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尹田
Ⅰ 在讲座《民法思维方法》中,尹田教授指出“法言法语”实际上是指两个事物,即
网络的自动分类够弱智的啊。能把”法言法语“分到 语言类问题来。不过根据我粗浅的理解是A.即认为法律其实是一种逻辑严密的语言,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比生活用语更加准确,严谨。
Ⅱ 物权法的书谁写的好啊
这几位教授最近两年在物权法方面的书很多,目前自己看过并且推荐的也就这些:
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第四版)法律出版社
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上、下)》人大出版社
杨立新《物权法》人民大学出版社
尹田《物权法理论评析与思考》(第二版)人大出版社
崔建远也有一本关于物权法疑难问题的研究的书,具体名字和出版社忘记了,另外还有江平的《物权法教程》,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看你主要想看哪方面的,当教材用的话前三本和江老那本都挺好的,如果要研究专题后两本不错。
当然,和上面说的一样,王泽鉴老师那套《民法物权》确实是最经典最权威的,我们导师上物权法都用它做教材
Ⅲ 尹田的简介
民法。
发表法学论文170多篇,出版著作16本
Ⅳ 广东警官学院专插本统考的民法是哪本书
《民法学总论》
作者:尹田 主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Ⅳ 中国法学界的泰山北斗是
以下是中国法学界的泰斗(排名不分先后):
1、高铭暄:泰斗加学术(刑法界的祖师爷)
高铭暄(1928.5.24-)男,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人。1951年从北京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1953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研究生班毕业,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荣誉一级教授 ,兼任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
Ⅵ 社科院由学者起草的建议例如《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有法律效力吗
建议稿没有法律效力,必须经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后才有效力。
Ⅶ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的院长致辞
虽然从民商法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到现在不足8年,但作为民商法学院前身和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商法学科却几乎与西南政法大学一起成立和成长。六十年风雨兼程,一甲子沧桑更迭,本学院已走过了近六十年光辉灿烂的征程。改革开放之初,以金平教授和杨怀英教授为领军人物,聚集了聂天贶、黄名述、邓宏碧、邓大榜、柯瑞清、谭向北、赵勇山、赵泽隆、程正宗、陈志学、胡平等一大批学界精英,为中国民事立法和法学研究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后继者李开国、张玉敏、赵万一、陈苇、刘俊、谭启平、石慧荣、刘云生、张耕、李雨峰、汪世虎、唐烈英、王洪、曹兴权、肖后国、孙鹏、徐洁、吴春燕、张力、王煜宇、李燕、侯东德等绍基前贤,发扬光大,奠定了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为中国民商法学和知识产权法学的健康高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能忘记老一辈法学专家所做出的特殊贡献,他们是孙孝实、张序九、叶清勋、张和光、胡仕湘等,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对学院和学科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将永远值得后人缅怀和铭记。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改革开放后在学院、学科或教研室曾经任教或担任过领导职务的众多学人:迟杰、王卫国、禄正平、杨遂全、刘晓星、伍载阳、尹田、李晓露、张华、吴卫国、丛培钟、杨泽延等,他们虽然因各种原因离开了学院,但同样曾经为学院的发展呕心沥血,贡献良多。
自成立以来,学院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协调发展观、以生为本观、全面质量观和开放教育观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团结拼搏,奋发图强,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综合实力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位置。
我们坚信,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西政民商法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赵万一
Ⅷ 法人侵权行为的责任有哪些从外部和内部解释。
法人承担其侵权责任的方式
