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法治
Ⅰ 中国行政法之多少
行政法的数量就多了。学理上,把行政法分为涉及一般规定的一般行政法和规定具专体领域的特属别行政法。
一般行政法主要涉及行政行为和行政组织。行政行为法有《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行政组织法有《公务员法》等。
特别行政法就非常多了,各个领域都可以有。比如,《海关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教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
Ⅱ 中国现行行政法规有哪些
中国现行行政法规有:
·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号)(2014-02-27)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646号)(2014-02-03)
· 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45号)(2013-12-19)
·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国务院令第644号)(2013-12-11)
·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2013-11-26)
· 国务院关于修改《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42号)(2013-11-22)
·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41号)(2013-10-16)
·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安全保卫条例(国务院令第640号)(2013-09-16)
·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39号)(2013-09-06)
· 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38号)(2013-07-2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37号)(2013-07-22)
·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36号)(2013-06-08)
·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35号)(2013-02-08)
· 国务院关于修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34号)(2013-02-08)
·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33号)(2013-02-08)
· 国务院关于修改《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32号)(2013-02-08)
· 征信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31号)(2013-01-29)
· 国务院关于修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30号)(2012-12-27)
· 农业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629号)(2012-11-16)
· 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28号)(2012-11-16)
· 国务院关于修改《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27号)(2012-11-05)
·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26号)(2012-10-30)
· 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25号)(2012-10-22)
· 教育督导条例(国务院令第624号)(2012-09-17)
·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623号)(2012-09-06)
· 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国务院令第622号)(2012-07-10)
· 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21号)(2012-07-09)
· 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20号)(2012-06-11)
·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619号)(2012-05-07)
· 国务院关于修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18号)(2012-04-30)
·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17号)(2012-04-10)
· 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15号)(2012-03-07)
· 拘留所条例(国务院令第614号)(2012-03-0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613号)(2011-12-29)
· 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12号)(2011-12-2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611号)(2011-12-0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吨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610号)(2011-12-09)
·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09号)(2011-11-15)
· 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608号)(2011-10-30)
·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07号)(2011-10-10)
详见中国政府网站:http://www.gov.cn/flfg/xzfg.htm
Ⅲ 形式行政和实质行政的区别
形式行政和实质行政的区别如下:
1、含义不同
实质法治就是要求统治者在法治框架内必须允许人民对法律内容进行评价。
2、代表意义不同
形式法治以追求法的安定和"法律统治"为目标的法治,它是法律实证主义思想的反映“法的统治”的法治,它最大限度地信奉法律的权威和作用,而不是以君王权威、道德教化或神的旨意为政治统治的圭臬。
实质法治立足于中国当代行政法的背景,对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做了系统、深入的阐述,在论证上具有浓厚的法理学色彩。这有助于深化行政法学基础理论,也足以与法理学和其他部门法展开对话。
3、基本要求不同
形式法治下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但这种审查仅仅局限在行政行为的形式合法性上,只要有法律、法规的依据,行政行为便是合法有效的。至于法律、法规本身是否符合法的精神,法院无权进行审查。
实质法治意味着除了要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之外,还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
2、行政决策的内容合理。
3、程序正当。
Ⅳ 中国法庭 行政法
中国法庭:刑事诉讼中,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但是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就是独任庭。
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或五人或七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五,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人民法院审判上诉和抗诉案件,由审判员三人或五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死刑复核案件,由审判员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而且,合议庭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审判长。院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案件的时候,自己担任审判长。审判长要指挥诉讼,但评议时与其他法官一样只有一票权.
其他的审判人员,审判员就是法院里的专职法官,人民陪审员是法院吸收共同参与审判的非职业法官,可以来自社会个阶层,在审判中与法官同权,是为了使审判平民化,民主化
民事诉讼中规定的较粗,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只要是单数就行.简易程序仍是用独任庭.
行政诉讼中,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没有独任庭.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某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Ⅳ 中国的行政法法条有哪些立法法也是吗
我国法律分为六个大的门类,即宪法类、刑法类、民法类、行政法类、经济法类版和诉讼法类。行政法是国家行权政管理方面的法律,具体可分为内务、行政司法;监察、人事;民政、宗教、档案、保密;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传播;医药卫生;工商行政管理;国有资产;物价;交通、通讯;电力、机电;计量、标准化;海关;出入境、进出口管理等17类部门法。立法法不是行政法,而是属于宪法类法律。
Ⅵ 行政法治的我国的行政法治原则
目前,我国行政法治原则主要是:
(一)依法行政
