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解释属于法律
A. 立法解释属于法律正式解释吗
立法解释具有法定的效力,当然属于正式解释了。
B. 司法解释属于法律吗
法律分析:司法解释不属于法律,但它具有法律的效力。法律解释有三种,分别是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和司法解释。其中的司法解释又分三种: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解释和最高法、最高检联合作出的解释。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一致适用的执法办案依据是司法解释。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规定》第五条司法解释的立项,由最高人民法院各审判业务庭、室,根据审判工作中应用法律的问题,提出意见,经研究室协调后,分别报分管副院长批准。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认为需要作出司法解释的,由有关审判业务庭、室直接立项。司法解释立项后,送研究室备案。
C. 据《立法法》的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哪个部门
《立法法》的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四十五条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
(一)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
(二)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
第四十六条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
(3)立法解释属于法律扩展阅读:
关于行政法规解释权限和程序问题
1、凡属于行政法规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者作补充规定的问题,由国务院作出解释。这类立法性的解释,由国务院法制局按照法规草案审查程序提出意见,报国务院同意后,根据不同情况,由国务院发布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发布。
2、凡属于行政工作中具体应用行政法规的问题,按照现行做法,仍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感到解释有困难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对其作出的解释有不同意见,提请国务院解释的,由国务院法制局提出答复意见,报国务院同意后,直接答复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同时抄送其他有关部门。
3、凡属于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的解释问题,仍按现行做法,由国务院办公厅承办。涉及行政法规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可征求法制局的意见;涉及法律解释的,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办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D. 立法解释是法律渊源吗
立法解释与法律有相同的效力,是正式渊源,但司法解释不是正式渊源
E. 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法律条文所作的解释属于___
抄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法律条袭文所作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和法律。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明确规定,凡关于法律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凡属于地方性法规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由制定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或作出规定。关于法规的应用解释问题,该决议规定:“凡属于地方性法规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进行解释。”
凡属法律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或者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是为立法解释。
在我国立法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大各部门委员会以及省级人大常委会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解释的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F. 立法解释到底是不是法律啊,我始终搞不清楚,如果这些法律解释不是法律的话,是不是只能归属于规范性文件呢
立法解释是法律,在法庭时是可以直接援引的,可以作为定案依据的。人大常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就太低等了
G. 中国法的渊源中,“立法解释”是属于“立法”吗
立法机关有关所立法的解释是指立法解释吗?
是
“司法机关的司法判例和法律解释”版中的“法律解释”指的是司法解权释吗?
是.如果没有这个大前提的话,法律解释就可能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等.
行政解释属于直接法律渊源吗?
行政解释这一概念并不存在,行政机关对自己立法(如规章)的解释仍称立法解释。
说道直接法律渊源,是指可以在诉讼中直接作为法律依据的法律渊源,道德规范和正义观念,社团规章和民间合约,外国法,理论学说特别是法律学说都不属于这一类。
H. 什么是立法解释
就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已经生效的法律作出解释,该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立法法》第四十五条 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法律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
(一)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
(二)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
I. 司法解释和立法解释怎么区分和联系
1.制定主体不同,一个是司法机关,一个是立法机关。
2.针对性不同。前者是对法律法规的具体应用做了解释,后者是针对术语概念进行解释。
3解.释效力不同。一般来说,立法解释效力更高。当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相抵触时,以立法解释为准。
两者的联系是:都是对我国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解释。
司法解释指司法机关对法律、法规的具体应用问题所做的说明。对某一案件在适用法律上所作的解释,只对该案件有效,没有普遍约束力。最高法院所作的解释,对下级法院通常具有约束力。违背宪法与法律的司法解释无效。
立法解释又称法律解释,是立法机关根据立法原意,对法律规范具体条文的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定义所作的说明。作出法律解释的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
(9)立法解释属于法律扩展阅读
立法解释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法律草案在审议通过,立法机关所作的起草说明或者对法律草案的修改说明,当法律草案通过后,其“说明”也视为一并通过,“说明”中有关适用法律的具体解释也自然就属于立法解释的范畴;
二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正在施行的法律的有关条款的具体含义等问题所作的解释;三是在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法律规范的行政解释和司法解释出现原则分歧或者对有关法律适用的理解不一致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处理时,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立法解释。
实践证明,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对法律规范的具体含义进行立法解释活动在国家的法律实施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徒法不能自行”,必须要经过司法机关的活动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但法律规范基于其自身的特点不可能过于具体和明确,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在理解和适用上的偏差(如农村村、社基层组织人员能否视为“国家工作人员”而成为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的主体等)。
此外,由于“最高两院”都是“司法机关”而不是立法机关,它们在各自具体的司法活动中对所适用的法律规范在理解和掌握时难免没有局限性,因此,这时就特别需要相对独立于司法机关之上的立法者自己对立法进行客观公正的解释,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司法解释可以分解为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分别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行使。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1981年6月《关于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的规定,“凡属于法院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法院进行解释”;“凡属于检察院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解释”。
根据立法机关的授权,“两高”在审判、检察工作中,针对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相继制定了大量的司法解释及其他具有司法解释性质的规范性文件(如批复、答复、复函等),这对正确、及时、有效地执行国家的法律、法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家立法也起着拾遗补缺、举足轻重的作用,司法解释不仅成为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重要渊源,在我国法律解释体系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J. 法律解释属于立法活动吗
法律解释从性质上来看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立法活动的继续,但是回不能完全被认答为是立法活动。法律解释指由一定的国家机关、组织或个人,为适用和遵守法律,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政策、公平正义观念、法学理论和惯例对现行的法律规范、法律条文的含义、内容、概念、术语以及适用的条件等所做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