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黄蕊
❶ 雍正皇帝在 丹阳的故事
康熙第四次下江南时候,26岁皇四子雍正跟着一起
正月十六壬戌出京,三月十五庚申到京回宫,南巡共59天,是最短的一次,原因是裕亲王福全有疾,康熙不放心。另外内大臣索额图结堂营私,挑唆皇太子夺位,康熙也不放心。这次在长江以南共20天,二月九号经过丹阳南去,二十五号又经过丹阳北归。间隔了16天,行色匆匆,在丹阳没有逗留。另外一点,去江宁府不再从丹阳登陆走句容线了,而是直接回到镇江才登陆,再经龙潭到江宁了
❷ 有哪些性刘的名人
历史名人
刘 邦:即汉高祖,江苏沛县人。于公元前211年建国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 向: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是我国目录学之祖。
刘 秀:南阳蔡阳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建武元年称帝,定都洛阳。后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统 一了全国。
刘 备:即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曾投靠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后得诸葛亮辅佐,采用联吴抗曹策略。于建安十三年大败曹操于赤壁。公园221年正式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
刘 渊: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西晋末年起兵反晋,称 大单于,后改称汉王。永嘉二年称汉帝,建都平阳。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所著《天论》三篇,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及辩证法哲学著作。
【刘三妹】亦称“ 刘三姐 ”。
传为 唐 代著名的 壮 家女歌手,善唱山歌,有“歌仙”之称。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刘三妹》:“ 新兴 女子有 刘三妹 者,相传为始造歌之人。 唐中宗 年间,年十二,淹通经史,善为歌……今称‘歌仙’。” 何其芳 《毛泽东之歌》:“ 毛主席 说:‘ 刘三姐 反压迫,是革命的。’”
【刘三姐】见“ 刘三妹 ”。
【刘氏冠】 汉高祖 刘邦 创制的一种竹皮冠。《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 薛 治之,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乃是也。”《后汉书•舆服志下》:“长冠,一曰斋冠,高七寸,广三寸,促漆纚为之,制如板,以竹为裏。初, 高祖 微时,以竹皮为之,谓之‘刘氏冠’, 楚 冠制也。”
【刘石经】 北魏 刘芳 的美称。《魏书•刘芳传》:“昔 汉 世造三字石经於太学,学者文字不正,多往质焉。 芳 音义明辨,疑者皆往询访,故时人号为 刘石经 。”
【刘四骂人】《旧唐书•刘祎之传》:“父 子翼 ,善吟讽,有学行……性不容非,朋僚有短常面折之。友人 李伯药 常称曰:‘ 刘四 虽复骂人,人都不恨。’”后以“刘四骂人”谓用俏皮浅露的语言骂人。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随园诗话》所载诗,如……《咏茶灶》云:‘两三杯水作波涛’等类,皆舌尖聪明语,恶薄浅露,何异 刘四 骂人?”
【刘生】 汉 横吹曲名。原为人名。《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四•<刘生>诗》 宋 郭茂倩 解题:“‘ 刘生 ,不知何代人, 齐 梁 以来为 刘生 辞者,皆称其任侠豪放,周游 五陵 三秦 之地。或云抱剑专征,为符节官,所未详也。’按《古今乐录》曰:‘ 梁 鼓角横吹曲,有《东平刘生歌》,疑即此《刘生》也。’” 梁元帝 、 陈后主 、 唐 卢照邻 等均有《刘生》诗。
【刘仙掌】 唐 代诗人 刘象 的美称。 五代 何光远 《鉴诫录•卓绝》:“ 刘象 郎中因咏仙掌得名,时人呼为 刘仙掌 。”
【刘白】 唐 代诗人 刘禹锡 和 白居易 的并称。《新唐书•白居易传》:“〔 居易 〕又与 刘禹锡 齐名,号‘ 刘白 ’。” 宋 王禹偁 《桂阳罗君游太湖洞庭诗序》:“前不见 刘 白 ,后不见 皮 陆 ,又何人也。” 明 高启 《三贤堂》诗:“ 韦公 既前蹈, 刘 白 乃后连。”
【刘白堕】相传为 南北朝 时善于酿酒的人。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 河东 人 刘白堕 ,善能酿酒。季夏六月,时暑赫晞,以甖贮酒,暴於日中,经一旬,其酒不动,饮之香美而醉,经月不醒。京师朝贵多山郡登藩,远相饷馈,逾于千里;以其远至,号曰‘鹤觞’,亦名‘骑驴酒’。 永熙 年中, 南青州 刺史 毛鸿宾 齎酒之蕃,逢路贼,盗饮之即醉,皆被擒获,因复名‘擒奸酒’。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唯畏 白堕 春醪。’”
【刘阮】1. 东汉 刘晨 和 阮肇 的并称。相传 永平 年间, 刘阮 至 天台山 采药迷路,遇二仙女,蹉跎半年始归。时已入 晋 ,子孙已过七代。后复入 天台山 寻访,旧踪渺然。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元 杂剧中有 王子一 撰《误入桃源》,即用其事。后用为游仙或男女幽会的典故。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一○四:“曾随 刘 阮 醉 桃源 ,未省人间欠酒钱。” 后蜀 顾夐 《甘州子》词:“曾如 刘 阮 访仙踪,深洞客,此时逢。” 明 陆采 《明珠记•赘苹》:“忽成 刘 阮 约,如入 武陵村 。”《宦海》第五回:“画眉窗下,孔雀屏前, 天台 之 刘 阮 重来。”参见“ 刘郎 ”。2. 刘伶 、 阮籍 的并称。 刘 阮 , 魏 晋 时人,以纵酒放达著称。 清 戴名世 《醉乡记》:“自 刘 阮 以来,醉乡遍天下。”
【刘杜】 明 末 刘綎 、 杜松 的并称。 刘 杜 在辽地与 清 兵激战,壮烈牺牲。 清 方拱乾 《广宇》诗:“ 光熹 往事伤心久, 刘 杜 征魂带血还。” 清 吴伟业 《送杜公弢武归浦口》诗:“当时海内称 刘 杜 ,死事忠勋君叔父。”
【刘村】 宋 代画家 刘益 的美称。 元 夏完彦 《图绘宝鉴》卷三:“ 刘益 字 益之 。 汴 人,工花禽……尤长小景。 靖康 之难流落 岭表 ,多画山果野禽,故人呼为 刘村 。”
【刘伶酒】《晋书•刘伶传》:“ 刘伶 字 伯伦 , 沛国 人也……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后以“刘伶酒”、“刘伶锸”为纵酒放达的典实。 王德钟 《书感》诗之三:“浇愁须饮 刘伶 酒,埋骨愿傍 苏小 坟。” 陈世宜 《得天梅书却寄》诗:“甚时同荷 刘伶 锸,一醉空江卧月明。”
【刘伶锸】见“ 刘伶酒 ”。
【刘阿斗】 三国 蜀 后主 刘禅 小名 阿斗 。虽有 诸葛亮 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 蜀汉 。参阅《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后因称懦弱无能、不思振作的人为“刘阿斗”。《新华文摘》1982年第2期:“想依靠这批捧不起的‘刘阿斗’,对不起,此路不通。”
【刘表牛】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桓公 〕顾谓四坐曰:诸君颇闻 刘景升 不?有大牛重千斤,噉刍豆十倍於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 魏武 入 荆州 ,烹以飨士卒,於时莫不称快。”后因以“刘表牛”谓大而无用之物。 宋 苏辙 《土牛》诗:“君看 刘表 牛,岂脱 曹公 手。”
【刘郎】1.指 南朝 宋武帝 刘裕 。《宋书•符瑞志上》:“逆旅妪曰:‘ 刘郎 在室内,可入共饮酒。’”2.指 汉武帝 刘彻 。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 刘郎 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3.指 汉高祖 刘邦 。 宋 辛弃疾 《六幺令》词:“长喜 刘郎 马上,肯听诗书说。”4.指 三国 蜀 先主刘备 。 宋 王千秋 《贺新郎•石城吊古》词:“要约 刘郎 铜雀醉,底事遽争 荆 楚 。”5.指 东汉 刘晨 。相传 刘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 唐 司空图 《游仙》诗之二:“ 刘郎 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后蜀 顾夐 《虞美人》词:“此时恨不驾鸾皇,访 刘郎 。” 清 无名氏 《后会仙记》:“ 刘郎 曾否访仙山,柳色青春正可攀。”6.借指情郎。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翠屏深,香篆袅。流水落花,不管 刘郎 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只愿扇儿寄去的速,师父束装得早,三月三 刘郎 到了,携手儿下妆楼。”参见“ 刘阮 ”。7. 唐 刘禹锡 《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玄都观 裏桃千树,尽是 刘郎 去后栽。”此为 禹锡 自称,后因以“刘郎”指 禹锡 。 唐 白居易 《醉中重留梦得》诗:“ 刘郎 刘郎 莫先起, 苏台 苏台 隔云水。”
【刘郎前度】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载: 东汉 刘晨 阮肇 在 天台山 遇仙,归来已是 晋 代。后 刘 等重访 天台山 ,旧踪渺然。诗文中因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亦作“ 刘郎前度 ”。 唐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绝句》:“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 刘郎 今又来!”此 刘禹锡 自称。 宋 周紫芝 《点绛唇》词:“浑无绪! 刘郎 前度,空记来时路。”《花月痕》第十回:“不独马缨一树,不识门前,就是人面桃花,也无所谓 刘郎 前度。”
