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宫法界

道德宫法界

发布时间: 2022-01-30 21:11:15

A. 请问道教三清宫中供奉的是那三位神仙。

玉清圣境无上开化首登盘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太卫玉晨道君灵宝天尊、太清境三教宗师混元皇帝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三清,道教的三位至高神。总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胜境,也指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

元始天尊,全称“青玄祖炁玉清元始天尊妙无上帝”,又名“玉清紫虚高妙太上元皇大道君”,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之一,“玉清元始天尊“道场位于昆仑玉清境。

大罗灵宝天尊,又称上清大帝、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等,全称“一炁化三清上清居禹馀天真登上清境元气所成日灵宝君灵宝天尊妙有上帝”由大道赤混太无元玄黄之气化生。

道德天尊,就是我们所说的太上老君。太上老君是公认的道教始祖,即道教中具有开天创世与救赎教化的太上道祖。

(1)道德宫法界扩展阅读:

三清天尊教化各类神仙:

玉清境九圣:1、上圣。2、高圣。3、太圣。4、玄圣。5、天圣。6、真圣。7、神圣。8、灵圣。9、至圣

上清境九真:1、上真。2、高真。3、太真。4、玄真。5、天真。6、真真。7、神真。8、灵真。9、至真。

太清境九仙:1、混元无始金仙。2、洞元太初金仙。3、灵元造化真仙。4、天仙。5、神仙。6、 地仙。7、水仙。 8、人仙。9、鬼仙。

三清 网络

B. 道教的三清宫

太上老君就居住在三清大殿在庄严肃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着神态端庄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师”。站在三清大殿大门看,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神像在大殿居中间、上清灵宝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右、太清道德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左,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体系中位为最尊,《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据《云簋七籖》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灵宝天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德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种民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种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宝君〔元始天尊〕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灵宝君〔灵宝天尊〕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宝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云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据《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时,道教的三清尊神还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经”的神化。《云簋七籖》卷六《三洞经教部》说:“《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根据《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

C.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分别是谁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分别是:盘古、玉晨道君和太上老君。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被世人称之为道教的三清,是道教中三位至高无上的神灵。他们的总称是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

指的是道教所尊崇的玉清、上清和太清的三清境界,也值也指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其中元始天尊代表的是自然之气。

自然之气宇宙和大地万物之前,在道教中即使天地全部被毁灭元始天尊也会毫发无伤,所以元始天尊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

(3)道德宫法界扩展阅读: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太平经》《想尔注》等均无记载。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来历可寻。根据道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元始之名的是晋葛洪的《枕中书》书中记载:棍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

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后庖羲,神农皆苗裔也。并曰: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 中、下三宫。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圣母所牿。

此时,还只有有始天王的称呼。直到南朝时,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才始有“元始天尊”之号。该书 第一阶中位神为上台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称玉清境元始天尊为主。

道教三清灵宝天尊:灵宝天尊名经宝,居三清的第二位,又称上清大帝或灵宝道君,由元始天王的赤太无元玄黄之气化生,手捧玉如意。由太元圣母体内降生以后,暂住在三十五天之上的禹余天上清真境内的蕊珠阙七映紫霞房中。

日夜吸纳玉晨精气、庆云紫烟,凝神集气,幻化成型,然后转世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寄胎于洪氏,育形为人的肉体。

其母怀胎三千七百年,方才将他诞生于西那天郁察山浮罗峰下。到年长之后,开始参悟道真,一心追求至道。他坐在七宝笃林下,苦思百日,而后遇到元始天尊降临,授予他灵宝大乘之法妙经十部,灵宝天尊遂修成得道。

道教三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全称一气化三清太清居火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 老君骑牛法相,简称老君。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

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于自然,生于无生,先于无先,挺于空洞,陶育干坤。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不可得名。

夫老君者,乃元气道真,造化自然者也。为元始天尊所度的金仙上品,乃一切无有有无之祖,大道化身。

居于在三十三天之上,真正意义上的道教开山道祖,位列至高神三清尊神之第三位,在千年中国道教的演变史中,一直担任着极为重要的特殊角色。

D. 法律道德

如果外界人士或者有明显的证据表明他们是以夫妻的形式生活的话,要付重婚罪。但是仅仅是同居生活的话就不算了,所以还得看具体的证据是不是充分。这个女孩实在是冲动,应该要承担刑事责任。

