,可以作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2. “仁义为友,道德为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要讲仁义来,重道德。
3. 金石其心,芝兰其室,仁义为友,道德为师,这句话表达了这个是什么样的人
表达了早一个非常优秀的人物,金钱不能打动他的心,把书画写作当作朋友,把尊守礼德当作自己的老师。
4. 友道祖为师的前两句是什么
金玉其心 芝兰来其室 仁义为自友 道为师
金玉其心 芝兰其室 仁义为友 道德为师
“金玉其心、芝兰其室”出自唐·元希声《赠皇甫侍御赴都八首 其八》,原诗为:
金石其心,芝兰其室。
言语方间,音徽自溢。
肃子风威,严子霜质。
赠言岁暮,以保贞吉。
“仁义为友道为师”出自北宋司马光《传家集》,原文为:“自今天下之士,其务以道徳为师,仁义为友,进之于内而让之于外,治之于身而施之于人。”
5. 郭德纲语录之仁义为友道德为师的配曲叫什么
则光雨露之人意为有道德为师的配去,你可以去芒果TV或者,其他的视频里面都可以看到或者听到这首。歌曲你可以去那里找一下就可以知道了
6. 道德为师,什么为友礼乐是悦,读书是敦。
道德为师,仁义为友;礼乐是悦,读书是敦。
7. 金玉其心,芝兰其室,仁义为友,道德为师 出自哪里
金玉是指珍宝,比喻宝贵引申品质高洁;芝兰即芷兰,是两种香内草,有言说:芳若芝兰容;芝兰生深林,代表才质之美,引申良好的环境。
要有珍宝一样高洁珍贵的心,很好的修学环境,让仁爱和正义做自己的好友,良好的行为准则成为自己的老师
祝君愉快
8. 明朝联家王宠简介及王宠对联
王宠(1494-1533),原名李姓章,后嗣王姓,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子、雅宜山人,室名铁砚斋,祖籍明·宝应(今江苏省宝应县)人,出生于长洲吴县(今苏州市)。以诸生贡太学,诗文书画皆精。书法初学蔡羽,后规范晋唐,楷书师虞世南、智永;行书学王献之,融会贯通。明朝中叶继文征明之后著名书画家,与祝允明,文徵明齐名,被誉为吴门三家,加上后起之秀陈道复,又称吴中四家。
明·成化七年(1471年)领乡荐,为邑诸生。博学多才,但命运多舛,一生仕途不佳,屡试不第,最后才以贡生入南京国子监成为一名太学生,故又称其为“王贡士”、“王太学”。受业于与文徵明齐名的蔡羽门下,却能青出于蓝。工诗词及法篆、隶、行、楷书,亦擅篆刻、善画山水,诗文在当时声誉很高,而尤以书名噪一时。楷书初学虞世南、智永,行书师法王献之,晚年形成了自己风格,以拙取巧,婉丽遒逸,疏秀有致。追求的是一种疏宕雅拙的韵味,以韵写拙,而又“拙中见秀”、“拙中见雅”。小楷尤清,简远空灵,有文徵明后推第一之称。著名书论家王世贞在《三吴楷法十册》跋中认为其所书《琴操》“兼正行体,意态古雅,风韵遒逸,所谓大巧若拙,书家之上乘也。”随意作山水、花鸟,人物逼肖南宋人,山水多用青绿,尤喜作钩勒竹兔与鹤鹿。为人弛柝不羁,有米芾、郭忠恕之风而豪荡过之。性至巧,尝见银工制器效之,即出其右。何良俊《四友斋书论》评其书:“衡山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第一。其书本于大令,兼人品高旷,改神韵超逸,迥出诸人上。”书作《千字文》,纸本墨迹,行草书。此千字文,凡104行,每行字数不一,共1015字。纵28厘米,横463.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宝蕴楼书画记》著录)。此篇《千字文》结体平稳,俯仰欹侧变化不大,可以窥见其师承王献之、虞世南的轨迹。此帖既有魏晋时期王氏父子风华俊丽、遒逸疏爽之姿,又具初唐时期虞世南的气秀色润、外柔内刚之气。从用笔方面来看,其行草气息平和,干净利落,一丝不苟,笔势凝重、洗练,笔画之间很少有连笔牵丝,字字独立,互不相连。综观此书作,典雅平淡,落落大方,草法严谨。时与祝允明,文徵明齐名,被誉为吴门三家,加上后起之秀陈道复,又称吴中四家。后坐谪戍边,不久放归。晚年慕一妓女,尝成自织锦裙,煅金环以赠之,精类鬼工。妓女大喜,遂挟与俱循。
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病卒,终年仅39岁。传世书迹较多,主要有《醉翁事记》、《股王阁序》、《赤壁赋》等,著有《雅宜山人集》、楷书《辛巳书事诗册》、《杂诗卷》、《千字文》、《古诗十九首》、行书《李白古风诗卷》、《石湖八绝句卷》、《游包山集》等传世。
王宠集字联
〖王宠集字字帖〗
王宠行草集字对联,中国对联集字字帖。“集字字帖”具各类书体、各派书家风貌于一体,使学书者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临摹和创作的双重收获,提高书法学习的兴趣。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以楷、隶、行、草等书体为主的《中国对联集字字帖》第1、2辑后,又推出此系列第3辑共8种。本套字帖注重对原碑帖风貌或书家风格的气质把握,在碑版翻成墨迹、点画边缘修整、部首间架拼组等细节方面力求妥帖自然、恰到好处,同时对每副对联的体势呼应、章法布局等也尽可能做到统一中有变化,力求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书参考。以明代王宠行草书为依托,用于集字的主要碑帖有《西苑诗卷》、《游包山诗卷》、《草书诗册》、《李白诗卷》等。