【刘柳】 唐 刘禹锡 、 柳宗元 的并称。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三:“未几,有八司马之变,使 退之 不贬,与 刘 柳 辈俱陷党中,则终身废锢矣。” 清 唐孙华 《读柳诗》诗:“漏泄谓 刘柳 ,责望致嫌疑。” 严复 《<天演论•群治>按语》:“此其说与 唐 刘 、 柳 诸家《天论》之言合,而与 宋 以来儒者以理属天,以欲属人者,致相反矣。”
【刘根】 汉 代术士。传说能驱鬼、辟谷。《后汉书•方术传下•刘根》:“ 根 於是左顾而啸,有顷, 祈 之亡父祖近亲数十人,皆反缚在前,向 根 叩头。”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 刘根 遐寝不食,或谓偶能忍饥。” 唐 高适 《同熊少府题卢主簿茅斋》诗:“江山归 谢客 ,神鬼下 刘根 。”
【刘晏粟】 唐 理财家 刘晏 ,曾任吏部尚书, 东都 河南 江 淮 山南 等道转运租庸盐铁使等职,用分段转运方法岁运 江淮 粮食四十万斛,以解决关中食粮。后人因以“刘晏粟”谓善于理财,政绩卓著。 清 赵翼 《寿全惕庄六十》诗:“最绩早同 刘晏 粟,清心仍酌 隐之 泉。”
【刘师哥】牡丹花品种之一。 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花释名》:“刘师哥者,白花带微红,多至数百叶,纤妍可爱。莫知何以得名。”
【刘海】1.见“ 刘海蟾 ”。2.传说中的 刘 海 额前垂发,俗因称此发型为“刘海”。《文明小史》第十九回:“众人举目看时只见一个个都是大脚皮鞋,上面前刘海,下面散腿袴。” 巴金 《秋》六:“略微高的前额上覆盖着刘海。”
【 刘海蟾 】亦称“ 刘海 ”。
五代 燕山 人,名 操 ,字 昭远 ,以号行。道教全真道祖师。初事 燕 主 刘守光 为丞相。一日,道人 正阳子 来谒,说清静无为之法,并索鸡卵十枚,累金钱上。 海蟾 惊呼:“危哉!”道人说:“居荣禄,履忧患,其危殆甚!” 海蟾 悟,弃官归隐,后仙去。见《神仙通鉴》。民间多绘作仙童状,前额垂发,手舞钱串,骑蟾背上。俗称“刘海”。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面同满月,眼若明星,双髻簪花,如世间所绘 刘海 状。”《秧歌剧选•十二把镰刀》:“ 桂兰 打铁手呀手儿软,腰儿闪几闪,越看越好看……好像 刘海 戏金蟾, 王二 我好不喜欢。”
【刘陆】 宋代 刘克庄 、 陆游 的并称。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 元 白 自清浅, 刘陆 但恣肆。”
【刘累】传说中善于驯龙的人。《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有 陶唐氏 既衰,其后有 刘累 ,学扰龙于 豢龙氏 ,以事 孔甲 ,能饮食之, 夏后 嘉之,赐氏曰 御龙 。” 宋 梅尧臣 《文惠师赠新笋》诗:“ 刘累 死,龙不驯。世间事,不识真。”
【 刘猛将军 】1.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指 宋 刘錡 。 宋 景定 四年,旱蝗,上敕 刘錡 为 扬威侯 天曹猛将之神。敕云“飞蝗入境,渐食嘉禾,赖尔神灵,剪灭无馀。”蝗遂殄灭。见 罗振玉 《俗说》引 朱坤 《灵泉笔记》。2.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指 元 刘承忠 。 承忠 元 末驻守 江 淮 ,会蝗旱,督兵捕逐,蝗殄灭殆尽。后 元 亡,自溺死,当地人祠之,称之曰 刘猛将军 。见《畿辅通志•祀典》。
【刘寄奴】药草名。多指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 寄奴 原为 南朝 宋高祖 刘裕 小名。据《南史•宋武帝纪》载, 刘裕 首得此草,曾用以治愈金疮。,后人因称之为“刘寄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五•刘寄奴草》:“刘寄奴一茎直上。叶似苍术,尖长糙涩,面深背淡,九月茎端分开数枝,一枝攒簇十朵小花,白瓣黄蕊……其子细长。”
【刘参军】 晋 刘伶 曾仕建威参军,因称 刘参军 。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诗之三题名《刘参军》。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君不见荷锸仙游 刘参军 ,沉饮高风至今闻。”参见“ 刘伶酒 ”。
【刘琨舞】《晋书•祖逖传》载: 祖逖 与 刘琨 同寝, 祖 中夜闻荒鸡鸣,蹴醒 刘琨 ,起而舞剑。后以“刘琨舞”喻志士奋发之情。 唐玄宗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诗:“不学 刘琨 舞,先歌 汉祖 风。” 清 唐孙华 《卧闻鸡鸣》诗:“暗蹴 刘琨 舞,急速 田文 行。”
【刘项】 刘邦 、 项羽 的并称。《汉书•诸侯王表》:“ 陈吴 奋其白梃, 刘 项 随而毙之。” 唐 李白 《猛虎行》:“ 张良 未遇 韩信 贫, 刘 项 存亡在两臣。” 金 段克己 《乙巳清明游》诗:“谁为 刘 项 决雌雄,赖有 韩 彭 力相援。” 清 陈维崧 《虞美人•题徐渭文画花卉翎毛便面》词:“愁看 刘 项 兴亡史,且读《南华子》。”
【刘棉花】 明孝宗 时户部尚书 刘吉 的绰号。 明 文林 《琅玡漫钞》:“阁老 保定 刘公 ,屡为台谏所论,而上宠眷不衰,人因称为 刘棉花 ,谓愈弹愈起也。”《明史•刘吉传》:“ 吉 多智数,善附会,自缘饰,锐於营私,时为言路所攻。居内阁十八年,人目之为 刘棉花 ,以其耐弹也。”
【刘贾】 汉 代 刘向 、 贾谊 的并称。 王国维 《文学小言》十一:“ 韦 柳 之视 渊明 ,其如 刘 贾 之视 屈子 乎?”
【刘窟头】1. 五代 刘仁恭 善挖掘地道攻城,因得“刘窟头”之号。《新五代史•杂传一•刘守光》:“ 刘守光 , 深州乐寿 人也。其父 仁恭 ,事 幽州 李可举 ,能穴地为道以攻城,军中号‘刘窟头’。”2.谓身死入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十:“上闻 从荣 伏诛,悲骇几落御榻,气绝复苏者再,由是不豫转增,以至晏驾。自云:‘我今日自作刘窟头也。’”
【刘随州】即 唐代 诗人 刘长卿 。他曾任 随州 刺史,因称 刘随州 。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李频 不全是晚 唐 ,间有似 刘随州 处。”
【刘纲】 三国 时 吴 下邳 人。传说他能檄召鬼神,后与妻 樊云翘 同入 四明山 仙去。 唐 白居易 《酬赠李炼师见招》诗:“ 刘纲 有妇仙同得, 伯道 无儿累更轻。”
【刘毅答诏】《晋书•刘毅传》:“帝尝南郊,礼毕,喟然问 毅 曰:‘卿以朕方 汉 何帝也?’对曰:‘可方 桓 灵 。’
太多了 你看看吧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33175.htm#2
❸ 历史上张姓 刘姓 和丛姓都有哪些名人啊越多越好
建立了西汉的刘邦,建立了东汉的刘秀,清代小说家刘鹗,中国无产级革命家,军事家刘伯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刘少奇。
刘 邦:即汉高祖,江苏沛县人。于公元前211年建国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 向: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是我国目录学之祖。
刘 秀:南阳蔡阳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建武元年称帝,定都洛阳。后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统 一了全国。
刘 备:即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曾投靠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后得诸葛亮辅佐,采用联吴抗曹策略。于建安十三年大败曹操于赤壁。公园221年正式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
刘 渊: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西晋末年起兵反晋,称 大单于,后改称汉王。永嘉二年称汉帝,建都平阳。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所著《天论》三篇,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及辩证法哲学著作。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少怀志节,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一战而取”。为韩侂胄客,不识侂胄之败事,识力远不及辛弃疾。又屡试不第,漫游江、浙等地,依人作客,与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交游。后布衣终身,去世于昆山,今其墓尚在。著有《龙洲集》、《龙洲词》。
【刘三妹】亦称“ 刘三姐 ”。
传为 唐 代著名的 壮 家女歌手,善唱山歌,有“歌仙”之称。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刘三妹》:“ 新兴 女子有 刘三妹 者,相传为始造歌之人。 唐中宗 年间,年十二,淹通经史,善为歌……今称‘歌仙’。” 何其芳 《毛泽东之歌》:“ 毛主席 说:‘ 刘三姐 反压迫,是革命的。’”
【刘三姐】见“ 刘三妹 ”。
【刘氏冠】 汉高祖 刘邦 创制的一种竹皮冠。《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 薛 治之,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乃是也。”《后汉书•舆服志下》:“长冠,一曰斋冠,高七寸,广三寸,促漆纚为之,制如板,以竹为裏。初, 高祖 微时,以竹皮为之,谓之‘刘氏冠’, 楚 冠制也。”
【刘石经】 北魏 刘芳 的美称。《魏书•刘芳传》:“昔 汉 世造三字石经於太学,学者文字不正,多往质焉。 芳 音义明辨,疑者皆往询访,故时人号为 刘石经 。”
【刘四骂人】《旧唐书•刘祎之传》:“父 子翼 ,善吟讽,有学行……性不容非,朋僚有短常面折之。友人 李伯药 常称曰:‘ 刘四 虽复骂人,人都不恨。’”后以“刘四骂人”谓用俏皮浅露的语言骂人。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随园诗话》所载诗,如……《咏茶灶》云:‘两三杯水作波涛’等类,皆舌尖聪明语,恶薄浅露,何异 刘四 骂人?”