法人对其侵权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自不待言。但具体实施侵权行为的法人代表人是否应当承担责任?如何承担责任?对此,各国立法之规定有所不同。
(一)法人对受害人承担单独责任。
此为德国所采。德国虽采“法人拟制说”,但对法人之董事或其他代理人致人损害的行为,明文规定由法人单独承担赔偿责任(《德国民法典》第31条)。
(二)法人对受害人承担单独责任,然后法人得追究有过错的行为人的个人责任。
此为瑞士民法所规定。《瑞士民法典》第55条第2项规定:“法人对其机关的法律行为及其他行为承担责任。”第3项规定:“行为人有过错时,行为人另负个人责任。”对前述规定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台湾学者的理解,认为依其规定,就损害后果,法人应与有过错的行为人对受害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13];另一种理解是我国学者的理解,认为依其规定,法人对受害人单独承担责任,有过错的法定代表人应对法人承担责任,并将之称为“两罚制”[14](前述理解之差异源于海峡两岸所翻译之《瑞士民法典》中文版本对同一条文之不同表述:依台湾译本,前述条文第3项为“行为人就其过错,个人亦负责任”[15])。
(三)法人原则上应对受害人承担单独责任,但董事等人有过错的,应与法人一起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此为日本所采。《日本民法典》第44条首先在其第1项规定法人对其理事或其他代理人因执行职务致人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然后在其第2项规定“因法人目的范围外的行为,有损害于他人时,与表决该事项时表示赞成的社员、理事及实施该行为的理事或其他代理人,负连带赔偿责任”。此外,于1974年修订《日本公司法》时补充的两个条文,也作了类似规定。其第266(3)条规定:“董事执行职务有恶意或重大过失时,该董事对第三人也负连带损害赔偿责任。”第266(1)条则就公司董事违法分配盈余、向其他董事贷款、违反竟业禁止义务、违反董事与公司进行交易之限制以及其他违反法令或章程的行为,规定了董事对公司承担连带偿还或连带赔偿责任。这些规定,显示出加重董事责任的立法走向[16]。除日本外,其他一些国家如韩国,也大致采用此种模式[17]。
(四)法人应与代表人对加害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此为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所采。台湾民法典第28条明文规定了此种连带责任,甚至不考虑代表人有无过错(此处的过错当然不是指加害行为之过错,而是指决定实施加害行为的过错)。此外,台湾公司法第23条也规定:“公司负责任对于公司业务之执行,如有违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损害时,对他人应与公司负连带赔偿之责。”对于何为公司负责人,该法第8条规定“在无限公司、两合公司为执行业务或代表公司之股东;在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为董事。公司之经理人或清理人,股份有限公司之发起人、监察人、检查人、重整人或重整监督人,在执行业务范围内,亦为公司负责人”。就立法理由而言,台湾学者认为,如按法理,法人机关之行为为法人行为,故构成法人机关成员的个人不应对受害人承担责任。但就保护交易安全立论,则又以规定法人与行为人连带负赔偿之责为妥,其有利于促进法人机关之注意,藉以保护交易安全[18]。
至于法人对受害人单独承担责任或与代表人等行为人连带承担责任之后,法人与行为人之间的内部关系,一般认为得适用民法有关委托合同的规定:因代表人处理法人事务时,对于法人负有善良管理人之注意义务,如因其过失而致法人以损失,法人对之享有追偿权。同时,在实行连带责任的情形,如果代表人因其无过失之行为而使法人应负无过失责任,因而代表人也与法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时,代表人在对受害人承担责任后,反过来对法人享有追偿权[19]。
我国《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采用的是法人对受害人单独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但对于法人是否得对有过错的代表人享有追偿权,未作直接规定。比较上述立法模式,其不同点主要在是否规定法人代表人与法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有下列因素可值考虑:第一,从理论上讲,如果承认法定代表人的行为即法人自身的行为,在执行职务的活动中,法定代表人不存在其自身的个人人格,则难以认定法定代表人执行职务的行为“一方面为法人之行为,他方面为自己之行为”[20]。故责令法定代表人对受害人负直接责任无法理上的说服力;第二,法人侵权行为通常发生在交易之外(否则应为合同责任),故规定连带责任并不能有利于交易安全的保护;第三,代表人之赔偿能力与法人之赔偿能力通常不可同日而语,规定连带责任,固然可为受害人增加选择机会,但实际意义不大;第四,即令发生因法人机关之恶意或重大过失从事目的外违法行为造成他人严重损害,而法人之全部财产不足以赔偿损失的情形,也可以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责令有过错的股东(尤其是担任代表人的股东)承担个人赔偿责任[21]。基于上述考虑,笔者认为,我国民法应规定法人对其代表人执行职务的致害行为,对受害人单独承担全部责任。至于法人承担责任后对有过错的代表人的追偿或者处罚,得根据法人章程或者公司法有关规定进行。
注释:
[1]胡长清.中国民法总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19-120.
