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法学院彭
1. 中国政法大学的知名校友有哪些
1、学界校友:
郑成思、贺卫方、王人博、王保树、陈瑞华、江平、陈光中、张晋藩、李德顺、应松年、王名扬、潘汉典钱端升、胡建淼、王裕国、陈明华
2、政界校友(在职):
热地全国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政法干校毕业
沈德咏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法大研究生院诉讼法专业毕业
张耕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北京政法学院法学基础理论专业毕业
王秀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
鲍绍坤中央政法委副秘书
沈春耀全国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法大研究生院国际法专业毕业
王胜明全国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
朗胜全国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
赵大程司法部副法律系本科毕业
陈训秋司法部副
郝明金监察部副
赵岸青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纪检组长
强卫青海省省委中央政法干部管理学院毕业
袁纯清山西省省委法大研究生院学专业毕业
1、中国政法大学简称法大、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的学科协调发展的中央部属高校。
2、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首批入选“2011计划”高校。同时为国家111计划立项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是全国唯一拥有法治建设与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是中国最著名的法律、学院校,被誉为“中国法学的最高学府”。
3、学校位于首都北京市,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其中,学院路校区是学校的研究生院所在地,昌平校区是本科生、中欧法学院所在地。
4、中国政法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一所以法学为主体,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为全国75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之一。
2. 杨元元的个人背景
杨元元6岁丧父,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漂泊度日。毕业时因拖欠武汉大学3970元学费,所以直至2007年才拿到学士学位证和毕业证。
性格:
1.疼爱家人
杨元元的弟弟杨平平,目前在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读博士。从小,杨元元对弟弟就照顾有加。家人相依为命,相互扶助。2007年2月,杨平平曾为姐姐购买了一台6850元的笔记本电脑。
2.悲观
杨元元的母亲曾向警方表示:“杨元元在11月25日跟我说过她活着没有什么意思,奋斗多年想改变人生,但还是这样。她还说,在武汉代课时她的一个15岁学生自杀的事情,以及其他地方大学生自杀的事情。”
3.内向好强
同学们反映说,杨元元为人大方,在学校一直是学生干部,大学还入了党,同学有什么矛盾,她还帮着调解。杨元元很要强,家里有困难,却从来不跟同学、朋友说。与杨元元住同一楼层寝室的同学说,因为与杨元元在年龄上有差距,平时沟通不多,但杨元元看上去有点孤僻。
早年丧父,携母求学
杨元元出生时,父亲为她取了名字,希望她长大后挣大钱。望瑞玲称,丈夫是上世纪60年代北京化工大学毕业,一直是儿女的榜样。1986年3月,丈夫因肝病去世,留给望瑞玲的只有6岁大的女儿杨元元和4岁大的儿子杨平平。
望瑞玲在湖北的一家军工厂里当过车工,也看过大门。两个孩子成绩不错,1998年,杨元元考取武汉大学经济学系,两年后弟弟杨平平也考取了武大环境科学专业。杨元元上大三时,望瑞玲所在工厂计划将职工居住区迁至宜昌市区,所有工人需要赎买房子。望瑞玲没钱,又不想继续住在老厂区,她在厂里办了内退,去了武汉,与女儿同住学生宿舍。
最初,武大无法接受望瑞玲长期借宿学生宿舍,后来杨元元提出申请,介绍了家庭情况。不久,望瑞玲在另一个寝室拥有了铺位。杨平平本科室友李思琪(化名)记得,在武大读书期间,望瑞玲在学校里照顾姐弟俩的伙食,顺带做点小生意,每天还能赚10来块钱。从那时起,望瑞玲就喜欢上了大学的氛围,很快与学校的一些基层管理人员混得很熟。
同班同学李某和卢某回忆,本科期间,元元腼腆、内向,没谈过恋爱。进入大学前,杨元元梦想当个老板,挣好多好多钱,所以选了经济专业。望瑞玲说,后来,杨元元发现,没有资本基础,几乎实现不了老板梦,索性跨院学起了法学,“她说,今后要给穷人维护正义”。
毕业欠贷,求职受挫
临近毕业,因无力偿还助学贷款,杨元元毕业证和学位证被学校扣留。
2002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不像现在难。然而,杨平平说,没有两证,意味着姐姐很难找到一个“正经”工作。望瑞玲现在都想不通,女儿为什么没有找到像样的工作,“不可能啊,我小学生都能进厂找到工作。”望瑞玲介绍,当时摆在女儿面前的选择有五个。最好的,杨元元考取了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不过自费生需要缴3万元学费,她不得不放弃。至今,杨元元的遗物中,笔记本内仍夹着一张当年北大法硕入学考试题单。杨平平说,姐姐考虑借此证明实力,但也耽误了找工作。当时最稳定的工作是去湖北枝江县当公务员,望瑞玲说,“不用考,先到先选”。但这个选择遭到望瑞玲的强烈反对,“我一辈子都不想再回去(老家),元元好不容易才考到武汉的。”一个机会,西北大学向元元发来面试通知。杨元元买好了火车票,但望瑞玲担心女儿被骗,不让去。另外的选择,一个是到广西钦州港经贸公司当文员,一个是到浙江义乌工厂当会计,母女两人认为不靠谱,未去。
生活困顿,工作漂泊
毕业前,杨元元向往月薪3000元以上的工作,但始终没有获得这种机会。
毕业后,杨元元第一份工作是在武汉现代英语培训中心当讲师。每月七八百元钱。工作后攒了5年钱,杨元元才还清本科助学贷款3970元,拿到了毕业证和学位证。杨元元觉得当讲师没前途,存不到钱,两年后放弃这个工作。从2004年9月,杨元元在武汉泰康人寿保险公司拉了一年保险。随后4年,望瑞玲介绍,杨元元工作愈加不稳定。她曾出几千元,和一些同学成立《花语》杂志社,办过“小记者培训班”。可杂志社和培训班很快不了了之,钱也赔了。本科同班同学卢某称,到2009年读硕,杨元元同班同学纷纷硕博毕业,在上海、北京等地金融业、大企业里混得有滋有味,“她从不和我们交往,想等自己混好了再说。”
不管有没有工作,杨元元一直与母亲在武汉市区租房同住,不曾分开。杨元元还告诉妈妈,“两个人分开是痛苦,在一起就是快乐。”
上海求学,艰难租房