【刘生】 汉 横吹曲名。原为人名。《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四•<刘生>诗》 宋 郭茂倩 解题:“‘ 刘生 ,不知何代人, 齐 梁 以来为 刘生 辞者,皆称其任侠豪放,周游 五陵 三秦 之地。或云抱剑专征,为符节官,所未详也。’按《古今乐录》曰:‘ 梁 鼓角横吹曲,有《东平刘生歌》,疑即此《刘生》也。’” 梁元帝 、 陈后主 、 唐 卢照邻 等均有《刘生》诗。
【刘仙掌】 唐 代诗人 刘象 的美称。 五代 何光远 《鉴诫录•卓绝》:“ 刘象 郎中因咏仙掌得名,时人呼为 刘仙掌 。”
【刘白】 唐 代诗人 刘禹锡 和 白居易 的并称。《新唐书•白居易传》:“〔 居易 〕又与 刘禹锡 齐名,号‘ 刘白 ’。” 宋 王禹偁 《桂阳罗君游太湖洞庭诗序》:“前不见 刘 白 ,后不见 皮 陆 ,又何人也。” 明 高启 《三贤堂》诗:“ 韦公 既前蹈, 刘 白 乃后连。”
【刘白堕】相传为 南北朝 时善于酿酒的人。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 河东 人 刘白堕 ,善能酿酒。季夏六月,时暑赫晞,以甖贮酒,暴於日中,经一旬,其酒不动,饮之香美而醉,经月不醒。京师朝贵多山郡登藩,远相饷馈,逾于千里;以其远至,号曰‘鹤觞’,亦名‘骑驴酒’。 永熙 年中, 南青州 刺史 毛鸿宾 齎酒之蕃,逢路贼,盗饮之即醉,皆被擒获,因复名‘擒奸酒’。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唯畏 白堕 春醪。’”
【刘阮】1. 东汉 刘晨 和 阮肇 的并称。相传 永平 年间, 刘阮 至 天台山 采药迷路,遇二仙女,蹉跎半年始归。时已入 晋 ,子孙已过七代。后复入 天台山 寻访,旧踪渺然。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元 杂剧中有 王子一 撰《误入桃源》,即用其事。后用为游仙或男女幽会的典故。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一○四:“曾随 刘 阮 醉 桃源 ,未省人间欠酒钱。” 后蜀 顾夐 《甘州子》词:“曾如 刘 阮 访仙踪,深洞客,此时逢。” 明 陆采 《明珠记•赘苹》:“忽成 刘 阮 约,如入 武陵村 。”《宦海》第五回:“画眉窗下,孔雀屏前, 天台 之 刘 阮 重来。”参见“ 刘郎 ”。2. 刘伶 、 阮籍 的并称。 刘 阮 , 魏 晋 时人,以纵酒放达著称。 清 戴名世 《醉乡记》:“自 刘 阮 以来,醉乡遍天下。”
【刘杜】 明 末 刘綎 、 杜松 的并称。 刘 杜 在辽地与 清 兵激战,壮烈牺牲。 清 方拱乾 《广宇》诗:“ 光熹 往事伤心久, 刘 杜 征魂带血还。” 清 吴伟业 《送杜公弢武归浦口》诗:“当时海内称 刘 杜 ,死事忠勋君叔父。”
【刘村】 宋 代画家 刘益 的美称。 元 夏完彦 《图绘宝鉴》卷三:“ 刘益 字 益之 。 汴 人,工花禽……尤长小景。 靖康 之难流落 岭表 ,多画山果野禽,故人呼为 刘村 。”
【刘伶酒】《晋书•刘伶传》:“ 刘伶 字 伯伦 , 沛国 人也……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后以“刘伶酒”、“刘伶锸”为纵酒放达的典实。 王德钟 《书感》诗之三:“浇愁须饮 刘伶 酒,埋骨愿傍 苏小 坟。” 陈世宜 《得天梅书却寄》诗:“甚时同荷 刘伶 锸,一醉空江卧月明。”
【刘伶锸】见“ 刘伶酒 ”。
【刘阿斗】 三国 蜀 后主 刘禅 小名 阿斗 。虽有 诸葛亮 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 蜀汉 。参阅《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后因称懦弱无能、不思振作的人为“刘阿斗”。《新华文摘》1982年第2期:“想依靠这批捧不起的‘刘阿斗’,对不起,此路不通。”
【刘表牛】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桓公 〕顾谓四坐曰:诸君颇闻 刘景升 不?有大牛重千斤,噉刍豆十倍於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 魏武 入 荆州 ,烹以飨士卒,於时莫不称快。”后因以“刘表牛”谓大而无用之物。 宋 苏辙 《土牛》诗:“君看 刘表 牛,岂脱 曹公 手。”
【刘郎】1.指 南朝 宋武帝 刘裕 。《宋书•符瑞志上》:“逆旅妪曰:‘ 刘郎 在室内,可入共饮酒。’”2.指 汉武帝 刘彻 。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 刘郎 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3.指 汉高祖 刘邦 。 宋 辛弃疾 《六幺令》词:“长喜 刘郎 马上,肯听诗书说。”4.指 三国 蜀 先主刘备 。 宋 王千秋 《贺新郎•石城吊古》词:“要约 刘郎 铜雀醉,底事遽争 荆 楚 。”5.指 东汉 刘晨 。相传 刘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 唐 司空图 《游仙》诗之二:“ 刘郎 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后蜀 顾夐 《虞美人》词:“此时恨不驾鸾皇,访 刘郎 。” 清 无名氏 《后会仙记》:“ 刘郎 曾否访仙山,柳色青春正可攀。”6.借指情郎。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翠屏深,香篆袅。流水落花,不管 刘郎 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只愿扇儿寄去的速,师父束装得早,三月三 刘郎 到了,携手儿下妆楼。”参见“ 刘阮 ”。7. 唐 刘禹锡 《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玄都观 裏桃千树,尽是 刘郎 去后栽。”此为 禹锡 自称,后因以“刘郎”指 禹锡 。 唐 白居易 《醉中重留梦得》诗:“ 刘郎 刘郎 莫先起, 苏台 苏台 隔云水。”
【刘郎前度】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载: 东汉 刘晨 阮肇 在 天台山 遇仙,归来已是 晋 代。后 刘 等重访 天台山 ,旧踪渺然。诗文中因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亦作“ 刘郎前度 ”。 唐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绝句》:“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 刘郎 今又来!”此 刘禹锡 自称。 宋 周紫芝 《点绛唇》词:“浑无绪! 刘郎 前度,空记来时路。”《花月痕》第十回:“不独马缨一树,不识门前,就是人面桃花,也无所谓 刘郎 前度。”
【刘柳】 唐 刘禹锡 、 柳宗元 的并称。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三:“未几,有八司马之变,使 退之 不贬,与 刘 柳 辈俱陷党中,则终身废锢矣。” 清 唐孙华 《读柳诗》诗:“漏泄谓 刘柳 ,责望致嫌疑。” 严复 《<天演论•群治>按语》:“此其说与 唐 刘 、 柳 诸家《天论》之言合,而与 宋 以来儒者以理属天,以欲属人者,致相反矣。”
【刘根】 汉 代术士。传说能驱鬼、辟谷。《后汉书•方术传下•刘根》:“ 根 於是左顾而啸,有顷, 祈 之亡父祖近亲数十人,皆反缚在前,向 根 叩头。”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 刘根 遐寝不食,或谓偶能忍饥。” 唐 高适 《同熊少府题卢主簿茅斋》诗:“江山归 谢客 ,神鬼下 刘根 。”
【刘晏粟】 唐 理财家 刘晏 ,曾任吏部尚书, 东都 河南 江 淮 山南 等道转运租庸盐铁使等职,用分段转运方法岁运 江淮 粮食四十万斛,以解决关中食粮。后人因以“刘晏粟”谓善于理财,政绩卓著。 清 赵翼 《寿全惕庄六十》诗:“最绩早同 刘晏 粟,清心仍酌 隐之 泉。”
【刘师哥】牡丹花品种之一。 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花释名》:“刘师哥者,白花带微红,多至数百叶,纤妍可爱。莫知何以得名。”
【刘海】1.见“ 刘海蟾 ”。2.传说中的 刘 海 额前垂发,俗因称此发型为“刘海”。《文明小史》第十九回:“众人举目看时只见一个个都是大脚皮鞋,上面前刘海,下面散腿袴。” 巴金 《秋》六:“略微高的前额上覆盖着刘海。”
【 刘海蟾 】亦称“ 刘海 ”。
五代 燕山 人,名 操 ,字 昭远 ,以号行。道教全真道祖师。初事 燕 主 刘守光 为丞相。一日,道人 正阳子 来谒,说清静无为之法,并索鸡卵十枚,累金钱上。 海蟾 惊呼:“危哉!”道人说:“居荣禄,履忧患,其危殆甚!” 海蟾 悟,弃官归隐,后仙去。见《神仙通鉴》。民间多绘作仙童状,前额垂发,手舞钱串,骑蟾背上。俗称“刘海”。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面同满月,眼若明星,双髻簪花,如世间所绘 刘海 状。”《秧歌剧选•十二把镰刀》:“ 桂兰 打铁手呀手儿软,腰儿闪几闪,越看越好看……好像 刘海 戏金蟾, 王二 我好不喜欢。”
【刘陆】 宋代 刘克庄 、 陆游 的并称。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 元 白 自清浅, 刘陆 但恣肆。”
【刘累】传说中善于驯龙的人。《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有 陶唐氏 既衰,其后有 刘累 ,学扰龙于 豢龙氏 ,以事 孔甲 ,能饮食之, 夏后 嘉之,赐氏曰 御龙 。” 宋 梅尧臣 《文惠师赠新笋》诗:“ 刘累 死,龙不驯。世间事,不识真。”
