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治和法治
A. 什么是法治和人治
人治是“法治”的对称。又称“贤人政治”。关于依靠执政者个人的贤明治理国家专的治国方式和理论主张。在属中国,儒家的政治思想中提倡人治。如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礼记·中庸》)。孟子也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孟子.离娄上》)。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对于现代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是真正的法治。
B. 法制和法治的区别是“水治和刀制”吗
法制主要是指一种体系,包括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等,可以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专内战和无政府除属外)都是法制国家,中国古代王朝,特别是唐宋以来的王朝,制定过相当完善的法律规章,也能算得上是法制。
而法治更多体现为一种文化和观念,以法制为基础,可以说所有的法治国家都是法制国家,而法制国家却不一定都是法治国家。在一个法治国家,法律超越于一切权力之上,主导着社会生活。现在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是法治国家,而许多发展中国家虽然也有法制,但是还达不到法治的程度,中国古代王朝没有一个算得上法治。
在一个专制王朝,皇帝或国王就是法律;在一个独裁国家,最高领袖就是法律;而在一个法治国家,法律就是皇帝,就是国王,就是最高领袖。
C. 法治与善治
法治与善治相辅相成的,善治就是利用道德伦理约束人的行为,如果道德约束不住,就利用法律来约束,所以建设法治社会要注重法律建设也要注重道德建设。
D. 法治和人治有什么区别怎么样结合的
法治与人治有三大区别:
法治与人治区别一:法治是多数人之治,法律是大家合意回的表示,全民意志答的表示;而人治是一个人的意志,凭批示。如古代帝王经常凌驾于法律之上,仅靠皇帝一个人的意愿来决定。多数人之治和个人之治,都是治理,但意志来源和代表性不一样。这是法治和人治的最重要的区别。
法治与人治区别二:事先之治还是事后之治。法治是按照事先建立的法律规则进行法律适用,“十二铜表法”,“商鞅立信”,都是事先立了规矩,向社会宣告颁布,令出必行。包括立法者自己,也要坚决遵守,这都是事先立法。而人治是事后立规,便宜行事。发生事件之后,再随机出台处理原则,随势而为,政策治国,跟着社会状况,随时变化。
法治与人治区别三:是理性之治,还是运动之治。法治是将矛盾带上法庭,理性管理国家。让国家按照秩序,以法治的渠道来解决,稳妥而恒定。而人治是搞运动,像到处游行,把嫌疑人拉到广场上宣判,公开处理,一下子从重打击,一下子从轻放过。我们强调法治,就是要限制那种不受制约的随心所欲的权力。即将权利关到笼子里面。
E. 高手解释一下刀治(法制)与水治(法制)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回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答于“人治”而言的。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F. 为什么说法制是刀制,法治是水治啊刀制和水治有什么区别
制度是死的,对应刀就是刚的
治理是活的,对应水就是柔的
如此,明不?
G. 法治和人治,法治和法制的区别
法制、法治以及人治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首先,从约定俗成的意义上说,法制和法治两个概念的用法历来不同。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它是相对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以及其他各种制度而言的。
法治则是与人治相对的一个概念:主张法治意味着否定人治,赞成人治则意味着反对法治。
法治和人治被人们在对立的意义上加以使用,在中外历史上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思想家政治家如孙中山等也倡导以民主政治和法治取代封建专制政治和人治,并有精辟论述。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历任领导人中,也同样是在与人治相对的意义上运用法治一词。
其次,法制与法治两个概念的内涵不同。法制的基本内涵是指法律以及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相关的各种制度(如立法制度、司法制度等)。法治的基本内涵是与人治不同甚至对立的一种治国理论和治国方略或原则。作为一种治国理论,法治和人治探讨的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关键问题。“法治论”认为,关键在于要有一套良好的法律制度,并予以充分实施;“人治论”则相反,认为关键在于国家领导人是不是贤明,“法律只能作为办事的参考".主张法制并不意味着否定领导人可以发挥巨大作用,而是认为领导人贤明与否不应成为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所在。作为一种治国原则,“法治论”主张法律应有极大甚至无上的权威,不能听任个人和组织的权威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治论”则相反,它主张或默认组织和个人的权威高于法律的权威,权大于法。
再次,虽然法治与法制具有内在联系,即实行法治必须要有法制。但我们不能说有了法制就必定有法治。从人类的政治法律实践看,任何国家在任何时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法制,但却不一定是在实行法治,如当年希特勒统治的德国和蒋介石统治的中国也有法制,但都不是在实行法治。
最后,即使在动态意义上理解“法制”,也与现代意义的“法治”相去甚远。“法制”的动态含义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简单地说就是有法可依,依法办事。对此,我们可以提出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有什么法?“恶法"还是“良法”?二是如何才能保证做到“依法”?“依法”的程度如何?显然,这些都是动态意义上的“法制”概念所不曾也无法回答的。与此不同,现代“法治”与民主政治密切相关,它不局限于形式或逻辑意义上考虑问题,不单纯以“有法”、法律完备为满足,还要求在价值层面上考虑法律的好坏,而且,作为现代“法治”的一个鲜明特征,它还强调《宪法》和法律应该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因此,现代“法治”要求在法律制定和实施的各个环节上贯彻民主原则,实行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分离和互相制约,严格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法律的正当程序原则。
H. 什么叫人治和 法治
所谓人治,来就是国家以一套严格的道源德制度去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产生社会秩序。要使道德高度变为德治,必须以权利的不平等和权力的不制衡为前提。常见于我国的封建社会.用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利去进行国家的统治,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法制是一种正式的、相对稳定的、制度化的社会规范。法治与人治则是相对立的两种法律文化,前者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规则(主要是法律形式的规则)的普适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后者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主体的自觉性、能动性和权变性。虽然法律也是由人来制定的,而且法治也不排斥人的能动性,但从法律的制定、执行到修改都必须按照法律本身制定的规则,人的能动性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而不能超越法律,这正是法治内在的本质要求。
I. 水治与刀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水治与刀制的主要区别是方法不同。
“水治”之法治强调的是动态的法律体系和法律的实际施行,刀制只注重形式。人们形象地把“制”称为刀旁制,而“治”则为水旁治。刀者,专政工具,而水,寓意平之如水,后者才是法治的精髓所在。从法制到法治,虽仅一字之差,却是治国思想的一次重大突破,在我国法治建设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关信息:
“法治”与“法制”二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行法治必须运用法制来治理国家,法制又需要通过法治来体现。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和法制建设尚不完善,长期以来形成的权力至上的传统观念和人治习惯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及人们的思想中还有一定的影响,法律权威至上还没有稳固地树立起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权压法等问题时有发生,干扰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及司法不公的现象,人民群众反映还较强烈。
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突出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更明确,要求更高,对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J. 刀制与水治的区别
刀制就是指体制,制度,法制,就是以法律为主体为核心的政治体制。
水治只是行为方式,法治,就是用法来治理这个国家,只体现了具体的术,就是行为方式,而没有说明到底要依法,还是依权。是披了法律羊皮的专制体制的假面具。
所以,真正的法律社会,法制国家,应该是刀制。
试想,没有以法律为主体为核心的体制〈法制〉,怎么可能会有依法治国??那就只能是,依权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