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感浅薄
❶ 低道德感是什么意思
低道德感的人,道德对他的束缚力比较小,他不会因为做了违反道德的事而像一般人一样产生愧疚心理。大概就是这意思
❷ 没有道德感的人是怎么样的
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感,陌生人之间会变得冷漠,如果亲人再发生这样的变故什么的,那么这个人就没有活着的意义和价值了,他会迷茫,会不知所措,会停止成长,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或者做这些是为了什么无法认真的工作学习,那样对社会的发展是没有任何作用,甚至成为社会的累赘。道德感会催生幸福感,而幸福感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共同追求目标。
❸ 道德感很强的人一般都是怎么样的性格
看人了抄。有的人道德感强,袭是自制,非常有自制力,根本不需要别人来提醒。自我控制力很强,为了道德,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以生命维护道德。绝不跨过底线。
有的人,是针对别人,非要别要守道德,有点像是道德绑架,讲得都是大道理,但是实际,却没有一颗体谅别人的心,站在道德的高度,心却很冷漠。
❹ 什么是道德感...
道德感是一种高级情感。同情、反感、眷恋、疏远、尊敬、轻视、感激、爱、憎、背信弃义等属于道德感;同志感、友谊感、爱国主义感、集体主义感,也属于道德感。
❺ 道德感荣辱感两极分化,是怎么回事
直觉的道德感:如,人常会由于莫名其妙的不安全感或突如其来的荣辱感迅速的制止不当的需求与行为. 想象性的道德感:如,想起岳飞、文天祥、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多半会唤起钦慕之情. 伦理性的道德
❻ 《道德经》感悟怎么写啊
把它翻译出来,加点自己的评论就好了。
一篇文章选那么七八段翻译出来,加点评论就够了。
以下是热心网友的部分翻译: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原文:
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2、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3、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4、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5、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6、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7、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8、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9、故去彼取此。
简译:
1、品德高尚的人无需持道德诫律,心中自然有德;道德低下的人将道德诫律挂在嘴上,因为他内心无德。
2、品德高尚的人以无为的境界而不刻意追求什么;道德低下的人追求道德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3、大仁爱之人表现的仁爱不是为了得到某种目的;大正义的人追求正义往往为了实现某种目的。
4、大礼法之人注重的礼法如果得不到对方的相应,则恨不得抓住胳臂使人强从。
5、所以丧失大道才提倡品德;丧失品德才提倡仁爱;丧失仁爱才提倡正义;丧失正义才提倡礼法。
6、所谓礼法,不过表明了忠信的浅薄缺乏,其实是祸乱的端倪了。
7、有先见之明的人,知道社会上一旦礼法繁多,那么愚昧也就随之而至。
8、所以大丈夫宁可立身丰满的大道,不愿寄于浅薄的礼法;宁可执守大道的朴实,不愿寄于世俗的虚华。
9、据此而取舍。
2010-10-25 01:11回复
梦贞注解道德经
40位粉丝
111楼
第三十九章 以贱为本
原文:
1、昔之得一者:
2、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3、其致之也:
4、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5、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6、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7、此其以贱为本邪。
8、非乎?故致誉无誉。
9、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简译:
1、昔日获得阴阳未判一气混元者:
2、天可以清澈,地可以宁静,元神可以有灵性,川谷可以盈满,万物可以生生不息地繁衍,王侯可以使天下归正。
3、推而言之:
4、天没有清澈必将崩裂;地没有安宁必将混乱;元神没有灵性必将休亡;川谷没有盈满必将枯竭;万物不能生息必将绝灭;王侯不能使天下归正必遭颠覆。
5、贵是以贱为本体的,高是以低为基础的。
6、所以王侯都自称“孤”、“寡”、“不谷”。
7、以此来表明他以贱为本的态度啊。
8、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需赞誉。
9、因此不要追求晶莹如美玉,坚硬如顽石。
2010-10-25 01:12回复
梦贞注解道德经
40位粉丝
112楼
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
原文:
1、反者,道之动。
2、弱者,道之用。
3、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简译:
1、相反,是道的运动所在。
2、柔弱,是道的力量所在。
3、天下万物都生于实有,实有出自虚无。
2010-10-25 01:12回复
梦贞注解道德经
40位粉丝
113楼
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
原文:
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2、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3、下士闻道,大笑之。
4、不笑不足以为道。
5、故建言有之:
6、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7、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8、夫唯道,善贷且成。
简译:
1、优秀的人闻听悟道的方法,会勤奋学习马上行动。
2、一般的人闻听悟道的方法,会将信将疑是懂非懂。
3、俗陋的人闻听悟道的方法,会嗤之以鼻哈哈大笑。
4、若不被这种人嘲笑就不足以证明大道的可贵。
5、所以有《建言者》记载:
6、光明的大道好似昧暗,前进的大道好似后退,平坦的大道好似崎岖,上德的境界好似虚谷,最洁白的好似有暇疵,最广大德恍似不足够,修德的过程好似怠惰,质朴纯真好似不坚定。
7、远大的目标落实于障碍的跨越,贵重的器皿成型于精细的雕琢,动听的音乐来源于单声的组合,伟大的形象形成于无形的感化,大道隐藏在无名事物中。
8、只有遵循大道规律的人,才能善始善终并且成功。
2010-10-25 01:13回复
梦贞注解道德经
40位粉丝
114楼
第四十二章 强梁不死
原文: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3、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侯王以为称。
4、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5、故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6、强梁者不得其死,我将以为教父。
简译:
1、自然生就阴阳未判一气混元,一气混元激活了时间与空间,在时间与空间中产生了能量,能量的互相转换产生了万物。
2、万物都有负阴而抱阳的特性,冲虚不盈是走向和谐的根本。
3、人们所忌讳的,莫过于“孤”、“寡”、“不谷”, 而侯王却用来称谓自己。
4、因此万物或是因为减损反而获得增加,或是因为增加反而导致减损。
5、前人的谆谆教导,我们也用来教育后人。
6、努力培养栋梁之才的人精神是不死的,我们将以他们作为学习的榜样。
2010-10-25 01:14回复
梦贞注解道德经
40位粉丝
115楼
第四十三章 无为之益
原文:
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2、无有,入于无间。
3、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简译:
1、天下最柔善的,驾御天下最坚毅的。
2、无形有质的,进入不开窍的空间。
3、我从这里感知无为的益处。
4、这种无言的教化,无为的益处,天下是很少有人明白的。
❼ 道德感薄弱是一种怎样的状况
我有个同事永远都是事不关己,尖酸刻薄的自私处事态度,现在一个朋友都没有,谁不喜欢和他来往。
❽ 道德感弱的人在社会中有什么坏处
有什么坏处?道德感弱的人,自然走到哪里都不是很受人待见,再有一个就是无论在亲戚,朋回友,同答事或者上司面前也难有较高的存在感和立足感,因为这样的人往往不是很得人心,甚至周边,包括他的家人都会对他这种人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