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兴法治读音

兴法治读音

发布时间: 2022-01-24 14:07:48

1. 法制兴则国家兴,法制衰则国家乱这句话的蕴含了什么道理

这是一个国家能否发大的根本所在,因为法制衰,民主则无,没有民主即为独裁专制政体,就是最不稳定的国家,天下没有一个动乱的国家能会走向发达的。

2. 法治的含义是什么

摘要 亲亲,您好,sonic老师很高兴为您解答,根据您描述的问题,查询相关知识如下

3. 法治的标语

法治复的标语

1、人人是普法宣传员制,处处是法制风景线。

2、做守法市民,建法治城市。

3、和谐咸阳是我家,法治建设靠大家。

4、法律在我心中,我在法律之中。

5、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6、遵章守法事事顺,违法犯规时时难。

7、维护法律秩序,争做守法公民。

8、深入推进“法治咸阳”建设,全力打造“法治城市”品。

9、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营造优良的法治环境!

10、法治是稳定的基石,和谐是发展的保障。

11、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司法

12、学法、懂法、守法,为社会和谐稳定营造浓厚的法制氛。

13、普及法律知识构建和谐社会。

14、开启法律明灯,照亮人生前程。

15、有益书常读,违法事莫为。

16、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

17、风雨同舟建设法治咸阳,并肩携手打造法治城市。

18、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19、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大力推进依法治市!

20、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4. 法制兴邦什么意思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彻底实现了以“人治”代替“法治”的治国方式。当今世界各国,政治已基本实现了民主化,而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一个基本特点。
全面推行依法治国,就要把治国兴邦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当下,我国经济结构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为了在这个转型期内保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必须加强法治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

5. 为什么说民法兴,国家兴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法治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方式,是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

民法应是基本法

如果民法仅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部门法,那么它就只能发挥局部、有限的作用;如果民法是基本法,那么它就要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发挥基础性、贯穿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传统大陆法系法学著作一般认为,法律体系中的各种法律依其属性可分为公法与私法,其中宪法为公法系统的基本法,而民法为私法系统的基本法。二战之后,人们普遍接受了宪法的法律效力超过民法、民法应遵从宪法这个基本理念。这个重大变更的基本原因,是人们总结了二战中自然人尤其是少数族裔、被压迫者的自然权利被大规模侵害的教训,从而提出基本权利这个具有重大价值的法律理念,并且把基本权利写入宪法,作为同时对公法和私法都发挥统辖和制约作用的宪法权利。此后,保障基本权利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原则,而这个原则由宪法保障,因此宪法的效力超越了民法,成为民法的上位法。

我国立法机关将民法作为基本法予以制定

在我国《民法总则》制定过程中,立法机构一直都是把民法典编纂当作国家重大立法或者基本立法来进行的。从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民法典和民法总则的历次立法说明报告看,立法机关也是把民法当作国家基本法予以制定的。这些说明,民法的地位可归纳为以下四点:(1)从民法与依法治国原则之间的关系看,把民法典的编纂定义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2)从民法与国家治理的具体措施角度看,从民法作为社会生活网络全书的角度,把民法定义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法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我国国计民生的基本方面进入了契约时代,不论是人员流动还是物质交易,都依据民法进行。民法在国计民生的支持和保障方面、在国家治理方面发挥的作用超过其他任何法律。(3)从民法与市场经济体制关系的角度看,从民法与市场体制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看,把民法定义为保障市场体制而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法律。(4)从民法与人民权利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的角度看,指出民事权利是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必需权利,民法的基本使命就是承认和保护民事权利,从民法担负的政治功能的角度,把民法定义为社会基本法。

