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的基本点

道德的基本点

发布时间: 2022-01-30 21:19:36

1. 中国的传统道德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是

主要特点为:
1、在道德价值的最终目标上,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
2、在道德价值的应用上,重视道德思想与政治思想的融合。
3、在道德价值的导向上,为维护血缘关系、宗法制度和君主专制,强调个体服从整体。
4、在道德价值的分寸把握上,具有中庸居间的性质。
5、在道德价值的取向上,具有“重义轻利”、“贵义贱利”的倾向。

2. 道德最基本的功能

在道德的三个功能中,调节功能是道德社会功能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3. 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稳定性和连续性。职业道德的特点,在于每种职业都有其道德的特殊内容。职业道德的内容往往表现为某一职业所特有的道德传统和道德准则。一般来说,职业道德它所反映的是本职业的特殊利益和要求,而这些要求是在长期的反复的特定职业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有些是独具特色、代代相传。不同民族有各具特色的职业生活方式,从事特定职业也有其特定的职业生活方式。这种由不同职业,不同生活方式长期积累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职业心理、道德传统、道德观念以及道德规范、道德品质,则形成为职业道德相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像医生的宗旨是救死扶伤,军人是服从命令,商人则要诚信无欺,教师要为人师表,领导应以身作则等等,这些均已是约定俗称的社会共识,已流传上千年。一般来说进入这个行业、从事这一职业,首先要学习掌握这一职业的道德,要遵守行约、行规。只有认真、模范的实现这一职业道德的人,才是这一职业中的优秀人材。家政服务员作为新的职业,其职业道德、职业理念有一个创建形成的过程。家政服务行业、家政服务员都应为创建被社会称誉的职业道德而努力。

2、职业道德的专业性和有限性。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体系。鉴于职业的特点,职业道德调节的范围则主要限于本职业的成员,而对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就不一定适用。这就是说,职业道德的调节作用,主要是一,从事同一职业人员的内部关系.二,本行业从业人员同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

3、职业道德的多样性和适用性。由于职业道德是依据本职业的业务内容、活动条件、交往范围以及从业人员的承受能力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所以职业道德就是多种多样的,有多少种职业就有多少样职业道德;但是,每种职业道德又必须具有:具体、灵活、多样、明确的特点,以便职工记忆、接受和执行。并逐渐形成为习惯。

4. 道德的基础是什么

道德的基础是诚信。
诚信是我国道德体系的根本和基础。
诚信是完人的核心价值,承诺思想行动一致,客观证明有信用。相反无诚信者是伪君子。有关诚信,在古今中外都有谈及,包括伦理学、宗教、专业操守、人事管理及政治学《君王论》。
“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诚”与“信”一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指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
“诚”与“信”作为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在起初是分开使用的。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中也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信的基本含义是指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真实可信。最先将“诚”与“信”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在《逸周书》中:“成年不尝,信诚匡助,以辅殖财。”“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友和,君臣之间观其忠愚,乡党之间观其信诚。”这里的“信诚”实际上表达的是“诚信”的意思。就是说,从一般意义上,诚信是指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言而有信。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待人以诚,纳人以信,方为真正的诚信。

5.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着眼点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6. 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什么

1、百德孝为首抄。对父母的孝袭敬,居所有道德中的首位,如果一个人对父母不孝敬,做其他事情也不会很好地去遵守道德规范的。

2、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人的立身基础,没有这一点,其它一切都无从谈起。

3、知荣辱。知荣辱是做人基本道德的方向,人的修养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就是知道荣辱,知道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行为就有了方向。什么是荣辱,在以后的具体道德标准中加以说明。

4、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地反映事实,从事实中总结道理。

(6)道德的基本点扩展阅读:

道德功能

凡是人的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幸福,区别在于幸福的种类和完满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动既然是一种活动,当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为了追求某种幸福。

人类的灵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个部分,即营养和繁殖的部分,感觉和欲望的部分,心灵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与实践和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它的目的就在于追求人类灵魂中感觉和欲望部分的幸福。

7. 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是什么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不同的对错标准是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
中国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忠孝节义”四个字:

忠: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即使是暴君也不得反抗。而原本中国人认为:君臣以义合,不可则去。

孝:子女必须绝对服从家长,“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家长殴打虐待子女被看作理所当然的权利。而原本中国人认为: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父母有过而子女不谏为不孝。