望瑞玲小学学历,曾于上世纪70年代赴上海进修过5年船舶技工,望瑞玲常说她有“上海情结”。而女儿今年9月最终带着她到了上海。
杨元元与母亲一起进出食堂,一同散步,同睡一张床。斜对门宿舍的女生说,杨元元没有朋友,也不主动与同学交往,“她和家长在一起,我们也不好意思去串门”。开学不久,同寝室同学搬走,把床位腾给了杨元元母亲望瑞玲。
一切从11月21日发生了变化,校方开始禁止望瑞玲进入宿舍借住。从11月20日开始,母女俩忙着找房,最终与学校一体育老师商定一处校外房屋,每月450元,先交半年。450元,也是母女俩一个月伙食费。但母女俩必须等到23日下午才能拿到钥匙。中间的两天成了难题。21日,杨元元陪母亲夜宿宾馆,130元,望瑞玲感到心疼。22日晚,望瑞玲拒绝女儿陪住要求,并告诉女儿找到了每晚50元的住处,让杨元元放心。望瑞玲觉得不安全,最终没去。是夜,最低气温降至4℃,她在学校电影院与礼堂间徘徊。下半夜,一名工作人员实在看不下去,允许望瑞玲在电影院的坐椅上靠着休息到天亮。望瑞玲后来得知,那一夜,女儿彻夜无眠,她看着母亲的空铺位发愣,确定母亲舍不得花钱住旅店。第二天,杨元元找到妈妈,在操场上搂着妈妈,沉沉睡去。晚上,杨元元陪妈妈一起拿着钥匙看房。房里没有任何装饰,没有家具,没有床。杨元元返回学校,带来被褥垫子。两人把地拖干净后,在水泥地上睡了一夜。
半蹲自缢,争议频出
11月26日,杨元元自杀,而那个盥洗池距地面不足一米。同学说,只要有一丝生存欲,杨元元随时可以站起来重回生门。家属认为,发现杨元元时,她仍有心跳和脉搏。校方称,120赶到现场,9时5分左右,将杨元元抬上救护车,送往南汇区中心医院。9时15分,杨元元的心电图,只剩一根直线。入院后,医生宣布杨元元死亡。在死亡证明上,死亡日期为26日10时,发病到死亡间隔时间为“不详(3小时)”。
参与抢救的保卫处陈老师说,杨元元当时身体发硬,瞳孔放大,脉搏消失。陈老师回忆,120医生赶到时说:“这有什么好救的?”
望瑞玲没有上救护车,她在宿舍楼道里时断时续地哭,并对杨元元对门的同学说,“她教育我们,杨元元就是太内向了,你们不要太内向。”至今,望瑞玲仍坚持,造成杨元元的直接死因是学校领导和宿管员说过一些特别伤自尊的话。从11月20日始,学校责令望瑞玲搬出宿舍。望瑞玲称,一见到24号楼宿舍管理员高华梅,就知道对方不通融。望瑞玲指认,事发前几天,在她试图进楼时,高华梅曾称她“乡下人”,并告知:如再违规进楼,就对杨元元不发毕业证。高华梅成为众矢之的,至今未公开露面,校方称其心理压力太大,目前已调离岗位。校方说,高华梅坚称从未说过那些话。
对于家属的指责,24号楼的同学也有疑问。“高华梅对同学们都很好,工作也认真。”一名同学为高华梅抱不平。另一个指控抛向了分管学生工作的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希平。望瑞玲称,11月22日,在解决住宿问题时,李希平曾当面对杨元元说过“没钱就不要读书”一类的话。杨元元的班主任吴志毅当时在场,他说没听过李说过那些话。宣传部部长彭东凯保证,他和李希平都是辅导员出身,绝不可能说那种话。有网友透露,杨元元自杀前曾与望瑞玲大吵过,此事未得到同学确认,而望瑞玲否认此事,“我声音大就以为是在吵架呀?”
3. 高考想考厦大或南京大学或中国政法大学
对于南大法学比中政好的说辞实在不敢苟同。诚然,中政南方分数线比北方低很多,在南方也没有北方知名。
但是,南大有京都大学的法学博士,不代表南大法学教育水平等于京都大学。另外,就日本学校而言,东京大学以培养治国人才为主;京都大学则以培养科学家见长。说到日本法学名校,常常想到东大。中政也有东大的法学博士,如王天华老师。
在中政,得到欧美、日本法学博士的老师是很多的,南大即将得到的博士点在中政也设立很久了,下面仅仅是中政的法学系其中一个院的专职导师(不算兼任导师、客座教授、名誉教授):
许传玺 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哈佛大学法博士(J.D.)、美国耶鲁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博士
林 林 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专业博士
齐东祥 副教授
美国耶鲁大学法博士(J.D.)
车 虎 院长助理、副教授
美国夏威夷大学法博士(J.D.)、经济学硕士
彭亚楠 副教授
美国耶鲁大学法学博士(J.S.D.)候选人
崔 威 副教授
美国耶鲁大学法博士(J.D.)、纽约大学税收专业法学硕士 (LL.M.)、塔福兹大学哲学硕士
胡霁光 副教授
美国耶鲁大学法博士(J.D.)
王 昶 副教授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法博士(J.D.)、伊利诺依大学艺术史硕士、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硕
郝 倩 副教授
美国耶鲁大学法学博士(JSD)
冯 恺 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
刘承韪 副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
郝维华 讲师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4. 我国哪些运动员获得奥运会的冠军
马龙、吴敏霞、张梦雪、丁宁、龙清泉。
1、马龙。
2016年8月12日,里约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马龙以4-0击败张继科,首次夺得奥运男单冠军 ,实现个人男单大满贯。
2、吴敏霞。
2016年8月8日,在里约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3米板比赛中,中国选手施廷懋、吴敏霞以345.60的分数夺得冠军;12月14日,吴敏霞正式宣布退役。
3、张梦雪。
2016年8月7日,张梦雪在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女子10米气手枪决赛中夺冠,用打破奥运会纪录的方式夺得里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第一枚金牌。
4、丁宁,
2016年8月11日,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经过7局苦战后,丁宁击败李晓霞,首次夺得奥运女单冠军,成为乒乓球历史上又一位大满贯选手。
5、龙清泉。
2016年8月8日,在里约奥运会男子举重56公斤级赛事中,龙清泉以总成绩307公斤破世界记录的成绩获得金牌。
5. 娱乐圈高学历的明星有哪些
1、李建:李建称得上是音乐界的才子,中国内地流行乐男歌手,音乐制作人。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霸,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5、喻恩泰:喻恩泰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硕士学位,2006年又选择去中央戏剧学院攻读导演专业博士,2009年他取得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和导演专业的双料博士。他因出演《武林外传》中的秀才一角而被大众所知,在现实生活中他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学霸!