[2] 《德国民法典》第31条规定:“对于董事会、一名董事会成员或者一名合法任命的代理人由于执行属于权限以内的事务,发生应负损害赔偿责任的行为,致使第三人受到损害时,社团应负赔偿责任。”《日本民法典》第44条(法人的侵权行为能力)第1项规定:“法人对于其理事或其他代理人在执行职务时加于他人的损害,负赔偿责任。”《瑞士民法典》第55条第2项规定:“法人应对其机关的法律行为及其他行为承担责任。”《葡萄牙民法典》第165条规定:“法人应对其机关(代表人)、人员或受托人的行为负非合同责任。”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28条规定:“法人对于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权之人因职务所加于他人之损害,与该行为人连带负赔偿之责任。”
[3]如我国《民法通则》第67条规定,被代理人知道代理行为违法而不表示反对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承担连带责任。
[4]关于法人对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之时损害的民事责任问题,参见尹田《论法人对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时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一文,载《政治与法律》1987年第6期。
[5]粱慧星.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134.
[6]王利明.杨立新.侵权行为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254.
[7]魏振瀛.民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3.
[8]史尚宽.民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160-161.
[9]施启扬.民法总则〔M〕.台湾三民书局,2000.131.
[10]史尚宽.民法总论〔M〕.160;施启扬.民法总则〔M〕.131-132.
[11]王泽鉴.民法总则〔M〕.台湾版,189;施启扬.民法总则〔M〕.133.
[12]尹田.论法人工作人员因执行职务而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J〕.政治与法律,1987,(6).
[13] 胡长清.中国民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121.
[14] 李开国.民法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07,111.
[15]史尚宽.民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162.
[16]李开国.民法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07,111.
[17] 《韩国民法典》第35条规定:“法人就董事或其他代表人,关于其职务所加于他人之损害,有赔偿之责任。董事或其他代表人,不因此而免其自己之赔偿责任。”第36条规定:“依法人目的范围外之行为,所加于他人之损害,对于其事项之决议赞成或执行其决议之社员、董事及其代表人,应负连带赔偿责任。”
[18]胡长清.中国民法总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21.
[19]史尚宽.民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63.
[20] 史尚宽. 民法总论〔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63.
[21] 朱慈蕴.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327-336.