【 刘猛将军 】1.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指 宋 刘錡 。 宋 景定 四年,旱蝗,上敕 刘錡 为 扬威侯 天曹猛将之神。敕云“飞蝗入境,渐食嘉禾,赖尔神灵,剪灭无馀。”蝗遂殄灭。见 罗振玉 《俗说》引 朱坤 《灵泉笔记》。2.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指 元 刘承忠 。 承忠 元 末驻守 江 淮 ,会蝗旱,督兵捕逐,蝗殄灭殆尽。后 元 亡,自溺死,当地人祠之,称之曰 刘猛将军 。见《畿辅通志•祀典》。
【刘寄奴】药草名。多指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 寄奴 原为 南朝 宋高祖 刘裕 小名。据《南史•宋武帝纪》载, 刘裕 首得此草,曾用以治愈金疮。,后人因称之为“刘寄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五•刘寄奴草》:“刘寄奴一茎直上。叶似苍术,尖长糙涩,面深背淡,九月茎端分开数枝,一枝攒簇十朵小花,白瓣黄蕊……其子细长。”
【刘参军】 晋 刘伶 曾仕建威参军,因称 刘参军 。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诗之三题名《刘参军》。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君不见荷锸仙游 刘参军 ,沉饮高风至今闻。”参见“ 刘伶酒 ”。
【刘琨舞】《晋书•祖逖传》载: 祖逖 与 刘琨 同寝, 祖 中夜闻荒鸡鸣,蹴醒 刘琨 ,起而舞剑。后以“刘琨舞”喻志士奋发之情。 唐玄宗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诗:“不学 刘琨 舞,先歌 汉祖 风。” 清 唐孙华 《卧闻鸡鸣》诗:“暗蹴 刘琨 舞,急速 田文 行。”
【刘项】 刘邦 、 项羽 的并称。《汉书•诸侯王表》:“ 陈吴 奋其白梃, 刘 项 随而毙之。” 唐 李白 《猛虎行》:“ 张良 未遇 韩信 贫, 刘 项 存亡在两臣。” 金 段克己 《乙巳清明游》诗:“谁为 刘 项 决雌雄,赖有 韩 彭 力相援。” 清 陈维崧 《虞美人•题徐渭文画花卉翎毛便面》词:“愁看 刘 项 兴亡史,且读《南华子》。”
【刘棉花】 明孝宗 时户部尚书 刘吉 的绰号。 明 文林 《琅玡漫钞》:“阁老 保定 刘公 ,屡为台谏所论,而上宠眷不衰,人因称为 刘棉花 ,谓愈弹愈起也。”《明史•刘吉传》:“ 吉 多智数,善附会,自缘饰,锐於营私,时为言路所攻。居内阁十八年,人目之为 刘棉花 ,以其耐弹也。”
【刘贾】 汉 代 刘向 、 贾谊 的并称。 王国维 《文学小言》十一:“ 韦 柳 之视 渊明 ,其如 刘 贾 之视 屈子 乎?”
【刘窟头】1. 五代 刘仁恭 善挖掘地道攻城,因得“刘窟头”之号。《新五代史•杂传一•刘守光》:“ 刘守光 , 深州乐寿 人也。其父 仁恭 ,事 幽州 李可举 ,能穴地为道以攻城,军中号‘刘窟头’。”2.谓身死入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十:“上闻 从荣 伏诛,悲骇几落御榻,气绝复苏者再,由是不豫转增,以至晏驾。自云:‘我今日自作刘窟头也。’”
【刘随州】即 唐代 诗人 刘长卿 。他曾任 随州 刺史,因称 刘随州 。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李频 不全是晚 唐 ,间有似 刘随州 处。”
【刘纲】 三国 时 吴 下邳 人。传说他能檄召鬼神,后与妻 樊云翘 同入 四明山 仙去。 唐 白居易 《酬赠李炼师见招》诗:“ 刘纲 有妇仙同得, 伯道 无儿累更轻。”
【刘毅答诏】《晋书•刘毅传》:“帝尝南郊,礼毕,喟然问 毅 曰:‘卿以朕方 汉 何帝也?’对曰:‘可方 桓 灵 。’帝曰:‘吾虽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又平 吴会 ,混一天下。方之 桓 灵 ,其已甚乎!’对曰:‘ 桓 灵 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 桓 灵 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后以“刘毅答诏”谓敢于谏诤。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札率尔遣兴寄呈苏涣侍御》诗:“ 郭钦 上书见大计, 刘毅 答诏惊羣臣。”
【刘豫州】指 刘备 。 刘备 曾任 豫州 刺史,因称 刘豫州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将军起兵据有 江 东, 刘豫州 亦牧众 汉 南,与 曹操 并争天下。” 清 顾炎武 《汉三君诗•昭烈》:“卓矣 刘豫州 ,雄姿类 高帝 。”
【刘卢】 晋代 刘琨 、 卢谌 的并称。 唐 李商隐 《赠赵协律晳》诗:“已叨 邹 马 声华末,更共 刘 卢 族望通。”
【刘宠一钱】 东汉 会稽 太守 刘宠 将内迁为大臣, 山阴县 有五、六老人各赠百钱为他送行。 刘宠 难拂众意,只受每人一钱。后用为称誉廉吏的典实。 清 钮琇 《<觚賸>自序》:“旅食三年,不断 臯鱼 之泪;宦归千里,无馀 刘宠 之钱。” 沈昌直 《寄龙圣江西》诗:“ 刘宠 选一钱, 杨震 凛四知。”
【刘览】浏览,泛观。《淮南子•原道训》:“刘览偏照,复守以全。” 高诱 注:“刘览,回观也。刘读留连之留,非 刘 氏之 刘 也。”
【刘灵】即 晋代 的 刘伶 。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刘参军》诗:“ 刘灵 善闭关,怀情灭闻见。” 唐 李商隐 《假日》诗:“谁向 刘灵 天幕内,更当 陶令 北窗风。” 冯浩 笺注:“《文选》五臣注引 臧荣绪 《晋书》:‘ 刘灵 字 伯伦 。’ 颜延之 《五君咏》、《文中子》、《语林》并作‘灵’,而《晋书》本传作‘伶’,故他书通用。丛,就是其中枝国的首领,因此称作“丛枝”。这四个古国原本都不在帝尧的联盟势力范围,而帝尧为扩张势力,征伐了这四个小国,不久即高奏凯歌,这样,枝国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帝尧的势力范围内的一个诸侯,丛枝亦从此成为帝尧属下之臣。
在丛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丛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西汉时期车骑将军金日磾,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池北偶谈》记载,金日磾当时为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十四岁时即为汉军大将霍去病所掳,成为汉武帝刘彻廷下一名马夫,以后为汉武帝所赏识。
后因金日磾指挥匈奴俘虏为大汉王朝铸金人以祭天,所以汉武帝特赐其为金氏,名日磾,封为车骑将军。
汉武帝去世时,遗诏金日磾与霍去病之子大将军霍光共同辅佐汉昭帝。金日磾尽忠职守,不敢怠惰,后因功被封为秺侯。他的子孙后代从此累世在大汉朝廷为官,传历七代,直至王莽篡权、西汉灭亡之时方逐渐衰落。
金日磾的后裔子孙后来逐渐迁居于丛家岘(今山东威海文登),遂以居地“丛家岘”之“丛”字为姓氏,称丛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丛氏正宗。
丛氏族人大多尊奉金日磾为得姓始祖。
第三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战国时期姬姓赵国丛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丛台,又称武灵丛台,位于今河内省邯郸市内中华大街中段西侧,占地三百六十余亩,始建于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执政时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为它由许多台子连接垒列而成,“连接非一,故名丛台”,或称武灵丛台。
赵武灵王,公元前340~前295年,名赵雍,是战国时期一位很有作为的诸侯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赵肃侯赵语之子,周显王姬扁四十四年~周郝王姬延十六年(公元前325~前299年)在位。为了使国家强大起来,赵武灵王勇于革新,奋发图强。
赵武灵王发现,当时赵国的将士们穿着宽袖长袍,乘战车作战,行动不便,而胡人紧衣短袖,利箭快马,行动灵敏。于是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学骑射,对作战方式进行改革,变车战为骑战,推行“胡服骑射”,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终于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胡服骑射”,就是赵武灵王顺应历史潮流、勇于学习外族长处的一大创举,被传为千秋佳话,历来为人称道。这座丛台,就是赵武灵王为休息娱乐和观看操练兵马而兴建的。