6. 我国的奥运冠军有哪些人
1、许海峰
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获得了男子手枪60发慢射的奥运冠军,成为洛杉矶奥运会中的奥运首金得主,同时也是中国的首位奥运冠军,许海峰的夺冠实现了中国奥运会金牌历史“零”的突破。
7. 有08级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同学没
你好!我们是同路人,我也在找一个北大法学院的小学同学,一直在找专他们班的群和贴吧。属我想你那个同学可能是上的北大的全日制自考辅导班,我的同学就是,也是一直说自己是统招的,上了很久才反应过来自己上的是自考,也是08级的。你找到了你的同学,或是北大法学院自考班08级的人名单,给我发个信息告诉我啊!就用这个网络账号就好。期盼着有人回答你的问题。
8. 中国海商法协会的理事成员
中国海商法协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主 席
魏家福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总裁
副 主 席
刘国元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总法律顾问
姚 平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裁
董松根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副会长
王乐枢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纪委书记
张国发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副总裁
王彦君 最高人民法院 民四庭副庭长
朱伽林 交通运输部 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於世成 上海海事大学 校长
司玉琢 大连海事大学前校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 海 广东海利律师事务所 主任
顾 问
朱曾杰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顾问
高隼来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顾问
杨良宜 Philip Yang § Co.,Ltd 海商法专家
尹东年 上海海事大学 教授
高宗泽 金杜律师事务所 律师
刘书剑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 前副主任
秘 书 长
李 虎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副秘书长
副 秘 书 长
李 莉 中远集团总公司 法律事务室经理
杨运涛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法律部总经理
安 瑞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 副处长
邹志洪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部/合规部总经理
沈满堂 中海集团总公司 总法律顾问
王淑梅 最高人民法院 民四庭审判长
张雅萍 交通运输部 政策法规司条法处处长
宋迪煌 北京通商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律师
常 务 理 事
魏家福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裁
刘国元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总法律顾问
李莉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法律事务室经理
张永坚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
孙家康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
叶伟龙中国远洋物流公司总经理
王玉贵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总经理
姚平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孟于群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顾问
杨运涛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法律部总经理
吴津涛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法律部副总经理
李甄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董松根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
于健龙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主任
李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
蔡鸿达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
陈波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
安瑞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处长
王乐枢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纪委书记
李玉泉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王海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资深专家
邹志洪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部/合规部总经理
冯建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船舶货运保险部副总经理
白飞鹏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部诉讼追偿处处长
张国发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副总裁
沈满堂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总法律顾问
茅士家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油轮公司总经理
邱国宣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货轮公司总经理
黄小文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吴昌正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运输部总经理
王彦君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
王淑梅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审判长
刘寿杰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审判长
朱伽林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张雅萍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条法处处长
智广路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
宋家慧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局长
李科浚中国船级社理事长兼总裁
陈爱平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
魏东交通运输部评价中心副主任
杨国华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副巡视员
马森述国务院法制办工交商事司副司长
於世成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胡正良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研究中心主任
司玉琢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博导 前校长
韩立新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博导 系主任
傅廷中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党委副书记
张丽英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叶昌早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水险部总经理
康国君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非车险业务管理部总经理
宋迪煌北京通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李海广东海利律师事务所主任
高移风环球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
中国海商法协会第十三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主席
赵沪湘中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副 主 席
姚 平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董松根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
李玉泉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张国发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
孙家康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兼总法律顾问
王彦君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
魏 东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於世成上海海事大学校党委书记
李 海广东海利律师事务所主任
顾问
朱曾杰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顾问
高隼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顾问
杨良宜Philip Yang§ Co.,Ltd海商法专家
尹东年上海海事大学教授
高宗泽金杜律师事务所律师
刘书剑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前副主任
司玉琢大连海事大学前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孟于群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顾问
刘国元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商务总监
王海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资深专家
秘 书 长
陈 敏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副 秘 书 长
杨运涛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
安 瑞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处长
李祝用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法律总监兼法律合规部总经理
叶红军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总法律顾问
李 莉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法律事务室经理
王淑梅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审判长
张雅萍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条法处处长
宋迪煌广东敬海(北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常 务 理 事
赵沪湘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姚 平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李 甄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杨运涛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兼法律部总经理
吴津涛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法律部副总经理
董松根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
于健龙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主任
李 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
陈 敏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蔡鸿达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秘书长
陈 波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
安 瑞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处长
高小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法律事务部海损理算处处长
李玉泉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李祝用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法律总监兼法律合规部总经理
邹志洪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部总经理
默燕兵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法律诉讼处处长
冯建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船货部副总经理
白飞鹏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部副总经理
张国发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
叶红军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总法律顾问
翁 羿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运营管理部总经理
赵宏舟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韩 骏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发展油运公司董事总经理/总经理
邱国宣中海散货运输有限公司 总经理
孙家康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兼总法律顾问
李 莉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法律事务室经理
陈 翔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法律顾问
许遵武中远散货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际庆中国远洋物流公司 总经理
胡京武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总经理
王彦君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
王淑梅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审判长
胡 方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 审判长
魏 东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张雅萍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条法处 处长
解曼莹交通运输部水运局 副司长
杨 赞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 司长
陈爱平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兼党组副书记
王振亮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局长
孙立成中国船级社总裁
胡正良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研究中心主任
於世成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
单红军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
初北平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博导法学院院长
韩立新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博导法学院副院长
叶昌早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航运保险事业部总经理
康国君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非车险业务管理部总经理
高移风环球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刘世宏中国太平保险(香港)有限公司董事 行政总裁
杨国华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副司长
马森述国务院法制办工交商事司副司长
傅廷中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党委副书记
吴焕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张丽英中国政法大学国际 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永坚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博导
宋迪煌广东敬海(北京)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 海广东海利律师事务所主任
理事
1赵沪湘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
2姚 平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裁
3李 甄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总裁助理
