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素质与道德

素质与道德

发布时间: 2022-01-25 09:06:14

① 素质与道德有什么区别

素质与道德是不成比例的,文化素质高不代表高道德;反之则反之。文化高的人往往更懂得掩饰自己的虚伪。有些人表面高尚,正人君子,骨子里却阴暗得很;也不能一概而论。赵本山小品有句名言,流氓不可怕,最怕流氓有文化!世界上的坏人都绝种了。人人都是大好人。

② 道德与素质有什么不同

道德,仅是指人的思想、品德素养。而素质不仅涵盖了道德范畴的理念,版还包含了人的言行权举止和科技文化的素养程度。良好的道德素养,可以极大地帮助提高人的言行举止的素养形象;科技文化的素养,则丰富了人的素质内涵。如果说道德是人的灵魂形象,那素质就是人的肉体形象。因此,一般而言,凡是注重自身素质的人,对自己的道德观念、言行举止及科技文化等方面,要求一贯是比较高的。当达到一定高度后或说自感没什么问题后,会把精力更多地放在科技文化素养的提高上。

我自己就是这样做的。

③ 素质与道德有什么关系

素质是个人的,道德是社会的约束,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水准这一标志,在利益面前,高素质的人会因为道德水平的高而做正确的事,受道德的约束。

④ 素质和道德是一回事吗

所谓素质的来“高”或源“低”,只是我们把一个“德”字放在心目中位置的“高”或“低”的表现.法律、道德、礼教,都是一种“规则”.道德是上善若水的规则,与“礼教”相反;能够对行为形成约束的,一是万恶的“礼教”,二是中性的“法律”.
法律加道德才是最完善的无论是法律还是道德,只要人人都能自觉遵守,都是百姓之福!唯独儒家旧式观念去球!
遵循大道贵信上德,[道]、[德]都没有刻意的约束力,完全由人自己去尊守.
越是高标准的道德则越符合大道.否则就是道德蜕变的产物——“礼教”.

⑤ 素质与道德有什么区别呀,是不是可以说素质相对差的人

区分道德和素质是很重要的,道德、德行(即人的善恶)是人的先天品质,而素质是后天形成的。素质高的人不一定道德品质高,素质低的人也不一定道德品质低,一个把办公室收拾得干净整洁的人可能在领导面前造谣生事。一个随地吐痰,满口粗话的人可能在你旅途最困难的时候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两者并不完全关联。(网络解释)

⑥ 人品、素质、道德这三者有什么不同

人品:人品到底是什么,根据上下文,好像是个奇妙的东西,当你不顺不走运的时候就是在攒它,当你走运的时候就是在用它,攒的和用的是保持平衡的,也就是人品守恒定律。粗看来,人品守恒只是一个噱头,是BBS上的人为了搞笑提出这个定律,用来增加帖子的...
素质:基本素质分为5类:
1。道德素质,也就是你个人的修养素质。
例如一个有一定修养的人,不会乱冲红灯,不会乱抛垃圾、不会乱讲粗言烂语等等;
2。智力素质(或称为智能素质),也就是你个人的学问和能力。
例如你的人文素质和科学修养等等,或者你的艺术/创新能力、逻辑/数学能力、语言/文字能力;
3。身体素质(或称为身体素质),也就是你个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以及所具有的体育才华。
例如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身体,以及能打几场羽毛球,跑得800米等等等;
4。审美素质,也就是指你个人的外表衣着是否得体和内心审美情趣是否高雅了;
5。劳动素质,也就是你个人的实践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了。可以说,劳动素质是现代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必定要拥有的,否则他她就很难独立和健康发展。
概括起来,就是——
德、智、体、美、劳,
辞典的解释是,素质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相信是没错的,可是太过于抽象。比如说,对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之类,这样的解释还勉强凑合。可是,当我们说“中国人的素质”如何如何时,这“素质”看来另有其意。
我以为,这里的“素质”,是指一个人“对于社会秩序遵守、维护的自觉程度”。梁漱溟先生认为中西文化的最大差异在于“中国人的社会性较差”。这里的社会性,我把它理解为我上面说的素质,只不过我力图使之具体化一点。
是什么样的社会秩序呢?我想,其表现形式或许千姿百态,但其“性质”却一:能够保障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利益。人作为一个类而言,是通过我们称之为科学、技术的东西向自然界获取利益。但是,落实到具体的人,情形是我们向他人获利,或者,被他人获利——交易普遍地存在于社会成员之间。因为获利手段之不同,才有了道德的高低之判,甚至进而产生了法律。道德、法律本身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还是人的利益:使人这样一个具有复杂社会性的类得以存续下去,因为某些获利的手段,如暴力、欺诈,如果失控的话,最终的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大家都遭殃。对这样一种社会秩序的遵守和维护,其自觉程度,就是“素质”,而我们常说“中国人的素质很差”,实际上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作的判断。
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既然这样的社会秩序能够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什么大家反而不去遵守呢
道德: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贯串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社会公德、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等。它通过确立一定的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并与法一起对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起保障作用。有时专指道德品质或道德行为。
道德是对人的社会性的自我约束和心理约束意识。
不同的社会可以有不同的道德标准,但是任何一个社会的道德标准都是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秩序为目的。
对道德的维护,实际上就是对人的社会性的维护。需要从宗教、教育和国家机器的作用多方面来实现。
(一)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是社会物质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各种社会道德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而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其道德也必然居于统治地位。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又必然引起社会道德的变化。可以说,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起源问题非常复杂。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只有发生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而且人们自觉意识到这种关系时,才会出现道德问题。

