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享有地方立法权的49个较大的市

享有地方立法权的49个较大的市

发布时间: 2022-01-28 02:46:42

Ⅰ 具有地方立法权的18个较大的市

法律分析:分别为:吉林市、唐山市、大同市、包头市、大连市、鞍山市、邯郸市、本溪市、抚顺市、齐齐哈尔市、青岛市、无锡市、淮南市、洛阳市、宁波市、淄博市、苏州市、徐州市。“较大的市”是一个法律概念,是为了解决地级市立法权而创设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法律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在四个月内予以批准。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对报请批准的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时,发现其同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除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已经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外,其他设区的市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步骤和时间,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综合考虑本省、自治区所辖的设区的市的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依照本条第二款规定行使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职权。自治州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步骤和时间,依照前款规定确定。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已经批准的较大的市已经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涉及本条第二款规定事项范围以外的,继续有效。

Ⅱ “较大的市”包括哪些

“较大的市”有以下几类:
1)18个共四批公布的城市:
唐山、大同、包头、大连、鞍山、抚顺、吉林、齐齐哈尔、无锡、淮南、青岛、洛阳(1984年10月批准,重庆市是在这一批公布的,已经升格为直辖市)
宁波(1988年3月批准)
淄博、邯郸、本溪(1992年7月批准)
徐州、苏州(1993年4月批准)
2)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喀什(这里谈论的是经济特区中属于较大的市的那些经济特区。海南是省,不是城市。)
3)27个省级政府所在地=22个省会(大陆上的省份)+5个自治区首府
目前共有50个“较大的市”=18+5+27。
在中国282个地级市中,仅仅这49个“较大的市”具有地方立法权,喀什市是县级市。

Ⅲ 289市拥有立法权的是哪些市

目前还是草案,一般规定拥有立法权的城市是省会城市和省内较大城市。具体可参考:

根据25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拟将过去49个较大的市才享有的地方立法权扩大至全部282个设区的市。这些设区的市可就城市管理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李适时25日在对草案进行说明时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设区的市普遍有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地方性法规的需要。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原则,赋予设区的市均具有地方立法权是必要的。同时,考虑到设区的市数量较多,地区差异较大,这一工作需要本着积极稳妥的精神予以推进。

根据草案,除省会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外,其他设区的市均享有较大的市地方立法权。同时,草案对地方立法权的范围限制作出规定:“较大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限于城市建设、市容卫生、环境保护等城市管理方面的事项。”

草案提出,草案规定的其他设区的市,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步骤和时间,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省、自治区所辖的设区的市的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因素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据介绍,自1984年至1993年,国务院根据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分4次批准了19个设区的市享有较大的市地方立法权。目前,在全国282个设区的市中,享有地方性法规制定权的有49个,包括27个省会市、18个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其中,重庆市在1997年经全国人大批准为直辖市)以及4个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尚没有地方立法权的233个。

Ⅳ 赋予地方立法权,有什么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逐步增加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数量”。
今年8月25日,旨在规范国家立法活动的重要法律——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该法是自2000年颁布施行14年来的首次修改,拟将过去49个较大的市才享有的地方立法权扩大至全部282个设区的市,这些设区的市可就城市管理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法学界看来,放开地方立法权早就具备了现实可行性。一些发达地区,人口都在百万以上规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普遍较高,法制机构建设普遍较好,加之立法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地方立法体系,对地方立法权限、程序等都做出了十分明确的规定。与此同时,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制度也在不断完善,放开地方立法权的条件已经较成熟。

Ⅳ 经国务院批准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有哪些 较大的市行政级别

现在地级市都有地方立法权了。所谓“较大的市”一般指15个副省级市。

Ⅵ 中国有多少个较大的市,较大的高有哪些权力和义务

在我国城市系列中,有中央政府直辖市、省会城市、特区城市、设区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等5个类别。另外,还有国务院特批的经济计划单列城市(副省级城市,目前有十多个),其中既有部分省会城市,又有部分非省会城市。而“较大的市”是一个法律概念,是指除直辖市以外有立法权的城市,包括省会城市、特区城市和国务院特批的设区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对较大的市作了明确的规定,即:1、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2、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3、经国务院批准的其它城市。这三类城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施行;其政府可以根据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在《立法法》制定以前,较大的市仅特指上述第三类城市,它由国务院根据省(区)人民政府的请求而个别批准确认,从而授予这些城市地方立法权。第一类城市的立法权早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确定,第二类城市则由全国人大专门授权而享有立法权(从1992年到1996年已先后向深圳、厦门、珠海、汕头四个特区授权)。

目前,我国的“较大的市”有49个,其中省会城市27个、经济特区城市4个、国务院批准的其它城市有18个。国务院先后4次批准19个城市为“较大的市”(其中重庆于1997年3月升格为直辖市):1984年10月批准唐山、大同、包头、大连、鞍山、抚顺、吉林、齐齐哈尔、青岛、无锡、淮南、洛阳、重庆共13个市;1988年3月批准宁波市;1992年7月批准淄博、邯郸、本溪市;1993年4月批准苏州、徐州市。