4杨运涛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总法律顾问兼法律部总经理
5吴津涛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法律部副总经理
6陶素云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裁
7江 舰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总裁助理
8李 京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法律部副总经理
9虞建民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
10高 伟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秘书
11邢乃群中国租船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12冯帼英中外运航运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13李 勇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 经监部法律处处长
14查选中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南京油运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兼总法律顾问
15刘建东深圳长航滚装物流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16陈 玮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 运营部总经理
17孟 然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法律部副总经理
18周建荣江苏中外运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19陈海平中国外运广东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
20翟 娟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21董松根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副会长
22于健龙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主任
23李 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
24陈 敏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25蔡鸿达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秘书长
26陈 波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
27安 瑞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 副处长
28高小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法律事务部海损理算处处长
29杨建国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法律事务部海损理算处副处长
30李玉泉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31李祝用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总监兼法律合规部总经理
32邹志洪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部总经理
33默燕兵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法律诉讼处处长
34冯建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船货部总经理
35白飞鹏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部副总经理
36谷 伟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理赔事业部总经理
37安国勇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船货部总经理
38韩艳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船货部保赔担保处处长
39唐光力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理赔事业部副总经理
40郑璐璐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部制度条款处处长
41邵长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
理赔事业部高级核赔师
42赵 亮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
船货部总经理
43苏立满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
分公司副总经理
44郑以平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
省公司船舶货运保险部总经理
45詹功俭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
法律部总经理
46周 平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专家
47李永军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市分公司)
法律合规部总经理助理
48马熹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分公司)
法律部总经理助理
49鲍为民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合规部合规管理处、关联交易管理处高级经理
50张国发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副总经理
51叶红军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总法律顾问
52翁 羿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运营管理部总经理
53赵宏舟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总经理
54韩 骏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发展油运公司
董事总经理/总经理
55邱国宣中海散货运输有限公司 总经理
56胡曙光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法务与风险管理部总经理
57王松文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
58孟庆宽中海客轮有限公司 总经理
59陈 彬中海(海南)海盛船务股份有限公司
60寿 健中海船务代理有限公司 总经理
61孙家康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副总经理兼总法律顾问
62李 莉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法律事务室经理
63金 强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商务室高级主管
64徐 步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法律顾问
65梁 宏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事务代表
66陈 翔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兼总法律顾问
67彭 超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 高级业务代表
68许遵武中远散货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69江 瑛中远散货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航运商务部总经理
70于智民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71陈新川中远(香港)航运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72潘东光青岛远洋运输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兼总法律顾问
73赖奕光中远航运股份有限公司 总法律顾问
74王增华大连远洋运输公司 副总经理兼总法律顾问
75李一平中波轮船股份公司 副总经理兼总法律顾问
76宋春风中远(香港)保险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77张际庆中国远洋物流公司 总经理
78刘 益中国远洋物流公司 副总经理兼总法律顾问
79郭 锋中国远洋物流公司 商务部总经理
80胡京武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总经理
81郭春风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 副教授律师海事仲裁员
82王彦君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
83王淑梅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审判长
84胡 方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审判长
85郭忠红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审判员
86余晓汉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审判员
87傅晓强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助理审判员
88黄西武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助理审判员
89关正义大连海事法院副院长
90马书方天津海事法院院长
91霍力民青岛海事法院院长
92谢 晨上海海事法院副院长
93李群星武汉海事法院副院长
94郑菊红宁波海事法院副院长
95钟健平广州海事法院院长
96张希舟厦门海事法院副院长
97简万成海口海事法院副院长
98曾 艳北海海事法院院长
99魏 东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100张雅萍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条法处处长
101解曼莹交通运输部水运局 副司长
102罗德麟交通运输部水运局 法规协定处处长
103翁笑冰交通运输部水运局 法规协定处副处长
104杨 赞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 司长
105任为民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 副司长
106王宏伟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 国际组织处处长
107陈爱平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兼党组副书记
108翟久刚交通运输部海事局 副司长
109马 军交通运输部海事局 法规处处长
110鄂海亮交通运输部海事局 船舶处处长
111王振亮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 局长
112冯建中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经济发展管理处 副处长
113孙立成中国船级社 总裁
114徐庆岳中国船级社 法律顾问
115朱伽林交通出版社 社长
116黄克清交通运输部 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
117胡正良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研究中心主任
118蔡存强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博导
119於世成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
120蒋正雄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院长
121单红军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
122初北平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博导法学院院长
123韩立新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博导法学院副院长
124李志文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博导 副院长
125郭 萍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博导 系副主任
126张永坚大连海事大学 教授、博导
127谢春林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128王春阁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法律事务部总经理
129叶昌早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航运保险事业部总经理
130林大鹏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航运保险事业部
综合管理处处长
131陈建锋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航运保险事业部
船舶险理赔处高级经理
132刘 榆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航运保险事业部
货运险处高级经理
133徐 峰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水险业务管理部经理
134高雅琴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副总经理
135马富学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
航运保险事业部船舶险中心总经理
136康国君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非车险业务管理部总经理
137张洪涛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非车险业务管理部临汾管理处 经理
138毛卓戟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非车险业务管理部海上保险处 高级经理
139王承军中银保险有限公司 理赔部总经理
140刘世宏中国太平保险(香港)有限公司董事行政总裁
141张旭波仁祥保险公估有限公司 董事长
142纪文光山东省海丰船舶经纪有限公司 总裁
143周宏勤江苏华西村海洋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总经理
144张 芳广州润溢海事法律咨询有限公司行政办主任
145高移风环球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146朱宇波夏礼文律师行 中国事务部经理
147祝默泉辽宁恒信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148李兆良广东华瀚律师事务所 主任
149杨运福广东恒福律师事务所主任
150张智勇辽宁天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151李连君齐伯礼律师行礼德律师行联营行合伙人
152肖东升北京盈科(武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153郭 瑜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154傅廷中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党委副书记
155吴焕宁中国政法大学 教授
156张丽英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副院长、教授
157邢海宝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158张湘兰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导
159王淑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160何丽新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
161邓瑞平西南政法大学 教授
162陈 梁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
163李小年上海社会和学院法学所海商法海洋法研究中心主任
164杨国华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副司长
165谢 伟商务部条约法律司WTO法律处副处长
166马森述国务院法制办工交商事司 副司长
167谢生新天泽保险顾问(香港)有限公司总裁
168崔寄语华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董事 总裁助理
169余根荣上海四维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170冯建成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 副主任
171蒋五四北京市昌明律师事务所 主任
172黄顺刚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原上海市华利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173宋迪煌广东敬海(北京)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174李 海广东海利律师事务所主任
175陈豪杰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176卢 敏上海市汇盛律师事务所 首席合伙人
177王 敬广东敬海律师事务所 管理合伙人
178朱 清辽宁海大律师事务所 主任/教授
179孙芳龙文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180汪 杰福建海杰律师事务所 主任
181杨文贵北京海通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182徐 捷上海协力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183金玉来上海市凯荣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184陈柚牧上海瀛泰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律师
185童登勇大成(宁波)律师事务所 律师
9. 法学界有哪些名人多介绍!
