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道德化
⑴ 人在极度贫困的时候道德感就降低吗
是的,当一个人极度贫困的时候,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的问题,而不是精神的问题。所以道德感会由此而降低。
⑵ 什么叫道德贫困
道德修养匮乏
⑶ 贫困户道德坏素质差这样算不算贫困户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27
⑷ 贫困的社会中有没有道德,该怎么回答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中最神圣而伟大的道德就是产生贫苦之间,他是通过耶稣来表现的。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具体的你可以网络。
⑸ 在贫困下仍坚持你自己道德底线的例子
1.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
2.有一天,几个侵略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发现大名鼎鼎的音乐家贝多芬,就要求给他们演奏。贝多芬拒绝了。可是,李希若夫斯基公爵为了逢迎这些侵略者,竟强迫贝多芬演奏。贝多芬愤怒到极点。他一脚踢开大门,回到住处,立即把公爵送给他的胸像摔在地板上,然后留下一封信,“公爵,你所以成为公爵,只不过由于你偶然的出身,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却完全靠我自已。公爵在过去有的是,现在有的是,将来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3.徐悲鸿拒绝给蒋介石画像。1935年,名声鼎盛的大画家徐悲鸿从巴黎刚回来,蒋介石就特意差张道藩来请徐悲鸿给他画一张半身像。张道藩尽管说了许多好话,可是都被徐悲鸿断然拒绝了。徐悲鸿说:“我是画家对你们委员长丝毫没有兴趣。你还是另请高明吧”张道藩非常吃惊地说:“对委员长你没有兴趣,你对什么有兴趣?”徐悲鸿冷冷地笑了笑说:“我对人民大众感兴趣。”张道藩说:“这么说肯定不愿给蒋委员长画像了?”徐悲鸿说:“是的,是这样。”张道藩急。“徐先生,你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我奉劝你还是不要做这样愚蠢的事,免得后悔。”徐悲鸿看了张道藩一眼说:“我永远不后悔。”
4.1941年1月,新四军军长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敌人软硬兼施,企图制服他。但叶挺威武不屈,坚持斗争,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尊严。他在狱中还写下了大义凛然的《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哪能从狗洞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记生!
⑹ 无产阶级的贫困化可以表现在
主要表现:
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是一个复杂的、多种因素发生影响的过程,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资本对劳动剥削的加深。资本主义是建立在剥削雇佣劳动的基础上的,资本是死劳动,只有吮吸活劳动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劳动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资本家主要依靠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进入机器大工业时期,由于生产技术的改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家则更多地依靠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办法来加强对工人的剥削。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是资本的内在的冲动和经常的趋势。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实现资本这一内在冲动的主要剥削方法。
剩余价值率是雇佣工人受剥削程度的准确表现。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剩余价值率不断提高。例如,美国整个工业的剩余价值率1899年为 128%,1909年为130%,1929年为158%,1939年为200%。随着剩余价值率的提高,无产阶级在新创造的价值中所占的比重趋于下降,财富集中在资产阶级的手中。社会财富分配愈来愈不平等,使资本支配劳动的权力以及劳动对资本的依赖程度增大起来,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②产业后备军的扩大。产业后备军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阶段,如在英国,资本积累是在资本有机构成大体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本对劳动的需求相应增加,劳动者就业人数不断增多,工人的工资虽有所提高,但是,资本积累的本性,绝不允许工资的提高有可能严重地危及资本关系的不断再生产,以及它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实际上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随着资本积累和集中的进行,资本有机构成必然会不断提高,可变资本会相对减少,不仅新追加的资本会相对减少对劳动的需求,而且原有资本也会缩减原有被雇佣的劳动者,一部分在业工人被机器所排斥。资本积累不仅相对地减少对劳动的需求,而且还会造出超过工人人口自然增长的劳动供给。这样就必然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平均需要的过剩人口。当然,资本积累引起过剩人口的增长不是直线上升的,资本的扩大和技术的改进既有排斥工人的趋势,又有吸收工人的趋势。这两种趋势交互作用, 它在不同时期、不同产业部门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从而引起相对过剩人口的起伏波动和不平衡性。但是,与资本增殖需要相比的相对过剩人口,即产业后备军仍然在激烈的波动中增长。以美国为例,20世纪初第一个十年平均失业人数为140万,平均失业率为4.4%,20年代为205万,平均失业率为4.7%,40年代为296万,平均失业率为5.2%,50年代为294万,平均失业率为4.5%,60年代为352万,平均失业率为4.8%,70年代为573万,平均失业率为6.2%。
