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高尚成语
❶ ·形容人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成语,越多越好,比如才德兼备
1.大义灭亲:[释义]为了维护正义或人民的利益,不顾亲属之情,使犯罪者受到应有的惩处。
2、德高望重:[释义]指道德高尚,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声望。[用法]用作褒义,多用来称颂老人。
3、德隆望尊:[释义]指道德高尚,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声望。
4、道不拾遗:[释义]东西掉在地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
5、怀瑾握瑜:[释义]怀里揣着瑾,手里拿瑜。比喻人具有纯洁而优美的品德。[用法]用来比喻人的品德纯洁、情操高尚。
6、克己奉公:[释义]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用法]用作褒义。多用于褒扬、劝勉的场合。
7、仁人志士:[释义]原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现泛指爱国进步人士。
8、日月经天,江河行地:[释义]象太阳、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形象光明磊落,永恒不变。[用法]多用于形容伟人,名人或永恒不变的事情、道理。
9、舍己救人:[释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别人。[用法]用作褒义。用来称颂人的崇高行为和高尚的品质。
10、舍己为公:[释义]为了公众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用法]用作褒义。用来称颂人的高贵品质。多作书面语。
11、舍己为人:[释义]为帮助别人面放弃自己的利益。[用法]用作褒义。用来称颂人的崇高品质。
12、拾金不昧:[释义]捡到财物不隐藏起来,而是想方设法交还失主。[用法]用作褒义。
1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释义]小心谨慎,不怕劳苦地贡献自己的一切直至死。
14、无名英雄:[释义]姓名不为世人所知的英雄人物。[用法]用来表示姓名不为世人所知而对事业或人民有贡献的人。
15、志士仁人:[释义] [释义]原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现泛指爱国进步人士。
16、日月经天,江河行地:[释义]象太阳、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形象光明磊落,永恒不变。[用法]多用于形容伟人,名人或永恒不变的事情、道理。
17、奉公守法:[释义]奉行公事,遵守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不违法徇私。[用法]多用于劝勉的场合。
18、刚正不阿:[释义]刚强正直,不徇私迎合。[用法]用于正直、不阿谀逢迎的人。
19、洁身自好:[释义]保持自身的纯洁,不同流合污。现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的,不关心公众事情。[用法]褒、贬两方面都可以用。
20、两袖清风:[释义]原指两袖迎风而拂,飘飘欲仙的姿态。后比喻做官的时候,十分清廉,退休后没有钱财。现也指贫穷,没有财产。[用法]多用来形容于为政清廉或虽辛苦的工作而生活接近于清贫的人。
21、一尘不染:[释义]原不佛教用语。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说道者不为六尘所玷污,保持心地清静。形容不受坏思想、坏作风的沾染而腐蚀。也形容环境非常清洁干净。[用法]用于人和环境。
22、一清二白:[释义]清楚,明白。形容非常纯洁,没有一点污点。[用法]可用于人或事。
23、玉洁冰清:[释义]像玉那样纯洁,似冰那样清明。形容人品高洁。[用法]用作褒义。用来形容人品德高尚,出淤泥而不染。
24、大公无私:[释义]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用法]多称颂人的精神品质和秉公处理事情。
25、公而忘私:[释义]为了公事忘掉了私事。比喻一心为公,不考虑个人得失。[用法]含褒义。
26、公事公办:[释义]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去办,不讲私人情面。[用法]含褒义。表示拒绝求情,秉公办理。
27、光明正大:[释义]形容心地光明,言行正派,公正无私。[用法]用作褒义。表示人及其言行高尚。
28、浩然之气:[释义]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用法]含褒义。
29、襟怀坦白:[释义]形容胸怀坦白、正直诚实。[用法]用作褒义。
30、任人唯贤:[释义]任用人只选择德才兼备的人。[用法]用作褒义。
31、堂堂正正:[释义]原来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后多指严肃正派,光明正大。[用法]多用作褒义。
32、铁面无私:[释义]形容办事严明公正,不讲情面,不徇私情。[用法]多作褒义。多用于执法者和其他有权势的人。
33、先人后己:[释义]先为别人着想,然后才想到自己。[用法]多用来形容人的品格。
34、一视同仁:[释义]原指贤明的统治者对百姓同施仁爱。后泛指对人不分厚薄亲疏,一样看待。[用法]指待人平等。
35、正大光明:[释义] :[释义]形容心地光明,言行正派,公正无私。[用法]用作褒义。表示人及其言行高尚。
36、救死扶伤:[释义]救治将死的,照顾受伤的。[用法]含褒义。表示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释义]忧虑在别人之前,享乐也在别人之后。形容关心人民的疾苦。[用法] 用作褒义。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
⑴高尚
高尚
