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初等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趋势
『壹』 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在美国,3、4、5岁的幼儿入园率分别为43%、64%和92%。在德国,3岁、5岁的幼儿接受正规幼儿教育的比例分别是47%和79%。在法国,幼教年龄始于2岁,法国2岁幼儿的入园率达35.6%,3岁以上幼儿入园率则高过100%。在英国,3岁、4岁的幼儿入园率分别为45%和94%。
前瞻产业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外教育培训行业的融资案例多达67起,位于23个行业中的第八位,成绩裴然。其中,基础教育领域融资案例10起,包括学前教育、12年基础教育。
无论是嗅觉敏锐的资本市场还是行业自身日益壮大的市场需求,教育产业展现出褶褶生辉的光明前景。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学前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中产阶级的消费开支第一项为基本生活保障的食品,第二项大开支即是教育消费,占到整个家庭消费总额的15%-18%。
学前教育是指婴幼儿从出生到6岁这一年龄阶段的保育与教育,也常被称为幼儿教育或早期教育。报告显示,学前教育的市场消费规模丝毫不亚于婴幼儿产品市场,不过基于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前瞻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民办教育机构已占据我国学前教育产业六成以上市场份额,成为促进学前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具体来看,截至2011年,我国民办幼儿园共115404所,占幼儿园总数的69.21%,为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幼儿提供了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民办园在园幼儿达到1694.21万人,占在园幼儿总人数的49.47%。
国家对学前教育投入的不足,导致公办幼儿园难以承担起3-6岁全体幼儿的教育,况且是3岁以下全体幼儿的教育。市场的空缺为民营学前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
总体来说,我国学前教育行业前景十分良好,市场潜力很大。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贰』 我国当前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趋势是什么
(1)中小学在德育认识上存在以下偏差:一是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教育,使德育蜕化为政治,窄化了德育的功能;二是把德育等同于集体主义教育,排斥德育的现实取向,导致了德育脱离现实的倾向;三是把德育等同于集体主义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把德育等同于知识教育,德育成了应付考试的一门课程。
(2)在德育工作中存在功利主义倾向,过于重视思想、政治和道德知识,注重书本教育、口头说教,忽视实践锻炼,启发自觉,不注重道德主体的养成问题。
(3)在德育管理中的主观主义倾向,习惯自上而下发号施令,忽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结果是德育低效、道德冷漠等问题日益严重。
(4)德育评价上存在形式主义倾向,表现在以认识代替行动,以书本知识的考试代替对学生的全面系统品德评价。
(5)在德育研究中的经验主义倾向,动不动就是讲过去、讲传统,唯独不关注现在和将来。
『叁』 学生道德评价的发展趋势 教师资格证 教育学考试题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推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就要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因为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的品德和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言行,他们的道德修养和自身的品行素质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虽然目前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错,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社会上仍有一部分教师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形成了一切向“钱”看的时代观念,他们把这种思想带进了学校,带进了课堂,影响着自己的学生;还有的老师道德缺失,干出了一些令人震惊的事;还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讲着要孝敬父母,可是生活中却在虐待自己的老人,这一切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学生,所以加强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前提。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自身做起,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塑造自己完美的教师形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自己的学生,推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二、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性质,探索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的这一德育性质决定了教育的内容:初一政治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初二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所需要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初三政治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使学生理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原因,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初中三个年级的思想政治课都贯穿着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我们的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学科的德育性质,依托三个年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入手,探索适合中学生特点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比如我们清苑县在抗日战争中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地道战,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冉庄的地道遗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学生民自尊心和自豪感;再如我们可以结合“神州五号”发射成功的事例让学生展开专题讨论,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自强不息、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民族精神。总之,我们要特别重视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实际,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选取鲜活的有价值的事例与学生共同讨论,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结合中学生思想道德实际,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我国未成年人有3.67亿,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虽然说我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总体上是好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近年来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国际敌对势力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国未成年人思想文化渗透;国内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腐蚀着他们的心灵。可以说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必须引起我们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我们中学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这一德育教育的主战场,帮助学生在人生的征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用我们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作为中学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时刻认识到自己肩头的重任,不断探索适应中学生特点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从总体上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肆』 ()简述学校德育的发展趋势 德育原理简答题
中国的德育教育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未来的德育教育将在塑造人的意识形态方面得到深化,特别是中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从家庭的团结入手,到国家各个民族的大团结,来体现集体战胜困难、战胜敌人的力量。
学校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学校的德育教育,将从细小的习惯做起,不断修养个人道德情操,提高个人素质,让每个人的语言和行动,适应集体团结,适应社会团结,让学校的德育教育能够为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伍』 论述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趋势
(一)世界各国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提高,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积极推动 (二)世界学前教育普及率继续上升,学前教育起点年龄向前延伸 (三)各国教师配置的比例基本保持稳定 (四)各国公立与私立的办学格局基本保持稳定 (五)世界各国在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着各种挑战 (六)世界各国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学前教育覆盖面,保障学前教育质量,扩大政府的财政支持,促进提供学前教育公平
『陆』 论述世界初等学校道德教育改革的原因和趋势
态度上。一个国家发展的进步与否都在于它对未来接班人的培养上。孩子健康良好的素质道德教育更重于知识教育。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蕴含了深刻而睿智的含义,任何事都脱离不了这个因果循环。其实不管任何一个国家,教育没有所谓的好与不好,只有合适与否。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出发点是一样的,而结局却是大有差异。总之大家都在慢慢地改进和完善。国外与国内教育的差异最大不同之处就是体现在教育的理念与考试的态度上。国外的教育理念是注重培养新的人力资源,注重其包括劳动素质教养在内的各种与社会相处的综合素质。其次才是考试,其考试的目的就相当于一种检测手段,通过考试知道孩子哪些知识没有掌握,从而进一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但是其要根据本身的教育资源,教育配置甚至是教育条件来平衡的。而我国的教育更多的是看重书本与做题的能力。教纲既是考纲、不考不教,不考不学,学生毕业后与社会脱节,甚至找不到工作也是不奇怪的事情。而我们考试的目的就是将那些考的差的孩子淘汰掉,使之失去学习的机会,但是事实上他们才是最应该接受教育的。这就是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教育条件不够,教育配置达不到造成的结果。学校其实就是一个人力资源的加工单位,如果一个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无法接轨,就是制造了废品,浪费了社会的资源,是求大于供,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决定了它的发展进步与局限性和淘汰性。只有拥有健康的心态,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谐的人生态度,才会铸就出一等一的好接班人。其实教育的本义应该是快乐的,但愿彼此之间能够相互吸取和兼容,进一步提升素质道德的培养
和选择性,为美好的未来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