1、四言集字联
春回大地;国强民富;花开富贵;蕙兰并茂;民康物阜;
福满人间。政通人和。竹报平安。桃李争芳。人寿年丰。
器惟求旧;诗书门第;天地同寿;文章华国;有容乃大;
学尚知新。礼乐人家。日月齐光。诗礼传家。无我为公。
2、五言集字联
长笑对高柳;长养浩然气;从来多古意;得山水清气;高怀同霁月;
贞心比古松。静观无字书。可以赋新诗。极天地大观。雅量洽春风。
兰径香风远;立德齐今古;明月松问照;明月一壶酒;墨研清露月;
松窗夜月明。藏书教子孙。清泉石上流。清风万卷书。琴啸碧天秋。
石榻看云坐;室有山林乐;松菊陶公宅;习悦心方泰;洗砚鱼吞墨;
溪窗听雨眠。人同天地春。诗书孟子邻。无机性自闲。烹茶鹤避烟。
行修而名立;修身如执玉;宇宙静无事;元鹤千年寿;择里仁为美;
理得则心安。种德胜遗金。山林大有人。苍松万古春。安居德是邻。
醉谈天下事;
笑读古人书。
3、六言集字联
白马秋风塞上;放怀于天地外;秋雨梧桐院落;求学将以致用;
杏花春雨江南。得气在山水间。春风桃李门庭。读书贵在虚心。
雅以经史为乐;竹雨松风梧月;
时有山泽之思。茶烟琴韵书声。
4、七言集字联
百年佳偶今朝合;半榻茶烟春雨后;碧纱侍月春调瑟;传家有道惟存厚;
一世良缘此日成。小篱花色晚晴初。红袖添香夜读书。处世无奇但率真。
春风大雅能容物;春归大地千山秀;高山流水诗千首;桂兰同馨称眉寿;
秋水伊人不染尘。日照神州万木新。明月清风酒一船。松柏长春颂遐年。
桂棹莫辞三百曲;海到无边天作岸;好书不厌看还读;横眉冷对千夫指;
梅花小寿一千年。山登绝顶我为峰。益友何妨去复来。俯首甘为孺子牛。
花木一庭得春气;阶前春色浓如许;锦囊句好题新画;灵心圆映三江水;
图书万卷唯古欢。墙外风光翠欲流。石鼎茶香读异书。彩质轻叠五色云。
落花满砚慵磨墨;墨池烟霭花间露;青山不墨千秋画;劝君更饮一杯酒;
乳燕归窗急卷帘。茗鼎香浮竹外云。绿水无弦万古琴。与尔同消万古愁。
山鸟飞来自飞去;生意如同春意美;生意兴隆通四海;水能性淡为吾友;
春花吹落又吹开。财源更比水源长。财源茂盛达三江。竹解心虚是我师。
庭前细雨东坡竹;万里江山春浩荡;万树绿当山静处;惟大英雄能本色;
池上清风茂叔莲。一天云锦日光华。数花香在岁寒时。是真才子自风流。
闲从世外观今古;贤者所怀虚若谷;小康岁月家家福;瑶池桃熟三千岁;
懒向人间问是非。圣人之气静如兰。大好河山处处春。海屋筹添八百春。
又是一年春草绿;与世不言人所短;枕上诗书闲处好;珠帘暮卷西山雨;
依然十里杏花红。临文期集古之长。门前风景晚来佳。画栋朝飞南浦云。
自拣露芽烹白雪;
且折霜蕤浸玉醅。
5、八言集字联
金石其心,芝兰其室;秋月照人,春风坐我;取静于山,寄情于水;
仁义为友,道德为师。青山当户,白云过庭。虚怀若谷,清气若兰。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左壁观图,右壁观史;
于玉比德,乃冰其清。无酒学佛,有酒学仙。
王宠律诗联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4联,习惯上称第1联为破题,第2联为颔联、第3联为颈联、第4联为结句。每首的2、3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2、4、6、8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8句,每句7字,共56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律诗的4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1联叫首联,第2联叫颔联,第3联叫颈联,第4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4字的平仄和第2字相反,第6字又与第4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人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得到,写8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在后面我们会谈到,但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如何由这些基本句型构成一首完整的诗。
七言类型一格式范例七言类型二格式范例
舍南舍北皆春水,⊙平⊙仄⊙平仄 一封朝奏九重天,⊙平⊙仄仄平平(韵)
但见群鸥日日来。⊙仄平平⊙仄平(韵) 夕贬潮州路八千。⊙仄平平⊙仄平(韵)
花径不曾缘客扫,⊙仄⊙平⊙仄仄 欲为圣明除弊事,⊙仄⊙平⊙仄仄
蓬门今始为君开。⊙平⊙仄仄平平(韵) 肯将衰朽惜残年。⊙平⊙仄仄平平(韵)
盘飧市远无兼味,⊙平⊙仄⊙平仄 云横秦岭家何在?⊙平⊙仄⊙平仄
樽酒家贫只旧醅。⊙仄平平⊙仄平(韵) 雪拥蓝关马不前。⊙仄平平⊙仄平(韵)
