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发布时间: 2022-01-24 20:55:26

㈠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意思是说“人的理性”主宰着整个自然界,为自然界划分秩序,规定着自然界的发展。这句话是哲学家康德所说的,这一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自然界的规律由人们的悟性规定。

康德认为人的理性是先验的,理性既为自然立法,也为道德立法。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理性就是完整的世界,自然的法则和道德的法则,是由人的理性确立的,不“应”是它们本身具有的。所以,在这个层面上理解,康德确实是主观唯心主义者,从而,“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作为康德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理论。

康德哲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认为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理性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先天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他的这个理论结合了英国经验主义与欧陆的理性主义,对德国唯心主义与浪漫主义影响深远。康德的道德哲学理论也十分著名。此外他还曾针对太阳系的形成提出第一个现代的理论解释,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设。

㈡ 哲学家康德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主要是指物自体通过刺激人的感官,而这种刺激的结果是混乱的,所以是人的自身中的先验原则使得这些混乱的认识成为知性,随后,人类的思想要上升到理性,认识上帝、物自体本身和灵魂,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康德通过二律背反的证明论证了理性离开感性,纯粹化后会分裂,而无法得出任何认识,所以他将客体分为物自体和现象界,人类只能认识现象界,而且对于现象界的规律认识也是来源于人类心灵中的先验原则,所以是人为自然立法。

㈢ 辨析题: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康德(1724-1804)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他认为,自然界的规律是由人们的悟性规定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也就是说,规律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这是一种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但是这种哲学思想的出现,却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奋进精神。

康德生活的年代正是欧洲启蒙运动所掀起的新文化浪潮风起云涌的年代。启蒙思想家冲破宗教神学的束缚,“朝人本身走去”,奏出了关于人的赞美诗,将人抬举到崇高的地位,但人并不是靠膂力过人,而是靠精神和智慧闪光征服世界。康德的思想深刻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他一生致力于将哲学变得更贴近生活,追寻一种将真、善、美与信仰、希望、仁爱合为一体的完美人生,并且相信人类可以做到。

康德认为,我们的知识都是由两种因素构成的。一种因素是知识的内容,即构成知识的材料。这些材料的来源是十分清楚的,它们就是我们的感觉所提供出来的那种经验,它是我们接受在我们之外东西的刺激而得到的。知识的另一个因素是由知识能力本身产生出来的,这些因素不能归于经验,而是根植于心灵本性之中,是人的认识能力本身所拥有的一些永恒的必然性法则,早已作为一种先在的东西潜在于人的理性之中,并在实际的认识活动中实现地起着作用。这种作用的实质在于:在思想中按理性先在的这些永恒的必然法则要求组织由感觉提供的经验材料,将它们结合成为一个有秩序的整体即知识。这就是说,由认识能力所贡献的因素使得人类的理性不止步于一堆堆支离破碎的材料面前,而是以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将自身那些普遍必然的法则赋给那些零散的材料,将它们装配在一起,我们就获得了关于经验的完备知识,这也就是人们期待的那种可靠的、有理性根据的知识。因此,康德认为,人们不是在自然界中发现秩序,而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规定,将秩序和法则赋给自然界,是人为自然立法。这就是那句著名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康德的这个哲学思想终结了休谟哲学所导致的对科学知识可靠性提供质疑的怀疑主义情绪,重新将人对科学和理性的自信还给了人。康德的哲学思想代表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反映了启蒙运动健康积极的方面,因而构成人类灿烂文明史中光辉的一页,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以各种形式影响着人类思想史的发展。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感慨万端地赞誉像康德这样的大思想家:“大思想家们真是凤毛麟角,千万人心里未必能择出一个大思想家来。他们是人类的灯塔;如果没有他们,人类就要流落在迷茫无际的星空里。”

㈣ 哲学家康德曾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 ) &n...