节:中国传统社会中仅片面要求女性守贞、从一而终,男人则可以三妻四妾,而原本中国人认为:三妻四妾,人欲也。是不应该的。虽然男女均遵从婚姻包办,但只有男性有离婚权利。

义:指被统治者必须誓死服从道德规范,为了统治者的利益必须毫不犹豫的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原本中国人认为: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义是从天下之志,与统治者无关。
当今社会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其实还是四点,不过含义有了变化
忠:忠于祖国,民族
孝:孝顺父母,长辈
节:遵守社会基本道德,秩序
信:身边人之间讲基本的信用

8. 道德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 )
A五爱
B集体主义
C为人民服务

D个人主义

解答

A

分析

这是考查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几个基本方面的理解和区分。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而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基本要求是“五爱”。个人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与集体主义相对立。

题2

简述“五爱”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的重要意义

解答

“五爱”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五爱”是我国人民根本道德要求和价值取向,是评价人们是否有价值的道德标准。

第二,“五爱”是我国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品德和素质。
第三,“五爱”为执行具体道德规范创造了条件。

分析

这是一道理解题。“五爱”作为我国人民的根本道德要求和价值取向,作为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价值的道德标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把“五爱”作为人们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对提高我国人民思想道德素质,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因为“五爱”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道德责任感,因此做到"五爱"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品德。
“五爱”是道德基本要求,它贯穿于整个道德规范要求中,人们只要能自觉地遵循“五爱”要求,就会努力、自觉地履行其他具体道德规范。
所以,“五爱”作为基本要求,有利于全民道德教育,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题3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
A 实现共产主义
B 做“四有”新人
C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实现祖国统一

解答

C

分析

在当代中国,爱国和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主题,是我国各族人民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实现共产主义是我国的最高理想,而不是现在的主要奋斗目标。做“四有”新人是我们在理想人格上的追求。实现祖国统一是我国当前很重要的目标之一,但它的理论前提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好了,我国强大起来了,祖国统一就更容易实现了。

题4

简述爱人民的基本要求

解答

第一,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第二, 必须关心人民群众疾苦,为人民办好事,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第三,必须强调人与人之间互爱互尊。

分析

第一个是从思想上提出的要求。如果思想上没有真正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不可能从行动上做到的。

第二点是从行动上提出的要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贯穿在行动上,就要相信、依靠、和尊重人民群众,努力为人民谋利益;要紧密地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尤其是当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和损害时,要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必要时牺牲自己,这是爱人民的最高道德要求。

第三点时从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尊的准则出发。我们社会时一个大家庭,生活在大家庭中每个人,应当对他人奉献爱心,爱他人、助他人,人们之间应当充满爱心,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和睦友好和信任的关系。

题5

下列关于劳动的正确的说法是()
A劳动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的重要标志

B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属性
C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D爱劳动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之一

E是制造工具和运用工具

解答

BCDE

分析

马克思主义把劳动作为人的本质属性。认为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属性,是人类生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任何具有健康人格心态的人的一种创造性需要。而劳动就是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们对待劳动的态度,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社会是不同的。在一切剥削阶级的社会里,剥削阶级把劳动看作是下贱的事,是下等人才从事的,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光荣豪迈的事业,劳动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是整个社会的美德。爱劳动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之一。
因此,选项BCDE都是正确的。
选项A把劳动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和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的标志是错误的。劳动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而不是两种道德的区别。两种道德区别的标志是对待劳动的态度。

题6

爱科学的基本要求是()
A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人才
B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术

C在全社会倡导讲科学的风气
D捍卫科学真理
E尊敬老师

解答

ABCD

分析

爱科学就要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人才,这是每个人起码的道德责任和道德情感;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术,投身到科教兴国的事业中去;要为科学献身,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捍卫科学真理,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爱科学就要在全社会倡导讲科学的风气,以建设社会文明。
选项ABCD都符合爱科学的要求。选项E尊重老师本身是对的,但不是爱科学的基本要求,而是公民道德的基本内容。

9. 道德有哪些基本特性

(一)调节手段的特殊性:道德的调节作用不是通过国家强行制订和强制推行的,而是依靠社会舆论、教育、习俗以及人们内心信念的力量,自觉约束、自我节制、自我规范自己的行为。道德的调节作用虽然不需要强制执行机构,但道德评价却贯穿于道德作用的全过程。