肯与邻翁相对饮,⊙仄⊙平⊙仄仄 知汝远来应有意,⊙仄⊙平⊙仄仄
隔篱呼取尽余杯。⊙平⊙仄仄平平(韵) 好收吾骨瘴江边。⊙平⊙仄仄平平(韵)
——唐·杜甫《五律·客至》诗 ——唐·韩愈《五律·左迁蓝关示侄孙湘》诗
七言类型三格式范例七言类型四格式范例
诸葛大名垂宇宙,⊙仄⊙平⊙仄仄 风急天高猿啸哀,⊙仄平平⊙仄平(韵)
宗臣遗像肃清高。⊙平⊙仄仄平平(韵) 渚清沙白鸟飞回。⊙平⊙仄仄平平(韵)
三分割据纡筹策,⊙平⊙仄⊙平仄 无边落木萧萧下,⊙平⊙仄⊙平仄
万古云霄一羽毛。⊙仄平平⊙仄平(韵) 不尽长江滚滚来。⊙仄平平⊙仄平(韵)
伯仲之间见伊吕,⊙仄⊙平⊙仄仄 万里悲秋常作客,⊙仄⊙平⊙仄仄
指挥若定失萧曹。⊙平⊙仄仄平平(韵) 百年多病独登台。⊙平⊙仄仄平平(韵)
运移汉祚终难复,⊙平⊙仄⊙平仄 艰难苦恨繁霜鬓,⊙平⊙仄⊙平仄
志决身歼军务劳。⊙仄平平⊙仄平(韵) 潦倒新停浊酒杯。⊙仄平平⊙仄平(韵)
——唐·杜甫《五律·咏怀古迹》诗 ——唐·杜甫《五律·登高》诗
锦缆牙樯万里游,
天吴海若翼王舟。
襄城七圣空迷辙,(颔联上)
弱水三山未稳流。(颔联下)
塞北风云连朔漠,(颈联上)
周南节钺自公侯。(颈联下)
两京角立分形势,
居重还须扼九州。
——《七律·南都》诗联
南纪清秋杀气遥,
扶桑铜柱崒高标。
风悲画角关山迥,(颔联上)
云去苍梧毕斗摇。(颔联下)
正忆郊迎虚玉辂,(颈联上)
即愁边守醉金貂。(颈联下)
黄河白草萧萧去,
胡马千群出射雕。
——《七律·立秋日》诗联
凤管龙箫清且悲,
南徐北固自逶迤。
海门直指联三象,(颔联上)
日驭巡行逼九疑。(颔联下)
入计衣冠刓玺绶,(颈联上)
防秋兵马失旌旗。(颈联下)
长卿谏猎无消息,
怅望江湖有所思。
——《七律·秋怀二首其一》诗联
澒洞风尘莽未休,
凄清江汉仲宣楼。
摩天鸿鹄终辞网,(颔联上)
跋浪鱼龙岌负舟。(颔联下)
黄竹泠泠连楚泽,(颈联上)
白云冉冉接昭丘。(颈联下)
金舆玉座千年迹,
流恨荆扬古帝州。
——《七律·秋怀二首其二》诗联
居庸碣石控胡门,
玉几由来北极尊。
阁道逶迤经海岱,(颔联上)
天河隐见山昆仑。(颔联下)
斗间遂识三阶列,(颈联上)
日下从知九轨奔。(颈联下)
奠鼎卜郊非浪事,
万年圭鬯保文孙。
——《七律·辛巳书事四首其一》诗联
泰陵松柏五云高,
再见姬康握赤刀。
南斗龙文占王气,(颔联上)
中原驰道拥旌旄。(颔联下)
委裘不乱遗谟远,(颈联上)
磐石相维缔构牢。(颈联下)
弘治名臣天整在,
元功应数旧萧曹。
——《七律·辛巳书事四首其二》诗联
龟食庚庚夏启光,
龙颜日角映扶桑。
九朝琬琰陈东序,(颔联上)
万国山河履职方。(颔联下)
总道翔麟传宝箓,(颈联上)
即看天马度银潢。(颈联下)
轩虞落落洪钧转,
矫首沧溟望八荒。
——《七律·辛巳书事四首其三》诗联
内侍传宣总插貂,
虎贲丝络递乘轺。
尔曹肉食终无赖,(颔联上)
天下军输半已凋。(颔联下)
朔雪炎风归紫极,(颈联上)
铜驼金马郁青霄。(颈联下)
万年历服超三五,
努力夔龙翊帝尧。
——《七律·辛巳书事四首其四》诗联
锦石疏花暑气清,
翠岩丹壑夏云生。
已添海燕梁间语,(颔联上)
直看湖帆镜里行。(颔联下)
四壁惊风弦索响,(颈联上)
千林修竹簟纹明。(颈联下)
令人却忆王车骑,
更觉西山爽气横。
——《七律·夏日草堂撤去窗户肆设簟几清风洞越藤竹交荫悠然有得作》诗联
山田荦确苦多沙,
学种东陵五色瓜。
激涧即看穿石竹,(颔联上)
插篱偏自爱藤花。(颔联下)
囊中未得餐霞法,(颈联上)
溪上时留泛海槎。(颈联下)
长日辍耕无一事,
只须牛角挂南华。
——《七律·横山下种瓜作》诗联
王宠合撰、应对联
二月莺花,声色动人耳目;(王宠)
九秋蟾桂,影香惹我身心。(文衡山)
——文衡山应对王宠
中国是桂花的故乡,不仅遍植桂花,而且在联苑中有不少对联与桂花有关。在这金秋赏桂时节,倘能品味一下与桂花有关的对联,则更添赏桂的情趣。明代有两个文人,一个叫王宠、另一个叫文衡山,两人常作联互娱。一次两人外出赏景,王宠脱口吟出一上联,此时文衡山应声续了下联。上联写绝了眼前莺花之美,下联写活了月中桂花之影,上下联绘声绘色,生动传神,相映成趣。
小大由之,合成尖迪二字;(王宠)
千里见王,凑作重现两文。(文衡山)
——文衡山应对王宠
文衡山与王宠论礼之用章,王宠戏解“小大由之”句而出此上联,文衡山遂答之下联。出句偶然得之耳。难在对句。亏文衡山想得出“千里见王”句,妙思矣。
附录:【王宠轶事、趣闻】
〖吴门书派〗
明代“后七子”首领,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云:“天下书法归吾吴”,其所谓的“吴”即今苏州之别称,“吴”也称“吴郡”“三吴”“吴中”“姑苏”等。苏州在明代中叶出现了以“祝允明、文徵明、陈淳、王宠”为代表的吴门书派,书史上称其为“吴门四家”,同时形成了“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吴门画派,这些云集于苏州书画家群体盛极一时成为明代中期书法发展的主流并将以北京宫廷书家为代表的书坛中心转到江南。苏州书画家群体出现,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他是当代苏州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有着深层次的时代背景。