道德得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是人类通过劳动形成的。

道德的特征及其作用特征:
1.把握世界方法的特殊性。
2.实施手段的特殊性。
3.主要是以个人为主体来认识和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
4.道德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5.判断对象的特殊性
6.调节范围的广泛性。

(二)在中国哲学史上,“道德”指“道”与“德”的关系。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论语·述而》)这里的“道”指理想的人格或社会图景,“德”指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因儒家以仁义为道德的重要内容,故也以仁义道德并称。《老子》中的“道”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或万物的本体。“德”和“得”意义相近,指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对于“道”的认识修养有得于己,亦称为“德”。《老子·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认为“道”和“德”虽尊贵,却不是什麽主宰(“命”),而是一切任其自然的。韩非认为:“德者道之功”,把“德”释为道的功用。北宋张载提出:“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正蒙·神化》)认为“德”是气之体,“道”是气之用。

老子所写的《道德经》受全世界推崇,是相当出色的一部著作!

(三)合乎道德。例:这是不道德的行为。

其实道德是不是1个人追重要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

⑦ 道德和素质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楼上的,那没人的时候是不是就可以不道德,脾气不好就是没素质啊?是这个意思么?我是这么理解的。

⑧ “道德”与“素质”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道德: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素养:即修养。 个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在不同的社会和阶级中,人们的道德素养有不同的目的、内容和途径。

⑨ 素质和道德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我觉得素质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有素质的人才能成就一个人的道德,并且有道德的人是一定有素质的,他们二者是离不开的,一个没有素质的人一定不知道道德是何物,一个道德沦丧的人一定也是一个没有素质的人。

⑩ 素质和道德有什么区别

素质是指一个人,对于公共卫生或者是言行举止方面的高低,是对于每一个人的要求。而道德不同于素质,道德的低下可能会犯更大的错误。

热点内容
公司员工涉及到的法律 发布:2025-02-09 01:58:25 浏览:661
签购房合同请律师费用 发布:2025-02-09 01:56:20 浏览:85
商品房交接书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9 01:18:41 浏览:155
张庭法学 发布:2025-02-09 01:08:00 浏览:829
哺乳一小时劳动法 发布:2025-02-09 00:20:12 浏览:793
河南一诺司法 发布:2025-02-09 00:18:29 浏览:517
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电话地址 发布:2025-02-08 23:51:49 浏览:696
网络安全立法过程 发布:2025-02-08 23:40:38 浏览:552
诈骗罪立法目的 发布:2025-02-08 23:39:25 浏览:820
司法三效果 发布:2025-02-08 23:33:26 浏览: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