民法发挥基础性贯穿性和全局性作用

民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基本法的作用,可归纳为基础性、贯穿性和全局性三个方面。(1)基础性。民法提供了社会活动最普遍、最常用、最活跃的法律规范群体,它们构成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础,也构成我国社会最一般的法律保障。我国社会主要的生产和生活都依靠自然人和法人推动和运行,他们的活动基本上都是民事活动,在依法治国原则之下,各种组织体的建立和运行、各种主体的活动都要依法进行。虽然依法从事民事活动并不能理解为只是依据民法,但是,民法的规定显然是最一般的、基础性的规定。(2)贯穿性。民法规范贯穿整个法律体系,从宪法、全国人大制定的各种法律、国务院制定的条例,一直到地方性法规,民法都要为它们提供常见的、普遍使用的、一般的法律概念,作为这些法律的立法基础。民法学不仅只为民法提供法律概念和知识体系,也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提供法律概念和知识体系。不论是宪法、刑法诉讼法、环境保护法、反垄断法等国家层面制定的法律规范,还是地方立法层面的法规,都要依赖民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支持。例如,在我国宪法、刑法、行政法等法律中,所有权这个概念得到了极为普遍的应用,虽然这些法律和民法中的所有权概念并不完全相同,但是所有权的基本定义只能来源于民法。这些基本概念只能由民法加以规定,而不能在宪法等法律中规定。如果没有民法为类似于所有权这样的基本概念作出定义,其他法律就会出现混乱,整个法律体系就无法运行。(3)全局性。民法作为基本法,其发挥作用的范围并不仅仅限制在民事法律的适用范畴,立法、行政执法等都要以民法为基础。比如,涉及市场体制的立法,应该在民法基础上保持规范的统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社会基础性的财产支配和流通都要纳入民法或者民商法的轨道,因此涉及市场体制的立法会不断增加。立法机关必须对民法的基础性地位有切实的掌握,从而在法律成长的过程中能够维护法律体系的统一,避免立法碎片化和枝节化。这一点,对于制定涉及市场运行的行政法规的发展来说意义尤为显著。民法作为基本法对无所不在的行政管理而言极其重要,因为行政管理工作多涉及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的合法性问题,有时甚至涉及民事权利取得和消灭的法律根据问题,在这些环节,强调把民法作为基础,对于人民权利保障十分重要。

总之,从其基本功能的角度看,民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基本法的地位。对这一点的认识越清晰,越早地认识到并加以运用,我国的法律体系就越能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就越能符合人民权利保障的要求。所以说“民法兴则国家兴”。

6. 法治和人治,法治和法制的区别

法制、法治以及人治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首先,从约定俗成的意义上说,法制和法治两个概念的用法历来不同。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它是相对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以及其他各种制度而言的。

法治则是与人治相对的一个概念:主张法治意味着否定人治,赞成人治则意味着反对法治。

法治和人治被人们在对立的意义上加以使用,在中外历史上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思想家政治家如孙中山等也倡导以民主政治和法治取代封建专制政治和人治,并有精辟论述。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历任领导人中,也同样是在与人治相对的意义上运用法治一词。

其次,法制与法治两个概念的内涵不同。法制的基本内涵是指法律以及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相关的各种制度(如立法制度、司法制度等)。法治的基本内涵是与人治不同甚至对立的一种治国理论和治国方略或原则。作为一种治国理论,法治和人治探讨的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关键问题。“法治论”认为,关键在于要有一套良好的法律制度,并予以充分实施;“人治论”则相反,认为关键在于国家领导人是不是贤明,“法律只能作为办事的参考".主张法制并不意味着否定领导人可以发挥巨大作用,而是认为领导人贤明与否不应成为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所在。作为一种治国原则,“法治论”主张法律应有极大甚至无上的权威,不能听任个人和组织的权威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治论”则相反,它主张或默认组织和个人的权威高于法律的权威,权大于法。

再次,虽然法治与法制具有内在联系,即实行法治必须要有法制。但我们不能说有了法制就必定有法治。从人类的政治法律实践看,任何国家在任何时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法制,但却不一定是在实行法治,如当年希特勒统治的德国和蒋介石统治的中国也有法制,但都不是在实行法治。

最后,即使在动态意义上理解“法制”,也与现代意义的“法治”相去甚远。“法制”的动态含义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简单地说就是有法可依,依法办事。对此,我们可以提出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有什么法?“恶法"还是“良法”?二是如何才能保证做到“依法”?“依法”的程度如何?显然,这些都是动态意义上的“法制”概念所不曾也无法回答的。与此不同,现代“法治”与民主政治密切相关,它不局限于形式或逻辑意义上考虑问题,不单纯以“有法”、法律完备为满足,还要求在价值层面上考虑法律的好坏,而且,作为现代“法治”的一个鲜明特征,它还强调《宪法》和法律应该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因此,现代“法治”要求在法律制定和实施的各个环节上贯彻民主原则,实行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分离和互相制约,严格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法律的正当程序原则。

