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佛道德经

佛道德经

发布时间: 2022-01-28 21:11:55

『壹』 老子《道德经》全文和佛法的精髓有哪些异同

老子的道德经和佛法一样都是描述宇宙的真理。不过角度不同,当然有一定关联和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
老子的这一段,我看的时候感觉和佛法里的见解有很多相同之处。三毒就是贪嗔痴。修行都是修心。都是清静自心的欲望,人心清静则智慧自然显现。
不同之处,虽然都是描写宇宙的真相,是在阐述同一个东西,但是角度不同。比如道观察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而悟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体悟这个宇宙,天人合一。
佛则是向内看,外部的宇宙其实都是我们的心造就的。若人欲了之,三界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就如同一个皮球,道从内部的角度来看这个皮球的皮,佛从外部来看,看起来形状不同,里面看是个圆形的空间,外面看他是个球。
修道逍遥,修佛解脱。都是很好的修行宗教。修道成就是升天,做天人,做身体由光构成的高纬度生命体。修佛成就是脱离轮回宇宙之内任意遨游。

『贰』 佛学,玄学,道德经,老子

这是心法,不是语文课程!不要太过才能体会!呵呵

『叁』 王菲,佛祖道德经讲,幸福不能建立他人痛苦之上,就是在做善,好好悟

《道德经》是春秋复时期老子(制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1]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2] ,被誉为万经之王。[1]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肆』 老子《道德经》全文和佛法的精髓有哪些异同念《心经》有什么作用

此心同此理同。
《金刚经》上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古代圣贤,心同此理,但修行和思想内涵的差别就在于无为法。
念《心经》,具足修行的一切功德,包含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是修无上菩提的最好方法之一。

『伍』 道德经和佛家有冲突吗

没有冲突,只有区别。

两家都讲修身养性,高的道德标准(例如舍己为人),去回除各种欲望,回归自然与本答性。

例如,道家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佛家说:万法归一。世界上,天底下,人世间,有一种“道”,从这个“道”产生出儒、道、墨、法、杂、纵横……等等学说(法)。而万法归一,归一到何处呢,其实就归一到派生出万法的那个“道”。

就是说,无论哪家哪派,修到最最境界,其实是归一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最后结果是一样的,儒家把那个结果叫贤者、君子、圣人,道家称为至人、真人,佛家则叫佛、菩萨。

所以你看古往今来,圣人的境界都差不多。

区别在于,修的方法不同,修的目的不同。

修的方法比较高深复杂,我不修也讲不明白,需要研究道家和佛家经典才能明白。

道家是今生今日,修长寿长生。佛家是修来世。这是目的的不同。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国学大师(那时不这么称呼,现在看起来应该算国学大师)提出儒释道三教合一,因为儒、道、佛三家的内在义理上,特别是在道德标准取向上是合一的,几乎是无差别的。

『陆』 请问佛教是如何看待老子《道德经》的呢

这个问题问的好,佛教哪有时间看别人的书,自己每天的佛经要念好多遍,这么多佛经一世都念不完,哪有时间,时间呢

『柒』 佛经与道德经可以一齐念

佛经不知念的哪一部?

佛经中的了义经如金刚经、楞伽经、六祖坛经等,都是直版指人心的大经,其权中的经义和道德经的的经义指向都是同一个方向,都是让人放下心种的概念,令修行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并不矛盾。

但佛经中有许多非了义经,仅仅是佛祖方便说法,经文指向物质利益,与道德经指向有明显不同。
如果你选择的佛念恰巧是了义经,和道德经是可以同时修的。

『捌』 佛教道德经是老子创吗

《道德经》,又名《老子》,是春秋时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德经》在前是谓先修自身心意,后《道经》是谓以身心精进,在体悟道之所传。

『玖』 学佛人能不能读《道德经》

菩萨何故求于因抄论。袭为知因论诸过罪故。为破外道恶邪论故。
为弘方便调众生故。为欲分别如来语义世语义故。是故菩萨求于因论。
若菩萨不读不诵菩萨法藏。一向读诵声闻经律,得罪。
不犯者。若不闻知有菩萨藏。若菩萨不读不诵如来正经。读诵世典文颂书疏者,得罪。
不犯者。若为论议,破于邪见。若(学)二分佛经,一分外书。(无罪)
何以故?为知外典是虚妄法,佛法真实故。为知世事故。不为世人所轻慢故。

『拾』 请问易经与佛经、道德经的关系

易经为伏羲、文王、孔子三世圣贤共同创作的结晶。佛经浩瀚,是佛陀在印度版灭度后,由弟子将佛陀生前的权论述记录下来作为“正法”教育后人的经典,也有后世发展出来的一些新的经书,如《六祖坛经》。道德经相传是老子所作的著作,为道教文化的根基。三者虽从作者、年代、写作方式都不一样,但却有着很强的内在联系。易经是我国一切经典的始祖,所以我们说易为“百经之始,百经之首”,易经由伏羲作八卦、文王演化六十四卦而来,解释天地、宇宙、国家、个人的道理,所以从这个道理来说,老子的《道德经》实际上只是对易经上论述道理的再解释、再创作。孔子为了让人们对生涩难懂、微言大义的《易经》能够深入理解,作《彖》传,使得《易经》成为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对《易经》的再解释和再创作。而佛经则不同,佛经主张“因果报应”,讲的是教人如何终极地离苦得乐的方法,告诉人们超越六道轮回的方法。三部经典的共通之处是他们都讲了宇宙自然的规律,《易经》、《道德经》很相近,教育我们如何顺应宇宙自然的规律活动做人、得道,而《佛经》则更进一步,教育我们如何在宇宙自然的规律下超脱,如何终极解脱,往生成佛。

热点内容
贵州计生条例2017 发布:2025-02-08 08:06:35 浏览:8
公司大股东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08 08:02:52 浏览:202
遗嘱律师咨询电话 发布:2025-02-08 07:45:20 浏览:178
劳工道德风险评估表 发布:2025-02-08 07:38:32 浏览:821
人大最高立法权包括 发布:2025-02-08 07:25:34 浏览:485
今年是民法典 发布:2025-02-08 07:25:33 浏览:168
婚姻法中孳息的解释 发布:2025-02-08 07:14:26 浏览:93
道德基础测试 发布:2025-02-08 06:53:40 浏览:79
重庆大学法律硕士难不难 发布:2025-02-08 06:48:09 浏览:561
长春劳动法局电话号码是多少钱 发布:2025-02-08 06:39:03 浏览: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