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的功利性

道德的功利性

发布时间: 2022-01-23 18:07:03

道德的作用

首先,道德对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其次回,道德是影响社会答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第三,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是进行阶级斗争的重要武器。

第四,道德通过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发生影响,从而间接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第五,道德对社会稳定和人们日常生活及交往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的维护和保证作用。

道德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关系是普遍的现象,但它所起的能动作用却具有不同的性质,存在着革命与反动、进步与保守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充分肯定道德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能动作用,但并不把它看作是变革阶级社会经济关系的决定性力

⑵ 道德具有什么性

功利性

⑶ 什么是道德的两重性

每个人都有向善的一面,也都有向恶的一面,这就是道德的两重性。道德的两重性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一是在标准上,对自己要求一个样对别人要求又是一个样;一是在行为上,私下里一个样,而在公众场合又是一个样。比如有些人要求别人要廉守奉公,而自己却大把大把地侵吞着公众的财产;有些人背地里满肚子男盗女娼,而当众却又道貌岸然;有些人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让孩子见了小偷或抢劫的千万不要多管闲事,如果抢到了自己赶快把钱给他,遇到危险赶紧保护自己;但却希望别人个个是见义勇为的英雄。

⑷ 简述道德的本质及其功能

1.本质:复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制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2.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其主要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4)道德的功利性扩展阅读

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称之为得;合起来解释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会中的一切。丑德不称其为德,所以,道德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属于中性。

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方向、方法、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道德双修是人生的哲学。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⑸ “功利性”是什么意思

“功利性”意思是:(行为等动作)带有追求眼前物质上的功效和利益的性质。

拼音:gōng lìxìng

例句:当你做事情不带有功利性的时候,你就能轻易交到很多的真心朋友。

分词解释:

1、“功利”的意思:指眼前物质上的功效和利益,中性。

引证:现代艾青《我的父亲》诗:“我曾用无数功利的话语,骗取我父亲的同情。”

释义:我曾经用无数带有追求眼前物质上的功效和利益的性质的话语,来骗取我父亲的同情。

2、“性”的意思:后缀,加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抽象名词或属性词,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性能。

组词:党性、纪律性、创造性。

(5)道德的功利性扩展阅读:

相关词语:

1、功名利禄[ gōng míng lì lù ]

意思:指名利地位。

出处: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只因功名利禄得不到保障,所以他们便想到要和流寇苟合,铤而走险。”

释义:只是因为名利地位得不到保障,所以他们就想到和流动的盗贼合作,采取冒险行动。

2、富贵荣华[ fù guì róng huá ]