1、江平:
中国著名法学家,1930年12月出生,浙江宁波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民商法学博士生导师。1948年至1949年就读于燕京大学新闻系。1951年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1956年毕业回国进入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任教。1983年至1990年历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校长。是七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至1992年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2001年10月12日,被授予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江平教授被收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并被收入中国多种版本的著名学者、著名法学家名录。
2、陈光中
浙江永嘉县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1930年4月23日生,浙江永嘉人。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新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的开拓者和重要的奠基者。195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2001年,被中国政法大学授予终身教授称号。
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和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他长期致力于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中国司法制度史和国际刑事人权法的研究,为培养法学高级人才,发展诉讼法学特别是刑事诉讼法学,改革和健全中国刑事司法制度,加强刑事司法人权保障,开展国内外诉讼法学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贺卫方
贺卫方无疑是中国当今法学界最有影响力的法学家之一。1960年7月生,山东省牟平县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法学学士),1985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1985年起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并主持《比较法研究》季刊编辑工作。1995年调至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任教。1992年被聘为副教授,1999年被聘为教授。1993年6-7月美国密执安大学、1996年6月-1997年1月哈佛法学院访问学者。担任北京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外国法制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4、王利明
王利明,男,1960年生,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新中国第一位民法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九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十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4年1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校党委原副书记、原副校长(兼)王利明接任常务副校长。
5、梁慧星
1944年1月16日生,四川青神人。中国著名民法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法学研究》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2008年担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1966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获民法硕士学位。1990年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曾担任职务: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合同法》起草委员会组长、《物权法》、《侵权法》、《民法通则》起草组核心成员。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9年起担任第四届及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003年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曾任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届特邀咨询员、公安部第二届特邀监督员,山东大学法学院院长等职;2007年担任中央政治局《物权法》专题讲座主讲人。主要著作包括:独著:《民法》、《民法总论》、《中国民法经济法诸问题研究》、《民法学判例与立法研究》、《民法解释学》、《裁判的方法》、《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等;合著:《合同法》、《经济法的理论问题》、《民法债权》、《物权法》、《中国物权法研究》、《中国民法典草案附理由》等;主编:《民商法论丛》、《中国民商法专题研究从书》等。
10. 杨元元的资料
杨元元是上海海事大学一名研究生,于2009年11月26日在宿舍24#506的卫生间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卫生间水龙头上,结束了自己的30岁的生命。网络上也对此次自杀事件,称为“海商女”事件。
个人经历
杨元元自杀所用的毛巾
1979年11月出生于湖北宜昌市
2002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商学院经济学专业
2002年8月-2004年8月在武汉现代英语培训中心担任英语讲师
2004年9月-2005年9月在武汉泰康人寿保险公司担任客户代表
2005年9月-2009年9月曾在报社担任过编辑,也做过衣帽等小商品生意,但基本上不赚也不赔
2009年9月考取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个人背景
