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立法会
㈠ 香港立法会的组成
由70名议员组成。在新增的10个议席中,5名议员由地方选区选出,5名议员由新增的区议会(第专二)功属能界别选出。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由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组成(非中国籍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和在外国有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也可以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
立法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除第一届任期为两年外,立法会议员每届任期4年。
(1)四位立法会扩展阅读
立法会在会期内通常每星期三上午在立法会大楼会议厅举行会议,处理立法会事务,包括:提交附属法例及其他文件;汇报及发言;发表声明;提出质询;审议法案,以及进行议案辩论。
行政长官亦会不时出席立法会的特别会议,向议员简述有关政策的事宜及解答议员提出的质询。立法会所有会议均公开进行,让市民旁听。会议过程内容亦以中英文逐字记录,载于《立法会会议过程正式纪录》内。
㈡ 立法会大楼位於香港哪一区
立法会综合大楼(英文:Legislative Council Complex)位於香港香港岛金钟立法会道1号
,为香港立法会的会议场馆。
㈢ 香港立法会可以弹劾香港特首吗
可以
《基本法》第七十三条第九款订明弹劾行政长官的「五步曲」,回
第一步是由立法答会全体议员的四分之一联合动议(简称「调查议案」),指控行政长官有严重违法或凟职行为,在行政长官不辞职下,
第二步便经立法会表决通过,委托终审法院 首席法官负责组成独立的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
第三步是调查委员会决定是否有充足证据构成指控,若有的话,
第四步便由立法会以三分二多数表决通过弹劾(简称「弹劾议案」),
最后一步是呈交中央人民政府作最后决定。
㈣ 香港4名立法会议员为什么被取消资格
7月14日下午3时,香港高等法院就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提请的司法复核案作出判决,裁定4名立法会议员的宣誓没有法律效力,4人的议员资格被取消。
针对4人的宣誓行为,香港高等法院于3月初展开过为期3天的聆讯,今日(7月14日)下午原诉法庭法官区庆祥就此案作出取消4人议员资格的判决,议员资格自宣誓当日起便不能起算。正在立法会参加财委会会议的4人被即时要求离开会议室。
㈤ 谁能提供香港特区第六届立法会议员名单
香港特区第六届立法会首次会议(First meeting of the 6th Legislative Council of Hong Kong)于2016年9月12日举行,会议首先进行了议员就职宣誓仪式。随后,由议员互选产生新一届立法会主席,梁君彦当选。立法会秘书长陈维安的监誓下,70位当选立法会议员依次进行宣誓。有3位议员因更改宣誓或展示其他有违誓词的物品,陈维安表示,无法为他们监誓。3人未完成宣誓程序,也无权参与之后的会议及投票选举立法会主席。
后由香港高等法院原诉法庭作出判决,梁颂恒等8位泛民议员被终止议员资格,又增补郑永舜等议员。
㈥ 香港立法会议员共有多少个议席
对会议法定人数,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事规则B部17条说明:
17.会议法定人数
(1)立法会及回全体委员会的会议答法定人数为不少於全体议员的二分之一,包括立法会主席或全体委员会主席在内。
(2)如出席会议的议员不足法定人数,而有人向立法会主席提出此事,立法会主席即须指示传召议员到场。15分钟後,如仍不足法定人数,立法会主席即无须付诸表决而宣布休会待续。
这个规则可以简单解释「投票的票数总和为什麽不等于立法会席位数」了。实际上,以上规则虽然简单,但可利用的空间还是有的。例如去年香港立法会的拉布战(Filibuster)中,拉布方黄毓民、陈伟业、梁国雄等人发言间多次要求点算议会出席人数,令会议暂停超过20次,成功将会议时间拖长。另外够无聊和卑鄙的话,确实有些流氓手段可能导致会议流会,比如说前几天社民连的某位成员,通过将大楼电梯每一层都按下,差点让两位议员无法在主席传召後的15分钟赶到、造成流会。
㈦ 香港立法会选举多少年选举一次
香港立法会选举四年一届,特首为五年一任。
所以20年才会有一次像2012年一样,香港立法会与特首同年更替。
㈧ 香港立法会的概述
《基本法》第六十六至七十九条就立法会的成立及职权订立规定。立法会的主要职能是制定法律;审核及通过财政预算、税收和公共开支;以及监察政府的工作。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亦获授权同意终审法院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免,并有权弹劾行政长官。
