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观妨碍

道德观妨碍

发布时间: 2022-01-28 07:20:31

㈠ 为啥你们觉得三观不正的人就可怕,我就是三观不正,但是我不正的地方并没有妨碍到任何人,也没伤害谁!

你这个不叫彻底的三观不正,你还是有道德的人。真正的三观不正的人,是没有道德的。

㈡ 这个社会性格善良是弱点,好说话会让所有人轻视看不起你,以前所有的道德观都是阻碍我发展的障碍物

你可能连我们中国伟大的传统文化没去理解过才提这样的问题

㈢ 急求:过分强调道德修养会妨碍个人成功的观点和典型案例

最好的例子是项羽鸿门宴上不肯杀刘邦

㈣ 我们周围存在那些传统道德的负面影响

哈哈```亲爱的,偶告诉你啦,这个问题哦```其实!!!我知道答案啦。(*^__^*) 嘻嘻……在政治课本上,自己去看哦……

㈤ 道德只是低等人群体用来阻碍高等人的虚构事物出自哪里

这句话出自哪里不知道,但是这句话他本来就有一些不对。不符合逻辑。

㈥ “不要让道德观阻碍你去做正确的事情”这句话出自哪里

正确的道德观绝不会阻碍你做正确的事。推荐参考大安法师开示:当我们人生遇到种种选择的三岔路口的时候,我们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欲知山中路,须问过来人”,不要自己胡思乱想,一定要向圣人讨教,向善知识讨教。《涅槃经》里也说:“愿作心师,不师于心”。意思是,不要把这个感觉系统的心作为自己的老师,而一定要控制住它,要作心师。因为凡夫难以凭借自己心意识的思维推理,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一定要学习经典。就好像我们写书法,你不可能拿起笔就写自己的东西,如果这样,十有八九是会失败的。首先要临摹。临摹就是把自己脑海当中的字形、笔画全都放弃,字帖怎么写,就循规蹈矩地去模仿。临摹得越像,就越有进步。在这过程中,对字的感觉以及审美价值观就建立起来了。我们做人也是要通过学习圣人的经典,建立一套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所谓的正知正见。不要自己瞎琢磨,走到一半,不行又回头。现在社会上都在追求财富、权力,以此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知道这些东西,是你的福报。命中有,自然会有,命中没有,你打破头也没有,这是因果的法则。通过学习佛法,你就可以了解因果轮回,了解生命的本质和万物运行的规律,了解诸法的空性;就能找寻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能开拓一种无我的胸怀,情商也会提高。做人做事就不只考虑自己,也会考虑周边的人。孝养父母,帮助同学,努力学习,尽到自己相应的社会责任。以平常心做事,万事随缘,活在当下。同时以出世的精神从事入世的事业,锲而不舍地努力,再注意福德智慧的修习,就能万事顺缘,吉祥如意。当代大学生出生、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具有浓郁的现代意识,思想活跃敏锐,求知欲强,刻苦耐劳,有许多良好的品性。然而生长在这个市场与科技为主干的现代社会,面临着越来越强的竞争压力,内心的焦虑、迷茫以及程度不同的失落也严重存在。大学生心理障碍乃至自杀事件,呈上升趋势。所以,当代大学生以佛法来调适心理,健全人格,甚为必需。兹略述四点,聊备当代大学生参考: 1、相信因果报应。一个人命运的穷通贵贱,不是偶然的,中间贯穿着善恶对应回报的因果链。布施得财富报,放生得健康长寿报,嗔恚得相貌丑陋报等,所以对自己的命运要有正确的观念。命中没有福禄,费尽心机也得不到,命中有的好处,你不想要也不行,这叫“求之不可得,却之不可免”。这样,人生观便会达观,逆来顺受即是知天,进德修业始名立命。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命运便会向好的方面转化。 2、对世间现象要有空慧的正见。了知世间一切都是缘生法,并无实体,缘聚则有,缘散即空,如梦如幻。由业力感招的世相,多有逼恼。如是吾人处世,随缘任运,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无适无莫,则无往而不受益。 3、由智慧生起积极的人生态度,完善自己,服务社会。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得全方位提升自己的道德与智慧素质,以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常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力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注重自我教育,要有特立独行的精神,对物欲、私欲要理性化,不可膨胀。淡然处之,心平气和,反而能获得应得的需求。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我们何不做一个君子呢?乐天知命、少欲知足,又能够面对社会积极进取,使自己成为服务社会的优秀人才。

㈦ 尼采说过:道德只是低等人群体用来阻碍高等人的虚构事物。如何反驳

尼釆的理论不仅错误,而且有害。当年希特勒崇尚尼采理论,结果由盛转衰,成为千古罪人,尼釆的理论属于强权政治,他为了达到统治目的,不择手段,践踏人类道德底线,所以,对尼釆这思维的人要警觉,因为他们时机成熟,会用暴力征服人群。道德从来就没有赢过现实! 在这个系统里能活下来的人,就以适应这个系统的形态而存在。系统恶,恶人就活的自在,系统善,善人就活的滋润。 只有法制才能做到公平,如果法律可东可西可以区别对待不同阶级的人,那么这个系统不恶都难!用这种法制和虚幻的道德来约束人的私欲心,只会是一场永远都赢不了的战役。