杨元元6岁丧父,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漂泊度日。毕业时因拖欠武汉大学3970元学费,所以直至2007年才拿到学士学位证和毕业证。本科毕业偿还债务和贷款后,她考取了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的海商法公费研究生。
性格:
1.疼爱家人
杨元元的弟弟杨平平,目前在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读博士。从小,杨元元对弟弟就照顾有加。家人相依为命,相互扶助。2007年2月,杨平平曾为姐姐购买了一台6850元的笔记本电脑。
2.悲观
杨元元的母亲曾向警方表示:“杨元元在11月25日跟我说过她活着没有什么意思,奋斗多年想改变人生,但还是这样。她还说,在武汉代课时她的一个15岁学生自杀的事情,以及其他地方大学生自杀的事情。”
3.内向好强
同学们反映说,杨元元为人大方,在学校一直是学生干部,大学还入了党,同学有什么矛盾,她还帮着调解。杨元元很要强,家里有困难,却从来不跟同学、朋友说。与杨元元住同一楼层寝室的同学说,因为与杨元元在年龄上有差距,平时沟通不多,但杨元元看上去有点孤僻。
早年丧父,携母求学
杨元元出生时,父亲为她取了名字,希望她长大后挣大钱。望瑞玲称,丈夫是上世纪60年代北京化工大学毕业,一直是儿女的榜样。1986年3月,丈夫因肝病去世,留给望瑞玲的只有6岁大的女儿杨元元和4岁大的儿子杨平平。
望瑞玲在湖北的一家军工厂里当过车工,也看过大门。两个孩子成绩不错,1998年,杨元元考取武汉大学经济学系,两年后弟弟杨平平也考取了武大环境科学专业。杨元元上大三时,望瑞玲所在工厂计划将职工居住区迁至宜昌市区,所有工人需要赎买房子。望瑞玲没钱,又不想继续住在老厂区,她在厂里办了内退,去了武汉,与女儿同住学生宿舍。
最初,武大无法接受望瑞玲长期借宿学生宿舍,后来杨元元提出申请,介绍了家庭情况。不久,望瑞玲在另一个寝室拥有了铺位。杨平平本科室友李思琪(化名)记得,在武大读书期间,望瑞玲在学校里照顾姐弟俩的伙食,顺带做点小生意,每天还能赚10来块钱。从那时起,望瑞玲就喜欢上了大学的氛围,很快与学校的一些基层管理人员混得很熟。
同班同学李某和卢某回忆,本科期间,元元腼腆、内向,没谈过恋爱。进入大学前,杨元元梦想当个老板,挣好多好多钱,所以选了经济专业。望瑞玲说,后来,杨元元发现,没有资本基础,几乎实现不了老板梦,索性跨院学起了法学,“她说,今后要给穷人维护正义”。
毕业欠贷,求职受挫
临近毕业,因无力偿还助学贷款,杨元元毕业证和学位证被学校扣留。
2002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不像现在难。然而,杨平平说,没有两证,意味着姐姐很难找到一个“正经”工作。望瑞玲现在都想不通,女儿为什么没有找到像样的工作,“不可能啊,我小学生都能进厂找到工作。”望瑞玲介绍,当时摆在女儿面前的选择有五个。最好的,杨元元考取了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不过自费生需要缴3万元学费,她不得不放弃。至今,杨元元的遗物中,笔记本内仍夹着一张当年北大法硕入学考试题单。杨平平说,姐姐考虑借此证明实力,但也耽误了找工作。当时最稳定的工作是去湖北枝江县当公务员,望瑞玲说,“不用考,先到先选”。但这个选择遭到望瑞玲的强烈反对,“我一辈子都不想再回去(老家),元元好不容易才考到武汉的。”一个机会,西北大学向元元发来面试通知。杨元元买好了火车票,但望瑞玲担心女儿被骗,不让去。另外的选择,一个是到广西钦州港经贸公司当文员,一个是到浙江义乌工厂当会计,母女两人认为不靠谱,未去。
生活困顿,工作漂泊
毕业前,杨元元向往月薪3000元以上的工作,但始终没有获得这种机会。
毕业后,杨元元第一份工作是在武汉现代英语培训中心当讲师。每月七八百元钱。工作后攒了5年钱,杨元元才还清本科助学贷款3970元,拿到了毕业证和学位证。杨元元觉得当讲师没前途,存不到钱,两年后放弃这个工作。从2004年9月,杨元元在武汉泰康人寿保险公司拉了一年保险。随后4年,望瑞玲介绍,杨元元工作愈加不稳定。她曾出几千元,和一些同学成立《花语》杂志社,办过“小记者培训班”。可杂志社和培训班很快不了了之,钱也赔了。本科同班同学卢某称,到2009年读硕,杨元元同班同学纷纷硕博毕业,在上海、北京等地金融业、大企业里混得有滋有味,“她从不和我们交往,想等自己混好了再说。”
不管有没有工作,杨元元一直与母亲在武汉市区租房同住,不曾分开。杨元元还告诉妈妈,“两个人分开是痛苦,在一起就是快乐。”
上海求学,艰难租房
望瑞玲小学学历,曾于上世纪70年代赴上海进修过5年船舶技工,望瑞玲常说她有“上海情结”。而女儿今年9月最终带着她到了上海。
杨元元与母亲一起进出食堂,一同散步,同睡一张床。斜对门宿舍的女生说,杨元元没有朋友,也不主动与同学交往,“她和家长在一起,我们也不好意思去串门”。开学不久,同寝室同学搬走,把床位腾给了杨元元母亲望瑞玲。
一切从11月21日发生了变化,校方开始禁止望瑞玲进入宿舍借住。从11月20日开始,母女俩忙着找房,最终与学校一体育老师商定一处校外房屋,每月450元,先交半年。450元,也是母女俩一个月伙食费。但母女俩必须等到23日下午才能拿到钥匙。中间的两天成了难题。21日,杨元元陪母亲夜宿宾馆,130元,望瑞玲感到心疼。22日晚,望瑞玲拒绝女儿陪住要求,并告诉女儿找到了每晚50元的住处,让杨元元放心。望瑞玲觉得不安全,最终没去。是夜,最低气温降至4℃,她在学校电影院与礼堂间徘徊。下半夜,一名工作人员实在看不下去,允许望瑞玲在电影院的坐椅上靠着休息到天亮。望瑞玲后来得知,那一夜,女儿彻夜无眠,她看着母亲的空铺位发愣,确定母亲舍不得花钱住旅店。第二天,杨元元找到妈妈,在操场上搂着妈妈,沉沉睡去。晚上,杨元元陪妈妈一起拿着钥匙看房。房里没有任何装饰,没有家具,没有床。杨元元返回学校,带来被褥垫子。两人把地拖干净后,在水泥地上睡了一夜。
半蹲自缢,争议频出
11月26日,杨元元自杀,而那个盥洗池距地面不足一米。同学说,只要有一丝生存欲,杨元元随时可以站起来重回生门。家属认为,发现杨元元时,她仍有心跳和脉搏。校方称,120赶到现场,9时5分左右,将杨元元抬上救护车,送往南汇区中心医院。9时15分,杨元元的心电图,只剩一根直线。入院后,医生宣布杨元元死亡。在死亡证明上,死亡日期为26日10时,发病到死亡间隔时间为“不详(3小时)”。
参与抢救的保卫处陈老师说,杨元元当时身体发硬,瞳孔放大,脉搏消失。陈老师回忆,120医生赶到时说:“这有什么好救的?”
望瑞玲没有上救护车,她在宿舍楼道里时断时续地哭,并对杨元元对门的同学说,“她教育我们,杨元元就是太内向了,你们不要太内向。”至今,望瑞玲仍坚持,造成杨元元的直接死因是学校领导和宿管员说过一些特别伤自尊的话。从11月20日始,学校责令望瑞玲搬出宿舍。望瑞玲称,一见到24号楼宿舍管理员高华梅,就知道对方不通融。望瑞玲指认,事发前几天,在她试图进楼时,高华梅曾称她“乡下人”,并告知:如再违规进楼,就对杨元元不发毕业证。高华梅成为众矢之的,至今未公开露面,校方称其心理压力太大,目前已调离岗位。校方说,高华梅坚称从未说过那些话。
对于家属的指责,24号楼的同学也有疑问。“高华梅对同学们都很好,工作也认真。”一名同学为高华梅抱不平。另一个指控抛向了分管学生工作的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希平。望瑞玲称,11月22日,在解决住宿问题时,李希平曾当面对杨元元说过“没钱就不要读书”一类的话。杨元元的班主任吴志毅当时在场,他说没听过李说过那些话。宣传部部长彭东凯保证,他和李希平都是辅导员出身,绝不可能说那种话。有网友透露,杨元元自杀前曾与望瑞玲大吵过,此事未得到同学确认,而望瑞玲否认此事,“我声音大就以为是在吵架呀?”