《基本法》第四十九条及五十条订明,行政长官如认为立法会通过的法案不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整体利益,可将法案发回立法会重议,而立法会如以不少于全体议员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原案,行政长官必须在一个月内签署公布或按《基本法》第五十条的规定解散立法会。然而,经重选的立法会如仍以不少于全体议员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原案,行政长官必须签署公布法案,否则便须辞职。立法会获赋予这些新权力,是为确保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及立法机关能充分地互相制衡。
《基本法》亦详述香港特别行政区在何种程度上享有自行制定法律的自主权。根据《基本法》第十七条,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在征询其属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后,如认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任何法律不符合《基本法》关于中央管理的事务及中央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关系的条款,可将有关法律发回,但不作修改。经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发回的法律立即失效,但该法律的失效无追溯效力。
㈨ 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演变
立法会在过去一个半世纪经历了不少重大转变,由作为一个谘询组织演变为一个具职权以制衡行政部门的立法机关。现载述立法会自1843年起的演变如下:
1843 设置立法局,连总督在内,共有四名官方议员(总督兼任议员及主席)。
1844 立法局举行首次会议。
1850 委任首两名非官方议员。
1857 增委两名官方议员及一名非官方议员。
1884 扩大立法局的成员人数至七名官方议员及五名非官方议员,其中包括一名华人。
1896 进一步扩大立法局的成员人数至八名官方议员及六名非官方议员。
1929 立法局共有10名官方议员及八名非官方议员,其中包括三名华人及一名葡籍人士。
1976 立法局共有最多可达23名的官方议员(包括五名当然议员),以及23名非官方议员。
1983 立法局共有最多可达29名的官方议员(包括四名当然议员),以及29名非官方议员。
1984 立法局共有最多可达29名的官方议员(包括四名当然议员),以及32名非官方议员。
1985 立法局举行有史以来首次选举後,共有11名官方议员(包括四名当然议员),以及46名非官方议员,其中22人由总督委任,12人由功能组别选出,一人由全体市政局议员推选,一人由全体区域市政局议员推选,另外10人由各区全体区议员组成的选举团选出。
1988 增设两名由功能组别选出的议员,以取代两个委任议席。
1991 总督在立法局议员中委任一人为副主席,负责主持立法局会议。立法局成员包括四名当然议员(包括总督,他仍为立法局的主席及议员,但不再出席该局的会议),18名委任议员和39名选任议员。选任议员中,21人由功能组别选出,另外18人则由全港各地方选区以直接选举方式选出。
1993 总督不再出任立法局议员,并於2月将立法局主席一职移交一位由全体非官方议员互选出来的议员担任。
1995 在英国统治下之最後一届立法局60名议员全部由选举产生,其中30名由功能组别选举产生,20名由地方选区选举产生,10名由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立法局主席由议员互选产生。
1996 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於1996年3月24日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决议通过成立临时立法会。负责筹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的400名推选委员会委员,於1996年12月21日选出60名临时立法会议员;推选委员会亦负责选出第一届行政长官。
㈩ 立法院和立法会的关系
漆0席位。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通称立法会,开埠初期称为定例局(英文:Legislative Council,简称专LegCo或Legco),为香港特别行属政区的立法机关,发挥部分的议会功能,负责监察政府的施政。一99漆年香港回归前,称为定例局和立法局。 现有漆0个议席,每届议员任期为四年。现时是第五届立法会,任期由二0一二年一0月一日至二0一陆年9月三0日