“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这是唐伯虎曾描绘当时阊门情景,这的确是当时苏州经济发展的实录。在太宗到宣宗短短的七十年间,颁布了大量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如通过农民归耕,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手工业、工商业的发展。弘治十年在太仓设州,建立沿海港口,使海外贸易中心从扬州下移到太仓松江一带,又为苏州对外贸易和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到明中叶苏州再始从农业城市向工商业志市转化。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明神宗万历实录》记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染房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此皆自其力之良民也”,苏州一跃变为全国的经济重镇。王鳌编修《姑苏志》也对苏州的经济地位作了如下描述:“今天下财赋多仰于东南,而苏为甲”。经济的繁荣促使全国各地的商贾云集于此,他们买田置地、兴修园林。物质的富裕刺激了他们精神文化的需求,于是书画就有了市场,为了装饰他们精美的园林不惜重金聘请书法名手写匾写联或购买书画作品。据记载,求沈周书者“履满户外”,求文徵明书画者也“接踵于道,户履常满”,这种求字索书的盛况,造就一大批书画家。
追溯到宋、元,太湖一带就是文人书画家的云集之地。元·赵孟頫、张雨、黄公望,倪赞、吴镇、王蒙、杨维桢等等都活动于此。元末朱元璋领导农民赵义,于是皇权土崩瓦解,各地军事集团纷纷分地割据。张士诚踞吴,由于张雅好书画,礼遇文人,因而“东南避兵于吴者依焉”,杭州一代的文人书画家纷纷移至太湖一带,文化中心遂由杭州移至苏州一 带,出现了元末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隐逸书家群”。明初一批跃于书坛的书家大多是他们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为苏、杭一带打下了深厚的书画传统基础。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统治中心由南京移到北京、作为南都的南京尽管存在一套政治机构,但形同虚设,另外永乐之后,统治阶级的矛盾,斗争加剧,如“土木之变”、“庚戊之变”等,内部争权使得朝廷对于处于江南苏州文人的钳制逐渐放松,文人书画创作氛围不在像明初那样压抑,而变得自由,活跃起来。苏州经济的繁荣,文化的丰厚积淀和宽松的政治氛围,从内部和外部为吴门书派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土壤是肥沃的,结出的果实也将是丰硕的。明中期之后,书法逐渐摆脱台阁体的层层迷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以苏州为中心的苏南出现了徐有贞、李应祯、沈周、吴宽、王鳌等一大批具有探索精神的书法家,能拨开前一代书家的障目之叶,上接唐宋,远迈魏晋,探索如响彻大野的雄鸡一唱,唤醒了沉寂的书坛,更有祝允明、文徵明、陈淳、王宠继响于斯,基本上奠定了吴门书派之格局。
明代中期书法以吴门最盛,吴门书家则以祝允明、文徵明、王宠、陈淳四家为代表。此说主要以王世贞所立论为依据:“天下法书归吾吴,而祝京兆允明为最,文待诏徵明、王贡士宠次之……三君子下,有陈淳道复……”四家之中,祝、文辈份较高,其中祝允明年纪较长,其书法向被誉为明中叶第一,故与文氏分列首次,向无异议。然观王宠与陈淳,前者较后者年轻10岁,且于40岁英年早逝,但却紧随祝、文之后列为第三,无疑说明了王宠于吴门书派中的卓越地位。然而,在当代书法的研究中,对于陈淳、王宠二人的评价有以后者为较佳者,甚至有提出将四家排名改为祝、文、陈、王之主张,反映出明代与当代于书家品评方面之歧异。王世贞对於四家的看法,实有其时代与文化因素,而陈淳、王宠二人于明人眼中的位置,更可作为明代书论研究的一个饶有意义的课题。严格来说,陈淳位列王宠之后,甚至于个别评论中占不了位置,除了是因其书名为画名所掩外,更与明人的书学思想相关;而王宠于书坛享有崇高地位,亦并非纯粹因其书艺过人所致。
9. 清末老对联集锦 / 查查362
剑匣之中有龙气,笔敶横扫千人军。张祖翼
挹林壑之清旷,乐琴书以消忧。张祖翼
买鱼斫鱠须论网,扑杏供盤不数枚。张祖翼
香浮深院梅花发,翠绕重帘燕子间。赵光
书拥百城竹敌千户,云絣四座花芬两楹。赵光
夔龙一顾重,鸑鷟有时鸣。赵石
归来趁别陶弘景,欵段还逢马少游。赵石
爱敬古梅如宿士,护持新笋似婴儿。赵叔孺
扫地焚香得清福,麤荼澹饮足平安。赵之谦
嵩社异闻脩月宝,汉官传授俟风苻。赵之谦
藏景穷崖蔽名愚谷,寄鳞溟海托翼邓林。郑孝胥
琅嬛石室历观秘籍,瀛洲玉醴令人长生。朱昌颐