7.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友善以上词的普通话读音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友善

fù qiáng mín zhǔ wén míng hé xié zì yóu píng děng fǎ zhì ài guó jìng yè yǒu shàn

8.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认为下列选项中a是非常正确的一种。B。也是正确的。

9. 文兴法治啥意思

你明白,人的一生,既不是人们想象得那么好,也没那么坏。

10. 关于法治的句子‘

关于法治的句子

1、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彰显法治力量,建设法治中国。

2、德行天下,法治社会,人人用法,和谐中华。

3、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让法治精神成为全民的信仰。

4、学法辨是非,守法践于行,宪法广宣传,社会更安宁!

5、以宪为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人为本,共同构建法治社会。

6、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坚决实施依法治国,让宪法走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遍及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7、学法爱法维护法,知法用法行天下。

8、依宪治国,处处政通人和;依法兴邦,人人安居乐业。

9、古语云:“法不阿贵,绳不绕曲”。只有法律才能保障我们每一位公民的权利和只有!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母法,也是根本大法。大学生更是要主动知法、学法,带头做宪法的“代言人”!

10、学法以正,普法以诚,明法以精,尚法以恒。

11、积极学宪,懂法明理,规行矩步,一生受益;人人守法,处处和谐,更好明天,同心协力。

12、普法人甘愿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做法治中国的奠基石,致敬!我们和你们一起奔跑在实现法治梦、中国梦的路上。

13、法律知识很重要,学法懂法不可少!学法入心底,不触高压线!首发过生活,幸福有保障!用法维权益,说话有底气!知法守法做表率,家邻和睦安宁在,人人欢乐笑开怀。

14、忠于宪法,服务社会。

15、发挥宪法作用,树立宪法权威,普及宪法知识与价值,让宪法权威深入民心,人民才有法的保障,国家才能更加富强!

16、为官者依法,国泰民安;为名者依法,和谐发展;为商者依法,商机无限;为友者依法,高朋满座。

17、知法分清荣辱,学法明辨是非,用法处理纷争,懂法不会吃亏。手法从我做起,护法人人有责,宣法社会更美。

18、普法的核心在于普宪,依宪治国,发挥宪法作用,树立宪法权威,塑造宪法信仰。宪法作为最重要之法律,一定要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19、国泰于法正,民安于律清。

20、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一棵大树,宪法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基。宪法是法之统帅,从宪法出发,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21、学习宪法,就是要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观念,培养宪法意识,普及宪法知识,塑造宪法文化,使宪法更加贴近我们生活,成为生活中的规则与习惯。

22、新时期的宪法经历了几次修正以来,更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依法治国,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最终的受益者,宪法保障无处不在,宪法精神无处不在!

23、宪法让我感受到国家对人民的尊重和保护,守法学法,从你我做起。

24、宪法,乃国之根本,民之倚仗。

25、宪法是根亦是魂,立国之本此为准,护法守法不在口,依法行事在走心。

26、感受宪法价值,扩大宪法基础,注重宪法形象,维护宪法尊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为人民幸福生活护航!

27、法由民出,权依法使,学法辨是非,守法践于行,弘扬宪法,遵纪守法,办事依法,最好办法。

28、学法,知法,立身守法;用法,护法,办事依法。

29、坚守努力,接力前行,法治的力量就会生生不息,法治中国的梦想也定会实现。

30、莫道行路难,守法路自宽。

热点内容
优质司法服务 发布:2025-02-09 05:10:53 浏览:558
太湖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2-09 05:06:59 浏览:748
征税立法是否要回归人大 发布:2025-02-09 05:05:29 浏览:261
教师职业道德是 发布:2025-02-09 04:57:20 浏览:635
不符合建设行政法规的有 发布:2025-02-09 04:43:29 浏览:742
西城法院副院长 发布:2025-02-09 04:33:17 浏览:54
婚姻法关于家暴 发布:2025-02-09 04:07:44 浏览:221
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 发布:2025-02-09 03:55:38 浏览:625
婚姻法第11条规定 发布:2025-02-09 03:22:06 浏览:936
上海劳动法律咨询电话 发布:2025-02-09 03:15:38 浏览: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