意思:旧时形容有钱有势。

出处:宋·沈作喆《寓简》:“一涉世俗;虽荣华富贵中;无一切如意事”。

释义:一旦涉及世间的俗事,虽然有钱有势,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如自己的心意。

⑹ 道德是否具有功利性

个人认为是具有的。
功利有三个意思
1. 指眼前的功效和利益。多含贬义。
2. 功业所带来的利益。
3. 指功名和利禄。

道德带来的自我完善,也属于个人的一种收益吧。

⑺ 为什么现在的人功利性如此强道德感去了哪里

因为现代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唯一的信仰就是钱

⑻ 什么是道德功利观

道德与功利是二千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先秦时代各家各派争论不休的义利问题其实上就是道德与功利的前身。直到现在,尽管功利主义一直强调着物质要求高于一切,然而,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会注意到,道德事实上是无法从我们的生活中完全隔离的。这里,我将引出一个老人白芳礼,如果有些人了解他,可能很明白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如果不了解,请点解我所提供的链接 http://news.sohu.com/s2005/05fangli.shtml 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注意到,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舆论关注点,都将目光定位在了赚钱上,我今天想请大家静下心来想想~关于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到底是赚钱重要,还是道德重要?请注意~我指的不是对于个人来讲,而是个人在社会中的问题 (在道德范围内赚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二千多年前,古印度有一对很著名的夫妻。提出了一个问题,妻子问:我们为什么赚钱?丈夫回答:为了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妻子又问:那么全世界所有的财富能使我长生不老吗?丈夫回答:不能。于是妻子说:那么我要这些不能使我长生不老的钱有什么用? 赚钱固然是好,关键是,我们应该树立一个怎么样的金钱观!赚钱——属于功利问题,可是,金钱观是属于道德范畴的问题。我们常在想,如果我有五百万,我要去做什么?如果有五百万,我们将怎么生活?相信大家最近很留意一条消息,好像是我是怎么样得到年薪百万的。那里面那个年青人我真的很佩服,可是,我却很无奈的送他四个字:钱的奴隶。 首先应该考虑有没有那个心理素质拥有五百万,道德的底线让你认为多少是够,所以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记得我们这个市,开始往南发展的时候,南郊区的地皮一下子炒得很热,那里的地一下子升值很快,农民们在卖完了地后,给城里的亲戚打电话诉苦:一下子有了几十万,竟然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好了。当然,前题必须说明,农村中的金钱观与城市中的金钱观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有人算了一笔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娶老婆要多少钱才够?养孩子要多少钱才够?据说北京养一个孩子直到大学毕业要六十万左右,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数字会递增。这样事实上只说明了一个问题:不管是一下子拥有那么多钱的农村暴发户,还是算这些帐的城里人,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无把握能力导致了他们金钱观上的无知。 对于父辈们给的生活,我们或者是听天由命,或者是逆来顺受,我们希望的,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过得比父母那一辈要好些。然而,当我们面对林林总总的生活模式的时候,我们却迷茫了。生活圈子狭窄,造成了我们对其他人生活方式的不了解,近乎无知的状态。这种迷茫似乎有点被动性,应该主动地去思考。人要想真正体现自己的价值,就得像破茧一样,一个一个破。 我们到底需要一种样怎么样的生活?个人价值首先必须要证明的是,你到底值多少?这是无底限的。然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总让人觉得心特寒。那么,你是为了努力使自己的钱多而挣钱,还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好些而挣钱?生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你永远无法了解你到底想过怎么样的一种生活。谁知道自己到底想过怎么样的生活呢,只是一个阶段比上一阶段好一些,哪怕是持平。 让我注意到的是,当今年轻一代的金钱观(包括消费观)是相当的不正常。当我们拥有年轻的时候,我们希望的是同时拥有金钱,权利,放松的生活。其实,我们不要过于贪婪,虽然贪婪是人的本性。,人都是欲望动物。 欲望与贪婪是不一样的,欲望是可以控制的,而贪婪一词,本身就带有一种放纵不去控制的意识。简单的来说,欲望一词属于中性;而贪婪,相信大家都知道是什么词性。《奋斗》里那个陆涛他爹就一直劝告年轻的陆涛“控制”。 无论做任何事,控制,强调的还是自我的一种约束能力,而这种约束能力,恰恰就是一个具备道德自律或是在他律控制之下的人所具备的。用道德他律控制,是一种强迫式的过程。不仅仅是道德,法律上对于金钱的他律控制,也是具备很大约束力的。 很明显的个人所得税。西方的宗教国家,信仰基督或是天主教的,还会受到另外一种东西的控制。十一奉献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人听说过?如果说,在一个有基督信仰的人心中,赚钱是他生存的一个重要手段,那么信仰上帝或是基督,将每个月所得金钱的十分之一捐给教会。事实上就是在一种他律的强迫之下所做的道德自律。西方国家慈善事业做的好的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能够在一种信仰的基础之上,通过对那个信仰无比敬畏的情感而去自愿的履行社会道德所希望他们去做的事——善。不基于一种情感基础之上,单靠不断的宣扬崇高的道德意识是很脆弱的。 我告诉你们一个事实:西方人慈善事业做的好,不是因为他们不认钱,也不是因为他们的道德素养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想通过这些得到一种回报。当然,这种回报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与中国相比,这里面有文化的差异,信仰的差异。知道我在想什么呢?最近大陆有种很新兴的潮流,叫做新儒家,他们的目的是用儒家所提倡的道德自律拿到现在的社会中去用。然而他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儒家所提倡的道德自律,并不适合当作社会普遍的道德规范。儒家讲的道德自律,过于理想化,而且,也带有很强的阶级性。现在社会上不断要求新时期的年轻人得做到这,得做到那,他律只有能够融进每个人的心中,才能被人接受。 可是,要知道一件事:要求他人自律的人,事实上也在同时在做自律该做的事。只是道德这种带有很明显的理想化的东西,在现实面前几乎所有的人永远都无法完全达到道德所规定的要求。 其实还是那句话,我们得主动的将他律自觉的转换成自律。不去看别人,先管好自己。同志们,道貌岸然不算虚伪知道吗?如果一个人能够明白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至少说明他在对于道德一词的定义上的认识是正确的。然而,知礼和行礼是不一样的。知道:知“道”; 行道:我们不是替天行道,我们得为自己行道。所以,我们有权利让别人知“道”, 而行“道”,是我们自己的事。陆一鸣的道德观察,他用道德的角度去貌似很道德的去观察每个人 “道”在每个人的心中是不以言的,怎样权衡?标准不一样,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标准。真正的“道”, 还是应该在自己与社会的交集中去找。没有绝对标准的道德,也没有绝对不良的功利。讲功利,不应该以为耻;讲道德,也不应该以为荣。道德不是让一个人觉得光荣的东西;功利也不是一个人觉得没有道德光荣的东西。 儒家也没否定利的存在。如果一个有所谓道德或是有正确的功利观的人,那么他的这种道德和功利观或者说是金钱观,不会因为功利的不断增加而改变的。道德是一个人深层的东西。 现如今的大多数人不能这样做,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形成自己的金钱观。金钱观的形成,我们得要求自己有一种比较合理的功利意识,盲目的追求功利只能做金钱的奴隶。 形式是形式,道德应该属于本质上的东西。谁说的,穷人有穷人的活法,富人有富人的活法。为金钱而奔跑,到头来什么都得不到,为生命而奔跑,你将会得到所有!!! 我知道~形而上的东西肯定会被钱所打败。钱,是需要在一种约束下去获得的,我所讲的不是钱的重要性,而是一种约束的重要性。没人说钱不重要,而是说我们应该怎么样对面对钱。 功利必须要在一种道德他律与自我约束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够在人的身上形成一种“正确的”功利意义。钱的“意义”相对钱“本身”来讲,我们更关注的是前者。我们应该关注的是钱能给我和我的家人带来一种怎么样的效果,而不应该仅仅为了赚钱而赚钱。现代人盲目的赚钱观念,正是基于他们并没有思考钱的意义,而是过于在乎“钱的本身"。 话题总结: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物质生活的确是我们不断向上追求的,然而,我们在努力的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不要在道德的荒漠中迷茫的前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我们对于金钱与权利过度贪婪而忘记了社会的存在,忘记了我们处在一个道德自律与他律共同维持的理性世界。赚钱并不是可耻的,满足自己的欲望也不是无道德的。我们之所以为人,如康德所讲,就是因为我们有着其他动物无法拥有的理性。因而欲望是本性,而理性的金钱观和功利意识,能够让我们在社会中更完整的生存下去。还是那句话,我将倒过来说:没钱虽然是万万不能的,然而钱绝对不是万能的。在道德的约束下追求物质生活,会让我们的物质生活变得更有价值!(鼓掌)