据史书记载,丛台上建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结构奇特,装饰美妙,在当时名扬于列国。古人曾用“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的诗句,描绘丛台的壮观。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文人,如唐朝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曾多次游览丛台,赋诗赞咏。但是,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丛台经历了无数次天灾人祸的破坏,多次改修重建,有了很大变化。据地方志载,自明朝中叶(公元1500年)以来,就修复了十多次,其中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建行宫于台上,后在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遇地震连台毁坏。如今人们所见到的丛台,是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修建的,当时是为了了望远方,以便统治县城,以后又进行过重修。
现在的丛台高二十六米,南北皆有门。从石狮雄踞的南门拾级而上,右侧的台墙上嵌有“滏流东渐,紫气西来”八个古体大字,展示了丛台的地理形态。南门外,矗立的石碑上镌刻着当代文豪郭沫若在1961年秋登临丛台时题写的诗句;北门内,迎面立着清朝乾隆大帝在公元1705年登丛台的题诗刻石,都赞颂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历史业绩。
相传,到公元八世纪末叶唐朝德宗李适执政时期(公元780~805年),忠臣吏部尚书梅伯高被奸相卢杞诬陷遇害。梅伯高之子梅良玉逃脱后,到大臣陈东初(一称陈日升)家假为家僮。
陈东初与梅伯高结交甚密,是同年科举挚友,是前任吏部尚书,梅伯高出任吏部尚书就是他的保举。在梅伯高被害后曾血祭祀挚友。后来他终日寻梅伯高之子不见,心里一直非常难过。这一年,陈东初与妻子儿女在梅花盛开时饮酒赏梅,暗祝梅花如开得更盛,梅家则复仇有望。不料,当天夜里风雨交加,所有的梅花几乎都被摧残,陈东初见状大失所望,准备弃家入山。
陈东初的女儿陈杏元来到梅花前祝福,而梅良玉亦在梅花前暗自祝愿。第二天,果真梅开二度,陈东初大喜。在梅花二度开放时,陈东初终于得知自己家里的仆僮即梅良玉后,欣喜若狂,便将爱女陈杏元许配给他。
后卢杞又欲加害于陈东初,便奏明皇帝将陈杏元封为御妹嫁至外邦,并将陈东初夫妇下到大牢中。被迫到外邦和亲的陈杏元则由梅良玉相送,一程泪一程血地行至邯郸,双双携手登上武灵丛台,由此泣血哭别。
这段感人的历史被世人记作《二度梅》。传说,在梅良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丛台之名为姓氏者,称丛氏,世代相传至今。这有待进一步考证。
第四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长白山先民传》记载:
满族丛尼勒氏,亦称崇吉喇氏,满语为Congnile Hala,世居乌拉(今吉林永吉)、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海岸则自俄罗斯滨海地区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苏鲁、佛讷赫托克索等地,还有一说为乌苏里江流域)、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等地。后有蒙古族、回族引为姓氏者,蒙语为��������或��������。
清朝中叶以后,满族、蒙古族、回族丛尼勒氏多冠汉姓为丛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丛枝、金日磾、梅良玉。
❹ 有没有关于名茶的优美诗句急用啊~~~~
关于名茶的优美诗句如下:
原文:
煮 茶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烟生翠。
傥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皮日休 《茶中杂咏》
内容梗概:取一合甘甜的清泉,煮至火候正好,汤面现出蟹眼小泡,发出松鸣声时,茶沫已呈翠绿色。结尾处,诗人还向嗜酒者温馨提示:倘若以茶代酒,可免酩酊大醉之苦。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尝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❺ 刘姓的名人
刘邦、刘伯承、刘翔、刘墉、刘彻等。
1、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徐州丰县中阳里街道)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2、刘伯承
刘伯承的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全部过程。他判断敌情准确,计划战斗周密,善于出奇制胜,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著称。朱德元帅曾赞誉他“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将才”。
3、刘翔
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以12秒91的成绩追平了由英国选手科林·杰克逊创造的世界纪录夺冠。中国体育田径史上、也是亚洲田径史上第一个集奥运会、室内室外世锦赛、国际田联大奖赛总决赛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多项荣誉于一身的运动员。
4、刘墉
刘墉(1719年—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5、刘彻
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含前后少帝),政治家、文学家。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
❻ 中国历史上 姓刘的伟大历史人物有哪些
刘 邦:即汉高祖,江苏沛县人。于公元前211年建国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 向: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是我国目录学之祖。
刘 秀:南阳蔡阳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建武元年称帝,定都洛阳。后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统 一了全国。
刘 备:即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曾投靠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后得诸葛亮辅佐,采用联吴抗曹策略。于建安十三年大败曹操于赤壁。公园221年正式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
刘 渊: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西晋末年起兵反晋,称 大单于,后改称汉王。永嘉二年称汉帝,建都平阳。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所著《天论》三篇,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及辩证法哲学著作。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少怀志节,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一战而取”。为韩侂胄客,不识侂胄之败事,识力远不及辛弃疾。又屡试不第,漫游江、浙等地,依人作客,与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交游。后布衣终身,去世于昆山,今其墓尚在。著有《龙洲集》、《龙洲词》。
【刘三妹】亦称“ 刘三姐 ”。
传为 唐 代著名的 壮 家女歌手,善唱山歌,有“歌仙”之称。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刘三妹》:“ 新兴 女子有 刘三妹 者,相传为始造歌之人。 唐中宗 年间,年十二,淹通经史,善为歌……今称‘歌仙’。” 何其芳 《毛泽东之歌》:“ 毛主席 说:‘ 刘三姐 反压迫,是革命的。’”
【刘三姐】见“ 刘三妹 ”。
【刘氏冠】 汉高祖 刘邦 创制的一种竹皮冠。《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 薛 治之,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乃是也。”《后汉书•舆服志下》:“长冠,一曰斋冠,高七寸,广三寸,促漆纚为之,制如板,以竹为裏。初, 高祖 微时,以竹皮为之,谓之‘刘氏冠’, 楚 冠制也。”
【刘石经】 北魏 刘芳 的美称。《魏书•刘芳传》:“昔 汉 世造三字石经於太学,学者文字不正,多往质焉。 芳 音义明辨,疑者皆往询访,故时人号为 刘石经 。”
【刘四骂人】《旧唐书•刘祎之传》:“父 子翼 ,善吟讽,有学行……性不容非,朋僚有短常面折之。友人 李伯药 常称曰:‘ 刘四 虽复骂人,人都不恨。’”后以“刘四骂人”谓用俏皮浅露的语言骂人。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随园诗话》所载诗,如……《咏茶灶》云:‘两三杯水作波涛’等类,皆舌尖聪明语,恶薄浅露,何异 刘四 骂人?”