政府应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这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度法治原则对政府行为的要求,要求行政活动要有合法性,即使其活动具有正当性令人信服、服从。不得违宪,是合法性的最高要求和核心,是现代民主社会的根本特点。依法的“法”,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法律的效力高于法规、规章;法规、规章的原则、内容不得与法律相抵触。法律、法规、规章发生冲突,应以法律为准。依法的内容包括依法定权限、法定实体规则和法定程序。未遵循法定要求的,均构成对法治原则的违反。
依法行政首先是对政府执法行为的要求,同时也是对立法的要求。只有有法可依才谈得上依法行政。立法包括权力机关的立法和行政机关的立法。权力机关的立法主要是制定基准性规范。行政机关的立法主要制定从属性、执行性规范。法治原则要求政府机关加强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使大量的政府行为有章可循,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行为的任意性及其导致的不公正和腐败。依法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规章,不仅是政府的一项权力,更是政府的职责。
(二)职权法定
职权法定,指政府、行政机关的职权,必须由法律规定。从内部而言,超越职权就是横向超越了另一个机关的职权:对外而言,超越职权就会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职权法定,越权无效,是法律保留的一个重要原则。相对于公民权利的法无禁止即自由来说,行政机关不仅在法律禁止的情形下不得为之,在一定的范围内,在法律没有授权的情形下也不得作为,否则,就是超越职权。职权法定是由我国人民主权的国家性质所决定的。对行政机关而言,行政行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行为的权力来源要有法律的明文依据。因为行政机关是执行法律的机关,不能给自己授权,人民授权形式即是法律规定。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许可、行政收费等行政行为,都不是行政机关的当然权限,都需要法定。即使是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也并不意味着其有权采取任何手段达成自己行政管理的目的。职权法定的核心是:行政权力的取得和存在必须有法律依据,没有法律依据的行政权从根本上说是一种非法的权力;行政主体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其行政职权,必须依据法定的程序;法定职权之外的事务由私人通过自治方式解决。职权法定要求行政主体不得越权,如果越权则不具有法律效力。这是因为,法律效力必须法律授予,如不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它就在法律上站不住脚。行政职权法定的法理意义在于,它明示了行政权是有限的、可数的,并为行政机关划定了行使行政权的外围边界。
(三)控制自由裁量权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法律、法规赋予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依据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原则自行判断行为条件、自行选择行为方式和自由做出行政决定的权力。即依照法律所确定的原则、目的、精神、范围和幅度,在实施行政行为的过程中,行政执法主体基于客观实际情况,通过主观的合理判断做出灵活选择的权力。在我国,80%以上的法律,90%以上的法规和规章是由行政部门负责执行。法律的稳定性、现实的复杂性、立法者的局限性以及法律条文表述的概括性决定了行政权力中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必然性。现代法治国家权力的授予与控制总是相伴而行的,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权力本质具有自我腐蚀和自我扩张的特性,因此对权力的规范和约束就成为权力健康运行的一条规律。行政自由裁量权作为行政权力的一种,同样必须加以控制。人类几千年的历史经验表明,“每个被授予权力的人都易于滥用权力,并且易于将他的权力用到极限”(孟德斯鸠)。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违背了法律授权的目的和意愿,干扰和破坏了法制秩序,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对自由裁量权必须加以控制。
(四)权责一致
作为一个法治政府,应该带头守法,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如果其行为违法越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则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如其行为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人身权、财产权的损害,则应依法赔偿受害者的损失。对其违法行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是区别法治政府和专制政府的一个重要标志。人治政府自身不受法律约束,用法治理老百姓,本身不守法,违法侵权不赔偿,不承担法律责任。法治政府则应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因此,作为人民的政府,必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要赔偿,切实负起责任。
Ⅶ 如何理解中国行政法确立的行政自由裁量权与中国行政法治的难题
裁量权是赋予法官的一项权力,运用的好可以造福人民,是一把双刃剑
Ⅷ 中国行政法方向有哪些有名的教授
林鸿潮:现任抄中国政袭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师,中国政法大学应急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行政法学研究》编辑,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行政法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季宏: 万国重点学科班
王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宪法学、行政法学。曾获中国人民王锴大学研究生学术新星一等奖。在《中国法学》、《比较法研究》、《法学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八篇.
Ⅸ 社会主义道路的行政法治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开放30年,对市场和社会而言,是一个不断扩大效能、不断发挥作用的过程;对政府和行政权力而言,则是一个不断放权、不断自我约束的过程。两者的交互作用,使权利与权力逐渐达到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平衡点。
大概谁都想不到,改革开放30年,中国以权利对抗权力的第一个实践者是一位已经六十多岁,来自浙江温州农村的老人。他叫包郑照,1988年,他因自家房子被强拆而向法院起诉苍南县政府,被媒体誉为“民告官第一人”。当岁月的浮华散尽,我们再次反观这段历史,黄土垄中,那位业已安息的老人是否曾经想过实践者的勇气永远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大动力。
1989年,包郑照败诉后的第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获全国人大通过,“民告官”终于有法可依。
社会生活中行政权力永远是最难驯服的一匹“野马”,惟其如此,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作为约束行政权力的行政法治建设最为活跃,推进也最为强势。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立法法、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一系列对于规范行政权力具有重大影响的法律相继出台。特别是2004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发布以来,法治政府已进入全面大提速阶段。而行政法律研究也从开始无人问津的“冷学”变成了如今大热的“显学”。有人指出,中国的行政法律规范之多、之细,在某些地方已经超过了一度“师从”的很多西方国家。
行政法治的飞速发展让中国进入了一个权力自我革命的时代。
Ⅹ 请简要归纳中国行政法的特点
它有5个特点,分别是广泛性、变动性、表现形式多样性、丰富性和规范性。
(1)行政法尚没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这是因为行政法涉及的社会领域十分广泛,内容纷繁丰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难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统一法典。行政法散见于层次不同、中国行政法名目繁多、种类不一、数量可观的各类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之中。凡是涉及行政权力的规范性文件,均存在行政法规范。重要的综合性行政法律在我国和国外主要有:行政组织法、国家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公开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
(2)行政法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由于现代行政权力的急剧膨胀,其活动领域已不限于外交如国防、治安、税收等领域,而是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这就决定了各个领域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均需要行政法调整,现代行政法适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内容也更加丰富。
(3)行政法具有很强的变动性。由于社会生活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作为行政关系调节器的行政法律规范也具有较强的变动性,需要经常进行废、改、立。
(4)行政法规范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是由多种不同效力等级的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
(5)行政程序性规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类行为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其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