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人人说道德

人人说道德

发布时间: 2022-01-24 04:05:50

① “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是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讲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情味的国家。一个干净的国家

这是一句不对的话。当成鸡汤读一读还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奉为人生箴言就太可笑了。
首先,这是不是胡适说的,还有待商榷。《四十自述》等介绍胡适的书中并无记载,题主可以自己去翻翻相关的书看。
再者,这句话本身就讲不通。
先说后半句话。后者的话,容易被人认为道德是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其实很多人都会把“道德”和“伪道德”混为一谈,认为拿舆论去压制别人就是讲道德的后果。错了,道德是律己的,而不是律人的。至于道德绑架就更是伪道德了,因为发出这个命令的人是通过不顾及别人利益的方式去让别人无条件服从自己,本质上也是违反道德的。拿道德大棒去打压别人是伪道德,不是真道德。很多人恐怕连真道德和伪道德都分不清吧……
至于如果人人都只讲道德的话,那些真正有道德的人总归还是不会干坏事,但大部分人道德水平没那么高。而且讲道德不代表遵守道德,只是口嗨一下而已。那些道德水平一般的人通过口嗨来提升自身优越感,以至于他们会以“道德王子”的身份自居,行为越发不检点。另外,道德无法惩罚作恶的人,所以说一个坏头蛆在没有硬性约束的情况下会越发无底线,而道德水平一般的人也会因此而堕落,但真正道德高尚的人是不会受影响的。
所以说,后半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面。
至于前半句话的话,那就完全是胡诌八扯了。
道德和规则的最大区别在于,规则是死的,道德是活的。规则是比较被动的,道德是有自发性的。如果人人都只讲规则不讲道德,人们顶多做到不做坏事,仅仅不做越雷池的事情就足矣了。但不做坏事就意味着做好事吗?道德的自发性和主动性是规则所不能替代的。规则不会让你去帮助别人,不会让你去关心别人,也不会让你放下歧视和偏见……
综上所述,这句话就是胡诌八扯。后半句有一定的道理,告诉人们规则的重要性,但却没有告诉人们要区分开“真道德”和“伪道德”。前半句就没什么价值了。
这种话当成一句鸡汤读一读,尚且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如果把这句话当成张口就来的人生箴言,那就太可笑了。只可惜啊,如果有名人的名义附体的话,狗屁都是香的,让人趋之若鹜。很多人崇拜这类“名人名言”,也许只是一种附庸风雅的举措,或者拿来主义式的吸收;再或者说,哪怕出了错,名人的名号也能让他们心安理得。

② 胡适的“只有人人都开始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才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这句话出自哪里啊

这个好像是胡适的日记里面写的。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版德权,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③ “如果人人都讲规则,那么社会将怎么怎么样如果人人只讲道德,那么社会将怎么怎么样”原话是什么

原话是:“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空谈道德,最终会变成版一个有人味儿权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反之,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出自】胡适的《介绍我自己的思想》这本书是胡适先生在1930年为《胡适文选》写的自序。在文选中,胡适从三集《胡适文存》中精心挑选了22篇文章,作为让青少年了解他思想的课外读物。

【背景】在中国的新文化运动(1915年——1923年)期间,大量来自于国外的思想思潮被引入中国。空谈各种主义的风气,也在知识分子中日益浓厚。胡适先生意识到空谈主义趋势的危险,早在1919年就指出:“一切主义,一切学理,都该研究。但只可认作一些假设的(待证的)见解,不可认作天经地义的信条;只可认作参考印证的材料,不可奉为金科玉律的宗教;只可用作启发心思的工具,切不可用作蒙蔽聪明、停止思想的绝对真理。”并提出“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而胡适的这些主张,在当时是“最不能得各方面的了解”。