Ⅸ 尹田的学术成果
《契约自由与社会公正的冲突与平衡》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94年12月
《法国合同责任的理论与实践》 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3卷,法律出版社95年5月
《法国不动产公示制度》 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6卷,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出版
《法国合同法对消费者利益的特殊保护》《外国法译评》 94年第3期
《法国民法上合同的司法变更原则》《外国法译评》95年第4期
《自由与公正的冲突》《比较法研究》95年第3期
《法国民法上的取得时效》《法学评论》98年第2期
《法国民法上合同解除的法律适用》 《法商研究》95年第3期
《法国民法上的添附权》 《法商研究》97年3期
《法国民法上动产与不动产的法律地位》《现代法学》96年第3期
《法国物权法上动产的即时取得制度》 《现代法学》97年1期
《法国物权法上的占有制度》 《现代法学》97年5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98年1期全文转载
《法国合同法中的强制性合同》 《现代法学》95年1期
《法国合同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外国法学研究》93年第2期
《法国合同制度的发展与保护消费者利益》《外国法学研究》94年第1期
《法国民法理论有关合同原因问题的纷争》 《外国法学研究》94年第2期
《法国合同立法中形式主义的复兴》《外国法学研究》94年第3-4期
《法国民法上重大误解的法律适用》 《外国法学研究》95年第1期
《法国民法上合同无效的效果》《外国法学研究》95年3期
《法国民法对合同订立过程的法律调整》 《外国法学研究》95年第4期、96年第1期
《法国民法上的无形产权》 《外国法学研究》第96年第3期
《法国民法上的动产优先权》 《外国法学研究》第97年第1期
《法国民法上的不动产优先权制度》 《外国法学研究》97年第5期、98年第1期
《法国民法上的托管财产所有权》 中央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97年6期
《法国民法上胁迫的法律特征》 《法学与实践》95年第4期
《法国民法中善良风俗的渊源及其法律适用》 《法学与实践》94年第5期
《法国民法上的表见行为》《云南法学》96年第2期
《法国民法上欺诈的构成条件》 《云南法学》95年第3期
《论意思自治原则》 《政治与法律》95年第3期
收入《中国法学论文集》,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学》95年7期全文转载
《我国经济合同仲裁机关的性质及其法律地位》 《法学研究》85年第4期
《论法人与其工作人员之间的代理关系》《法学研究》85年第6期
《论民事代理的适用范围》《法律科学》89年第1期
《论遗嘱的法律效力》《政治与法律》84年第5期
《论附条件或附期限的遗嘱的法律效力》 《政治与法律》86年1第1期
《论法人对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时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政治与法律》86年第4期
《被继承人生前债务清偿问题探讨》政治与法律》87年第3期
《论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政治与法律》89年第5期
《论表见代理》《政治与法律》88年第6期
《论民事行为无效后的财产返还》《政治与法律》93年第3期
《论无效民事行为的承认》 《政治与法律》 94年第6期
《论因误解而为的民事行为》 《政治与法律》93年第1期
《离婚纠纷中第三者的法律责任》《法学季刊》85年第2期
《试析企业厂长的意志与企业法人意志的关系》《法学季刊》86年第1期
《论民事连带责任》《法学杂志》86年第4期
《论权利的本质》(合写) 西南政法学院86年《政治与法律论文集》
《再论民事连带责任》 《川滇黔民法论文集》86年
《对王顺妹遗产继承纠纷的处理意见》《福建司法》86年第5期
《宣告死亡是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终止的法定依据》 《中国法制报》86年12月2日
《附义务的遗嘱的法律特征探讨》 《中国法制报》87年12月2日
《论继承权诉讼时效的起算》 《法制日报》88年6月15日
《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合写) 《法制月刊》87年第2期
《海峡两岸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比较研究》 《台湾法研究学刊》95年3期
《我国新合同法上的表见代理制度评析》 《现代法学》2000年第5期
《论涉他契约》《法学研究》2000年第1期
《论“不公正胜于无秩序》 《民商法论丛》第19卷 1.《民事法律行为与代理制度研究》(独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年4月
2.《法国现代合同法》(独著) (梁慧星主编:《中国民商法专题研究丛书》)法律出版社1995年9月(注:本书繁体字版《法国现代契约法》,由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10月出版)
3.《法国物权法》(独著) (梁慧星主编:《中国民商法专题研究丛书》)法律出版社1998年2月(注:本书繁体字版《法国物权法》,由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11月出版)
4.《中国保险市场的法律调控》(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1.《民法教程》(主编)(司法部统编成人高等法学教育通用教材) 法律出版社1997年8月
2.《民法学实践教程》(副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
3.《中国民法学教程》(参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8月
4.《保险法教程》(参编)(司法部统编成人高等法学教育通用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 1.《民法基本知识》(独撰)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
2.《我国房产政策和法律的运用》(参编)重庆市房地产经济学会1984年
3.《中国民商法大全.商事编》(副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