暗室不欺 不同流俗 不欺暗室 不忘沟壑 赤子之心 德厚流光 高情远致 高山景行 功德无量 厚德载物 怀瑾握瑜 蕙心纨质 见危授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精金良玉 敬老慈幼 良金美玉 明德惟馨 年高德劭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青天白日 山高水长 拾金不昧 玉洁松贞 沅茝沣兰 云中白鹤 志士仁人
杰出
补天浴日 风流人物 风华正茂 伏龙凤雏 盖世英雄 盖世无双 桂林一枝 鹤立鸡群 鹤鸣之士 加人一等 矫矫不群 金榜题名 举世无双 绝世超伦 昆山片玉 人中之龙 首屈一指 铁中铮铮 头角峥嵘 无出其右 裒然举首 一代风流 一世龙门 庸中佼佼
尊贵
不虞之誉 不言而信 不恶而严 荣华富贵 山中宰相 师道尊严
著名
草木知威 驰名中外 大名鼎鼎 德高望重 风云人物 功成名遂 功标青史 赫赫有名 举世闻名 如雷贯耳 声振寰宇 威望素著
宽容
海阔天空 含垢纳污 呼牛呼马 豁达大度 既往不咎 宽大为怀 宽宏大量 网开一面 网开三面 息事宁人 下不为例 下车泣罪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以直报怨 以德报怨 宰相肚里能撑船 知情达理 中庸之道
助人
将伯之助 解衣推食 救死扶伤 绝甘分少 普度众生 起死人,肉白骨 轻财好施 设身处地 疏财仗义 为民除害 为民请命 雪中送炭 与人为善 云行雨施 仗义疏财 助人为乐
荣耀
生荣死哀 死得其所 万古千秋 万古流芳 为国捐躯
❷ 形容人品德高尚的成语还有哪些
1、【成语】: 高风亮节
【拼音】: gāo fēng liàng jié
【解释】: 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出处】: 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举例造句】: 蓝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圣哲与伟人,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们的高风亮节。 ★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三
2、【成语】: 德高望重
【拼音】: dé gāo wàng zhòng
【解释】: 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处】: 《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举例造句】: 我们家德高望重,呼韩邪单于保护我们、信任我们。 ★曹禺《王昭君》第三幕
3、【成语】: 厚德载物
【拼音】: hòu dé zài wù
【解释】: 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出处】: 《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举例造句】: 乾坤以有亲可久,君子以厚德载物。 ★晋·潘岳《西征赋》
4、【成语】: 德才兼备
【拼音】: dé cái jiān bèi
【解释】: 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出处】: 《元史·丰臧梦解传》:“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
【举例造句】: 陈云同志提出,我们选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5、【成语】: 道高德重
【拼音】: dào gāo dé zhòng
【解释】: 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出处】: 艾芜《回家》:“水元伯伯打发人来叫丁永森到他家去坐,丁永森知道定是讲这件不愉快的事情的,但因为水元伯伯是这村里道高德重的人,没法子违反他的命令,就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❸ 品德高尚的成语
冰魂雪魄】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冰壶玉尺】玉尺:玉制的尺。比喻高尚纯洁的人品。【冰壑玉壶】壑:深沟。像冰那样清澈的深山沟里的水,盛在晶莹的玉壶里。比喻人节操高尚,品性高洁。【冰壶玉衡】冰壶:冰心玉壶;玉衡:用宝石装饰的天文仪器。比喻高尚的品质,优雅的气质。【百世之师】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不同流俗】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半天朱霞】半天:空中;朱:红色。半空中的红霞。比喻人品高尚,超凡脱俗。【包元履德】元:善。指心怀善意,行为具有高尚的品德。是古代对帝王的谀词。【抱瑜握瑾】瑜、瑾:美玉。比喻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春风沂水】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存神索至】存神:保养精神;索至:寻找事物深奥的道理。旧指品德高尚的人注重保养精神,以探寻事物深奥的道理。【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大德必寿】指高尚品德的人受命于天,必然会享高寿,以造福众人。【道高德重】道德高尚,很有威信。【德高毁来】品德高尚却招来毁谤。形容坏人总是嫉妒和毁谤品行高尚的人。【德高望重】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德配天地】指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大人不曲】曲:不公正。旧时指道德高尚的人遵守一定的原则,不偏私,不迎合。【大人无己】旧时指道德高尚的人把自己和别人融为一体,不自私。【达人雅志】达人:通达事理的人;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德深望重】德:品德;深:高;望:声望,名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颂年长与名位高的人。【大雅宏达】大雅:宏达雅正;宏达:才识广博通达。指宏达雅正才德高尚的人。【大雅君子】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德重恩弘】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广大。