④ 假如人人都不讲道德,会有什么后果

假如人人都不讲道德,那么这个社会都将不复存在,人们会到处打架,随地扔垃圾,见一个人骂一个人,没有了道德,人类就会消失在世界上,谢谢。

⑤ 道德名言名句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
●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
——蔡元培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陶行知
●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成儿童自觉的纪律性,这是儿童道德教育最重要的部分。
——陈鹤琴
●道德修养贵乎实行,却不贵看书,但看书能正确我们的道德观念,自也很有益处。
——杨贤江
●一种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养好的社会公民的。
——弗·培根
●儿童第一步走向邪恶,大抵是由于他那善良的本性被人引入歧途的缘故。
——卢棱
●教育必须立足于道德和智慧,道德是为了支撑美德,智慧是为了防止自己遭到不道德的侵凌。
——尚福尔
●对你们的孩子要教之以德性,只有德性,而不是金钱,才能使人幸福,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贝多芬
●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明辨善恶及真伪,并使人倾向于善与真,排斥恶与伪。
——塞·约翰生
●必要的道德教育最好在婴儿出生的那一瞬间就开始,因为这样开始就不会因太多的期望而失望。
——罗素
●在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一条既适合于孩子,又对各种年龄的人来说都最为重要,那就是:绝不损害别人。甚至教人为善这一条,如果不从属于这个教训,也是虚伪的、矛盾和有害的。
——卢棱
●教你的孩子规矩勤劳,不要在穷苦中失措,败坏了品德而行为不检。
——裴斯泰罗齐
●人人都应该祈求自己具有存在于一个健康的身体里面的一个健康的心灵。
——夸美纽斯
●我们应该尽量使孩子们开始听到的一些故事必定是有道德影响的最好的一课。
——柏拉图
●不要让儿童的思想和心灵接触到不正义的事情时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这是迈向道德发展的更高境界的一个台阶。
——苏霍姆林斯基
●五年寒窗固然能培养出工程师,但学会做人,则需要一辈子。
——苏霍姆利斯基

⑥ 关于道德的名言

1、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 章炳麟

2、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专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属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契诃夫

3、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 列宁

4、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赫尔巴特

5、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 车尔尼雪夫斯基

6、道德美,包含两个互相区别的因素,就是正义与慈爱。—— 库申

7、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 托马斯·曼

8、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而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朽的神明。—— 莎士比亚

⑦ 人人知诚信 人人讲诚信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人人讲“诚信”,世界更美好》。 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用,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要有责任感。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的最起码的道德标准。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常常用他们的言行教导我们:“从小就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记得在元旦前夕,为了让教室的环境布置更漂亮些,我请求妈妈抽空到班上来帮帮忙,妈妈答应第二天中午过来。谁知,第二天一早就纷纷扬扬地下起了鹅毛大雪,不一会儿,大地就积起了厚厚的冰雪,天地间一片白色,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煞是好看,同学们开心极了。不过,路上的行人可没那么轻松了,雪大路滑,一不小心就会摔个嘴啃泥。我的心越来越不踏实,我既希望看到妈妈的身影,又担心妈妈在路上不安全。到了中午时分,董老师带我们去演播厅拍录像,刚到楼下,我一眼就看到一个大雪人出现在我们面前:她的头发、眉毛、衣服全是白的,连眼镜的玻璃片都是白的,她就是我的妈妈呀,她不管天气的恶劣,如约地来了!我还看到了一个别人不易察觉的细节——妈妈的一个膝盖又脏又湿,样子好狼狈,可她的脸上堆满了笑容,我真想扑上去拥抱她,为她送上一点温暖,可我还是转过脸去不再看她,因为,我不想让她看到我流泪的样子。同学们,你们和自己的家人之间可能也有类似的故事,你们也被深深地感动过,这——就是母亲对孩子的诚信。 还有一次,具体的时间我记不清了,但肯定是我上一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我对数学作业有些模糊,非常着急,就想给王老师打电话问问清楚,一看,时间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妈妈说:“王老师一定已经回家了,给她家里打电话吧。”电话打过去,接电话的是一个大哥哥的声音,他说:“王老师还没回家呢。”我想:老师们可是五点左右就下班的呀,王老师不会还在学校吧?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拨通了王老师办公室的电话,很快,从电话那头传来了王老师亲切的声音,我奇怪地问:“王老师,您怎么还在学校?”王老师很轻松地说:“学校刚开学,还有很多事要做哪。”我们都知道,王老师也有一个需要照顾的小家,也有一个盼着她早点回家的儿子,可是王老师……这就是一个老师对工作、对学生的诚信。这件事过去很久了,王老师可能已经完全没有了印象,因为这样的日子对她来说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可这件事会永远永远地留在我的心中,一直会鞭策着我,告诉我要做个像老师一样对社会、对他人有诚信的人。 说了这么多,不要以为诚信只是大人的事,其实,诚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诚信就在你我的身边。 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舒册,有一次我和他约好星期天上午八点在小区门口等,一起去吴山游玩。为了赴约,星期天一早,我就起床了,早早地来到了小区门口,因为我一向是这样想的:宁可我等别人,不能让别人等我。到了七点五十八分,还没有看到舒册的身影,我有些急,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我应该再耐心地等一等。八点一到,舒册准时地出现在我面前,我高兴地抱住了他,可一看,他的眼圈红红的,显然哭过了,原来,这一天他的爸爸妈妈要他去奶奶家,他尽管也很想去,但觉得同我的约定更重要,为了说服爸爸妈妈,他还同大人发生了争执。从那次以后,我俩的关系更亲密了。 一个人只有讲诚信,别人才会称赞他、尊重他、亲近他、信任他,有困难时才会帮助他。否则,他将是一个孤独的人。同学们,让我们都来讲诚信吧,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譬如,昨天你答应过老师要努力学习;今天早上你答应过爸妈要认真听讲,你就一定要做到。只有我们人人讲诚信,时时讲诚信,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真善美,我们的世界就会更美好! 谢谢大家!