【刘生】 汉 横吹曲名。原为人名。《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四•<刘生>诗》 宋 郭茂倩 解题:“‘ 刘生 ,不知何代人, 齐 梁 以来为 刘生 辞者,皆称其任侠豪放,周游 五陵 三秦 之地。或云抱剑专征,为符节官,所未详也。’按《古今乐录》曰:‘ 梁 鼓角横吹曲,有《东平刘生歌》,疑即此《刘生》也。’” 梁元帝 、 陈后主 、 唐 卢照邻 等均有《刘生》诗。
【刘仙掌】 唐 代诗人 刘象 的美称。 五代 何光远 《鉴诫录•卓绝》:“ 刘象 郎中因咏仙掌得名,时人呼为 刘仙掌 。”
【刘白】 唐 代诗人 刘禹锡 和 白居易 的并称。《新唐书•白居易传》:“[ 居易 ]又与 刘禹锡 齐名,号‘ 刘白 ’。” 宋 王禹偁 《桂阳罗君游太湖洞庭诗序》:“前不见 刘 白 ,后不见 皮 陆 ,又何人也。” 明 高启 《三贤堂》诗:“ 韦公 既前蹈, 刘 白 乃后连。”
【刘白堕】相传为 南北朝 时善于酿酒的人。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 河东 人 刘白堕 ,善能酿酒。季夏六月,时暑赫晞,以甖贮酒,暴於日中,经一旬,其酒不动,饮之香美而醉,经月不醒。京师朝贵多山郡登藩,远相饷馈,逾于千里;以其远至,号曰‘鹤觞’,亦名‘骑驴酒’。 永熙 年中, 南青州 刺史 毛鸿宾 齎酒之蕃,逢路贼,盗饮之即醉,皆被擒获,因复名‘擒奸酒’。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唯畏 白堕 春醪。’”
【刘阮】1. 东汉 刘晨 和 阮肇 的并称。相传 永平 年间, 刘阮 至 天台山 采药迷路,遇二仙女,蹉跎半年始归。时已入 晋 ,子孙已过七代。后复入 天台山 寻访,旧踪渺然。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元 杂剧中有 王子一 撰《误入桃源》,即用其事。后用为游仙或男女幽会的典故。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一○四:“曾随 刘 阮 醉 桃源 ,未省人间欠酒钱。” 后蜀 顾夐 《甘州子》词:“曾如 刘 阮 访仙踪,深洞客,此时逢。” 明 陆采 《明珠记•赘苹》:“忽成 刘 阮 约,如入 武陵村 。”《宦海》第五回:“画眉窗下,孔雀屏前, 天台 之 刘 阮 重来。”参见“ 刘郎 ”。2. 刘伶 、 阮籍 的并称。 刘 阮 , 魏 晋 时人,以纵酒放达著称。 清 戴名世 《醉乡记》:“自 刘 阮 以来,醉乡遍天下。”
【刘杜】 明 末 刘綎 、 杜松 的并称。 刘 杜 在辽地与 清 兵激战,壮烈牺牲。 清 方拱乾 《广宇》诗:“ 光熹 往事伤心久, 刘 杜 征魂带血还。” 清 吴伟业 《送杜公弢武归浦口》诗:“当时海内称 刘 杜 ,死事忠勋君叔父。”
【刘村】 宋 代画家 刘益 的美称。 元 夏完彦 《图绘宝鉴》卷三:“ 刘益 字 益之 。 汴 人,工花禽……尤长小景。 靖康 之难流落 岭表 ,多画山果野禽,故人呼为 刘村 。”
【刘伶酒】《晋书•刘伶传》:“ 刘伶 字 伯伦 , 沛国 人也……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后以“刘伶酒”、“刘伶锸”为纵酒放达的典实。 王德钟 《书感》诗之三:“浇愁须饮 刘伶 酒,埋骨愿傍 苏小 坟。” 陈世宜 《得天梅书却寄》诗:“甚时同荷 刘伶 锸,一醉空江卧月明。”
【刘伶锸】见“ 刘伶酒 ”。
【刘阿斗】 三国 蜀 后主 刘禅 小名 阿斗 。虽有 诸葛亮 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 蜀汉 。参阅《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后因称懦弱无能、不思振作的人为“刘阿斗”。《新华文摘》1982年第2期:“想依靠这批捧不起的‘刘阿斗’,对不起,此路不通。”
【刘表牛】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桓公 ]顾谓四坐曰:诸君颇闻 刘景升 不?有大牛重千斤,噉刍豆十倍於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 魏武 入 荆州 ,烹以飨士卒,於时莫不称快。”后因以“刘表牛”谓大而无用之物。 宋 苏辙 《土牛》诗:“君看 刘表 牛,岂脱 曹公 手。”
【刘郎】1.指 南朝 宋武帝 刘裕 。《宋书•符瑞志上》:“逆旅妪曰:‘ 刘郎 在室内,可入共饮酒。’”2.指 汉武帝 刘彻 。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 刘郎 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3.指 汉高祖 刘邦 。 宋 辛弃疾 《六幺令》词:“长喜 刘郎 马上,肯听诗书说。”4.指 三国 蜀 先主刘备 。 宋 王千秋 《贺新郎•石城吊古》词:“要约 刘郎 铜雀醉,底事遽争 荆 楚 。”5.指 东汉 刘晨 。相传 刘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 唐 司空图 《游仙》诗之二:“ 刘郎 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后蜀 顾夐 《虞美人》词:“此时恨不驾鸾皇,访 刘郎 。” 清 无名氏 《后会仙记》:“ 刘郎 曾否访仙山,柳色青春正可攀。”6.借指情郎。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翠屏深,香篆袅。流水落花,不管 刘郎 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只愿扇儿寄去的速,师父束装得早,三月三 刘郎 到了,携手儿下妆楼。”参见“ 刘阮 ”。7. 唐 刘禹锡 《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玄都观 裏桃千树,尽是 刘郎 去后栽。”此为 禹锡 自称,后因以“刘郎”指 禹锡 。 唐 白居易 《醉中重留梦得》诗:“ 刘郎 刘郎 莫先起, 苏台 苏台 隔云水。”
【刘郎前度】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载: 东汉 刘晨 阮肇 在 天台山 遇仙,归来已是 晋 代。后 刘 等重访 天台山 ,旧踪渺然。诗文中因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亦作“ 刘郎前度 ”。 唐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绝句》:“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 刘郎 今又来!”此 刘禹锡 自称。 宋 周紫芝 《点绛唇》词:“浑无绪! 刘郎 前度,空记来时路。”《花月痕》第十回:“不独马缨一树,不识门前,就是人面桃花,也无所谓 刘郎 前度。”
【刘柳】 唐 刘禹锡 、 柳宗元 的并称。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三:“未几,有八司马之变,使 退之 不贬,与 刘 柳 辈俱陷党中,则终身废锢矣。” 清 唐孙华 《读柳诗》诗:“漏泄谓 刘柳 ,责望致嫌疑。” 严复 《<天演论•群治>按语》:“此其说与 唐 刘 、 柳 诸家《天论》之言合,而与 宋 以来儒者以理属天,以欲属人者,致相反矣。”
【刘根】 汉 代术士。传说能驱鬼、辟谷。《后汉书•方术传下•刘根》:“ 根 於是左顾而啸,有顷, 祈 之亡父祖近亲数十人,皆反缚在前,向 根 叩头。”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 刘根 遐寝不食,或谓偶能忍饥。” 唐 高适 《同熊少府题卢主簿茅斋》诗:“江山归 谢客 ,神鬼下 刘根 。”
【刘晏粟】 唐 理财家 刘晏 ,曾任吏部尚书, 东都 河南 江 淮 山南 等道转运租庸盐铁使等职,用分段转运方法岁运 江淮 粮食四十万斛,以解决关中食粮。后人因以“刘晏粟”谓善于理财,政绩卓著。 清 赵翼 《寿全惕庄六十》诗:“最绩早同 刘晏 粟,清心仍酌 隐之 泉。”
【刘师哥】牡丹花品种之一。 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花释名》:“刘师哥者,白花带微红,多至数百叶,纤妍可爱。莫知何以得名。”
【刘海】1.见“ 刘海蟾 ”。2.传说中的 刘 海 额前垂发,俗因称此发型为“刘海”。《文明小史》第十九回:“众人举目看时只见一个个都是大脚皮鞋,上面前刘海,下面散腿袴。” 巴金 《秋》六:“略微高的前额上覆盖着刘海。”
【 刘海蟾 】亦称“ 刘海 ”。
五代 燕山 人,名 操 ,字 昭远 ,以号行。道教全真道祖师。初事 燕 主 刘守光 为丞相。一日,道人 正阳子 来谒,说清静无为之法,并索鸡卵十枚,累金钱上。 海蟾 惊呼:“危哉!”道人说:“居荣禄,履忧患,其危殆甚!” 海蟾 悟,弃官归隐,后仙去。见《神仙通鉴》。民间多绘作仙童状,前额垂发,手舞钱串,骑蟾背上。俗称“刘海”。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面同满月,眼若明星,双髻簪花,如世间所绘 刘海 状。”《秧歌剧选•十二把镰刀》:“ 桂兰 打铁手呀手儿软,腰儿闪几闪,越看越好看……好像 刘海 戏金蟾, 王二 我好不喜欢。”
【刘陆】 宋代 刘克庄 、 陆游 的并称。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 元 白 自清浅, 刘陆 但恣肆。”
【刘累】传说中善于驯龙的人。《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有 陶唐氏 既衰,其后有 刘累 ,学扰龙于 豢龙氏 ,以事 孔甲 ,能饮食之, 夏后 嘉之,赐氏曰 御龙 。” 宋 梅尧臣 《文惠师赠新笋》诗:“ 刘累 死,龙不驯。世间事,不识真。”
【 刘猛将军 】1.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指 宋 刘錡 。 宋 景定 四年,旱蝗,上敕 刘錡 为 扬威侯 天曹猛将之神。敕云“飞蝗入境,渐食嘉禾,赖尔神灵,剪灭无馀。”蝗遂殄灭。见 罗振玉 《俗说》引 朱坤 《灵泉笔记》。2.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指 元 刘承忠 。 承忠 元 末驻守 江 淮 ,会蝗旱,督兵捕逐,蝗殄灭殆尽。后 元 亡,自溺死,当地人祠之,称之曰 刘猛将军 。见《畿辅通志•祀典》。