E. 法律和道德分别是如何产生的(请解释说明)

道德是生活于一定物质条件的人们以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等标准来评价人们的言行、并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维持的规范、原则和意识的总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法学理论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二者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了解这个问题,对我们理解法的概念有助益,同时,对我们制定良好的、符合民心、民意的法律是必不可少的。 法律与道德相同之处是:第一,它们都是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第二,它们的内容是互相渗透的。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要求常常明文规定在法律里。例如我国宪法第24条、第46条、第51条等条款中,就明确规定了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内容的“五爱”以及社会公德的要求。在宪法的其他条款和一系列法律中,也直接规定或隐含了道德的要求。第三,二者建立在同一经济基础上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经济基础基本不变而经济体制有了变化、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的情况下,法律和道德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例如,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宪法作了修改,法律、法规正在进行大量的立、改、废,道德也发生了变化。第四,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它们追求的都是社会秩序安定,人际关系和谐,生产力发展,人们生活幸福。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是: 第一,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道德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法律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后才有的。 第二,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不论是成文法还是判例法都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道德的内容则主要存在于人们的道德意识中,表现于人们的言行上。 第三,体系结构不同。法律是国家意志的统一体现,有严密的逻辑体系,有不同的位阶和效力。道德虽然有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之分,但不具有法律那样的严谨的结构体系。 第四,推行的力量不同。法律当然主要是靠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守法来推行,但也要靠国家强制力来推行;道德则主要靠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来维护。 第五,制裁的方式不同。违法犯罪的后果有明确规定,是一种“硬约束”;不道德行为的后果,是自我谴责和舆论压力,是一种“软约束”。
参考内容:法律界网站法务通VV

F. 道德沦丧人性扭曲原句是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这句话出自中央十二套以前的一个节目,叫做《道德观察》。

《道德观察》以记者的视角调查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值得我们关注的涉及道德伦理和行为规范的事件和人物,主持人在演播室对记者调查的事件和人物做深刻剖析和评述。

《道德观察》每天上演着关于:爱、恨、情、仇、恩、责、义的人间悲喜剧。这是一个个发生我们在身边的故事,这就是我们的真实生活——纷繁复杂,千姿百态。关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关注我们心灵的环境,共同筑造我们良好的道德风尚。观察了别人,也就发现了自己。

(6)道德宫法界扩展阅读:

从业20年来,始终致力于纪录片创作和主持人谈话节目。

代表作有《我眼里的爸爸》、《回延安》、《天津市长李瑞环》、《天安门》、《毕业》、《魏家胡同》、《周恩来》、《小毛与麻雀》、《布达拉宫》等。

多次获得国内各大奖项,如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金鹰奖、华表奖;几次参加国际电影节及展览,如鹿特丹纪录片电影节、柏林电影节之“青年论坛”、美国MOMA现代艺术展等。

G. 华严经中法界指什么意思

梵语dharma-dha^tu,巴利语 dhamma-dha^tu。音译为达磨驮都。指意识所缘对象之所有事物。为十八界之一。据俱舍论卷一载,受、想、行三蕴与无表色、无为法,称为法界;于十二处之中,则称为法处。然十八界中其他之十七界亦称为法,故广义泛指有为、无为之一切诸法,亦称为法界。就字义而言,界有‘种族生本’之义,例如山中藏有金银等种种矿脉,一身之中具足眼等诸法,各各自类相续而生。又界或为‘种类各别’之义,即诸法的自性各异之意。
于华严宗,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举出法界有如下三义:(一)生圣法之因,(二)诸法之真实体性,(三)诸法各持分齐,可区别相状。亦即指真如或指一切诸法。同时,依普贤行愿而入之法界,计有有为法界、无为法界、亦有为亦无为法界、非有为非无为法界、无障碍法界等五门之义,故立法法界、人法界、人法俱融法界、人法俱泯法界、无障碍法界等五重之别。法界之种类固然繁多,然一切终归于一真法界,此即诸佛众生本源之清净心,亦称为一心法界、一真无碍法界。
若自现象与本体观之,则可分为四义,称为四法界:(一)法指万法,界谓分界;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乃构成一千差万别之现象界,
称为事法界。(二)诸法之现象虽繁多,然其真实体性则常住不变,平等一如,超越语言文字,为寂然圣智之境,称为理法界。(三)所有现象界与本体界具有一体
不二之关系,其一一之法,相即相入,一与多无碍,法尔圆融,称为理事无碍法界。(四)一切现象界互为作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重重无尽,事事无碍,称为
事事无碍法界。此外,就法界之当相而言,一切法互为一体化(相即),其作用互和无碍(相入),故说事事无碍、重重无尽的缘起,称为法界缘起。观此种法界之
构造,即称法界观。
密教以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为法界之体性,谓此为大日如来之三摩耶身。其宫殿称为法界宫,其定位称为法界定,其
印称为法界定印,其加持力称为法界加持。并说五智五佛,以大日如来表示法界体性智。此外,万法宛然悉具,称为多法界。然差别之万法由理平等之立场而言,乃
归于无相全一,此即一法界,合多法界称为一多法界。若配于金刚界与胎藏界等两部而加以说明,金刚界为智差别之多法界,胎藏界为理平等之一法界。自修行言
之,修行至菩提之上转门为多法界,而化他之下转门乃从菩提之极果教导众生之作用,为一法界。由于两部之大经(大日经与金刚顶经)具有上下两转,故兼含一多
法界;然金刚顶经系之金刚智以多法界为表,大日经系之善无畏则反以一法界为表,然而两师俱师事龙智,乃系传承相同之一多法界, 故其内证为一。

