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占领道德

占领道德

发布时间: 2022-01-29 04:23:59

A. “最美某某”为什么总能占领道德高地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由一定的上层建筑与之匹配和适应,需要相应的机构与设施加以传播与宣扬。
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由一定的阶级或利益集团,凭借一定的经济基础进行主流倡导。

B. 为什么占领道德高地就可以为所欲为

占领道德高地不一定就可以为所欲为。

因为有时候你占领道德高地

也不代表你做的是合法的行为。

C. 占据道德制高点批判一个人是一种什么感觉

字典上对制高点的解释是这样的: 某一局部范围内的最高点,通常引申为:作战时,在某一范围内可居高观察敌情和压制敌人火力的最高地形、地物。
在这里,首先是二个人进行争斗,才会出现制高点,占有制高点的一方有绝胜的把握,不能获胜的一方首先投降,但理由是对方占有的制高点,自己无法胜利是对方的原因,这叫归罪以外。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有太多的人会对没有做好的工作或事情,为了推卸责任,摆脱压力找一个理由。

D. 什么叫占据道德的制高点

占据道德的制高点
是指在面对某事的时候
个人处于道德认同的一面

E. 为什么「人在占据道德制高点的时候,总是会变得无情

很正常的,只要不太偏激就可以了。
基本人都是这个样子的。别觉得自己另类。
我看下来说民你非常的普通和正常。

F. 老是觉得自己占据道德制高点,其实自己没有那么好心,这种人在身边有一大群,制造了他人不快和自己的愤怒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人是堕落的,人又是聪明的,想要觉得自己高尚去,做高尚的事回报太慢,而贬低别人这样别人的道德低了你的道德自然就比他们高了。也不用学习,也不用付出。这就是人的惰性。