镂玉裁冰琢句,高山流水知音。清代
翟云升
竹裏坐消无事福,花间补读未完书。宋湘对联
黄鹄有奇翼,苍松无媚枝。宋湘对联
因虚更益,以静延年。竹刻黄遵宪
养气不动真豪杰,居心无物转光明。于右任
临事无疑知道力,读书有味觉心间。翁方纲楹联
持其志毋暴其气,敏於事而慎於言。清·进士黄松年
先民颐意潜山隐几,春木载荣布叶垂阴。俞钟颖书法对联
不作寒暄只谭风月,焉知鸿鹄且食蛤蜊。林语堂
最养百花惟晓露,能生万物是春风。榜眼书家黄自元对联
熊梦呈祥居然生子,鱼轩初御曰君夫人。
冷风送馀善,和泽周三春。竹刻戴熙对联
东风已绿瀛洲草,阁道逥看上苑花。
田国俊--咸丰九年
愿持山作寿,常舆鹤为群。王师子
子固精神坡老气,茶山衣钵放翁诗。清曽熙
绿阴煮茗闲评画,翠袖焚香静检书。朱铿书法对联
人得交游是风月,天开图画即江山。曹锟书法
山水多情留贺监,儿童拍手笑山公。何绍基
寿如松乔为神人使,禄若阳春舆日月俱。杜就田
法说三生石,祥开五色云。藏书家瞿启甲
谢安石有山泽间度,苏东坡是神仙中人。【清】进士【丁立干
太华三峰河原九曲,昆山片玉桂林一枝。钱罕对联
(沙孟海之师)
道室焚香勤守白,虚窗点易静研朱。王学庸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至诚之道可以前知。何绍颖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赵冷月
长爪修眉李昌谷,婵娟罗绮褚河南。赵世骏
鹤盤远势投孤屿,马饮春泉踏浅沙。华世奎
碧山人来明月作,金尊酒满奇花初。清代翰林宋晋
左图右书同新赏,春风秋月结古欢。清
翰林 林世寿
操存正固称完璞,陶铸含弘若浑金。李金新
(郑板桥)对联
名花美玉悟心性,竹院云霞落景光。张静庐
阳明洞石谈经启,思训云山设色工。王寿彭
学贯天人际,文争日月光。王垿四尺五言对联
榻琴壁剑樽春酒,瓶柏炉香案古书。李清辉隶书
合沓声名动寥廓,纵横逸气走风雷。郑孝胥
梅月横窗成画本,兰风度槛入诗情。清末榜眼朱汝珍
直谅喜来三经友,异书难得此?高官。
自喜轩窗无俗韵,亦知草木有真香。贺瑞麟-对联
祉集蓬莱飞雁五采,芬盛荔桂乘龙四驰。清]翰林[汪询
珠露璇霜洒兰野,澹云微雨做花朝。华世奎
东来紫气西来福,南进祥光北进财。刘浚川
文章西蜀双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刘浚川
书奇不论价,研凹聚墨多。刘浚川
大江东去千峰翠,爽气西来两袖清。刘浚川
雅言诗书执礼,益友直谅多闻。刘浚川
飞羽觞而醉月,开琼筵以坐花。刘浚川
青山有雪存松性,碧落无云称鹤心。李健草书对联
雅量琴弹夜月,高怀剑撃秋霜。华世奎
云霞词采珪璋度,川岳精神松柏心。裘昌年
论世每怀千载上,结友偏在爱读人。郭尚先(嘉庆进士
闲中日长静裏天大,桐间露落柳下风来。唐文治书法
心清水现月,意静天无云。茗山
大法师
高谈对隣父,朴学付家儿。张謇对联
座上闲商烹茗法,案头时有乞花书。李岷琛
寻鹤新泉外,读书秋树根。徐本一
龙公试手初行雪,鸭嘴敲烟共锄葠(同“参”)。廖
纶
佐时理物天舆厥福,含和履仁帝赖其勲。邵松年书法
文入妙来无过熟,书从疑处更须参。清代七言对联
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归。姚远之书法
拨翠爱扪螭腹鼎,砑光新试雁头牋。辛葆鼎
雄鸡起舞天下白,绿竹迎风秋菊开。王大仁对联
振起清风郁为时栋,独秉先觉用垂颂声。马公愚书法
德性内含玉温金粹,英华外发水媚山辉。清代苑钟山
无我无人观自在,非空非色见如来。茗山大法师作品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静身。茗山大法师作品
杰阁飞楼向空跨,珊瑚玉树交柯生。民国段民达书法
不交孔文举,将从田子春。民国书法家
七子山人
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汉书。
月落尚余山桂白,露零先著海棠清。吴丈蜀
对联
晓豔远分金掌露暗香深惹玉堂风。(描写牡丹)
碧落青山飘古韵,绿波春浪满前坡。谢稚柳
怀虚趣得情至文生,乐无若山是能静气。
张生石鼓李潮篆,皎如明月在秋潭。清代进士对联
欲无后悔须修己,名有歬(同前)因莫羡人。文怀沙
东土达摩传玅谛,南海六祖证菩提。文怀沙
春秋张三世,道德纪六经。李健书法
草堂开人日,芝兰长子孙。
清代书法家吴华源
札曜天文衣题锦字,山不举燧海无惊波。高邕
艮背园庐?飞乡邑,博楤经藉殚极天人。高邕
秉德义之清操,乐琴书?秋颜。伊立勋书法对联
明月无幽意,清风有激情。王原祁的对联
万年老竹化为舆可,大地春水尽是天随。戴恩溥
意气纵横秋露,襟怀澹宕春风。陈鸿寿
古松奇似老名士,初月媚於新嫁娘。安徽张树侯
曾三颜四,禹寸陶分。龚望精品隶书对联
读书事业古相许,为证风流今在兹。陈亮畴书
潇洒青霞赏,优游丹禁通。莱阳进士王垿
天舆三台并,儒开百代宗。于右任
以道卷舒犹自适,舆时消息得天游。吴郁生
天山行秋戊己蔚,石室养春甲乙汤。状元张謇鱼子金六尺大对联
雄鸡一唱天下白,喜鹊双飞地上春。张希文
闲愁消遣慿三酉,冷语揶揄喜半聋。费新我
东湖西浦渊潭相似,佳树流泉书史自娱。陆润庠
登楼秋色侵衣冷,卷幔山光绕座前。华世奎
六十曰耆惟仁者寿,九五其福俾炽尔昌。状元刘春霖