形容普施恩德。【孚尹明达】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同“孚尹旁达”。【方圆难周,异道不安】周:调和,方和圆难于相互通融,政治道路不同的人不能和平相处。也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孚尹旁达】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高才大德】高才:有杰出的才能;大德:有极高尚的品德。形容才能和品德都很好。【高风劲节】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操。同“高风峻节”。【高风峻节】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操。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操。【高风亮节】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高风伟节】高风:高尚的品格。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比喻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高节迈俗】高节:高尚的气节;迈俗:脱俗,超俗。气节高尚,超脱世俗。【高节清风】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高情远意】高、远:形容高尚;情、意: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❹ 道德高尚的成语
形容人品德高尚的词语
品德高尚的名言
成语故事
其他...品德,即道德品质,也称德性或品性,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
❺ 赞美人品德高尚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人品德高尚的成语:
【光明磊落】: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光明正大】:原指明白不偏邪。现多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襟怀坦白】:襟怀:胸怀;坦白:正直无私。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胸怀坦荡】:形容人心胸宽广,对事物的宽容和承受力
【高风峻节】: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操。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操。
【一身正气】:一身都是正气,比喻,人光明磊落,刚正不阿
【忠厚老实】:形容人品质好,厚道、实在
【蕙心纨质】:心灵如蕙草芬芳,品质似纨素洁白。比喻品行高洁。
【自惭形秽】: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蕙心纨质】:心灵如蕙草芬芳,品质似纨素洁白。比喻品行高洁。
【大义凛然】: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德才兼备】: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指同时兼有优秀的品德和才能。
【众望所归】:众望:众人的希望;归:归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年高德劭】:劭:美好。年纪大,品德好。
【正气凛然】:正气:刚正之气。凛然:可敬畏的样子。形容正气威严不可侵犯。
【高风亮节】: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德高望重】: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金玉其质】:质:本质,品质。品质有如金玉,指人的品质高洁。
【不磷不缁】: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璞玉浑金】: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❻ 表示品德高尚的成语有哪些
大义凛然、赤胆忠心、光明磊落、德高望重、德才兼备
❼ 道德高尚,名望很大的成语
道德高尚名望很大的成语有:
德高望重、德隆望尊、年高德劭、德才兼备、众望所归
1、德高望重
【解释】: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自】:《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译文:元颢于是暗示礼官下仪,说已经德隆望重,既然统领文武百官,内外百官都应恭敬。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称颂老人
【近义词】德高望尊、德隆望尊、众望所归、道高德重、德隆望重、年高德劭、年高德勋、资深望重、德才兼备
2、德隆望尊
【解释】:犹言德高望重。同“德隆望重”。
【出自】: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近义词】年高德劭、年高德勋、德高望重、德隆望重
3、年高德劭
【解释】:劭:美好。年纪大,品德好。
【出自】:汉·扬雄《法言·孝至》:“年弥高而德弥劭。”
译文:年越高而更加美好品德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年高德重、齿德俱尊、德隆望尊、德高望重、众望所归、年高望重、年高有德
4、德才兼备
【解释】: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出自】:宋·许月卿《先天集·人邑道中三首》:“天涵地育王公旦,德备才全范仲淹。”
译文:天涵育王公旦地,德行完备才能保全范仲淹
【语法】:主谓式;作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才疏意广、德高望重、才高行洁、品学兼优、又红又专、才疏志大、才高意广、才德兼备
5、众望所归