先要确认一点,人是社会性动物,就有分高等和低等,换句话说就是贵族和平民。道德是最起码的底线,贵族是不需要底线提醒的,故此不需要用道德来提醒。平民是无底线的,必然需要道德这个红线来警示。有人说有钱人就是高等人是完全错误的,贵族层也有低等人。不需要用道德底线去判断的人就是高等人。懂的自然懂,不懂得没必要教的。道德,人伦道德除外,和法律都是保护弱者的,强者靠自己就可以获得更多各种资源,但弱者必须联合起来,才能限制强者,争取更多的生存和发展机会。所以一些被弱者鼓舞而变的仁慈的强者和弱者们制定了道德和法律等社会秩序,当然也只有这样,人类才有了今天的文明!

㈧ 想要达到任何目的就要不择手段,道德或是世俗观点都是阻碍自己达成目的的障碍!

观点错误。
人们为了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必须依靠一定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政法手段和文化手段。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人们在合理(伦理)合法(法律)的前提下、选择和创造恰当的人生手段。
【相关知识】
1、目的和手段是一对哲学范畴
①目的是人们在行动之前确立的争取达到的目标或想要得到的结果。目的性是人类特有的自觉能动性的一种表现,成功的实践都是一个从确立并追求目的到最后实现目的之过程。
②手段是指在实践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一切中介的总和,具体来说,就是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选择的工具、方法和活动。
2、目的和手段的辩证关系
①目的和手段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
一方面,目的制约手段,手段服务于目的。
另一方面,手段制约目的,目的依赖于手段。
②目的和手段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因此,为了以最快速度达到目的必须采取恰当的手段。

㈨ 什么是道德冲突

道德冲突并不是指道德要求本身的冲突,而是指行为者在具体情境下难以同时践履多种道德要求时出现的困境,这种困境又可以称为“准则冲突”。所谓“准则”是主观化了的原则。当道德原则被个体认可、接受了之后,就会转化成他的准则。一个人总会形成各种准则,在具体情境下,不同准则的要求会令他无所适从,出现了准则冲突。但正是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个体的道德能力得到锻炼,道德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一种行为符合某种准则,可同时又违反了另一准则。这就要求道德主体在相互冲突的准则之间进行自主的选择,亦即选取其中一个准则,舍弃另一个准则,从而实现自己所追求的某种道德目的。当几种道德价值不可兼得而又必须作出选择时,道德主体往往处于一种非常为难的窘境。人一方面可以自主选择,另一方面又必须对选择负责,这样,伴随着道德冲突中的自主选择,道德主体的内心常常会体验到种种难言的孤独、焦虑、不安和痛苦。道德主体若要避免这些孤独、焦虑、不安和痛苦,就要放弃选择,放弃道德上的自由,而听凭别人、权威或社会集团对冲突所作的裁决。但这样一来,主体的实践就丧失了道德的本质特性,就不能确立自己存在的道德价值。因此,真正独立的主体必然不会放弃自主解决冲突的机会,从而也就注定要忍受痛苦的折磨。其实,行为者的道德能力也正是在这种两难的矛盾过程中经受磨练、得到升华的,个体道德的实现过程因为准则冲突而大大丰富了。

1、准则冲突的表现

准则冲突的具体表现异常复杂,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归纳。从主体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角度看,准则冲突可分为:由于社会或他人对同一角色的期待或要求不一致所引起的该角色内心的矛盾;由于个人改变角色而造成的新旧角色与所承担的义务之间的冲突;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一个人往往身兼几种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往往赋予其不同的义务,从而形成义务间的冲突。在人们的实际生活里,一个成年人往往处于多种关系中,而只要他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关系中,扮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色,那么,在他身上,各个不同角色的准则要求之间就可能形成冲突。

从行为价值目标的角度看,准则冲突可分为:其一,由于社会历史条件或自身条件的限制而导致的个人在价值目标选择上的困境。自由、尊严、富足、事业、爱情、家庭、友谊等都是构成幸福人生的要素,缺少任何一项,都将带来人生的缺憾。然而它们常常不可兼得,我们不得不在这些都值得追求的目标之间作出痛苦的取舍。其二,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利益选择上的困境。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之间经常发生利益冲突,个人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也时有冲突。其三,基本道德原则之间发生尖锐冲突。如忠孝不能两全。又如,铁轨只有两条岔路,一条上有一个孩子,另一条上有三个成人,急驰而来的列车发生紧急情况,来不及刹车,这时,火车司机应该怎样选择?在“不可伤害他人”和“必须救助他人”中,哪一个是更严格的律条?其四,面对强大的邪恶势力,生命价值与自由、尊严以及其他信念之间发生尖锐冲突。这种冲突使人面临最严峻、最残酷的选择:维持信念必须以舍弃生命为代价,选择生命则必须以背弃人之为人最宝贵的东西为代价。比如在集中营里,有人逼迫你作出选择:将十个人中的一个杀死,另外九个就可以活下;否则,他们全部得死去,你作何选择?