注意:自己改一下

⑧ 自我道德,人人道德,社会道德……

道德已经沦为一种嘴上文明!!!!这才是道德为什么会沦丧的原因!!信教本身没错!但是道德不是一个部分人的标准!以自己的观点约束别人同样不道德!!当前还是净化这个只唯利是图的世界吧!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俩手抓物质!!文明扔一边!!价值观不统一,甚至已经是扭曲,颠倒!道德,我们应该先做再说吧!

⑨ 人人都在谈道德,什么才是道德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不同的对错标准是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
道德相对主义者认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虽然人类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方向、方法、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道德双修是人生的哲学。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

⑩ 讲道德的句子

1、 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 创文明校园,谱世纪新声。

3、 团结友爱,严肃活泼;钻研进取,求实创新。

4、 普及文明用语,提倡礼貌待人。

5、 共建美好环境,同创文明校园。

6、 文明用语人人讲,校园之内处处春。

7、 树立环保意识,反对白色污染。

8、 恶语一出话伤人,好话一句暖人心。

9、 拒绝陋言秽语。

10、 讲好普通话,沟通你我他。

11、 生活简朴,不挑吃穿。

12、 人人有礼貌,个个爱学校。

13、 自尊自爱,注意仪表。

14、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15、 您并非美丽才文明,而是因文明才美丽。

16、 一句两句三四句,文明用语开奇花;春风又绿校园内,明月今日照我还。

17、 尊师重道少不了,微笑宽容待人好。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译文]
有德的人做了有德的事,人们都会认为他有德;无德的人做了有德的事,人们也会认定他没德。这是一种固定的看法,在心理学叫刻板效应。
有德的人使用了无为,人们也会认为是很正常的,无德的人使用了无为,人们也会认为是有问题的。如果我们只知道这样的事情,好像很有道理,但却是糊涂的开始。
用仁来规劝人们的言行,人们可以接受;但是用义来批评人们的言行则人们就会有想法。如果用礼来制裁人们的言行,人们一般不接受,甚至会采取拒绝的态度。
在道上走偏了才有德的衡量,偏的量太大了,被别人或自己评价为无德或失德。按道而行就有德,走在道的中间就是品德高尚;言行过了就叫失德,失德后会先用仁爱来规劝,用仁爱不行才用义来批评,用批评也不行才用制度来制裁。动不动就用制度来制裁,是不厚道,无忠信可言,可能是会引起大乱,制裁是引起大乱的罪魁祸首。用仁义可以让走道偏了的人回到正道上来,但是用礼或刑则就是不一样了,可能犯过错误的人就无法再回到正道上来了。
在这里,仁与义相比,仁是无为,义是有为;义与礼相比,义是无为,礼是有为;仁义与礼刑兵相比,仁义是无为,同时,厚黑也是无为之举的表现。
佛家的胸怀更宽,所以说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管你犯下了多大的罪过,都是可以饶恕的。
所以有道的人,为人处世要厚道,不要太刻薄;要实实在在,不要华中取宠。所以要去掉刻薄,保留厚道。
总结:道德仁义礼是有先后顺序的。

热点内容
香港外籍法官制度 发布:2025-02-09 06:12:50 浏览:447
优质司法服务 发布:2025-02-09 05:10:53 浏览:558
太湖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2-09 05:06:59 浏览:748
征税立法是否要回归人大 发布:2025-02-09 05:05:29 浏览:261
教师职业道德是 发布:2025-02-09 04:57:20 浏览:635
不符合建设行政法规的有 发布:2025-02-09 04:43:29 浏览:742
西城法院副院长 发布:2025-02-09 04:33:17 浏览:54
婚姻法关于家暴 发布:2025-02-09 04:07:44 浏览:221
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 发布:2025-02-09 03:55:38 浏览:625
婚姻法第11条规定 发布:2025-02-09 03:22:06 浏览: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