G. 人们为什么喜欢抢占道德制高点

道德只不过是一种抹黑人的工具,站在道德制高点就可以抹黑所有人,然后间接的抬高自己,或者说在古代都是有称王之心的人

H. 什么是“道德绑架”!

简单来说,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
基本特征:在用圣人或超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
根源:群体思想觉悟低,资源分配不均匀所产生的不平衡心理。
具体原因:对方道德水平不高;争取资源利益;落差、心理不平衡;故意恶心……等。
人群范围:常见于亲戚、朋友、周边陌生人之间。
具体要素表现:亲情、孝道、对你好的善意、朋友标准、公共美德、个人付出回报不对等、个人愿望喜好、同辈群体对比(类似邻居家的父母、孩子)、假装弱势群体(小孩、老人、孕妇、残疾)、用集体利益(公共善)压制个体、用社会恶的反例压迫对方。
道德绑架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插队,吐痰,乞讨的要钱,这类行为本身道德低下,人们本能会拒绝,但他们会以“急事儿”“弱势群体”“公德心”“别人都这样”等反驳,插队这个事,其实可大可小,大的话就是它侵犯的不是你个人的权利,而是集体的权利,道德就这个时候,就应该站出来,把不道德揪出来,公示于人。
道德绑架的两种界定:
一、如果对方道德水平低下,行为上触碰了道德底线,违背了道德标准(比如破坏公物,殴打老人欺负弱小,公共场合抽烟,违法行为等),损害了他人利益,这时候正义的人们应该理直气壮用道德批判、审判他,这种不是道德绑架,而是捍卫道德,让正义发光。
二、如果对方在道德标准范围之内,没有违背法律,也不损害他人利益或是为了保护自身利益的情况下的不作为,可以被理解和接纳(比如不让座、不下水救人等),但是应该在自我良心上受到谴责。
道德绑架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用正义、道德、集体的力量“压制”个体,他的出发点无论对错,代表的都是正义的大多数,所以,一般个体在正面反驳时比较困难,只能默认、忍气吞声,进而失去辩解的机会和期望。
认清道德和道德绑架的本质——
道德是一种修养,它是对善与美的渴望与追求,不同于并高于法律,它本身不具备“责任”“义务”的属性,它只是一种评价标准,更多用来自律他律,不像法律一样具有审判功能和强制性质。在不违背法律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道德不必提供任何“义务”,不用担负任何“责任”,妄图用道德要求对方做点什么,犯了逻辑错误:道德是评判的,不是用来做点什么的。
道德绑架的几种混乱逻辑——
,强制一种因果关系,即道德就是义务,你就应该去做,去执行。
,用集体给人套上一层枷锁,这样就成了多数人对付少数人,而被绑架者往往会有口难辩。
,扣上罪恶或不道德的帽子,绑架者往往会利用这点,给当事人扣上“你这个人很坏,没道德,没素质,没同情心”等帽子。
那些擅长道德绑架的人对于不让座者或落水不救者,其态度就是:你不让座就是没道德,就是个大恶人,就应该受到集体的批判和社会的惩罚。其实每个人都愿意在力所能及范围内遵守道德或社会公德,让我们气愤的是那些拿道德做挡箭牌,攻击别人人格绑架别人道德的人。他们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可耻可恨。
如何应对道德绑架?
,转移矛盾
如果有人对你进行道德绑架,你可以把矛盾或事件的焦点转移,比如把道德绑架者、事件的纠结之处引到其他人物或其他事件上,最好是无关轻重的小事上,以减少矛盾的激化程度,减低人们对自身的过度关注。
比如,不想让座可以装睡,可以拿行李做武装,这些是逃避战术。如果有人问,你咋不让座?我会反击说:整车该让座的人那么多,干嘛让我让?把矛盾转到整车人,以整体压制对方。还有就是父母逼婚,这种事父母往往会有孝道压制,干涉子女情感生活,如果你直接拒绝就会被认为是不孝,这种情况应该把矛盾点转移掉,不要纠结于孝顺与否,结婚与否与孝顺没有必然逻辑,只要绕过孝顺这个矛盾,很多问题就好解决了。再有就是朋友借钱(这个话题,哲学诗画一想到就一肚子苦水,算了,还是不说了),直接反驳
生活中我们不能把所有人都想成好人,那是很愚蠢的。对待道德绑架和恶意攻击,你要学会说no,最好是当场严词拒绝,然后绝地反击,拿犀利的语言和事实的铁证暴击对方,当场戳穿对方的那点伎俩,让他不攻自破的同时,还能使其感到无地自容,害怕你(有些人就得给点教训,不然他的欺软怕硬的性格就会冒出)。
比如,有些人插队,你说他时他反而说有急事,这种情况你就可以直接反驳说,大家都很忙谁不急呀!再比如,过年时有些亲戚总爱打听你的收入,你就可以直接说,最近闲着呢,没上班,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然后反问他或她:你有自己的追求或喜欢的事吗?如果他(她)说有,话题就岔开了,如果他(她)说没,那就给他(她)讲讲理想或梦想是什么样的。
,条件限制
有些情境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单线问题,答案只有是与否,这时候可以尝试条件限制法。就是在是与否之外加上限定条件,看看有没有其它可能性、替代性、限制性,具体做法是:我不马上回答,先给这个问题限制一些条件,满足为是,不满足为否,两利相衡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目的是为了抢先占领道德制高点。
比如,你正在充电,对方跟你借数据线,此情景,只有借与不借两种。不借对方说你小气,借吧,不知道对方啥时候还,如果提前要回来,对方仍可能说你小气,这时就要进行条件限制,以便有效遏制道德绑架。比如告诉他,我可以借给你,但只能借20分钟,或者让你充20%的电,能用就行等等。条件提前给他限制好,让他先有心理预期,有了这些,后续就会变得简单。

I. 为什么说我们不需要站在道德的顶峰,但需要占据道德的制高点,这句话传达了什么样的哲理

其实很简单的复道理。占据制制高点的意思是相对于其他不是占据制高点说的,而占据制高点的目的在于以占据制高点的人要求非制高点的人遵照自己的标准做,对于违反标准的人进行谴责或者惩罚。所以占据道德制高点不要要求占据道德顶峰,比其他非制高点的人强就行。

J. 为什么说我们要多占据道德制高点,这样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

我们要占据道德制高点,那是对的,做人必须得有道德底线,这样的话,我们的社会恨更加的文明美好。

热点内容
网约车中的行政法问题 发布:2025-02-08 08:26:50 浏览:263
贵州计生条例2017 发布:2025-02-08 08:06:35 浏览:8
公司大股东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08 08:02:52 浏览:202
遗嘱律师咨询电话 发布:2025-02-08 07:45:20 浏览:178
劳工道德风险评估表 发布:2025-02-08 07:38:32 浏览:821
人大最高立法权包括 发布:2025-02-08 07:25:34 浏览:485
今年是民法典 发布:2025-02-08 07:25:33 浏览:168
婚姻法中孳息的解释 发布:2025-02-08 07:14:26 浏览:93
道德基础测试 发布:2025-02-08 06:53:40 浏览:79
重庆大学法律硕士难不难 发布:2025-02-08 06:48:09 浏览: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