外,天台宗以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十界,总称为十法界。此系由各相差别的分齐之义而言。又法界亦为诸法实相十二名之
一,十二名即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杂阿含经卷十六、大宝积经卷二十三被甲庄严
会、大般若经卷三六○、旧华严经卷一、卷三、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一、大乘起信论、辩中边论卷上、菩提心论]

H. 道祖的太清道德天尊

即太上老君,被尊为道教道祖 。全称一气化三清太清居火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 ,简称太上老君。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于自然,生于无生,先于无先,挺于空洞,陶育干坤。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不可得名。夫老君者,乃元气道真,造化自然者也。为元始天尊所度的金仙上品,乃一切无有有无之祖,大道化身(自然规律、法则的化身)。居于在三十三天之上(太清仙境大赤天宫)(道教的居天与佛教不同)。真正意义上的道教开山道祖,位列至高神三清尊神之第三位 ,在千年中国道教的演变史中,一直担任着极为重要的特殊角色。
太上老君又称“道德天尊”、“混元上帝”、“太上道祖”、“降生天尊”、“太清大帝”、“开皇末劫天尊”等。三清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
在道教宫观“三清殿”,老君塑像居左位,手执蒲扇。道经说,老君居住在太清仙境大赤天宫。
老君是三清尊神中受到最多香火奉祀的神明,道教相信道家哲人老子是老君的化身,度人无数,屡世为王者之师;因其传下道家经典《道德经》,故称老君为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为开山祖师、道祖 。
许多道教宗师都自称得到老君显灵的启示与教诲,如汉朝的张道陵、南北朝的寇谦之等。唐朝皇室更尊奉老君为其始祖。

I. 道德标准是什么

判断行为善恶的价值尺度。道德标准不是超历史、超现实、超人类的东西,在其直接意义内上,它是一容定社会、阶级或集团所倡导或实际通行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凡是符合这种原则、规范的行为,就被判断为善的行为,否则,就被判断为恶的行为。判断行为善恶价值的标准,归根结柢是从一定社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和需要中引申出来的。正因为如此,不同社会、阶级或集团往往有着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道德标准,有着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善恶观念。道德标准是不是科学的,主要看它所表达的经济关系和相应的利益需要,是否同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相一致,是否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热点内容
民事诉讼法判决给钱没钱 发布:2025-02-08 00:04:29 浏览:767
二建法规编 发布:2025-02-08 00:03:48 浏览:359
法律援助向哪里申请 发布:2025-02-07 23:53:51 浏览:236
行政法学综述 发布:2025-02-07 23:31:58 浏览:38
食品安全法中的社会共治 发布:2025-02-07 23:25:06 浏览:441
思想道德文献 发布:2025-02-07 23:19:44 浏览:87
法律的效力大于行政法规 发布:2025-02-07 23:07:21 浏览:394
法学考研英语要求 发布:2025-02-07 22:53:53 浏览:308
山东司法厅长原厅长简历 发布:2025-02-07 22:48:32 浏览:643
婚姻法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解除 发布:2025-02-07 22:20:18 浏览: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