闲寻野寺听秋水,时酌山醪读古书。陈宝琛联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传嘉仪对联
闲看秋水心无事,长揖丰年贵有馀。清:许乃普
仁声已逐春风到,佳境时为暇日游。陈希祖
笑语炎天出冰雹,口吻排撃含风霜。谭延闿
修竹长松不曾形迹,高崖淡涧未觉新奇。谭泽闿
秋灯觅句淡,深院酿花迟。常任侠
鳯侣鵉俦许自由,螽斯麟趾欣同咏。
言必典彝行脩坛宇,门无尘杂家有赐书。肃亲王
祖述家业先以敬让,覃思旧制稽之中和。刘末林
养精神读书,尽力量为善。张謇书法对联
研史鉴今寒窗古寺,观云听雨奇石空潭。严昭裕行书
相舆观所尚,时还读我书。乾隆书法家铁保
古藤饮涧通猿径,老树留腔借鹭巢。吴徵
大对联
龙马精神海鹤姿,芝兰气味松筠操。清杨守敬对联
图其艰以思其易,言有物而行有恒。王献琛
书法
发菩提心宏正法,运般若智利群生。茗山大法师对联
敷土奠山大禹力,播谷脚稼后稷功。吴佩孚
一生仾首拜梅花,四海论交求古剑。曹鸿勋对联
秘色甆瓯翥鳯团,下巌石研浮龙剂。李广鸿
夕阳射古寺,微雨怜好华。王一亭
?林旭日鸣山鸟,秋柳斜阳噪晚蝉。徐世昌
剑气非关月,书香不是花。王学仲
百年休问几时好,万事只从明日看。王文治
芳草有情雁横南浦,夕阳无语人倚西楼。陈孚恩
芙蓉夜月开天境,杨柳春风拥画图。徐觉
绿树隂浓云掩阁,丹山羽振鳯凌霄。张祖翼
十亩苍烟秋放鹤,一帘凉月夜横?孙嘉梦
梅花诗骨格,焦叶畵精神。秦骏声
林深幽静无寻处,松老清奇不问年。清代曹广桢
茶磑细香供隐几,松风幽韵入哦诗。何维朴
祖宗功德俎豆千秋,子孙燕翼益寿万年。清赵以炯
仁义为友道德为师,风霜其操铁石其心。杜凌汉
倚石疏篁斜见屋,俯池老树曲通桥。藏书家章钰
清似钓舩闻夜雨,炯如流水含青苹。吴永
长畛俳佪桒重,青洲步拾兰苕旾。许承尧
地胜顿惊诗律壮,气增不怕酒杯深。陈鸿寿
剑客酒客慷慨至,梨花梅花参差开。民国
明月清风深有味,写生卷有四时春。纪晓岚
青山隔岸迎人去,长风吹月送诗来。
云鹤有奇翼,瑶草无尘根。
在有酒时舞墨,於无佛处称尊。
风摇竹影有声画,雨打梅花无字诗。
笔老诗新疑有物,水清石瘦亦能奇。清光绪状元王仁堪
诗如岛佛偏工瘦,书佀坡仙不碍肥。清
翰林 文斌
云垂海立文章气,玉粹金和道德光。张伯英
百花开处松千尺,众鸟喧时鹤一声。
心宽勿嫌居室小,身安何用积金多。进士
王振生
立脚怕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清乾隆汪镛
城隅绿水明秋日,江上诗情为晚霞。
振缨尽祗肃,飞盖相追随。翁同和
子固精神坡老气,茶山衣钵放翁诗。曾熙
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张照
金章玉质盖代之华,时雨卿云斯人所望。光绪年间
敦诗说礼藐然高厉,琢质繍章耀此声香。洪钧
皓月描来双影雁,寒霜映出并头梅。谭泽闿
春风拂槛露华浓,秋月当窗云影淡。张之万
脩柯翳竹石,古松(大下面一个止)龙蛇。孔令谷
神妙独超伦,纎穠皆合度。崇祯十年状元刘同升
日晚爱行深竹裏,月明多上小桥头。民国文坛名流沈宝昌
繍谷只应花自染,镜潭常舆月相磨。潘昌煦
石畔坐消无事福,花间补读未观书。葛介屏
万顷烟波鸥世界,九秋风露鹤精神。葛介屏
海寉风清皎如玉立,云龙气象动舆天游。夏子钊
巌上松多连石立,园中笋每过墙抽。庄蕴宽书联
小诗戏拟孟东野,後学过呼韩退之。沈卫
名高西谷,颂献南山。范明枢
光风嘉月四时新,汉壁秦璆千岁品。孔德成
光明晃耀如星月,智慧境界等虚空。弘一法师
剑气非関月,书香不是花。王学仲
十字长存延陵碑石,千年刻纪武梁祠堂。徐三庚(1826-1890
芝草具繁嘉木毕植,新桐乍引旧竹犹存。陈希祖
陈孚恩
君子作仁光精照耀,天下大喜福禄来存。陈希祖
陈孚恩
窗含水曲琴书韵,人读花间字句香。姚俊卿
岂为隂何用心苦,最怜稷契许身愚。钱振鍠
人间魂梦空颠倒,神女生来不得知。钱振鍠
立定脚跟处世,放开眼界读书。
明月松间照,春风柳上归。
绝妙中郎石,无双祭酒经。李瑞清
水如碧玉山如黛,花有清香月有隂。清梁世焯
君子有容其德乃大,圣人无欲此心常恬。清代晓岚姻贤侄李德源
瑞凝橘井桂兰同乐,祥绕槐堂鸾凤亦鸣。严太平
桂子秋风天上,杏花春雨江南。葆初
霜清玉斧看脩月,沙煖银河自种星。钟孟鸿对联
九数能齐天道度,六书具见圣人心。清代吴熙载先生
自扫竹根培老节,愿携茶具作清欢。王序
春水每随生气足,崇山当舆大年齐。清王文治
晓山秀润浓於畵,老树清苍瘦入诗。潘龄皋
欲寄鼠须并茧纸,君看龙尾岂石材。郑孝胥(光绪举人
太华奇观万古积雪,广陵妙境八月惊涛。李彪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张士锃
树林幽翠满山谷,清风日舆幽人言。翁同龢对联
山花春世界,云水小神仙。钱君陶
金简文成三箧秘,紫泥书卷五云多。潘龄皋
古木阴凉留过客,空山朗月照幽人。潘龄皋
秋似美人无碍瘦,山如好友不妨多。张问陶
幽人自种千头橘,稺子新畦五亩蔬。金棻对联
清坐使人无俗气,虚堂尽日转温风。顾濂书法对联
财似春潮乘风来,雨卷珠帘绣阁晓。
履虎践冰畵於客宾之馆,披氅乘舆望若神仙中人。张伯英
扇写归田赋,屏张初雪图。何绍基
读圣贤书三思有益,做仁义事百忍无忧。张树明
未忘麈尾清谈兴,尚耐蝇头细字书。光绪23年拔贡孙蒙起
树德建言日新采,腾声飞实勋荣家。毛主席老师符铁年