事件背景
杨元元生前照片
2009年11月25日,上海海事大学2009级法学系研究生杨元元像往常一样起床,那天她没有住在宿舍,而是陪着妈妈住在海事小区刚租来的出租房里,她告诉母亲,“地上好冷,我去找学校去,我们还是要住回学校宿舍去。”
这是杨元元30岁生命的最后一天,第二天凌晨,她被发现在宿舍卫生间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卫生间水龙头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最后24小时
杨元元生前书写的申请书(向校方申请住房)
11月25日清晨,说知识难改命运,她喃喃自语,“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那么多知识,也没见有什么改变。”
下午5点左右,带母亲到宿舍洗澡,她对母亲说,8点前离开宿舍,别让宿管员再来赶人。
晚上10点,电话叮嘱让妈妈放心,杨元元告诉杨母她在排练节目,让杨母放心回去。
11月26日8点30分,杨母想进宿舍遭拒绝,杨元元没有像往常一样同母亲吃早餐。[1-5]
最后现场,杨元元被发现“还有心跳”,杨母眼前,杨元元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卫生间水龙头上,半蹲着以一种极痛苦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半个月后,网络上出现帖子直指海事大学刻意隐瞒杨元元死亡真相,指海事大学强行撵走住在女儿宿舍里的杨元元母亲导致杨元元精神崩溃。尽管校方强调,帖子内容和事实严重不符,但围绕着杨元元到底为何自杀,在社会上掀起巨大的争议。
双方态度
家属
杨元元的弟弟表示,11月26日早晨7时20分左右,母亲觉得杨元元可能出事,到7点30分左右苦苦哀求说明情况请求宿管人员上楼查,被宿管人员断然拒绝,恶语撵走。直到9点才开门救人。
家属们认为,致杨元元的抢救时间从7点20分一直延迟到9点,学校在宿舍管理的应急上存有漏洞,而且这直接导致了杨元元的不幸。但学校却称,11月26日上午7:30左右,杨母进过宿舍楼但未找到女儿,然后就离开。
校方称,目前,杨元元的家属向校方提出要35万元的死亡赔偿金。
按照校方的说法,这笔35万元的死亡赔偿金中,5万元是用来处理后事的,另外的30万元用来给杨母购置住房。
杨元元的弟弟表示,家属认为杨元元的死亡,他们不会把责任完全归咎于学校,但是他们也决不同意学校“完全没有责任”的说法。他们认为,杨元元的自杀首先是自己想不开,但是学校宿管人员对杨元元及其母亲的恶劣态度多少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他们希望,学校首先要承认这个事实发生过程中,学校是负有一定责任的,必须要处理相关责任人,要给杨元元组织一个遗体告别会,并让相关责任人给家属道歉。
校方
校方证实,9月12日入学报到以来,杨母与杨元元同住一间寝室,睡同一张床。后因感觉生活不便就提出更换宿舍,并得到许可。
期间,学校在发现杨母借住学生宿舍后,因为相关的住宿规定,相关老师曾多次约杨元元母女谈话,要求其遵守学校管理规定,建议杨母到校外租房居住。
后杨母搬入附近的海事小区居住,而房主则是海事大学的一名体育老师。租金为每月450元。由于生活设施的匮乏,母亲只能在水泥地面上铺着被子睡。
对于杨元元事件,学校方面的态度是“痛惜”,并认为杨元元的死亡对于其家庭、学校、还有国家都是一种“损失”。
学校强调,帖子中描述“学校强行赶人,明言禁止其母亲再进宿舍楼,连普通正常的探访都要受到“乡下人”的辱骂和“不发毕业证的威胁”,这样的情况并不存在。
另外,从开学到杨母搬出学校,时间近70天,说明学校已经给予充裕的时间进行搬迁,这与“校方突然强行撵人”的描述不符。
学校表示,从11月开始,学校积极安排了杨元元勤工俭学,以此补贴房租,并非“学校领导态度冷漠”,学校也从未表示“没钱不应该读书”的言论。同时,学校曾积极考虑为杨母寻找工作,而寻找在事发前还在进行。
校方强调,上海海事大学成立以来,该校未发生一例学生因贫困而退学的案例。
此外,在网络的发帖中,有发帖者质疑“事发后,校方有封锁消息”之嫌。对此,海事大学表示,学校只是不希望因此而引起恐慌。
相关讨论
根据网帖的描述,2009年11月26日早上,上海海事大学09级法学系研究生杨元元在学校某研究生宿舍的卫生间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卫生间水龙头上,半蹲着以一种极为痛苦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该帖称,杨元元6岁丧父,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漂泊度日。本科毕业偿还债务和贷款后,她考取了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的海商法公费研究生,就带着母亲一起来校,想一边读书一边继续照顾母亲。因家境贫困且学校地理位置偏僻租房不易,元元和母亲暂时挤在宿舍的小床上将就度日。
该帖这样描述“学校撵人引发自杀”一事:“期间,元元多次向学校申请,说明情况,请求学校能够体谅其特殊情况,能让母亲暂住。但学校领导态度冷漠,先是说‘没钱不应该来读书’,然后又给了一个永远没有兑现的‘一定会安排解决’的口头承诺。元元无奈之下只能四处找房。在觅租还无着落时,学校突然强行撵人,明言禁止其母亲再进宿舍楼,连普通正常的探访都要受到‘乡下人’的辱骂和‘不发毕业证’的威胁,被逼无奈的母亲瞒着女儿坐在瑟瑟冷风中的学校礼堂前过夜!在找房没有着落时,校方相关人员不断给元元施压,致其5天5夜没有合眼,元元的精神彻底崩溃绝望,发生了11月26日早上在卫生间自缢的人间悲剧。”
杨元元弟弟表示,网上的帖子是杨元元表妹的朋友所发。事发后,家属与学校就如何处理相关人员问题分歧很大。杨元元表妹的朋友听说后,根据表妹的述说,将杨元元的事情发帖到网上。
此后,杨元元弟弟的很多同学知晓后也帮忙跟帖和顶帖。还有很多网友给杨元元的网上纪念馆献花、点香表示哀悼
晚发帖原因
杨平平表示,在11月底和12月初,他们曾二度想发帖,“但都被我制止了”。杨平平解释,考虑到姐姐的死是其个人原因,不想给校方增添麻烦,因此曾两度改变了发帖的打算。
但在姐姐轻生后,校方在善后工作中,反复“推卸责任”让家属感到“异常冷漠”,这使得他们无法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前一天采访中,校方称绝没有冷漠对待这对母女。
杨平平称,发帖有助于让大家了解事情真相。至于帖子内容与校方的表述存在出入,杨平平认为,这肯定会有差异,但对于事实本身的描述,他敢接受测谎仪的测试。
网友指责:
在网上出现了海事大学研究生发帖《于“海事大学杨元元之死”之我见》指责网上报道不实 并称出自死者表妹的朋友
经济拮据不是祸首 矛头指向亲弟弟
这位网友在文中指出,杨元元在海事大学读研究生属于公费性质,只需交1300元的住宿费(住在靠近阳光一面的是1500元)。海大读书的同学中比她贫困的还有很多,而且杨之前在社会上工作过,多少有点积蓄。所以经济拮据不是罪魁祸首。另外,据发帖人称网上热传的校方“逼死”杨元元的种种报道也是子虚乌有,并暗示“某几个人利用了社会的同情心和中华民族的传统善良美德恶意攻击我校名声”。而矛头直指杨元元的亲弟弟。
对姐姐尸首不闻不问 开口向校方索要35万
据发帖人叙述,杨元元的弟弟在姐姐自杀后,从未去看过姐姐的尸首,也根本不知道姐姐的尸首在哪里。而他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像上海海事大学索要安葬费,开口就是35万元。作者还爆出,其弟索要这35万,其实是用来充当购房款。
网友声声质疑 公道自在人心