B

㈤ 什么是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

康德所谓的“自然”是指人的认识能力所认识的“自然”。也就是说,世界是人根据自己的认识条件所认识的世界。而这些用以认识的工具如楼上所说,如时空范畴等,这些是属于康德所谓的“知性”(也翻译为理智)的。

所以,确切地说,是人的知性为自然立法,换言之,是人根据知性认识了这个世界。 而这个世界或自然只有必然没有自因,换言之,一切都在因果律之内,没有自因,自因属于理性范畴。而理性主要涉及道德领域,道德领域不属于康德所谓“自然”的领域。 康德所谓的自然是一个机械的世界。

(5)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扩展阅读

康德认为,人的知识有两个来源:感性和知性。这二者都是先验的能力,或者说是先天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就像人吃饭睡觉等等,都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一样。

感性能力提供感性直观的事物,康德哲学里称为直观的杂多,即杂乱纷多的式样。在康德看来,直观的杂多不过是时间和空间形式而已,只能作为知识的材料,本身不具备确定的意义,不能算作知识。

如同库房里的货物需要整理归类才能使用一样,感性的杂多,只有通过理性对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分析综合,形成概念,最后通过“判断”才够成知识。这种分类分析综合的概念规则,哲学上称为范畴。先验的知性作用就是提供范畴。

康德把研究感性先天形式的理论称为“先验感性论”。所谓“感性”,指人的认识的一种被动的接受性,也就是“直观能力”。

康德认为,当外在的对象刺激我们的感官时,在主体方面接受刺激印象的感受能力便开始活动,一切对象只有通过感性才能被主体接受,对象与主体感受能力处于一种直接的关系牛。因此,康德称这种认识是“感性直观”。

㈥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自然界的规律是由人们的悟性规定,“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

答案B
这题相对较难,除了D项比较好排除外,其他几个选项具有一定的干扰性。康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规律是人制定的,故选B。

㈦ 康德为什么说知性为自然界立法

“知性为自然界立法”就是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中所提出来的哥白尼式革命。哥白尼把认识的中心从人(地球)转向世界(太阳),打破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迷梦;康德则恰恰相反,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并不是像经验主义和唯物主义所认为的那样,是不断积累和进化的过程,而是因为人具有某种超越经验(即先验)的认识结构,这就是他归纳出来的12个基本范畴,比如时间、空间、因果关系等等。他质问经验主义者,如果没有这些先验范畴,认识如何可能?但是他又指出,正因为它们是先验的,所以不能为经验所证明。通过这番证明,康德也回答了休谟对形而上学的否定和质疑,指出以休谟为代表的怀疑论者对因果关系和整个形而上学的指责是不对的。

㈧ 康德所说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是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为什么

这说法可以归于唯物主义的改造世界的那一章。
宇宙法则只有一个,就是弱肉强食。人类作为自然界的绝对强者,完全有能力为自然界立法。

㈨ 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为什么是主观唯心主义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否认了自然界规律的客观性。
将人们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夸大为给自然界制定规则。
自然界的运动变化都是按照人的理性制定的规则运行,就是主观唯心主义。

㈩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也是 康德 的观点
康德(1724-1804)是德国著名哲学家
自然界的规律是由人内们的悟性规定的
1.一种因素容是知识的内容,即构成知识的材料。

2.另一个因素是由知识能力本身产生出来的,这些因素不能归于经验,而是根植于心灵本性之中,是人的认识能力本身所拥有的一些永恒的必然性法则.

还有就是这是
2008年考研政治马哲各章习题精选第二章第7题
多问题没有坏处,有问题才有答案,才有学习.大家都可以相互学习的,没什么不好.
参考资料:http://www.liuwang.cn/ArticleDetail.aspx?DetailID=303820

热点内容
太湖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2-09 05:06:59 浏览:748
征税立法是否要回归人大 发布:2025-02-09 05:05:29 浏览:261
教师职业道德是 发布:2025-02-09 04:57:20 浏览:635
不符合建设行政法规的有 发布:2025-02-09 04:43:29 浏览:742
西城法院副院长 发布:2025-02-09 04:33:17 浏览:54
婚姻法关于家暴 发布:2025-02-09 04:07:44 浏览:221
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 发布:2025-02-09 03:55:38 浏览:625
婚姻法第11条规定 发布:2025-02-09 03:22:06 浏览:936
上海劳动法律咨询电话 发布:2025-02-09 03:15:38 浏览:901
佛教道德 发布:2025-02-09 03:15:38 浏览: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