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应用

法治应用

发布时间: 2022-01-27 19:19:39

㈠ 如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
这个其实跟很多的思维问题一样,你就要构建一个完整的思维。如果你遇到一件法律问题,你就会想:什么事情?有什么内容?涉及了哪些法律问题,需要哪些资料?牵扯了哪些人,有没我熟人、领导?如果我来解决,该以什么为突破点?如果我能解决了,我该怎么处理这些牵涉人员的关系?......
提高的话,就需要长期的练习,可以看哈同行是怎么做的。以电视上的一个事件作为练习题。......

㈡ 如何运用法治思维

一、要做“学法、懂法、守法”的表率

“提高领
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
推动发展、
化解矛盾、
维护稳定的能
力”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社会管理
难题,
提高社会管理创新水平,
而前提就是我们党员干部要做好学法、
懂法、

法、
用法的表率。
这样既是做好工作,
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需要,
也是带
领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用法和自己遵守法律的需要,
更能有效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
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社会管理工作水平。

二、要切实加强依法行政

完善的法律体系,
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党对我国法律体系建设一贯高
度重视。十年来
,
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2010
年底,以宪法为统帅,
由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

我国法治建设树起了新的丰碑。
我们要用法治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打造服务大平
台,
以最大限度地用法律来保证民生政策的落实和持续。
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
严,违法必究。

三、要真抓实干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这就要求我们要避免说空话,
说大
话,否则就会像赵括一样,只能是纸上谈兵,最终兵败而亡,误己误国。我们抓
社会管理创新,
就是要做到说实话、
做实事。
在法律的框架下,
在法治的轨道上,
在创新社会管理上真抓实干,
努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
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
多的亲情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最广泛
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积极投
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㈢ 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方法 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一、准确定位,规范信访秩序,实现信访工作理性回归。

坚持规范信访事项和规范信访秩序相结合,规范信访事项是规范信访秩序的前提,要想规范信访秩序,必须规范信访事项。凡是明确有法律渠道和主管部门的诉求,都不应作为信访事项受理登记。

拓宽向群众宣传政策法律的渠道,告知其选择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的有关规定。如果把不是信访的问题引入信访渠道,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还误导了群众。在畅通信访出口上做实做强,使大量被误导进入信访渠道的上访人,通过教育引导、法律告知引导其退出信访渠道,选择法律途径解决诉求。

二、强化法治,把信访事项导入法治框架、法律渠道。

破解信访难题的根本出路是加强法治建设,推进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逐步把信访事项导入法治框架、法律渠道,依法解决问题。

具体来讲:

1、依法解决问题,对法律和政策有明确规定符合解决条件的,一定要做到“用心、用情、用力”解决。

2、依法教育疏导,综合运用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心理疏导、化访为诉、进入程序、依法处置等措施,把涉访人群导入法治框架内解决问题。

3、依法惩戒处理,对无视法律权威的违法上访行为,要用法律方式依法处理;对把上访当成诬告、陷害、诽谤渠道的,要强化法律告知,依法追究责任,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法制权威。

4、依法终结信访,坚决维护三级终结的权威;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一律按法律规定,通过审判监督和检察监督、行政复议、国家赔偿程序处理,并结合各部门的纪检监察监督、法制工作监督,强化纠正错误,规范执法行为,坚决维护法制权威,维护法律尊严。

三、正确引导舆论,淡化信访宣传误导,强化法制宣传教育。

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对信访群众的导向作用,客观报道宣传信访政策法规,提高群众对信访的正确认识,引导信访群众依法信访。

淡化对信访特别是越级信访促进问题解决的宣传,不过分夸大和渲染信访的作用,大力营造依法解决问题的舆论氛围,从思想上消除涉访当事人对信访渠道过高的价值预期,引导其自觉选择司法解决途径,在法治程序里化解矛盾、促进和谐。通过对处理违法信访行为等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以案析理、以案说法,有效震慑违法,努力营造依法、理性、有序信访的良好社会氛围。坚持把宣传政策法律和教育引导贯穿于依法治访的全过程,注重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强化法律告知、释疑解惑,教育警示群众防范违法犯罪,实现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四、强化源头治访,把涉访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县级以下。

信访问题的解决和防范关键在基层。要紧紧抓住县级以下有关部门这个解决问题的责任主体和防范源头:

1、把矛盾发现在早、化解在小、解决在源头。

2、增加县级以下有关部门化解矛盾、依法解决问题的层级,从村组、社区到乡镇、办事处、县区有关部门来真正了解实情、层层化解矛盾。

3、对涉访违法行为也要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解决在县级以下。要坚持法制原则,以“合法”还是“违法”作为定性标准,不要纠结于是否为“上访人员”、“特殊群体”,防止违法行为的逐步升级。

4、强化责任追究,及时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更好地从源头上发现和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㈣ 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

一要理解法治思维的概念。法治思维的形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十八大报告更进一步,不仅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笔者理解,法治思维是执法人员在决策过程中按照法律的逻辑,以法为据、以法为绳,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式,它是对法制思维的拓展与延伸,包含了民主、公平正义、权利保护等更加丰富的内容。
二要努力克服人治思维。与法治思维相对应的是人治思维,人治是以道德制度去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产生社会秩序,具有强烈的主观随意性;而法治则具有客观上的普适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反对人治思维,就是要反对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事实也一再证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根本,偏离法治轨道的维稳,只能越维越不稳,法治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三要养成合理的法治思维。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对于中国的重要性。要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有一种法律规则的意识,坚持法律至上,坚持法律规则的运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等法治精神和原则。其次在日常行动中遵法守纪,转变“官本位”思想,杜绝“特权”思想,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才能养成法治思维,做到用“法治方式”来治国理政。法治思维是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的最佳路径。

㈤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人,生来,都是动物啊。
所以,没有法律,人类任何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是不存在的。
国法好庄严国法尊严

㈥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内国家治理体系和治容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㈦ 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设法治政府

  1. 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改革发展稳定新形势对法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深刻认回识法治是改革发展稳定答的强大动力,把法治作为开展工作、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真正做到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2. 要坚持依法科学决策,进一步完善政府决策规则。各级各部门要建立重大社会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并及时纠正决策执行中的偏差;要加强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运用,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强化程序意识,充分保障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回避、公开、听证、调查等行政程序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着力解决乱作为、不作为问题;要切实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积极推进行政问责制和绩效管理监察,严肃追究违法、失职、渎职人员的责任。

热点内容
lol皮城执法官怎么加点 发布:2025-02-08 14:24:21 浏览:338
道德的火焰资源 发布:2025-02-08 14:22:05 浏览:398
执业药师药事管理与法规笔记 发布:2025-02-08 14:21:04 浏览:563
中国行政与刑事法治世纪展望 发布:2025-02-08 13:44:26 浏览:549
驾培机构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08 13:32:17 浏览:918
姓名变更条例 发布:2025-02-08 13:31:26 浏览:809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规则 发布:2025-02-08 13:11:43 浏览:662
法院解查封 发布:2025-02-08 12:54:48 浏览:848
初级经济法法律关系要素举例 发布:2025-02-08 12:27:34 浏览:618
经济补偿金新劳动法 发布:2025-02-08 12:01:47 浏览: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