道德评价是通过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观念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从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促进个人良心道德品质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道德的调节作用也具有精神上强制性的一面,但它同法律规范、管理规范等硬性规范的强制性是不同的。不道德行为要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群众的批评、良心的责备,形成一种强大的意识力量的压力,要人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从而符合整个社会的行动规范。

(二)道德作用的广泛性:道德作为调节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其作用贯穿于人类的各个社会形态,广泛地存在于社会关系的各个领域。道德作为独立的意识形态,所涉及的范围比政治、法律、宗教等更为广泛。道德作用的广泛性,要求人人都要讲道德,自觉遵守道德的规范。

(三)道德规范的多层次性:历史上各个时代的道德都有其层次和序列性,不论哪个阶级的道德规范体系,都体现出多层次性的特点。

这是由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各种关系之中。在一个阶级内部、一个单位、一个家庭,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层次的,社会关系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决定了道德规范的层次性。为此,我们应根据道德规范多层次性这个特点,对不同对象提出不同的道德要求。

(四)道德内容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由于人们所处的经济地位不同,阶级利益也必然不同。这就形成了不同的甚至完全对立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规范,以及不同的道德评价标准等。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内容的阶级性主要表现在:阶级社会的一切道德,都是不同阶级根本利益的反映,都是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一切阶级都是从自身的阶级利益出发,确定本阶级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评价标准;不同阶级的道德,体现不同阶级的意志和要求。总之,一切阶级的道德,无不是该阶级的一种特殊思想工具。

(五)道德形态的继承性:道德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意识形态,有着自身的发展过程。人类对于道德准则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前进过程。阶级社会中各阶级的道德除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内容之外,还有某些一致及相似之处,即人们必须普遍遵循的共同行为准则。

所以,坚持道德的阶级性,并不排除道德的继承性。当然,这种继承性是在对前人道德遗产予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批判地继承,即吸取道德的优秀成果部分,剔除其糟粕的部分。

道德的以上特性,特别是道德的阶级性和历史继承性启迪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积极思想和规范,用以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也包括我们公务员的道德体系,同时还要抵御和消除腐朽道德观念对我们公务员的进攻和腐蚀。

10. 道德的特点有哪些

1、与实践和活动密切相关

凡是人的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幸福,区别在于幸福的种类和完满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动既然是一种活动,当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为了追求某种幸福。

人类的灵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个部分,即营养和繁殖的部分,感觉和欲望的部分,心灵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与实践和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它的目的就在于追求人类灵魂中感觉和欲望部分的幸福。

2、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个性特征,包括民族的精神、气质、心理、感情、性格、语言、风俗、习惯、趣味、理想、传统,以及生活方式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诸多方面。不同民族间道德的原则标准亦有所不同。

3、后天性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10)道德的基本点扩展阅读

相较于西方文化自古希腊以来把道德视为一个独立分离的单元(哲学中的伦理学),中国古代并没有特别把道德领域(Moral)跟非道德领域(Amoral,异于指不道德的Immoral)切割开来(中文道与德两字经常并用,对真善美三者亦无明显区隔)。

两者之间界线模糊又经常融为一体(儒家理想的天下观即为一例,文史哲不分亦为一例,大体上是受到阴阳五行及天人合一思路的影响)。

希伯来、伊斯兰和印度文化中,道德附属于宗教,例如耶和华或安拉或法 (印度哲学),并不是独立的单元;原始部落中(非洲人、印地安人、澳洲土著、台湾原住民等),道德通常附属于传统习俗,亦非独立单元。

热点内容
行政法学综述 发布:2025-02-07 23:31:58 浏览:38
食品安全法中的社会共治 发布:2025-02-07 23:25:06 浏览:441
思想道德文献 发布:2025-02-07 23:19:44 浏览:87
法律的效力大于行政法规 发布:2025-02-07 23:07:21 浏览:394
法学考研英语要求 发布:2025-02-07 22:53:53 浏览:308
山东司法厅长原厅长简历 发布:2025-02-07 22:48:32 浏览:643
婚姻法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解除 发布:2025-02-07 22:20:18 浏览:903
新婚姻法2020第三者财产 发布:2025-02-07 22:12:58 浏览:268
深圳消防法律援助热线 发布:2025-02-07 21:57:19 浏览:334
大学依法治国论文 发布:2025-02-07 21:43:59 浏览: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