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三宝
① 老子的三宝是什么
老子是道教三清之一,后三清分家后自己创立了人教,那么老子的三宝指的是哪些呢!老子的三宝是一为慈,二为俭,三为不为天下先!
② 道德经·我有三宝的介绍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李耳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③ 道德经·我有三宝的译文
天下都说我道大,大到无形,只有大形,所以能成无形;若有形,早已成为细小了。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慈爱所以能勇武;节俭所以能宽广;不敢处在众人之前头,所以能成为万物的尊长。现在有人割舍慈爱而搞勇武,舍弃节俭而搞大规模行动,舍弃退让而搞领先,就会死亡。那慈爱,用于作战就可取胜,用于守卫就会坚固。天将建立之事,则以慈爱去卫护它。
④ 老子三宝的意思,解释一下
原文解释为:“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三宝:"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解释:
慈,很多人都翻译成仁慈,慈爱。这种翻译过于狭义。其实老子的慈,实际上就是孔子说的仁,小则爱身边人人,大则爱天地万物。这种爱与我们所说的感情上的爱又有区别,不是刻意的,而是万物自身都具有的。
俭,很多人认为就是勤俭、简朴。实际上老子的意思更接近于他自己所说的“朴”,接近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也就是老子“无为”思想的用,无为不是无所为,而是看似无为而无不为。这个具体再往下做形而下的解释就比较复杂了,暂时打住。
不敢为天下先,解释起来,实际上老子自己在后面自己做的解释,例如“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而身先”。另外还有一层意思,老子没说出来,不敢为天下先,并不是要你为天下后啊,要做到不将不逆,恰到好处,才是真正的宝。也就是儒家所说的中庸之道。
(4)道德经三宝扩展阅读
其他解释:
三宝之首的“慈”,为“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体现了老子珍爱生命的思想。只有能够像珍爱自己的性命那样珍爱天下人的生命的人,才可以信赖他将天下交付于他。宽容,更是“慈”的中心思想。
这也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一个人如果能严格的孔子自己的思想行为,宽容的对待他人,以德报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必然能受人尊重。
二宝“俭”的根本在于养性。“俭”的原则是指人活于世应该多为他人着想。老子是想让人们“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把“俭”作为自己处事的标准,从为社会和他人付出中获得幸福快乐,就能得到延年长寿之道。
三“不敢为天下先”为养心之道,体现了老子“无为”的思想。“不敢为天下先”的实质在于告诉世人要具有一个谦逊卑微的心态。只有谦逊卑微的心态才能让自己放低自己的姿态去感受道家思想。感受老子思想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启发。
⑤ 道德经·我有三宝的出处
《我有三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⑥ 道德经中“我有三宝”第三宝为何这么多字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内持而容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⑦ 《道德经》所揭示的道家三宝到底是什么含义
道家三宝:(一)学道者「道、经、师」(二)修道者「精、气、神」(三)行道者「慈、俭、让」。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⑧ 道家的四大天师都有谁所说的“三宝”,“三宝”又是什么!
四位大天师分别是张道陵、葛玄、许逊和萨守坚,而三宝指的是学道者「道、经、师」、修道者「精、气、神」、行道者「慈、俭、让」。
⑨ 道德经·我有三宝的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