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天地的道德

天地的道德

发布时间: 2022-01-29 05:20:03

❶ 中国古人认为天地最高的道德是()。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❷ ] 中国古人认为天地最高的道德是()。a理b气c生d灭

] 中国古人认为天地最高的道德是理。

❸ 什么是人生境界中的“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

“道德境界”是冯友兰认定的一种较高的精神境界。他认为,处在此一境界中的人的行为内特征是“为公”、“行容义”,他们的人生重在“利他”,重在贡献。“天地境界”是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中的最高境界。处在这一境界中的人,其行为已不是停留在“行义”、“为公”,而是事天。他们对于宇宙人生已有了完全的了解,这种了解是对宇宙人生的觉解。因此,“天地境界”可以使人的生活获得最大的意义,使人生具有最高价值。

❹ 从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出发,说明怎样做一个道德的人,天地的人


要做一个道德的人,天地的人,那么他的行为应以“予”为目的的,且多以为社会与个人是统一的。行义的行为是按照道德规律之“应该”行事的,是不计个人利害的,即坚持“公利即义”的观点。天地境界中的人,是以天理的自觉行天道;这样,天地境界的人便有了更广大的胸怀与更高尚的气节,真正可以“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真正成为“天之骄子”。

附冯友兰的《人生四个境界》: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个话的意思,似乎是恰当的。
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❺ 社会公德调查天地盘

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与问题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还是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一些有悖于社会公德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冷漠歧视、破坏公物、破坏环境、破坏公共秩序等损害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关键词:社会公德;缺失;原因;对策
一、当前社会公德缺失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一些最基本、最起码的社会公德上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社会公德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公众的生活质量,恶化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因此,社会公德的现状不容乐观.当代中国社会公德缺失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不讲文明礼貌,不尊重他人,不诚实守信,不互帮互助.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度被称为礼仪之邦.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周公提出了以礼治国,从而实现大治.后又有孔子将礼仪之道发扬光大,创立了影响深远的儒家思想,其核心便是仁义、礼让.可见,中华民族具有文明礼貌的优良传统.但是,现代的公民在文明礼貌方面却屡屡出丑,损害了我国国民的形象.2007年8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人民时评——“这样的提醒让人汗颜”,文章中谈到:“8月21日,外交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明确了驻外领事官员的职责,列举了19种寻求领事保护的常见问题.《指南》提醒我国公民出国时的注意事项,如在公共场合要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场合参与他人的争吵等.文明礼仪本来是个人修养问题,现在却要由外交部门发文提醒,实在令人汗颜.近年来,诸如大声喧哗、不讲卫生、不守秩序、贪小便宜等陋习,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国形象的问题.有些国家还将“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等中文警示牌摆放在公共场所,深深的刺痛了国人的自尊心.外交部的提醒,毫不留情的展示着我们国民素质的残缺,惭愧之余更让人反思,来自礼仪之邦的“国人”为何给人以“不文明”、“粗鲁”的印象?①
2
(二)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公民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普遍,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淡薄.在中国从古至今人们的公共意识非常淡薄,公德观念非常缺乏.一方面表现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爱护公共财物,另一方面表现为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意识淡薄.据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2002年对北京市民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当问及对毁坏公物行为的反应时,只有23℅的被调查者表示会上前制止.另外,在公共场所不讲秩序、大声喧哗、高声谩骂、随地吐痰、乱闯红灯等现象不断在全社会蔓延开来,成为人们生活中时时难以避免、处处防不胜防的生活内容.如对北京市民公交秩序的调查中显示:“有43.3℅的市民总是或者经常看到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有47.7℅的市民总是或者经常看到机动车抢道乱行;有42℅的市民总是或者经常看到行人、骑车人不遵守交通信号灯.”

(三)在人与自然地关系上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肆意破坏自然环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有些地区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无限制的开采自然资源,致使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严重泛滥.有的地区滥砍滥伐,导致水土严重流失,流沙横飞,洪水泛滥;有的地区小工厂林立,废水、废气到处乱排,导致当地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致使人们没有干净的水饮用,严重疾病大量产生;有的地区小煤窖、小矿场随处可见,乱挖滥采,导致当地的地质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人们已看不到当日的青山绿水,看到的是满面疮痍的荒山秃岭.这些都是污染、恶化自然环境给我们带来的沉重代价.
二、社会公德为什么大面积缺失?
回顾我国社会公德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造成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很多,既包括
传统的,也包括现代的,同时还有社会公德建设自身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封建传统对社会公德的影响
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史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宝藏,令后人回味无穷.但是,当我们深入研究中国传统社会时,就会发现,我国传统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对于公共领域的分化和发展起着巨大的阻碍作用,严重的影响了当代社会公德的发展.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使我国的广大民众只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活动,公共领域道德的发展缺乏发展的土壤.我国传统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基层是一种差序结构,人与人之间靠世俗人情建立关系,传统的仁爱道德本质上是亲疏的狭隘的差等之爱,道德选择仅限于血缘的区域内.传统道德
② 吴来苏:“调查——北京人的公德现状”

❻ 天地都分别具备哪些德性

宇宙万物相依律。因为天地不谋私,故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

这个上文是一脉相承的意思。

《道德经》第二章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所说的相生、相成、相形、相倾、相和、相随,便是宇宙万物相互依存的规律。

我们常说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话虽然有一定道理,从真理的高度看,却不是这样。

万物生长虽然要依靠太阳,太阳生存也要靠万物,万物之间总是相互依存的。

我们认为相互矛盾的事物,其实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和谐。

❼ 人生有四个境界,有自然,功利,道德,天地,那人能做到那个境界,那个是如要做到的

道德是人有了基本的知识要做到的,功利是人在步入社会很多人要做的,自然是人老了一般会做到的。
天地,很难吧

❽ 道德是天地的规律,本分是个人的规律怎么理解

这句话是不对的,按道德经中所讲“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专义 失义而后礼”,意思是道属德仁义礼都是做人的境界,最优秀的人讲究“合道”,次一点的说“有德”,接下来才是仁,义,礼。至于本分,则应该算在礼的范畴内吧。对道德二字的理解,道德经应该算是权威吧。

❾ "天地良心"体现了常识道德的什么特点

对于任何一位受传统文化熏染的中国人来说,想必都能掂量得出“天地良心”这一词语的分量。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凭着朴素的信仰和善良的心灵,代代相传着关于“良心”与“良知”的道德信念。他们不断告诫自己和子孙后代:做人要讲“良心”,千万不要做“伤天害理”的坏事。

❿ 如何理解人生四大境界就是自然,功利,道德,天地那个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热点内容
法治是制度吗 发布:2025-02-08 09:16:40 浏览:55
网约车中的行政法问题 发布:2025-02-08 08:26:50 浏览:263
贵州计生条例2017 发布:2025-02-08 08:06:35 浏览:8
公司大股东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08 08:02:52 浏览:202
遗嘱律师咨询电话 发布:2025-02-08 07:45:20 浏览:178
劳工道德风险评估表 发布:2025-02-08 07:38:32 浏览:821
人大最高立法权包括 发布:2025-02-08 07:25:34 浏览:485
今年是民法典 发布:2025-02-08 07:25:33 浏览:168
婚姻法中孳息的解释 发布:2025-02-08 07:14:26 浏览:93
道德基础测试 发布:2025-02-08 06:53:40 浏览: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