从行为方式的角度看,准则冲突分为两种情形:目的正当手段不正当;目的不正当手段正当。对于以正当的手段达到不正当的目的这种道德现象,人们一般较易作出道德判断,因为能使不正当目的得以实现的所谓正当手段,实际上是靠钻社会规则的空子,不正当目的的实现必定包含着对他人或社会利益的侵占,是我们反对的。人们备感困惑的是:可否用不正当的手段达到正当的目的?或者说,一个正当的目的是否可以为其不正当的手段辩护?

2、准则冲突的解决

由主体所扮演的多种社会角色所带来的准则冲突,难以根本解决,它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个体只能以克制、奉献来缓解冲突的程度。由行为价值目标所导致的准则冲突,可以大部分解决,这主要取决主体自我调整自身的价值取向,并在做出一种决定时,尽力修补或减少因放弃另一价值目标所造成的过失。

行为方式上的准则冲突能否圆满解决,取决于是否正确处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目的与手段之间是一种交互关系。一方面,树立正确的道德目的,是解决两者冲突的前提。目的规定和制约着手段,道德的目的通常采取正当的手段就能达到。另一方面,手段也制约着目的的实现,手段正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目的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从长远来看,正当的手段能够促进目的的实现,而不正当的手段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会歪曲以致篡改目的的性质,妨碍目的的实现。手段的性质不仅直接影响到目的的性质,而且手段的价值也会增加、减少以至改变目的的价值。当然,这并不排除生活中会出现“歪打正着”现象。要解决目的与手段造成的冲突,手段的正确选择就成为关键。在手段的选择中要坚持如下两个基本原则:选择有效的手段,使手段具有道德上“善”的价值,手段的有效性是道德自主选择成为现实的关键。

在目的与手段的关系问题上,有两种片面观点,即目的决定论和手段决定论。目的决定论者认为,只要目的是合乎道德的,不必考虑手段是否正当;目的决定一切,目的可以为任何手段辩护;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一切手段,因为“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是正确的”。比如,为了救济穷人,可以偷扒盗窃,坑蒙拐骗;为了教训坏人,可以私设公堂,残酷殴打;为了维护集体荣誉,可以夸大成绩,隐瞒缺点,欺上瞒下。目的决定论往往成为当权者公开或暗中奉行的信条,同时也为各种不道德行为大开绿灯,使道德评价和法律裁决产生混乱。

手段决定论者主张,手段就是一切,手段是因,目的是果,手段是脱离目的而独立存在的。他们往往不分目的的是与非、正义与不正义,单纯评判手段的善恶性质,甚至对于手段要达到什么目的都不予考虑。在这种观点看来,对社会邪恶势力,对犯罪分子的种种不法行为,不应该采取暴力手段进行斗争,而只能采取人道、和平的教育手段来对待,否则就是不道德的行为。这种“勿以暴力来抗恶”的观点,是一种抽象的人道主义,容易造成对恶势力的让步和纵容。在现实生活中,以道德和劝善的方式去对待恶势力,其效果往往是软弱无力的。

准则冲突的真正解决,取决于道德主体如何确定自身的道德价值。但有时道德价值也难以取舍,为此,有必要引入“道德妥协”概念。所谓道德妥协,是指主体在选择中有意识地放弃某些道德规范和准则,牺牲某些道德价值,以保持其他道德原则和规范,维护更高的道德价值。为了“最大的善的目的”,在较低程度上对“恶”的妥协、对“善”的牺牲是允许的,也将被认为是道德的。所以,妥协性道德手段的选择在道德行为实践过程中是允许的,但这种选择又必须是“迫不得已的”,而且是诸种决定中带来“最小恶果”的,否则,任何对“恶”的妥协都是不道德的。

㈩ (急)辩论赛辩题:(反方)伦理道德阻碍社会发展(正方)伦理道德促进社会发展求支持反方观点的论述和例子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方的观点是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宛如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一个人如果丢失诚信留下的就是虚伪:一个企业如果丢失诚信将面临破产危机;而一个民族如果丢失诚信将会面对堕落与死亡。 守了诚信就守了一方净土,守了诚信就留住了成功,守信了诚信,中华民族才能永恒。 在此我想请问对方同学,当一个人在失去了诚信之后,他的出发点还是善意的吗?
.......

热点内容
行政法3大块 发布:2025-02-08 10:09:47 浏览:333
辽宁大学法律硕士排名 发布:2025-02-08 09:38:54 浏览:8
应宝市法律援助志愿者章程 发布:2025-02-08 09:30:28 浏览:259
法治是制度吗 发布:2025-02-08 09:16:40 浏览:55
网约车中的行政法问题 发布:2025-02-08 08:26:50 浏览:263
贵州计生条例2017 发布:2025-02-08 08:06:35 浏览:8
公司大股东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08 08:02:52 浏览:202
遗嘱律师咨询电话 发布:2025-02-08 07:45:20 浏览:178
劳工道德风险评估表 发布:2025-02-08 07:38:32 浏览:821
人大最高立法权包括 发布:2025-02-08 07:25:34 浏览: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