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这样维持道德

这样维持道德

发布时间: 2022-01-24 17:49:20

① 社会安定需要靠道德维持

道德在于自律 法律在于强制

② 道德主要是依靠人们自觉的什么来维持的

道德主要是依靠人们自觉来维持是不现实的,其实道德的本质就是活在这个世上约束人们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人们都会有一个面子,不会去做违反道德的事情。

③ 维持道德的三种方式是什么请各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教育:从思想也是根源抓去
法律:不道德就抓起来或者罚款
环境:在好的环境下会被熏陶

④ 社会秩序的维持靠道德作文1000字

众利益、公共抄秩序.
说到袭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

⑤ 谈谈道德如何维持社会秩序

我们绝对要阻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⑥ 道德通过什么来维系

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⑦ 道德主要是从哪三个方面来维系的

道德主要是从哪三个方面来维系的?道德主要是从哪三个方面来维系的?道德主要是从哪三个方面来维系的?道德主要是从哪三个方面来维系的?

⑧ 道德主要是依靠人们自觉的什么来维持

我觉得道德主要是依靠人们的自觉来维持
既然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像射箭一样有一个标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感觉来调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说道德的准则是感觉当不为谬误。
有人说道德的准则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义为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这话一半正确,一半不正确。因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对幸福一概而论,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现。人的性格是有多样性的,有的人爱好思考,有的人爱好运动。即便同一个人,小时候和长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乐也具有多样性。对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论,相应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论。如果对象全都是自由人,那么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诚然是一种道德,但是如果对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隶,那么道德就是一方压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强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具体来说,不可以强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穷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展中国家遵循发达国家的道德。这种说法反过来也是正确的,不可以强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富人遵循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达国家遵循发展中国家的道德。

⑨ 有那些道德维持社会秩序的事例

孔子作《春秋》,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用周礼来维护当时被破坏的社会等级制度。这种史学经世的意识到司马谈、司马迁纂修历史的时候变得更加自觉。司马谈说:“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事,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史记·太史公自序》)一名史学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跃然纸上。司马迁著《史记》,更是高标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汉书·司马迁传》)。阅读《史记》,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越是变革时期的史事,司马迁记载得越详细,用力也越勤。这就反映出他确实抓住了历史的要害,是为活人写历史,为国家的需要写历史,为民族的未来写历史。唐玄宗时期,被誉为“董狐式”的史学家吴兢用一种特殊的体裁撰写了《贞观政要》一书。这是一部记录唐太宗时代的政治史专题。他在《序》中写到:“庶乎有国有家者克遵前轨,择善而从,则可久之业益彰矣。”这不仅是对前朝为政者的仰慕,更是希望当今及今后统治者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杜佑的《通典》虽是私家著作,但他在《自序》中也旗帜鲜明地指出其著史的目的是要“实采群言,征诸人事,将施有政”(《通典·自序》),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跃然纸上。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进〈资治通鉴〉表》)为编纂原则,更是封建时代优秀史家具有强烈的关注国家与社会的政治意识的典型代表。 其次,历代史家及其作品中包含着浓烈的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先哲对中华民族兴衰荣辱的辩证总结。历史是客观的,但是记载历史过程的史学作品总是要带上史学家个人的思考。宋代苏洵在《史论》一文中说“史何为而作乎?其有忧也”;司马迁说“述往事,思来者”(《汉书·司马迁传》),这都准确地表达了中国传统史学的人文情怀。孔子作《春秋》,充满着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忧患,笔墨之中隐含着微言大义。司马谈初作《史记》的动机是要歌颂汉兴以来建立的丰功伟业,司马迁继承父业之后却赋予《史记》更多的忧患意识。在《史记·封禅书》、《平准书》中,司马迁对武帝时代业已暴露的种种社会问题的揭露和对武帝封禅求仙的嘲笑与讽刺,更是一个优秀史家内心忧患意识的集中表现。东汉后期史学家、政论家崔

⑩ 维持道德的三种方式是什么

道德怎么维持,没有法律能明文规定,这只是人的一种观念而已,自己守住自己的底线就可以了

热点内容
不符合建设行政法规的有 发布:2025-02-09 04:43:29 浏览:742
西城法院副院长 发布:2025-02-09 04:33:17 浏览:54
婚姻法关于家暴 发布:2025-02-09 04:07:44 浏览:221
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 发布:2025-02-09 03:55:38 浏览:625
婚姻法第11条规定 发布:2025-02-09 03:22:06 浏览:936
上海劳动法律咨询电话 发布:2025-02-09 03:15:38 浏览:901
佛教道德 发布:2025-02-09 03:15:38 浏览:54
司法体制原理 发布:2025-02-09 03:06:38 浏览:146
毒杀猫咪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09 02:32:16 浏览:292
冠邦律师 发布:2025-02-09 02:20:36 浏览: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