⑼ 道德是不是一种超功利的精神追求浅析道德作为精神追求的功利性何为道德

有时候生活像,一股甘甜的泉水,使沉浸在痛苦的人,忘记生活的苦涩;有时候生活像,一首动听的歌谣,使生活枯燥的人,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有时候生活像,一把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有时候生活像,一道天边的彩虹,使落寞孤寂的人,看到世界的美丽。

⑽ 什么是道德上的功利主义

即绝复对道德主义的反面制。以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要为宗旨,使最大多数人得到最大幸福。而不去考虑是否在乎少数人的需求和大多数人需求的正确性。
举个例子即:一辆火车,刹车失控,前方的路上有五个人。这时你发现旁边一条岔路上只有一个人。
如果你把火车转向只有一个人的那条路。即功利主义

有兴趣可参考哈佛大学课堂视频:公正,该如何是好

热点内容
月息3违约金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2-09 09:01:01 浏览:551
刑事诉讼法再审抗诉 发布:2025-02-09 08:58:44 浏览:371
财经法规习题集 发布:2025-02-09 08:53:13 浏览:838
集体土地司法强拆 发布:2025-02-09 08:37:26 浏览:538
第三人要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09 08:26:03 浏览:301
行政法派出机关类型 发布:2025-02-09 08:25:17 浏览:74
全国法院系统学术 发布:2025-02-09 08:24:34 浏览:770
论民法的精神 发布:2025-02-09 08:24:31 浏览:389
教师法律法规学习 发布:2025-02-09 08:18:17 浏览:201
社区政策法规 发布:2025-02-09 08:01:14 浏览: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