北斗南辰著百岁籍,左彝右鼎坐两罍轩。晚清进士祝廷华
难从陆羽毁茶论,宁和陶潜止酒诗。清
张骞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骆成骧
晋砖五鹿宜孙子,汉洗双鱼大吉羊。翟云升
题品云山归画卷,收罗风月到诗篇。进士郭尚先
但作得来皆事业,若推不去即因缘。陈介祺
萱闱日永三(?尚加耳朵旁)胪欢,榴阁香醲七旬介祉。状元刘春霖祝寿对联
策马来游花放处,泛舟时出柳荫中。陈修榆
欲寡过而未能,常耻躬之不(违)。翟文升
戏掬清泉洒蕉叶,自锄明月种梅花。清代庄蕴宽
屏藩勲绩高三事,膏雨旬宣编八州。
周鼎商彝见蝌蚪,剡藤蜀茧照松烟。笠泉傅淦<傅斯年的祖父>
鹤群常绕三珠树,鳌(?)高瞻五色云。清代刘墉父亲
刘统勋
花影忽生知月到,笋根不(?)待春雷。同治进士《润生钮玉庚》
词源倒倾三峡水,笔阵横扫千人军。
大翼垂天九万里,高松拔地三千年。孙衣言
白也诗无敌,褚公书绝伦。翁方纲
茶帘清舆鹤同梦,诗榻静听琴所言。乾隆进士吴锡麒
瘦影在窗梅得月,凉云满地竹笼研。
譬彼客卿服膺高士,同夫関令物色异人。何绍基
身入醉乡无畔岸,气吞云梦略从容。何维朴
长处於世,须尊所闻。王端
白菊红蕖相妩媚,高人韵士或往还。曹鸿勋
巌前依仗看流水,松下横琴待鹤归。石兆麟
蓬岛春生柏年海岳,灵芝秋实松纪神仙。赵穆
愿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但饥时餐倦时卧醉时讴。
谈极五际翫慕三古,订铨百氏沿泝九流。华世奎
所抱自当为将相,斯人岂合老山林。咸丰进士----颜士璋
能吃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倭仁
汉镜词仙人不来老,晋専字君(宜)高官。李育
十年不入纷华域,晚岁犹存铁石心。吴湖帆
南山颂上无极,北海尊中不空。李瑞清
昌黎为诗原本经传,仲长乐志呼吸清和。楮德彝
寒与梅花同不睡,闷寻鹦鹉说无聊。杨守敬
石出涧中苍虎渡,松当云半老龙行。黄龙
知味人当风月夕,多情心爱雨花天。潘龄皋
静者心多妙,飘然思不群。咸丰翰林胡毓筠
诗咏好逑歌兴南国,君子淑女喜恰东床。贺喜对联
浅深看水石,来往逐云山。朱克敏
炽炭一罏贞玉性,浓霜千磵老松心。江友樵
典琴赊酒吟萧寺,问柳寻花到野亭。光绪举人何朝章
道德神仙增荣益誉,福禄欢喜长乐永康。萧锦忠状元
梨云满地不见月,松涛半山疑有风。吴湖帆
落日云同飞鸟尽,春山树杂晓烟多。何绍基
雪车冰柱风标似,秋月春云意度同。梁同书
照我灯花宜酒食,逢君烟水话菰芦。李佐贤
屈两足坐悟本始,悦众人目非至文。何绍基
笔舆冰瓯雪椀清,句从月胁天心得。刘墉
辞章奔放若天马,简(应为草字头)帖古秀临来禽。沈曾植
山容奥异有灵气,中间得失颇难评。何绍基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赵古泥
奇书古画不论价,红树青山合有诗。贾鸣梧
数笏石存山意思,一帘花得月精神。清末状元王寿彭
春秋风月赏,左右图书欢。
情词超迈高常侍,书法清圆赵集贤。清状元陆润庠
怀古人若不可及,生今世岂能无情。台静农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人间盛事今全得,海内声华并在身。清高凌霄
歌词自作风格老,诗卷长留天地间。孙思敬
酝成春酒谁斟酌,钞得新诗自(?)讎。陈鸿寿
持山作寿,舆鹤为群。韩天衡
碧山人来明月作画,金尊酒满奇花初胎。清杨荣绪
仙露明珠,松风水月。葛月潭
至人无心亦无法,古者养民如养儿。翰林白遇道
凤子传香花开富贵,龙孙衍庆竹报平安。翰林白遇道
中堂内容是:“浩生不害问日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为善?何为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诗家幸有巌华谷,心镜忽入造化机。陈宝琛
黄花得真侣,丹篆集仙铭。吴昌硕
能读书者天下少,不如意事世间多。
临风玉树茑萝上,承露金茎霄汉间。陈履和
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惠风和畅游目骋怀。汪鸿藻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工部文章如虎变,羲之妙笔在鹅群。杨杰
瑶台含雾星辰满,仙峤浮空岛屿微。周情
周情行道有时立身得地,倚天有(?)画日须才。李素对联
疏影在窗梅得月,凉云满地树笼烟。魏恩锡
效张公多书忍字,法司马广积阴功。恩杰对联
兰气清和引群品,水怀虚静寄一天。高振宵
偶穿山径拾松子,闲过溪桥买菊花。华世奎
满庭诗景飘红叶,旧馆秋阴生绿苔。宋育德光绪甲辰翰林
道从文字窥三极,家近湖山拥百城。朱元树
光绪30年翰林
美酒饮教微醉後,好花看到半开时。苏渊雷
妙手胜金丹,专科循古法。清末光绪甲辰举人
采菊东篱下,读书秋树根。翁同和
常得正念,志行大千。
鹿苑泽光聚福慧,鸣琴景色呈吉祥。邱振中
传家德教崇儒雅,行世高文蔚国华。光禄寺署正、举人梁国瑞
论易朱云折其角,说诗匡鼎解人颐。同治翰林汪鸣銮
文章华国润鸿业,诗礼趋庭多象贤。白赓梅
闲涂故纸偿诗债,细检吟牋伴酒杯。刘春霖
俪傥纵谈天下事,才华拓駈古人风。陆恢