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不仅是失业工人的不幸,而且是整个无产阶级的灾难。失业使工人断绝了生活来源,从而陷入了苦难的深渊。失业人数增多,还使在业工人受到巨大压力,资本家借此压低在业工人的工资,在业工人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拼命干活,大大加重了劳动折磨。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从事过度劳动,迫使它的另一部分无事可做。而这一部分无事可做,又迫使那一部分从事过度劳动。失业的加剧必然导致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
③工资被限制在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狭小范围内,往往被压低到劳动力的价值以下。劳动力的价值由两种要素构成,一种是纯生理的要素,另一种是历史的道德的要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价值本身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将会下降,从而使劳动力的价值趋于下降;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劳动的强度和复杂程度的提高,又使劳动力价值所包含的物质内容,即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范围和数量扩大和增多。工资作为劳动力这一商品的价格,同其他一切商品的价格一样,在长时期里会与它的价值相适应,平均起来,是由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由于相对过剩人口经常存在,劳动力的供给一般总是超过需求,资本家借此压低劳动力的价格,从而使工资有低于劳动力价值的趋势。把工资强行压低到劳动力的价值以下,实际上是把工人的必要消费基金转化为资本的积累基金。当工资降到劳动力的价值以下,工人得不到再生产劳动力所必要的生活资料时,劳动力就只能在萎缩的状态下维持,这又势必进一步加深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
劳动力价值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一个变数。但是,在一定的国家、在一定的时期内,必要生活资料的范围大致上是一定的。因此,劳动力价值的确定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能的。由于现有的资产阶级统计未能提供有关劳动力价值的确实材料,我们只能从资产阶级政府的另一些官方统计中,求得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近似值。60 年代以来,美国官方编有各年的三类家庭预算,它包括较低的、中间的和较高的收入数字,其中最低的一类,相当于“贫困线”的水平,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家庭就难于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在1966年,美国官方规定城市内一个四口之家的最低标准是3317美元,1970年为3968美元,1975年为 5500美元,1981年为9287美元。凡是低于这个标准的,就列为贫困的家庭,连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也承认他们的家庭预算“是极低的”,况且这个数字还是按纳税前计算的,如果扣除各项税收,势必有更多的家庭划入“贫困线”以下。美国国情普查局公布的调查报告表明,1983年美国的贫困率上升到18年来的最高峰。按官方规定标准,年收入在10178美元以下的四口之家为贫困者。1983年美国有353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比1982年增加86.8万人。18岁以下的白人与黑人的贫困率有明显的不同,白人的贫困率为17.3%,而黑人则为46.7%。
必须提到,资产阶级除了在生产领域中加强对剩余劳动的榨取以外,还在非生产领域中对无产阶级进行种种盘剥。昂贵的房租,高利的贷款,沉重的捐税以及由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物价上涨,使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更加困苦。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的作用,不仅决定了无产阶级经济状况的恶化,还决定了无产阶级在其他方面境况的恶化。马克思说:“这一规律制约着同资本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08页)。
所以,据我分析是:A、C、D。
⑺ 中国底层的贫困家庭应该生几个孩子才道德
我想结婚的人大概都明白,两个独生子女需要赡养四个老人。两个异地的人结成夫妻,如果面临问题,两个人都要两地折腾,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而且,现在二胎政策的推出,家里的孩子越来越多,但是到底普通家庭生几个孩子才道德,这样不好下定论,至少我认为,贫困家庭来讲,生孩子是负担,还是越少越好的。
我们不应该互相指责,因为我们都清楚,中国的社会资源特别是优质的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对于中国底层的贫困家庭生孩子需要谨慎,不然负担过重,也是给国家添麻烦。
⑻ 贫困和个人道德有什么关系 博客
贫困和个人道德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在很多人严重,貌似贫困的人就是没有个人道德的人,没有素质的人,其实不然,两者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⑼ 什么是贫困户五化
什么是贫困户物化,对于贫困服国家有固定的标准这标准。
⑽ 道德在贫困中沦丧。说说你们关于这句话的看法
个人认为是说有的人在有钱的时候是个谦谦君子,但当他一但没钱的时候为了生活会做出一些沦丧道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