【刘寄奴】药草名。多指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 寄奴 原为 南朝 宋高祖 刘裕 小名。据《南史•宋武帝纪》载, 刘裕 首得此草,曾用以治愈金疮。,后人因称之为“刘寄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五•刘寄奴草》:“刘寄奴一茎直上。叶似苍术,尖长糙涩,面深背淡,九月茎端分开数枝,一枝攒簇十朵小花,白瓣黄蕊……其子细长。”
【刘参军】 晋 刘伶 曾仕建威参军,因称 刘参军 。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诗之三题名《刘参军》。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君不见荷锸仙游 刘参军 ,沉饮高风至今闻。”参见“ 刘伶酒 ”。
【刘琨舞】《晋书•祖逖传》载: 祖逖 与 刘琨 同寝, 祖 中夜闻荒鸡鸣,蹴醒 刘琨 ,起而舞剑。后以“刘琨舞”喻志士奋发之情。 唐玄宗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诗:“不学 刘琨 舞,先歌 汉祖 风。” 清 唐孙华 《卧闻鸡鸣》诗:“暗蹴 刘琨 舞,急速 田文 行。”
【刘项】 刘邦 、 项羽 的并称。《汉书•诸侯王表》:“ 陈吴 奋其白梃, 刘 项 随而毙之。” 唐 李白 《猛虎行》:“ 张良 未遇 韩信 贫, 刘 项 存亡在两臣。” 金 段克己 《乙巳清明游》诗:“谁为 刘 项 决雌雄,赖有 韩 彭 力相援。” 清 陈维崧 《虞美人•题徐渭文画花卉翎毛便面》词:“愁看 刘 项 兴亡史,且读《南华子》。”
【刘棉花】 明孝宗 时户部尚书 刘吉 的绰号。 明 文林 《琅玡漫钞》:“阁老 保定 刘公 ,屡为台谏所论,而上宠眷不衰,人因称为 刘棉花 ,谓愈弹愈起也。”《明史•刘吉传》:“ 吉 多智数,善附会,自缘饰,锐於营私,时为言路所攻。居内阁十八年,人目之为 刘棉花 ,以其耐弹也。”
【刘贾】 汉 代 刘向 、 贾谊 的并称。 王国维 《文学小言》十一:“ 韦 柳 之视 渊明 ,其如 刘 贾 之视 屈子 乎?”
【刘窟头】1. 五代 刘仁恭 善挖掘地道攻城,因得“刘窟头”之号。《新五代史•杂传一•刘守光》:“ 刘守光 , 深州乐寿 人也。其父 仁恭 ,事 幽州 李可举 ,能穴地为道以攻城,军中号‘刘窟头’。”2.谓身死入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十:“上闻 从荣 伏诛,悲骇几落御榻,气绝复苏者再,由是不豫转增,以至晏驾。自云:‘我今日自作刘窟头也。’”
【刘随州】即 唐代 诗人 刘长卿 。他曾任 随州 刺史,因称 刘随州 。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李频 不全是晚 唐 ,间有似 刘随州 处。”
【刘纲】 三国 时 吴 下邳 人。传说他能檄召鬼神,后与妻 樊云翘 同入 四明山 仙去。 唐 白居易 《酬赠李炼师见招》诗:“ 刘纲 有妇仙同得, 伯道 无儿累更轻。”
【刘毅答诏】《晋书•刘毅传》:“帝尝南郊,礼毕,喟然问 毅 曰:‘卿以朕方 汉 何帝也?’对曰:‘可方 桓 灵 。’帝曰:‘吾虽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又平 吴会 ,混一天下。方之 桓 灵 ,其已甚乎!’对曰:‘ 桓 灵 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 桓 灵 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后以“刘毅答诏”谓敢于谏诤。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札率尔遣兴寄呈苏涣侍御》诗:“ 郭钦 上书见大计, 刘毅 答诏惊羣臣。”
【刘豫州】指 刘备 。 刘备 曾任 豫州 刺史,因称 刘豫州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将军起兵据有 江 东, 刘豫州 亦牧众 汉 南,与 曹操 并争天下。” 清 顾炎武 《汉三君诗•昭烈》:“卓矣 刘豫州 ,雄姿类 高帝 。”
【刘卢】 晋代 刘琨 、 卢谌 的并称。 唐 李商隐 《赠赵协律晳》诗:“已叨 邹 马 声华末,更共 刘 卢 族望通。”
【刘宠一钱】 东汉 会稽 太守 刘宠 将内迁为大臣, 山阴县 有五、六老人各赠百钱为他送行。 刘宠 难拂众意,只受每人一钱。后用为称誉廉吏的典实。 清 钮琇 《<觚賸>自序》:“旅食三年,不断 臯鱼 之泪;宦归千里,无馀 刘宠 之钱。” 沈昌直 《寄龙圣江西》诗:“ 刘宠 选一钱, 杨震 凛四知。”
【刘览】浏览,泛观。《淮南子•原道训》:“刘览偏照,复守以全。” 高诱 注:“刘览,回观也。刘读留连之留,非 刘 氏之 刘 也。”
【刘灵】即 晋代 的 刘伶 。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刘参军》诗:“ 刘灵 善闭关,怀情灭闻见。” 唐 李商隐 《假日》诗:“谁向 刘灵 天幕内,更当 陶令 北窗风。” 冯浩 笺注:“《文选》五臣注引 臧荣绪 《晋书》:‘ 刘灵 字 伯伦 。’ 颜延之 《五君咏》、《文中子》、《语林》并作‘灵’,而《晋书》本传作‘伶’,故他书通用。”
更多
http://ke..com/view/33175.html?wtp=tt
http://www.ourhappyland.net/xungen/liu/index.html
❼ 历史名人
[法] Dumas pére大仲马
Socrates 苏格拉底
—— Hazlitt赫斯特
Herbert 赫伯特
Chaucer乔叟
Fuller 富勒
. Ruskin 鲁斯金
Howell 贺韦尔
Heywood 希伍德
Taverner 泰维纳
Davies 戴维斯
Benjamin Franklin富兰克林
Scott 斯科特
Ray 雷
Smedley 斯密莱
Thackeray 萨克雷
M. Moore 穆尔
R. W. Emerson 爱默生
Julius Caesar 凯撒
Jules Verne 凡尔纳
Julius Erving欧文
H. D. Thoreau梭罗
Charles Chaplin卓别林
Ho Chi Minh胡志明
. Jefferson 杰弗逊(美国第3任总统)
S. Aleichen 阿雷钦
William Osler 奥斯勒
Thomas Alva Edison 爱迪生
A. D. Stoddart 斯道达特
乔叟 Chaucer
凯撒 Caesar
荷马 Homeros
柏拉图 Platon
亚里士多德 Aristoteles
培根 Bacon
莎士比亚 Shakespeare
萨克雷 Thackeray
狄更斯 Dickens
歌德 Goehte
卢梭 Loescher
巴尔扎克 Balzac
大仲马 Dumas
雨果 Hugo
乔治桑 George Sand
波德莱尔 Baudelaire
福楼拜 Flaubert
左拉 Zola
莫泊桑 Maupassant
海泽 Heysen
尼采 Nietz
伦茨 Lenz
哈谢克 Hasek
米沃什 Milosz
西默农 Simenon
艾略特 Eliot
王尔德 Wilder
奥威尔 Orwell
格雷厄姆 格林 Graham Greene
威尔逊 Wilson
默多克 Murdoch
艾米斯 Amis
梭罗 Thoreau
狄更生 Dickinson
马克·吐温 Mark Twain
欧·亨利 O'Henry
杰克·伦敦 Jack London
庞德 Pound
奥尼尔 O'Neill
福克纳 Faulkner
海明威 Hemingway
博尔赫斯 Borges
居里 Curie
毕加索 Picasso
文森特·凡·高 Vincent van Gogh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罗成 薛岳 周亚夫
薛仁贵 常遇春 郭子仪
冉闵 蒙恬 高仙芝
吕蒙 秦琼 廉颇
狄青 中国运动战的祖师-李牧
宦官太监
·揭秘:慈禧宠爱太监安得海的真正原因
·十常侍之乱
·蜜中鼠屎案
·历代宦官之乱
·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追认为皇帝的宦官曹
·宦官的婚姻与家庭
·宦官的起源
·中国十大著名太监
历代皇后
·揭秘:慈禧宠爱太监安得海的真正原因
·寇连材
·苏琳
·魏忠贤
·赵高
·高力士
❽ 历史上姓刘的名人
刘备、刘禹锡、刘邦、刘勰、刘伯温等。
1、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2、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
3、刘邦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县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4、刘勰
刘勰(约465年-约520年),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
5、刘伯温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❾ 刘氏历代名人
刘 向】(~)汉代时的著作家.所著的书有《别录》《新序》《说苑》。
【刘细君】(前140~前87)西汉元封年间(前110年),第一位汉家和亲(江都)公主远嫁西域乌孙国。
【刘飞燕】(~)西汉,汉成帝(前33年~前9年)年间扬州美女。
【刘 伶】(~)晋代文士,爱喝酒,有才气,称为酒仙。合称“竹林七贤”。
【刘 勰】(466?~520?)宇彦和,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莒县人,专著《文心雕龙》。
【刘禹锡】(772~842)中国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 。
【刘伯温】(1311.6.15.~1375.4.16)刘基,字伯温。浙江文成县人,明朝开国功臣.后辞职回乡。
【刘罗锅】(1311.6.15.~1375.4.16)清代宰相_刘罗锅
❿ 刘姓的详细内容 做电子报急用!!!!