【解释】:众望:众人的希望;归:归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传论》:“于是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归,曾无与二。”宋·陈亮《复陆伯寿》:“舍试揭榜,伏承遂释褐于崇化堂前,众望所归,此选增重,凡在友朋之列者,意气为之光鲜。”
译文:于是武皇的后代,只有建兴,大家望所归,从来没有与二。“宋.陈亮《复陆伯寿》:“我试着公布,我听说就出仕于崇化堂前,众望所归,这种选择增加重,凡在朋友之列的人,意志是的光很少。
【示例】:他非去不可!~,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五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近义词】德高望重、不负众望、年高德劭、人心所向、众星捧月、百川归海、人心归向
❽ 形容人品德高尚的成语
形容人品德高尚的成语有德高望重、大公无私、拾金不昧、高风亮节、光明磊落、助人为乐、两袖清风、冰清玉洁、襟怀坦白、不同流俗、鞠躬尽瘁、克己奉公、高情远致、厚德载物、忠心耿耿、德厚流光、怀瑾握瑜、堂堂正正、大义凛然。
1、德高望重是一个成语,读音是dé gāo wàng zhòng,指品德高尚,声望很高。 多称颂年纪高而且大多是有名望的人。
曹禺《王昭君》第三幕:“我们家德高望重,呼韩邪单于保护我们、信任我们。”
2、拾金不昧,成语,发音 shí jīn bú mèi ,它指良好的人的道德和社会风尚。
清·《歧路灯》第一百八回:“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3、高风亮节是一个成语,拼音为gāo fēng liàng jié,意思是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三:蓝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圣哲与伟人,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们的高风亮节。
4、两袖清风是一个成语,读音是liǎng xiù qīng fēng,意为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 现多数比喻为官清廉、不贪赃枉法严于律己的人。
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译文: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拄着藜杖,跟随月光走过漫漫长桥。
5、堂堂正正(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形容强大严整。光明磊落,正直。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就如那妒妇破坏人家,他却也有一番堂堂正正的道理说出来,可知道家也却被他破了。
❾ 有关品德高尚的成语
1.德高望重:[释义]指道德高尚,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声望.[用法]用作褒义,多用来称颂老人. 2.德隆望尊:[释义]指道德高尚,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声望. 3.克己奉公:[释义]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用法]用作褒义.多用于褒扬、劝勉的场合. 4.舍己救人:[释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别人.[用法]用作褒义.用来称颂人的崇高行为和高尚的品质. 5.舍己为公:[释义]为了公众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用法]用作褒义.用来称颂人的高贵品质.多作书面语. 6.拾金不昧:[释义]捡到财物不隐藏起来,而是想方设法交还失主.[用法]用作褒义. 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释义]小心谨慎,不怕劳苦地贡献自己的一切直至死. 8.洁身自好:[释义]保持自身的纯洁,不同流合污.现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的,不关心公众事情.[用法]褒、贬两方面都可以用. 9.一清二白:[释义]清楚,明白.形容非常纯洁,没有一点污点.[用法]可用于人或事. 10.两袖清风:[释义]原指两袖迎风而拂,飘飘欲仙的姿态.后比喻做官的时候,十分清廉,退休后没有钱财.现也指贫穷,没有财产.[用法]多用来形容于为政清廉或虽辛苦的工作而生活接近于清贫的人. 11.刚正不阿:[释义]刚强正直,不徇私迎合.[用法]用于正直、不阿谀逢迎的人. 12.大公无私:[释义]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用法]多称颂人的精神品质和秉公处理事情. 13.光明正大:[释义]形容心地光明,言行正派,公正无私.[用法]用作褒义.表示人及其言行高尚. 14.襟怀坦白:[释义]形容胸怀坦白、正直诚实.[用法]用作褒义 15.玉洁冰清:[释义]像玉那样纯洁,似冰那样清明.形容人品高洁.[用法]用作褒义.用来形容人品德高尚,出淤泥而不染. 16.堂堂正正:[释义]原来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后多指严肃正派,光明正大.[用法]多用作褒义. 17.铁面无私:[释义]形容办事严明公正,不讲情面,不徇私情.[用法]多作褒义.多用于执法者和其他有权势的人. 18.先人后己:[释义]先为别人着想,然后才想到自己.[用法]多用来形容人的品格. 19.救死扶伤:[释义]救治将死的,照顾受伤的.[用法]含褒义.表示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0.一视同仁:[释义]原指贤明的统治者对百姓同施仁爱.后泛指对人不分厚薄亲疏,一样看待.[用法]指待人平等. 2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释义]忧虑在别人之前,享乐也在别人之后.形容关心人民的疾苦.[用法] 用作褒义.形容人的品德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