可见,“较大的市”并不单是就城市规模而言,温州、泉州等城市在城市面积、人口、经济总量等方面早就超过了上述许多较大的市,但至今未被批准为“较大的市”;较大的市与计划单列市也不是同一概念,目前非省会的“较大的市”中只有大连、青岛、宁波为副省级计划单列市。

成为“较大的市”的意义

标志着城市发展达到了一定规模,在区域中具有影响力。审批“较大的市”目前尚无详细的量化指标,主要依据城市的区域影响力和发展前景等现实条件。城市规模应该是综合建成区大小、人口多少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来衡量的。虽然如前所述,较大的市有其特定的含义,但它必定是在中等城市基础上产生的而又不同于(至少在立法权限上高于)一般中等城市。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条件,首要的便是政策的符合实际并严格执行。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国家的法律、法规贯彻到地方,难免存在一定的“盲区”,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在统一法制和准确执行中央政策的前提下,允许并要求各地灵活运用政策手段以便形成适宜的小气候。“较大的市”与其它城市的最大区别在于其享有地方立法权,可以制定一些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以此调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

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政策要以文件为载体,不同的文件有不同的效力。地方政府的规章以下的红头文件可以应管理对象的要求进入行政复议程序予以审查,并且随着法律制度的健全,有可能允许进入诉讼程序,对红头文件进行司法审查;规章则因其有严格的制定程序而不受此约束,可以免去行政机关不必要的讼累。再者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制作法律文书只能引用法规、规章以上法律文件的条文,其它“红头文件”的规定不足为行政执法的凭据。

Ⅶ 中国13个较大城市有哪些

唐山市、吉林市、大同市、包头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齐齐专哈尔市、属无锡市、淮南市、青岛市、洛阳市、重庆市、宁波市、邯郸市、本溪市、淄博市、苏州市、徐州市。

“较大的市”是一个法律概念,是为了解决地级市立法权而于1982年创设。广义上,较大的市分为省会城市,经济特区,还有其他国务院批准的城市。目前,我国的“较大的市”有49个,其中省会城市27个、经济特区城市4个、国务院批准的其它城市有18个。

(7)享有地方立法权的49个较大的市扩展阅读

立法权限:“较大的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必须报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能施行。但“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规章的制定无需报经批准就可以直接施行。获得“较大的市”的地方立法权后,有几个法律意义:

名正言顺,由“文件”升格为“法”;可以定规定制的权力增大了。比如,“文件”不能设定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法”就可以。“文件”不能设定行政许可,“法”就可以等等;“文件”只能执行“法”,而“法”只要不抵触上位法就可以创设法律制度等等。

Ⅷ 国务院批准18个较大城市具有立法权,是哪几个

分别为:吉林市、唐山市、大同市、包头市、大连市、鞍山市、邯郸市、本溪市、抚顺市、齐齐哈尔市、青岛市、无锡市、淮南市、洛阳市、宁波市、淄博市、苏州市、徐州市。

“较大的市”是一个法律概念,是为了解决地级市立法权而创设的。一旦获得“较大的市”地位,就拥有了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立法权。

国务院共四次审批了共19个“较大的市”。其中,重庆因升格为直辖市而不再是“较大的市”,所以目前国内实际存在的经批准的“较大的市”只有以上18个。

(8)享有地方立法权的49个较大的市扩展阅读:

地方性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1、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

2、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2014年8月25日,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提出,除省会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外,其他设区的市均享有较大的市地方立法权。

草案对地方立法权的范围限制作出规定:较大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限于城市建设、市容卫生、环境保护等城市管理方面的事项。

Ⅸ 立法法修改前享有地方立法权的有49个是没有地方立法权的235个是没有地方立法权的市

有什么用

Ⅹ 《立法法》修改前享有地方立法权的有49个市,没有地方立法权的235个市

县级市没有地方立法权

热点内容
lol皮城执法官怎么加点 发布:2025-02-08 14:24:21 浏览:338
道德的火焰资源 发布:2025-02-08 14:22:05 浏览:398
执业药师药事管理与法规笔记 发布:2025-02-08 14:21:04 浏览:563
中国行政与刑事法治世纪展望 发布:2025-02-08 13:44:26 浏览:549
驾培机构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08 13:32:17 浏览:918
姓名变更条例 发布:2025-02-08 13:31:26 浏览:809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规则 发布:2025-02-08 13:11:43 浏览:662
法院解查封 发布:2025-02-08 12:54:48 浏览:848
初级经济法法律关系要素举例 发布:2025-02-08 12:27:34 浏览:618
经济补偿金新劳动法 发布:2025-02-08 12:01:47 浏览: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