此贴一出,引来长达23页的跟帖。很多网友开始质疑:“他们家那么多亲戚,出事前怎么像个世外高人出事后就全部出山了?”还有网友一针见血的评论道:“想要为学校平反,除非找个杨元元自杀的原因,否则话再多也是挨骂的份!”。当然,大部分网友还是比较理性,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评论该事件,认为公道自在人心。
原帖出处未知 网上有诸多转帖
专家评述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俊表示,若是社会层面的事情,不要落到学校的原因。个人的困难,应寻求“制度”层面的保障,而不是落在“特例”。作为一名社会学研究者,顾俊认为,这些“穷孩子”很不容易,但让学校来突破“制度”,学校做不到。杨元元的个案,让学校“为难”,而杨母的问题,属于社会层面,由此发生的问题不能落到学校。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青少年心理研究室主任杜亚丰教授对杨元元自杀的行为表示遗憾和惋惜的同时,表示贫困并不是她自杀的原因,因为人应该学会坚强,无论遇到任何事情和困难,都要坚强理性地对待,这才是正确的人生观。
杜教授表示,杨元元选择轻生实在“太傻”,面对这种情况有很多方法解决,自己勤工俭学也好,向同学求助也好,都能帮母亲解决住处问题,完全没必要选择这条不归路。杜教授还表示,我们不应将大学生视为一个特殊人群,事实上很多人都存在心理问题,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关怀。特别是说到贫困,很多贫穷的人都有自卑感,但他们不愿将自己的困难告诉别人。其实贫穷并不丢人,在你将自己的困难告诉朋友之时,不仅能得到帮助,心理也能得到舒缓。
一个直得注意的现象是,元元可能不是因为贫穷而自杀,而是因为上了20年学,名校毕业,又工作了7年,人到中年却依然贫穷而自杀。而这几年,像元元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蜗居,农民工,大学生失业,蚁族,城市低收入人群等问题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知名教育家徐小平:盲目考研杀死了杨元元
知名教育咨询专家徐小平14日在博客上发文,称“每年都有很多大学生自杀。但杨元元的死,还是特别震撼了我……作为一个教育咨询者,我甚至觉得元元的死与我有关。”
根据此前相关报道显示,杨元元有记录的工作经历只是在武汉一家英语培训学校的两年工作经历,其余五年人们不知道她在干什么,但徐小平断言:“不用猜测,我相信她基本都是在考研的漫漫长夜中度过。”对于这一过早逝去的生命,徐小平痛心地写道:“假如元元在考上研究生之前任何一刻找到我,我都会用我生命最强大的力量,告诉她的人生道路应该怎么走!”
他为元元提出了四条颇具建设性的建议,令人深思的是,其中前三条建议的关键字均为“工作”,最后一条建议则是“工作之后再进修”:
1.工作。她要做的,是努力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表现,提高工作收入。
2.工作。经验改变命运。
3.工作。说不定她的顶头上司听了她的课特别欣赏她,就任命她做了副手,月薪两万多元。
4.工作之后再进修。工作了七八年的杨元元,手上肯定有了不少钱,为妈妈肯定尽了很多孝,为社会肯定也做了很多善,这个时候,她觉得知识不够用了,需要去北大清华进修进修了……
文末,徐小平写道:“盲目考研杀了杨元元!”
2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副局长
个人履历
杨元元[6],男,汉族,1950年8月出生,陕西合阳人,196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民航高级航空学校飞行驾驶专业毕业,大专文化程度,国家一级飞行员。是中央台办前主任杨荫东之子。
1966.09——1966.11,解放军第二预备学校飞行学员;
1966.11——1968.03,广州军区陆军124师机枪连战士;
1968.03——1969.07,中国民航高级航空学校飞行学员;
1969.07——1976.05,民航高级航空学校代教员、飞行教员;
1976.05——1981.10,空军14航空学校副大队长;
1981.10——1987.12,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科教司飞行训练处飞行检查员;
1987.12——1988.11,中国民航第六飞行大队飞行员;
1988.11——1989.12,中国民航第六飞行大队副大队长;
1989.12——1993.01,中国民航广州管理局副总飞行师;
1993.01——1996.02,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副总飞行师;
1996.02——1998.04,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总飞行师;
1998.04——1998.08,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副总裁、党委常委,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飞行师、党委常委;
1998.08——1999.03,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飞行标准司司长;
1999.03——2002.05,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2002.05——2007.12,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长、党委书记;
2007.1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正部长级)、党组成员。
2012.07 任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7]
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工作分工
负责政策法规、宣传教育、规划科技、职业健康方面工作。分管政策法规司、规划科技司、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司及宣传教育中心(煤炭工业展览中心)、研究中心(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通信信息中心(煤炭工业通信信息中心)。联系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荣誉奖励
在他担任民航总局局长的五年时间里,是中国民航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而整个民航的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彻底而深刻”的变革。
为此,2005年1月,亚太航空中心将表彰为地区航空业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年度政府部长奖,颁给了杨元元;2005年5月,国际航协理事会授予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世界航空领导奖,该奖是国际航协最高奖,主要授予世界各国对国际民航做出卓越贡献的民航领导。
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