[编辑本段]姓氏来源
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
1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2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3 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
据史书记载:
一、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
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刘姓在其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主要有:
1、彭城郡;
2、沛郡;
3、弘农郡;
4、河间郡;
5、中山郡;
6、梁郡;
7、顿丘郡;
8、南阳郡;
9、东平郡;
10、高平郡;
11、东莞郡;
12、平原郡;
13、广陵郡;
14、临淮郡;
15、琅邪郡;
16、兰陵郡;
17、东海郡;
18、丹阳郡;
19、宣城郡;
20、南郡;
21、高阳郡;
22、高密郡;
23、尉氏郡;
24、竟陵郡;
25、长沙郡;
26、河南郡;
27、广平郡。
[编辑本段]郡望堂号
郡望: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5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1 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此支刘氏 是汉高祖的后代。
2 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
3 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刘贾。
4 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5 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
6 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文所开基。
7 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8 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西汉长沙定王刘发。
9 东平郡: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10 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所开基。
11 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12 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氏。
13 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14 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苍之后。
15 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16 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17 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定王刘发。
18 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
堂号:
1 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郡望堂号的正宗。
2 豢龙堂:夏相刘累,相传他善于养龙,被封为豢龙氏。
3 藜照堂: 汉代的刘向,元帝的时候校书天禄阁,有一天,一个老翁穿着黄衣,拿着藜杖,吹着拐杖上的火焰,拿出天文、地理的书给刘向。刘向问:“你是谁?”他回答说是太乙之精,听说他好学,特来看他。刘向一生著述很多,见了老翁后,才思更加敏捷了。
[编辑本段]详细字义
--------------------------------------------------------------------------------
◎ 刘
刘 liú
〈动〉
(1) (形声。从金,从刀,丣( yǒu)声。本义:杀,戮)
(2) 同本义(含有大规模杀戮的意思) [kill]
胜殷遏刘,耆代尔功。——《诗·周颂·武》
重我民,无尽刘。——《书·盘庚上》。孔传:“刘,杀也。”
秦晋宋卫之间谓杀曰刘, 晋之北鄙亦曰刘。——《方言》卷一
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虔:杀戮)。——《左传·成公十三年》
(3) 克,战胜 [capture]
咸刘商王纣,执矢恶臣百人。——《逸周书·世俘》
[编辑本段]词性变化
刘 liú 〈名〉
(1) 兵器名。斧钺 [weapon’s name] 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书·顾命》。孔传:“刘,钺属。” 孔颖达疏引郑玄曰:“刘,盖今鑱斧。”
(2) 姓 ◎ 刘刘 liú 〈形〉剥落,凋残 [wither] 靡草不凋,无木不刘。——明· 刘基《擢彼乔松》
[编辑本段]姓刘的名人
--------------------------------------------------------------------------------
◎ 刘邦 Liú Bāng
[Liu Bang] (前256—前195)字季。西汉(前206—23)王朝的建立者。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故人亦称沛公。刘邦排行第三,所以有时也叫他刘三
◎ 刘表 Liú Biǎo
[Liu Biao] 荆州(现在湖北、湖南一带)牧。州牧是东汉后期一个州的长官,管辖几个郡的军政
◎ 刘公嘉话 Liúgōng Jiāhuà
[Liu Gong jiahua—a book written by Wei Xun in Tang Dynasty] 即《刘公嘉话录》,唐朝韦绚所撰。因为所记之事都是听刘禹锡讲的,故名。现在传本名《刘宾客嘉话录》(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没有这一条。
◎ 刘公勇 Liú Gōngyǒng
[Liu Gongyoung—a Chinese poet in Qing Dynasty] (1624—?) 清朝诗人,原名体仁。他所称道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宋朝词人宋祁《玉楼春》中的句子
◎ 刘海仙 Liú Hǎixiān
[Liu Haixian—a famous Taoist priest in ancient China] 指刘海蟾,五代时人。相传他在终南山修道,成了神仙,是八仙之一。民间流行的他的画像是披着长发,前有短发覆在额上的一个道士。故后世称前有短发覆在额上的发型为刘海。
◎ 刘基 Liú Jī
[Liu Ji—an important advisor of first emperor “Zhu Yuanzhang” in Ming dynasty] (1311—1375) 字伯温,元末明初青田(现在浙江省文成县)人。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官御史中丞,弘文馆学士。封诚意
◎ 刘向 Liú Xiàng
[Liu Xiang—a famous writer in ancient china] (约前77—前6) 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现在江苏省沛县)人,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等
◎ 刘勰 Liú Xié
[Liu Xie—a famous literature critic in ancient China] (约465—532) 字彦和,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他的主要著作《文心雕龙》,发展了前人进步的文学理论批评,体系比较完整,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巨著
◎ 刘歆 Liú Xīn
[Liu Xin] 西汉人,数学家,对历法和圆周率有研究
◎ 刘诗霄 Liú Shī Xiāo
[Liú Shī Xiāo]现代人(1995—2008)数学家,生物学家,商人。详细情况请见链接内容。
◎刘备,字玄德。(150—222),三国时期军事家,政治家。中山人,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汉中靖王刘胜的裔孙。东汉末年曾投靠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后得诸葛亮辅佐,采用联吴抗曹策略。于建安十三年大败曹操于赤壁,节节胜利。公园21年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与曹魏、孙吴呈鼎足之势。其父子两代称王达43年。
◎刘墉:今山东诸城人,清代书法家,官至东阁大学士,与当时的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齐名。
◎刘禹锡:中山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他在哲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天人交相胜”的学说。著作有《天论》等。
◎刘松年:钱塘人,画家,善于作山水画,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
◎刘伶:沛郡人,西晋时号称“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建威将军。
◎刘渊: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西晋末年起兵反晋,称大单于,后改称汉王。永嘉二年称汉帝,建都平阳.
◎刘过:太和人,南朝著名词人、诗人。
◎刘庆伟:今河南安阳内黄人,北冰诗社创办人,著名诗人,笔名:北冰一剑,著作有《给即将行刑的囚犯》等。
[编辑本段]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字部】 刘
--------------------------------------------------------------------------------
〔古文〕镏𠭱【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力求切,音留。【说文】杀也。【书·盘庚】重我民,无尽刘。【诗·周颂】胜殷遏刘。【左传·成十三年】䖍刘我边陲。又【尔雅·释诂】刘,𨻰也。【疏】谓敷𨻰也。又【尔雅·释诂】刘,㬥乐也。【疏】木枝叶稀疎不均为㬥乐。【诗·大雅】捋采其刘。【毛传】刘,爆烁而希也。又【尔雅·释木】刘,刘杙。【注】刘子生山中。【疏】刘一名刘杙,其子可食。又姓。【韵会】凡二十五望,𠀤自陶唐氏刘累之后。又【集韵】力九切,留上声。好也。又【集韵】龙珠切,音镂。杀也。汉礼,立秋有貙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