山随画活云为诗留,鹤有仙心花如人意。光绪山东曹鸿勋
风生江浦千颿晓,月满山城一笛秋。曾国藩
诗有别才归正(?),字无俗体爱来禽。毛承基
不设藩篱恐风月被心拘束,大开窗户放江山入我襟怀。吴廷康
桂子落秋月,落花羞玉颜。王一亭
秋月春花不少佳处,高山流水别有知音。民国
道心一明月,人境几浮云。康有为
初月奉橘,中秋送梨。石开
实事求是,和光同尘。赵之谦
天下事当撒手作,世间人到信心难。黄兴
离别不堪无限意,艰危深仗济时才。谢无量
雅言诗书执礼,益友直谅多闻。民国名儒钟应熙
春风有信来廿四,太华之高极五千。柏文蔚
褚虞著述唐贞观,王谢壶觞晋永和。何蒙孙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华人德
矮纸凝香供小草,浅瓯吹雪试新茶。高式熊
鸳央在梁鱼在藻,松柏有心竹有筠。刘墉
戯担赬土泥茶灶,祗欠青山种木奴。谭泽闿
品药不以甘为上,制桐则於焦亦佳。谭泽闿
蓬莱去此无多路,田园荒尽尚微苗。吴佩孚
大江东去,天马南来。肖娴对联
风流人物东西晋,台阁文章大小苏。王缄三
多种梅花吟好句,遍寻蕉叶写新诗。宋玉麟
遥山向晚更碧,秋云不雨常隂。梁启超
竹隂在地清於水,兰气当春静若人。溥佐
棐几只摊淳化帖,雪瓯频试敬亭茶。梁同书
彭泽漫知琴上趣,焦坑闲试雨前茶。冯文蔚
试碾露芽烹白雪,直教霜枿放萅妍。清陈介祺
为删绮语微存戒,即使清吟亦费才。沈寐叟
雕盤大漠寒无影,冰裂长河夜有声。
何日扬雄一廛足,却追范蠡五湖中。民国大书家谭延闿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流云吐华月,修竹来清风。李瑞清
碧落翠微好将息,红莲绿水本优游。左孝同
思见雄俊士,幸遭圣明时。冯玉祥
繙书有味佀谏果,饮酒此心同活云。曹鸿勋
一日小(佛)鱼吐沫,半夜清香荔(燕)襟。谭延闿
昼日明窗闲试墨,寒泉古鼎自烹茶。穆棣
卓识奇思迥超凡俗,青钱中选如日之升。黄自元(同治七年榜眼)
一路枫林人潮古篆,汉代风诗楚国存骚。沈增植
唐人杂画称程雅,汉世传经有伏生。
读古寄怀千载上,惊人佳句六朝前。袁阜存
足为山引不作自骋,目喻水流以卧当游。民国主席谭延凯书法
室有芝兰香自异,人如碧玉品犹高。
考传念图览其旨趣,展诗发志著之话言。罗惇衍
隔岸春运邀翰墨,傍烟垂柳报芳菲。清代铁保
平生不肖低头语,一声唤醒世界人。(题雄鸡画)
名碑临罢工藏拙,佳句吟来少胜多。张玉昌
鸾凤呈祥王家风度,芝兰兆瑞谢傅阶庭。溥儒书法
人入画图中,春在江山上。戚庆隆
赏先贤墨韵,扬客家精神。温文茂
春发其华秋结其实,兰亭脩禊暮春之初。袁希濂
谢傅心情托山水,子瞻风骨是神仙。吴三桂后人民国吴景濂
松涛在耳声弥静,山河照人清不寒。民国县长高克敏
桃筵启瑞来彩承欢,葭管囘阳萱帏衍庆。清末名家八言贺寿联
浮云窥海月,微雨坠天花。康有为
超以香外,得其寰中。月潭
润色且以文章供,自然富贵出天姿。姚远之
有人载酒寻诗去,曾自携锄种月还。李刚田
引觞和会趣舆春长,咏竹清娱兴随情寄。林则徐
山巌目幽邃,蘺菊最清妍。袁希濂对联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程颢
日移帘影临书案,风颭瓶华落砚池。管峻
明代圣贤赵维新
中堂还分上下两部分中。上面是宋代汪洙《神童诗》中的四句: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下面是杜甫《秋兴·蓬莱》:
蓬莱宫阙对南山,
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
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
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对联是:
春风杨柳鸣金马富,
晴雪梅花映玉堂贵。
诗书古之泽,忠义性所敦。伊秉绶对联
墨花点笔浓云黑,瑶草入帘春雨香。郑孝胥
烟波淡荡摇天碧,楼殿参差倚夕阳。杨仁恺
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雨开。杨仁恺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杨仁恺
春风不变阳关雪,桑叶先知胡地秋。杨仁恺
春连三峡暮云起,潮送九江寒雨来。杨仁恺
万丈赤幢潭底日,一条白练峡中天。杨仁恺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顷低。杨仁恺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杨仁恺
巌溜喷空晴似雨,林萝蔽日夏多寒。杨仁恺
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杨仁恺
柳占三春色,荷香四座风。杨仁恺
大江东去千峰翠,爽气西来两袖清。杨仁恺
草衔长带桐垂细乳,琴号珠柱书名玉杯。曹典初,清
襟度静悬秋月影,文章高振海涛声。启功
紫荆花茂同堂乐,丹桂根深累代荣。刘道元
和气春如海,文澜月在天。戴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