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非人道德

非人道德

发布时间: 2022-01-30 14:35:30

㈠ 知耻是做人的道德基础,孟子认为:人无羞耻,非人也。朱熹也说什么

朱熹也说“人须知耻,方能过而改”

㈡ 人类的道德为什么这么奇怪

人类的不同在于立场、经验、位置和当时的看法而已。
就像西方国家的女子看到回教妇女,西方的认为回教的妇女包的那么密,做女人很没有自尊等的;回教的则认为西方的那样暴露,没有自尊等的。。。

㈢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的含义

意思是: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的,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的,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的,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的,不是人。

含义:

孟子的人性理论的确是“性善论”的,是主观唯心主义。因为他把“仁义礼智”这些社会性质的道德观念说成是人的天性里所固有的,与生俱来的,甚至带有生理性的色彩。

他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即为“四心”。而这“四心”只是“仁义礼智” 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或者说“四端”。

这“四端”就像刚刚燃烧的火或刚刚流出的泉水一样,还需要“扩而充之”才能够发扬光大。不然的话,就会熄灭或枯竭。

出自:这句话出自战国孟子的《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

原文: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 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译文: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的,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的,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的,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的,不是人。

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谦让心是礼的开端,是非心是智的开端。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

(3)非人道德扩展阅读:

孟子认为同情恻隐之心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关系的开端,因为你只有具备了这种同情恻隐之心,去同情恻隐别人,别人也才会在你困难时同情你,帮助你,根据这种对等原则。

才可以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若是没有这种同情恻隐之心,从不关心别人,别人又怎么会来关心你呢?羞耻憎恶之心是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的开端,因为你只有具备了这种羞耻憎恶之心。

羞耻于去伤人害人做坏事,你才会选择一种最好的行为方式去与别人交往,才不至于引起别人的误解而导致交往不成或事情办不成。若是没有这种羞耻憎恶之心,就会胡作非为,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破裂。

谦让之心是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开端,因为你只有具备了这种谦让之心,才会遵守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规范以及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若是没有这种谦让之心,我行我素,老子天下第一。

视社会行为规范不顾,视国家法律法规不顾,只会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是非辨别之心是开启智慧的开端,因为你只有具备了这种是非辨别之心,才能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才能分清善恶。

才不至于舍善追恶,舍本逐末。若是没有这种是非辨别之心,你就会没有智慧,你就会轻易相信别人而上当受骗。所有自身具备这四种开端的人,如果懂得就会将它们发扬光大。

就象刚刚点燃的火会蔓延,就象刚刚喷出的泉水会流到远处。如果能充分发扬它,便足以使四海安定;如果不能充分发扬它,也就不足以侍奉父母了。

因为侍奉父母也要有这种同情恻隐之心,也要有这种羞耻憎恶之心,也要有这种谦让之心,也要有这种是非辨别之心,否则,就不会同情父母。

就不会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就不会谦让,就不会辨别自己或者是父母的是非善恶。

㈣ 如何区分道德行为与非道德行为

①道德行为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社会和他内人的行为。
道德行为又容包括有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
有道德的行为是指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是一种有利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行为,又叫善的行为。
不道德的行为是指不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是一种有害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行为,又叫恶的行为。例如,不拉窗帘在家中裸体活动、影响邻居生活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
②非道德行为(非伦理行为)是同他人没有利害关系的一部分个人生活行为,是不能进行善恶评价、不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例如,裸睡、拉上密闭窗帘在家中裸体活动的行为是非道德行为,不涉及人际利害关系。

㈤ 不爱社交是非道德行为吗

不爱社交不是道德问题,是性格比较孤僻造成的,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㈥ 区分非道德与不道德的意义

非道德:不是在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不涉及他人和社会利益的行为。与“版道德行为”相对。如无知幼权儿的胡乱作为,精神病患者的狂语妄行等。
简单的说非道德和道德行为相对。在道德意识支配下,才会出现不道德行为。
区分这个的意义非常简单:无知幼儿和精神病患者,是不可以用道德来审判他们的,需要区分对待。

㈦ 为什么说道德是对人类而言,非人类不存在道德

所谓道德,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对实践活动过程中必然产生和形成的人际关系、利益分配、法律制度和思想行为等进行价值判断、价值追求、价值选择、价值实现的总和,是人们行为活动的规范或行为的准则,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个多要素

㈧ 在我们这个竞争的社会中,存在着许多“非人”现象。那么什么是“非人”呢

丧失基本道德准则
道德沦丧的人
我认为他们就是“非人”

㈨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是什么意思

中华五千文明,古圣先贤给人留下了做人的标准,就是现在世人都能理解的“道德”孔子教人要“仁义礼智信”在具体行为上孟子有界定了人的标准,偏离了这些,即使有人身也不能算做人
孟子对“人”的界定: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
◎ 白话解:孟子说:「没有怜悯伤痛的心,不能算是人;没有羞耻憎恶的心,不能算是人;没有谦辞礼让的心,不能算是人;没有是非善恶的心,不能算是人;怜悯伤痛的心,是仁的发端;羞耻憎恶的心,是义的发端;谦辞礼让的心,是礼的发端,辨别是非善恶的心,是智的发端;一个人有仁义礼智这四端,就如同身上有手足四肢一样。」
这段话是说,作为一个人当有怜悯之心(恻隐之心);有羞耻心,谦虚礼让之心,不可恃强凌弱欺辱老弱;没有辞让之心不能算做人;没有是非好坏善恶之心也不能说是人;恻隐之心是仁悯的初始,羞恶之心是仗义的初始,谦虚礼让之心是礼仪文明的初始开端;能区分是非善恶真假好坏才是明理有智慧,否则,即使有人的外相也不可算是人

㈩ 对非人动植物要不要讲道德

对非人动植物当然要讲道德,世间万物皆有灵性,都有他们发展的规律或存在的价值。无论是对动物植物都要讲道德。这是一个人最基本修养和素质,是一个人文明和善良的体现。


热点内容
经济法税收试题答案 发布:2025-02-08 02:26:36 浏览:237
民法典的法治 发布:2025-02-08 02:17:37 浏览:688
广东省生育保险条例2016 发布:2025-02-08 02:13:09 浏览:848
2016婚姻法第三者怎么处理 发布:2025-02-08 02:05:07 浏览:524
江苏省法律援助基金会 发布:2025-02-08 01:50:53 浏览:255
合同法债权规定 发布:2025-02-08 01:47:23 浏览:453
法治的精神方面是指 发布:2025-02-08 01:06:26 浏览:654
档案法规档案政策 发布:2025-02-08 00:26:39 浏览:335
道德经都 发布:2025-02-08 00:20:03 浏览:489
民事诉讼法判决给钱没钱 发布:2025-02-08 00:04:29 浏览: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